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裙子分類 » 外國人的裙子叫什麼
擴展閱讀
電動扳手套頭是什麼材質 2024-12-26 11:19:19
女裝之魂3是什麼意思 2024-12-26 11:15:16

外國人的裙子叫什麼

發布時間: 2024-12-07 15:40:28

① 英軍軍服怎麼還有裙子

蘇格蘭短裙,其實名字不叫裙子,叫做「kilt」,裙子只是非蘇格蘭人對其的稱呼。

如今,身著蘇格蘭短裙走在大街上的蘇格蘭人已不多見,今天的蘇格蘭人都把蘇格蘭短裙當作是正裝或者是參加慶典時才穿的禮服。

所以,英國軍隊中的蘇格蘭部隊,也把蘇格蘭短裙作為軍禮服,參加檢閱等正式場合才穿,訓練作戰是不穿的。

需要注意的是,男人穿裙子並不奇怪

實際上,大清帝國的長袍,按照標准也屬於裙子,只是名字不叫裙子而已。但在外國人眼裡,那就是裙子。

② 古埃及的時裝與服飾

公元 1851 年,美國一位名叫阿米莉亞·布盧默 (Amelia Bloomer) 的婦女在她的出版物《百合花》( The Lily) 中宣布她採用了「土耳其連衣裙」作為日常穿著,並進一步向讀者提供了如何製作自己的說明,從而震驚了當權派。這件「土耳其連衣裙」是一條輕薄的褲子,穿在裙子下面,省去了構成女性的厚重襯裙和內衣。的時尚。在布盧默宣布這一消息時,上流社會的女性穿著由多達 16 件襯裙組成的裙子,相當沉重,下層女性幾乎同樣受到約束。這些「土耳其」褲子(後來被稱為「燈籠褲」)將女性從時尚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讓她們行動自如,成為新女性選舉運動的象徵之一。

婦女選舉權運動剛剛召開會議,發表了由伊麗莎白·卡迪·斯坦頓 (Elizabeth Cady Stanton) 於公元 1848 年在紐約州塞內卡福爾斯 (Seneca Falls)撰寫的《權利和情感宣言》,而布盧默對新風格的倡導得到了該運動的一位關鍵人物的支持, 露西·斯通 (Lucy Stone) 在她關於婦女權利的演講中穿著這條褲子。是露西·斯通鼓勵蘇珊·B·安東尼參與婦女選舉權運動的事業,而安東尼現在當然是婦女權利的代名詞。

對 19 世紀父權制的所有這些挑戰對女性和男性來說都非常令人不安,但對於那些將女性視為平等並且在這個詞出現之前很久的時尚意識幾乎是男女皆宜的古埃及人來說,這些挑戰並不令人吃驚或概念,被當今更「先進」的文化所理解。

埃及的時尚實用、簡單,而且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女人穿的同一種衣服是男人穿的。古埃及王國(公元前 2613-2181 年)的上流社會婦女穿著較長的裙子遮住胸部,但下層社會的婦女則穿著與她們的父親、丈夫和兒子一樣的簡單短裙。

早期王朝時期和古王國

從圖片在埃及早王朝時期-低下階層在同樣的服裝秀男性和女性(C 3150Ç2613 BCE。):及膝,普通褶裙,大概白色或淺色。這本來是由棉、亞麻或亞麻(亞麻)製成的,並用布、紙莎草繩或皮革製成的腰帶系在腰部。

同一時期的上層埃及人穿著相同,只是裝飾更多。埃及古物學家海倫·斯特魯威克 ( Helen Strudwick) 觀察到「只有通過珠寶才能將富人與農民和工匠區分開來」(374)。由於上流社會的女性穿著有袖或無袖的修身長裙,因此階級之間的女性服飾更具特色。這些連衣裙通過肩帶固定在適當的位置,有時還會搭配一件透明的束腰外衣。

*** *** 的女性時裝並不值得關注。上流社會的女裝有時從 *** 以下開始,一直到腳踝。如前所述,下層婦女的裙子從腰部到膝蓋沒有上衣。在亞麻布出現之前,人們穿的衣服是用獸皮或紙莎草紙製成的。斯特魯德維克寫道:

牧羊人、擺渡者和漁民主要靠一條簡單的皮革腰帶,上面掛著蘆葦簾;許多人還完全赤身裸體工作,至少在中王國時期如此——在此期間,很少能看到一個 *** 衣服的工人。女性磨坊主、麵包師和收割工人經常被描繪成身著環繞式長裙,但上半身 *** 。(376)

男女兒童從出生到青春期都 *** 衣服,正如 Strudwick 指出的那樣,一些職業延續了這種做法。每天在尼羅河岸邊工作的洗衣工和洗衣婦洗別人的衣服,因為他們經常在水裡洗衣服。

