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唐朝時期的女性,日常穿戴是什麼樣的
淡粉色的薄衣輕輕的裹上身,外面再披上一層透白的隴煙紗,鎖骨清晰可見,裙幅褶褶如雪,步態雍容柔美,整個人好似隨風紛飛的蝴蝶,又似清靈透徹的冰雪。
對於唐朝女性服飾的美,用在華麗的辭藻都不為過,唐朝本就是一個兼容並包的時代,各種民族的文化都可以在唐朝交融,而且李姓王朝本身就有一半的胡人血統,眾多的文化交織在一起使得唐朝的服飾又憑空多添加了幾分異域的美。
但是寬衣長服的過度發展,在社會上引起了奢靡之風,很不利於國家的發展。於是文宗即位後,下詔對規定。民間不能隨意使用華麗的布帛,女子的裙裝不能太寬太長等,上行下效,自古以來,唐朝宮廷的服飾風格都是民間模仿的對象。
當時延安公主因為穿著華貴寬大的裙子被文宗看見,文宗下令斥責她並對駙馬實施了罰俸懲罰,而漢陽公主卻為人節儉,自唐德宗貞元年間下嫁後,沒有再增添服飾,所穿皆貞元年間的衣服。文宗以漢陽公主貞元年間衣服廣狹為藍本,倡導其他公主效仿,以達到禁斷浮靡風氣的社會效果。民間也逐漸改變了服裝的搭配方式。
結語
筆者認為:一定時期的社會風尚,民間服飾很能反映這一時期的政治導向和經濟特點,唐朝時期的服飾在初唐時期重「薄衫,六破裙」,反映出當時剛剛建國,政治不穩,而百姓剛剛過戰爭也比較窮,所以在民間在宮廷,整體上都是一種含蓄的服飾美,同時統治者也頒布相關的政策倡導民間的簡朴生活,經濟上也不追求驕奢之風,更多的是致力於農耕發展生產,同時建國出帶有一些異域的色彩。
2. 唐朝女人都愛穿半露胸式裙裝,那時候為什麼會被接受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唐朝的女人其實是以胖為美的,所以當時的女人都長得比較豐滿,自然就會穿那種半露胸式的裙裝,因為她們比較豐滿。所以衣服也是遮不住的,所以還不如露出一點來比較有誘惑力。
我覺得當時唐朝的思想有很多都和現在的思想差不多,因為當時的國力非常強盛,正是因為這么強盛的國力才讓大唐有了那麼強的包容性,如果不是一個這樣有包容性的社會,是不可能讓女性穿著這么暴露的。因為在其他的朝代,女性都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形象。而在唐朝卻畫風一轉可以穿這種露胸飾的服裝,可以想像唐朝對大眾的容忍度是非常的大的。
3. 唐代婦女到底穿啥
著名文物考古專家、古代服飾研究者孫機在接受采訪時說:唐代女裝的基本穿著是三件套:裙、衫、帔。而《武媚娘》劇中主角衣服 「和唐朝一點關系也沒有,只有宮女之類的服飾,稍許有些唐朝服飾的影子在。此外,初唐服飾較為緊致,形象也以清瘦為主,中晚唐開始往豐滿寬大的風格發展。」
孫機說,電視劇中常常設置的酥胸半露領口低開的情況,並非初唐就已出現。到武周開元前後,衫子的領口才開得較低,出現一些「淡紅衫子掩酥胸」的畫面。此外,酥胸半露的裝束一般只在特定場合穿著,如在宮廷、閨房中。
