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裙子是怎麼來的
自古以來,裙子並非女性的專屬,從黃帝時代起,男性便開始穿著裙子。東漢學者黃甫泌在《帝王時代》一書中提到,黃帝脫去皮衣,其外衣形似天,衣似地,這便是裙子的原型。古代中國「上」字原意是「鋪開」,後演變為「上裳」,意指「展開的衣服」,進而成為「裙子」。
一、根據歷史記載,裙子在中國的出現已久。商朝時期,男性已穿裙子,而女性直至漢朝才開始穿裙。商朝的裙子主要穿在上身,右衽,及膝。下身則穿「遮膝」,遮蓋膝蓋,腰部系寬腰帶,腹部前有斧形飾物。
二、周朝講究禮儀,當時的裙子由兩件下衣合成,圓筒狀,比商朝的裙子更為優雅,但活動不便。春秋戰國時期,上衣與下衣開始分離穿著。
三、裙子在歷史上曾是地位的象徵。隨著硃砂的發現和應用,商周貴族崇尚紅黃色調,染色技術進步,裙子成為身份的標志。貴族以黃色為基調,紅色點綴,彰顯地位。盡管款式變化,但始終保持著裙子的形式。
四、直至漢代,褲子開始流行,逐漸取代了裙子的地位。盡管夏季炎熱時人們仍只穿「遮膝」,但褲子開始成為內衣,不易察覺,因此使用質量較差的布料製作。褲子在漢朝正式流行起來。
總之,相對於裙子,褲子的出現較晚。直至漢代,人們夏天仍可僅穿「遮膝」以保持涼爽。但自漢代起,穿著褲子被視為更為得體的穿著方式,成為正式禮儀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