第一中間時期和中王國時期

埃及的第一個中間時期(公元前 2181-2040 年)隨著古王國的崩潰而開始,埃及文化發生了許多戲劇性的變化,但時尚保持相對不變。只有在埃及中央王國(公元前 2040-1782 年),隨著女性開始穿著長款棉質長袍和不同的發型,時尚才發生了變化。

中王國的禮服將由一張布製成,女人將自己裹在其中,然後在腰部繫上一條腰帶,她可以將上衣系在上面。

在古王國和第一個中間時期,女性的頭發長度剛好在耳朵下方,而在中王國時期,她們的頭發披在肩上。上層階級的中王國服飾也不同,因為服裝通常是用棉布製成的。這些連衣裙仍然很合身,通常袖口採用低領口,喉嚨處飾有搭扣項鏈。這些連衣裙將由一張布製成,女人會將自己裹在其中,然後在腰間系一條腰帶,讓她可以將上衣系在上面。

然而,在同一時期,也有證據表明上流社會的女裝從腳踝一直到腰部,用細帶子撐起,這些帶子繞過胸部,在後面系在肩膀上。這個時候的男人繼續穿著簡單的短裙,前面只有褶皺。古埃及人的衣服究竟是如何打褶的還不得而知,但藝術圖像清楚地顯示了男女服裝上的褶皺。上流社會最流行的服飾是三角圍裙;一條剛過膝蓋的上漿裝飾過的短裙,系著腰帶。這本來可以穿在纏腰布上,纏腰布是一條三角形的布條,在兩腿之間穿行並系在臀部。

在新王國

繼中王國之後,埃及進入第二中間時期(公元前 1782-1570 年),在此期間,被稱為希克索斯人的外國人統治下埃及,努比亞人控制著上埃及的南部邊境,中間只有底比斯代表埃及人規則。

希克索斯人為埃及帶來了許多進步、創新和發明,後來他們大量使用,但似乎並沒有對時尚做出貢獻。這主要是因為希克索斯人非常欽佩埃及文化,並在他們位於三角洲北部的城市中效仿埃及的信仰、行為和服飾。

C. 公元前 1570 年,Theban 王子 Ahmose I(公元前 1570-1544 年)將希克索斯人趕出埃及,並開啟了埃及新王國時期(公元前 1570-1069 年),該時期見證了埃及時尚的最大進步歷史。新王國的時尚風格是與埃及有關的電影和電視節目中最常出現的風格,無論它們發生在什麼時期。

新王國是埃及帝國登上國際舞台,與其他國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密切接觸的時代。然而,即使在帝國時代之前,時尚宣言也變得更加精緻。Ahmose I 的妻子 Ahmose-Nefertari(公元前 1562-1495 年)被描繪成一件帶翼袖和寬領的連衣裙,領口高至腳踝。

串珠禮服和連衣裙(該kalasiris這希羅多德提到)用珠寶來裝飾開始出現在後期古村但在新王國的上層階級中變得越來越普遍。用珠子和珠寶裝飾的精緻假發也在這個時候出現的頻率更高。埃及古物學家瑪格麗特·邦森 (Margaret Bunson) 指出「由純亞麻製成的披肩是新王國的時尚創新」(68)。披肩,或披肩披肩,是一種由扭曲、折疊或切割的亞麻布製成的長方形,通常系在裝飾過的衣領上。它被穿在一件從腰部或胸部下方掉落的kalasiris上,成為上流社會最受歡迎的款式。

在新王國,男士時尚也迅速發展。這一時期的短裙低至膝蓋以下,刺綉更加復雜,通常搭配透明、寬松的上衣。在nemes頭飾中描繪的法老經常穿著這種衣服,穿著涼鞋或拖鞋。Bunson 指出男人如何「穿著帶有精心褶皺袖子的蘇格蘭短裙和透明上衣。腰部懸掛著大片編織材料,在透明罩裙下可以看到錯綜復雜的褶皺」(68)。這種風格在負擔得起材料的皇室和上層階級中很受歡迎。

下層階級繼續穿簡單的短裙,男女皆宜,但現在更多的工人階級女性穿著有蓋的上衣。以前,埃及僕人在墓葬畫和其他藝術作品中被描繪成赤身裸體或幾乎赤身裸體,但在新王國,許多僕人不僅穿著整齊,而且穿著相當精緻的衣服。斯特魯德維克寫道:

官吏和達官貴人所穿的衣服,比平民百姓的衣服還要精緻。十八王朝陵墓中描繪的一名僕人穿著精細褶皺的亞麻束腰外衣和纏腰布,系著寬大的褶皺腰帶。(376)

