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盧浮宮藝術學院教授教你帶孩子欣賞莫奈的名作《花園中的女人》
帶孩子參觀美術展時,你應該如何引導他們欣賞藝術作品呢?對於大多數非專業的家長來說,這確實是一個挑戰。畢竟,要在短時間內掌握藝術史學的知識,並不比在短時間內成為一名物理老師容易。
那麼,為什麼我們要帶孩子去參觀藝術展?為什麼我們要送孩子去學習美術?因為我們希望他們能夠更多地感受藝術的熏陶,為他們的未來提供更多的可能性。這可能是大多數家長的心聲。
我們都希望能夠避免成為像《三十而已》中的王太太那樣的人。她將莫奈的《睡蓮》誤認為是梵高的作品,價值數億的世界名作,她卻連作者都搞錯了。她為了讓孩子高興,甚至信口開河說要用孩子的名字命名小行星。她的無知和狂妄,最終遭到了孩子的嫌棄。
作為家長,我們可能不懂藝術,但我們肯定不想成為像王太太那樣的人。那麼,有沒有什麼好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呢?北京聯合出版社出版的《如何給孩子講藝術》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如何給孩子講藝術》是一本專門為家長寫的兒童藝術啟蒙書。作者是法國藝術史學家弗朗索瓦絲 • 芭布-高爾,她是盧浮宮學院的當代藝術課程教師,還在紐約大學和巴黎第三大學擔任藝術史講師,同時也是「如何欣賞畫作協會」的長期管理者和講師。她曾多次受邀擔任美國、俄羅斯、法國等多國博物館的顧問,並在世界各地舉辦講座。她曾出版《如何看一幅畫》和《讀懂印象派》等多部藝術教育相關書籍,被譯為多種語言。
這本書是寫給家長的,幫助我們從藝術家的專業角度去欣賞藝術作品。作者告訴我們,在帶孩子欣賞作品時,我們不應該評判或判斷,而應該引導孩子去感受作品的美,感受作者創作作品時的心境。
我們需要避免在孩子們面前過度贊美藝術品和他們的作者,因為這可能會限制他們的自由觀察能力。我們應該讓孩子自己去體會和感受,而不是評判他們的感受是否正確。因為不同年齡段對同一幅作品的感受是不同的,即使是同樣的年齡段,欣賞同一幅作品,個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所以,弗朗索瓦絲 • 芭布-高爾告訴我們,我們應該慢慢體味作品,感知和諧,感受沖擊。同時,她也提醒我們,如果我們對作者的生平背景沒有清晰的認識,就不要隨意給孩子講解一些軼事。我們應該多問開放性問題,比如問孩子在畫中看到了什麼,他們的感受是什麼,這樣可以打開他們的思維,讓他們自己去觀察和表達。
在《如何給孩子講藝術》這本書中,作者選擇了29幅藝術作品,針對不同的年齡段,給出了不同的講解和引導。她教給我們如何給孩子講解藝術品,比如如何欣賞法國大藝術家莫奈的作品《花園中的女人》。
對於5-7歲的孩子,我們可以問他們在畫中看到了什麼,畫中的女人在做什麼,天氣怎樣,以及她們的裙子和我們一樣嗎?對於8-10歲的孩子,我們可以問為什麼畫中只有女人,她們是誰,以及為什麼畫中沒有精確的東西,連人物五官都是模糊的?對於11-13歲的孩子,我們可以問為什麼畫中只有一個女人帶著陽傘?
《如何給孩子講藝術》是一本非常適合家長的藝術啟蒙書。它可以幫助我們保護孩子最純潔的藝術感知能力,保護他們對藝術的熱愛和好奇心。通過學習這本書的方法,我們可以更好地引導孩子去欣賞藝術,讓他們在未來有更多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