裙、衫、帔,這是唐時女裝的三要素,無論地位尊卑、服飾豐儉,這基本的3件是必不可少的。「衫」是唐代女性日常穿用的長袖上衣,式樣為窄袖短身。唐代各種文獻中,但凡提及日常女裝,上衣多稱作「衫子」「衫」,如「藕絲衫子柳花裙」「紅衫窄裹小擷臂」「香衫窄袖裁」等。在新疆吐魯番的阿斯塔那206墓出土的 《唐質庫帳歷》中,登記了大量普通百姓典當贖取記錄,其中涉及女衣者,幾乎全數是「衫子」。衫子一般指單衣,到了冬天,則改用夾衣,也成為「夾衫子」。
另外,初唐時期衫子袖窄,詩詞中也常有描述,中晚唐衫子則略微寬松一些。衫子的領子形式則較為多樣,根據陶俑、壁畫等文物,有直領對襟、交領、圓領對襟、圓領斜襟等多種形式。
孫機考證,由於古代布帛幅面較窄,縫制裙子要用好幾幅布帛拼接在一起。唐代一般用六幅布帛製成,《新唐書·車服志》記載,唐文宗在提倡節儉的前提下,曾要求「婦人裙不過五幅」。華貴一些的裙子則用到七幅到八幅。根據《舊唐書·食貨志》中關於布帛寬窄尺寸的記錄,每幅布帛約等於現在的0.53米寬,那麼文宗所提倡的五幅之裙約合2.65米寬。
唐朝婦女大多喜愛色彩濃艷的裙子,在文獻中常將紅裙稱為「石榴裙」。如《開元天寶遺事》說長安仕女游春時,用「紅裙遞相插掛,以為宴帷」。許多詩人的詩句也反映了這種喜好,如白居易寫的「山石榴花染舞裙」、唐人萬楚在《五月觀妓》中說:「眉黛奪將萱草色,紅裙妒殺石榴花。」
在裙、衫之外,唐朝婦女都穿戴「帔」。唐代的帔像一條長圍巾,還可以稱為「帔帛」或「帔子」,常用輕透的紗、羅製成,披搭在肩上,旋繞於手臂間。帔帛往往印有花紋或加泥金銀繪畫,十分美觀,在唐朝的一些小說文獻總常有 「帔服鮮澤」「紫銀泥羅帔子」等描繪帔帛華麗色彩的記錄。中晚唐的帔子裝飾越發華麗,除了印花、泥金外,還有刺綉、彩繪、夾纈、暈襇等多種裝飾工藝。
4. 唐代的女性是如何穿戴的
唐朝的女子比較豐滿,加上比較開放,所以女子穿衣打扮都會比較“前衛”一些。一提到唐朝,大家想到襦裙。所謂“襦裙”有點像是我們現在的抹胸群,從胸部以下一直覆蓋到腳踝。在唐朝要分辨貴族女子和普通女子最簡單的一個方式,就是看裙子的顏色。
如果裙子是素色的,這個女子就十有八九是普通女子。因為素色的裙子比較方便勞作,不容易弄臟。穿顏色艷麗的裙子,基本上都是富貴人家的女子。
在發型上,唐朝的女性最喜歡的就是高發髻。但是這種發髻正常人的頭發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在唐朝假發盛行。假發有許多不同的材質製成,最高級別的就是用真發剪下來製作而成,遠遠看去就跟自己的頭發沒有什麼區別。
據說楊貴妃就是一個忠實的假發愛好者,每天出門必戴假發。梳好了發髻之後,就在頭發上擦上寶石、珍珠等發髻作為裝飾。
5. 唐朝女子各種裙子的名稱
唐代女子裙子的名稱:
一、羅裙:
絲羅制的裙子
二、百褶裙:
