1. 什麼是微信矩陣和自媒體矩陣
你可能知道「營銷」,也聽說過「自媒體、新媒體、IP、創始人,但要是把最前面的詞拿來與後面的詞加起來,來玩個組詞造句,是怎樣一種體驗呢?
新媒體營銷、自媒體營銷、IP化營銷、創始人IP化營銷,這樣的新詞還有很多。創始人IP化營銷這詞是雲松今天在朋友圈一篇文章里看到的,一個新概念就像組詞造句那麼簡單,兩兩相加完事,然後就可以拿去從忽悠了,到此圈錢,圈完就跑路,MD智障。
少扯點這些沒用的,回到正題,今天是講自媒體如何從0到1?【中】主要內容是自媒體矩陣與微信矩陣兩個板塊。
有朋友肯定要說了,我就想安安靜靜的做個自媒體,開個公眾號,擼點小段子,掙點小錢,有了解微信矩陣與自媒體矩陣必要嗎?
答案是:有必要,非常有必要。或者說現在的自媒體的風口大部分已經關閉,UGC(用戶生產內容)的時代已經已經一去不復返,現在是PGC(專業生產內容)的時代,如果現在想要切人自媒體,就必須要做矩陣。不然單單的開個公眾號,會死的很慘,連每天的飯錢都很難掙到,真的。
1微信矩陣?
說到矩陣這塊,雲松上上個系列文章有提到過,像二更這樣的自媒體,現在已經布局各個城市,以及一些垂直領域,例如:更成都、更北京、更上海、更財經,等等。當然我們可能沒法像別人那樣去玩, 畢竟我們沒有這樣的團隊。我們該怎麼玩呢?
去年前年的邏輯是這樣的,舉個栗子,怪木西西,一個賣衣服的自媒體,哈哈。
服務號:西西女裝(可以下單)
訂閱號:穿衣搭配那些事兒
訂閱號:韓國男神合集
微信群:愛美的女孩子
先用「韓國男神合集」來做一個大的流量池,用男神來吸引妹子,不求質量,只要數量。無限去找別的公眾號互推,或者做活動吸粉,給這個公眾號倒流,然後等這個公眾號做起來後,再給「穿衣搭配那些事兒」倒流,這里就是一個精準倒流的過程,去掉沒有付費能力的用戶,去掉部分僵屍粉,然後再用「穿衣那些事兒」直接給「西西女裝」倒流,直接下單購買,這個邏輯看起來很繁瑣,其實不然,在去年前年的那個微信環境下,還是很好玩的,不難。
不過到了今年,微信大力打壓這些營銷號,如果今年還這樣玩的話,確實就有點難,又得換個套路了。
怎麼玩呢?今年的大部分思路是「個人號+公眾號+微信群+自媒體平台」也可以說是加入社群的概念來玩吧,做原創號,粉絲數量不一定要多,但必須要做精準,因為是做自媒體號,如果還是用做活動來漲粉,可能有點違背自媒體的初心了。
把自己打造成小眾領域的專家,做一個知識型的網紅。其實這個概念雲松文章里至少出現過三次,但還是要說,必須要按照這個思路去玩。
其他的自媒體平台更多是做品牌曝光,外圍內容沉澱。意思很簡單,你把自己打造成了一個小IP,還是這個道理,把自己打造成為一個流量入口與交易入口。
2自媒體矩陣?
自媒體矩陣並不是把所有的自媒體平台都注冊一遍,然後把一篇文章推送到所有的自媒體平台,這還不是,既然是矩陣,就要把每個自媒體平台做成一個生態閉環,怎麼理解?很簡單比如你做網路百家號,是不是要把網路貼吧,網路知道,網路一起做呢?如果你做知乎,除了用文章去回答問題,是不是也要開一個知乎的專欄出來呢?做豆瓣是不是除了寫日記還要去建立豆瓣討論組呢?把每個平台都做成一個閉環,用戶在那裡,然後就能然用戶就近的找到你,然後與你發生連接,最終實現倒流轉換。然後把這些所有的自媒體平台疊加起來,那才是一個自媒體矩陣。
但要實現這個自媒體矩陣,還是需要要龐大的人力物力去執行,又回到一個原點了,方法理論都給到你了,就看你怎麼去執行了。
做運營工作,永遠別想著休息,就是去執行,堅決的去執行。
記住一點:行動永遠大於思考,先干起來再說吧,小步試錯,快速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