古時又稱「留仙裙」,褶皺都是很規律地向一個方向打褶。
三、月華裙:
明朝末年,裙子的裝飾日益講究,裙幅也增至十幅,腰間的褶襇越來越密。
據傳為一種淺色畫裙,裙幅共十幅,腰間每褶各用一色,輕描淡繪,色極淡雅,風動如月華,因此得名。
四、花間裙:
是把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顏色、花紋的衣料,裁破成一條條細長的帛條。
然後把這些不同紋色的長帛條彼此相間地排列起來,密密地縫連在一起。
用這種拼縫而成的裙料做成裙子,就會呈現出一道道豎向的多彩條紋,因此又叫「襇色衣」。
製作花間裙,在裁剪帛料的時候,可以有意地把一條條帛條都裁成上窄下闊。
這樣,拼縫出的裙子就會腰身收窄,顯得穿裙人腰肢纖巧;
裙身越向下就越加擴張,也就是喇叭裙的形式,裙裾長拖到地,格外風流瀟灑。
五、鳳尾裙:
用綢緞裁剪成大小規則的條子,每條上綉以花鳥圖紋,在兩畔鑲以金線,拼綴成裙,下配有彩色流蘇,稱為「鳳尾裙」。
六、花籠裙:
用一種輕軟細薄而透明的絲織品,即「單絲羅」製成的一種花裙。
七、襦裙:
唐婦女的日常服飾,大多上身著襦、襖、衫,下身束裙子,裙式及色彩之豐富前所未見。
初唐時女子裝束接近隋代平民多小袖長裙。通常裙束襦外,收裙束至乳上,甚至腋下。裙常用兩色綾羅拼合,形成褶襇效果。
中唐以後,貴族婦女衣著日趨講究、華貴和寬大。
盛唐後,女裝胸為時髦,裙長多可曳地,以多幅為佳。
常用兩色綾拼合而成褶襇效果,外束裙腰上壓上金銀絲線作為裝飾,上有雙垂綉帶,裙色以紅紫黃綠為多,其中紅裙最為流行。
襦裙:
唐婦女的日常服飾,大多上身著襦、襖、衫,下身束裙子,裙式及色彩之豐富前所未見。初唐時女子裝束接近隋代平民多小袖長裙。
通常裙束襦外,收裙束至乳上,甚至腋下。裙常用兩色綾羅拼合,形成褶襇效果。中唐以後,貴族婦女衣著日趨講究、華貴和寬大。
盛唐後,女裝胸為時髦,裙長多可曳地,以多幅為佳。
常用兩色綾拼合而成褶襇效果,外束裙腰上壓上金銀絲線作為裝飾,上有雙垂綉帶。
裙色以紅紫黃綠為多,其中紅裙最為流行。
半臂:
「半臂」又稱半袖。
是以魏晉以來由上襦發展而來的一種無領(或翻領)對襟(或套頭)的短外衣。通常袖長及肘,衣長及腰,對襟則胸前結帶。
這種衣式在唐流行很久。
披帛:繼承六朝的帔紫,由輕薄紗羅製成,上印花或加泥金銀繪畫,最初短闊,後變狹長,是利用絲帛輕盈飄逸之態進行裝飾。
胡帽、冪籬、帷帽:胡帽是西域少數民族所戴帽子的總稱。
初為男子頭衣,女子在武則天時期興穿胡裝戴胡帽。
到開元初年,女子即使騎馬外出,也著胡帽而不掩面。冪籬、帷帽都是女子外出遮蔽容顏之物,冪籬在先、帷帽在後。
妝容:唐近三百年來,女子的發髻式樣和插戴是最為豐富多彩的時期。前期女子發髻承隋,後漸多樣。
武則天時期興起著胡裝配胡帽,成為當時世風,上行下效。反映了唐時社會的開明、女子的相對自由。
6. 隋唐五代時期的婦女服裝有哪三種風格
薄、透、露吧!
——————
唐代女服和男服比較,服色較為鮮艷,款式變化多,更講究穿著後的線條美。女服主要有襦、裙、衫、帔等。婦女著小袖短襦;有的裙長曳地;有的衫的下擺裹在腰裡。肩上披著長圍巾一樣的帔帛。詩人孟浩然曾經這樣描寫唐代婦女的長裙:「坐時衣裳縈纖幕,行即裙裾掃落梅。」(《春情》)可見當時女性何等瀟灑。
據《舊唐書·輿服志》記載,唐高宗永徽年間(公元650—655年)、咸亨年間(公元670—674年)曾兩次下詔禁止改變婦女服飾樣式,但「初雖暫息,旋又仍舊」。唐高宗不事朝政,武則天掌握大權。她不拘一格,鼓勵人們開闊思路,重視婦女,於是女服式樣又多了起來。盛唐以後,女衫衣袖日趨寬大,衣領有圓的、方的、斜的、直的,還有雞心領、袒領。袒領,即袒露胸脯。「粉胸半掩凝晴雪」(方干《贈美人》)就是對袒領衣著的描繪。唐代女服薄、透、露的特點,集中反映在貴婦人或宮廷歌妓、侍女身上,著裝本人是一種感情上的宣洩,而宮廷君臣對她們的觀賞,顯然為感覺上的滿足。
有些女服非常艷麗,五顏六色,紋飾變化繁多。婦女裙色有紅、紫、黃、綠等,最流行的是紅色裙。唐代婦女也穿褶裙,它的由來已久。據說,漢代趙飛燕被立為皇後,非常喜歡穿裙子。一天,她身著雲英紫裙和漢成帝同游太液池(在今陝西省長安縣西),正當她在樂曲聲中翩翩起舞時,大風驟起,她被吹得像燕子般飛上空中。成帝急忙命令侍從拉住她的裙子。她得救了,裙子卻被拉出許多皺紋。這時,人們發現有皺紋的裙子更加美麗。於是,宮女們都喜歡做成有許多皺褶的裙子,起名「留仙裙」(見東晉葛洪《西京雜記》)。唐代貴族婦女最名貴的衣著還有百鳥裙、花籠裙。百鳥裙是用多種鳥的羽毛捻成線同絲一起織成面料而製成的裙子。據說,中宗女安樂公主令尚方(主造宮廷器物的機構)匯集百鳥羽毛織成二裙,由於觀賞角度不同、光亮程度不同,它的顏色可以變換:正面看為一種顏色,側面看又是一種顏色,日光下是一種顏色,暗影中又是一種顏色,百鳥之狀全部顯現。製成這種裙子,工費「巨萬」。自從安樂公主的百鳥裙出現以後,「貴臣富家多效之,江嶺奇禽異獸毛羽采之殆盡。」(《新唐書·五行志》)花籠裙是用一種細軟輕薄半透明的絲織品單絲羅製成的花裙,再用金銀線及各種綵線綉成花鳥圖形,是罩在裙子外面的一種短裙。還有一種衣著頗具特色,這從敦煌莫高窟壁畫晚唐供養人①形象上可以看到。她的上衣為米紅色,繪有深紫大紅花,藍、綠葉子,灰色飛鳥,白色獸加灰色爪、目、尾。袖端緣條有藍綠花。裙腰束得很高。裙色與上衣顏色相近。花與葉,藍綠相間。淺綠色腰帶。深紫色履,白底。供養人的這種衣著,把飛禽走獸的圖案結合於一身,大紅、大綠成鮮明對比,呈現出不拘一格的獨特風采。
7. 唐代祭祀女生穿什麼裙子
穿藍色唐裝裙子
8. 我想知道古代的女子從內到外所穿的衣服,是怎麼穿呢女子經期是怎麼處理的呢
你變態!有木有?
9. 古代女子是在什麼時候開始穿裙子的,裙子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
其實在遠古時代,由於紡織技術根本不發達,所以使得很多老百姓就會選擇用獸皮來圍成一圈,這也就成為了最早的裙子。當然這種用獸皮做的裙子根本就不分男女。後來由於有了布匹的出現,所以也使得女子的衣服連在一片,這也就形成了最早的裙子。像這種裙子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朝時期。不過後來由於唐朝時期的紡織技術發展,使得裙子的結構也就變得更加出色,因為在當時大家更注重裙子的美觀。
所以在古代穿裙子的女人一般都是非富即貴,因為這些女人根本不用從事體力勞動。所以從裙子的穿搭上,就可以分辨出這些女人的背景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