內衣在這一時期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從包裹在腿之間和腰部的粗糙的三角形纏腰布演變成一種更精細的布,要麼縫到一定的腰圍,要麼系在臀部。新王國的上流社會男士的時尚是這條纏腰布下的內衣,上面穿著一件垂到膝蓋的長透明襯衫,一條寬領(貴族),手鐲和涼鞋。圖坦卡蒙國王(公元前 1336 年至公元前 1327 年)埋葬了 100 多件此類內衣以及襯衫、夾克、短裙和斗篷,提供了一些迄今為止發現的新王國時尚的最佳範例。

這一時期的女性時裝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加精緻。埃及的男人和女人經常剃光頭以防止虱子並減少保持頭發完整所需的時間。兩性都使用假發來保護頭皮和用於儀式目的。新王國的假發是最華麗的,尤其是對於女性來說,呈現出褶皺、流蘇和分層的發型,長度到肩部或以下。上層階級女性喜歡穿淺色細麻布製成的透明禮服,通常飾有腰帶或披風,腰部系腰帶,並以頭飾、項鏈和耳環為點綴。

不同的職業也採用了相當一致的時尚風格。例如,維齊爾穿著一條長裙(通常是刺綉的),它系在胳膊下,與涼鞋或拖鞋一起落在腳踝上。抄寫員穿著簡單的及膝短裙,有時穿著透明上衣。祭司們穿著白色的亞麻長袍,根據希羅多德的說法,不能穿其他顏色,因為白色象徵著純潔和神聖。士兵、警衛和警察部隊也穿著帶涼鞋的簡單短裙,有時還穿著護腕。這一時期的農民、釀酒師、酒館老闆、泥瓦匠、勞工和商人都穿著同一條簡單的短裙,男女都有,盡管商人有時會穿著長袍或斗篷出現。大衣、夾克和斗篷在整個埃及歷史上都很常見,因為夜晚的溫度,

鞋類及配飾

香水和珠寶受到男性和女性的喜愛和喜愛,化妝品也是如此。男女埃及人都在眼睛下方使用kohl來減少陽光刺眼,而kyphi是最流行的埃及香水,被認為如此之高,以至於在寺廟中被燒成香。埃及人頭上戴著錐體的圖像描繪了錐體形式的kyphi的使用。它由乳香、沒葯、松脂和其他成分組成,可以燃燒(與錐體一樣),塗在皮膚上,或用作牙膏和漱口水。

Kyphi最常被女性使用,其使用方式與現代香水的使用方式非常相似。一個女人,或者她的女僕,會打開一個裝有kyphi的容器,扇動空氣,然後穿過香味。化妝品也是如此,它們被保存在罐子或罐子里,用刷子或蘆葦從這些容器中塗抹,就像現代眼線筆一樣。

上流社會最流行的珠寶形式是黃金。埃及語中金的意思是nub,一旦南部的土地被征服,它就被稱為努比亞,因為在那裡發現了大量的黃金。正如 Strudwick 所言,所有階層的埃及人都佩戴某種珠寶:

幾乎所有形式的珠寶都已被記錄下來,包括指環、腳鏈、臂章、腰帶和胸飾、項鏈、扭矩、項鏈、王冠、耳釘、耳環和發飾。有色半寶石,如山茱萸、綠松石、長石、綠色和紅色碧玉、紫水晶、石英、瑪瑙和青金石是最常用的寶石。然而,它們經常被有色玻璃和彩陶模仿。(386)

下層階級幾乎 *** 鞋,但在寒冷的天氣或崎嶇的地形中,他們似乎用破布裹住了腳。上層階級穿涼鞋和拖鞋,但和下層階級一樣,人們通常赤腳走路。涼鞋由木頭、紙莎草紙、皮革或這些材料的組合製成,價格相當昂貴。圖坦卡蒙的墳墓里有 93 雙款式各異的涼鞋,甚至還有一雙金色的涼鞋。拖鞋是由紙草草編織在一起製成的,但可以用布料內飾來補充。

有一些證據表明新王國的貴族穿著鞋子,也使用絲綢,但這種情況很少見。在赫人所開發的鞋,並通過這一次的引導,所以它不會令人感到意外,看看他們在埃及的外觀。公元前 1258 年,赫梯人和埃及人簽署了世界上第一個和平條約,此後兩者之間的文化傳播很普遍。盡管如此,這雙鞋在埃及從未成為流行鞋類,因為它可能被認為是不必要的努力。畢竟,連神都赤著腳。

製造和形式的簡單性

最早的服裝可能是紙莎草蘆葦和獸皮,但隨著亞麻的種植而改變,亞麻被加工成布料。婦女是最早的亞麻種植者,並開始了服裝的製造。這種說法的證據是最古老的紡織生產描述,顯示女性在工作,而不是男性,即使該行業由男性經營,女性仍在繼續從事紡織生產。這一點也不稀奇,因為女性是埃及最早的釀酒師,而且很可能是醫療行業興起之前的第一批治療師。

製作服裝始於家庭,但很快就變成了一個行業,一旦亞麻和後來的棉花流行起來。亞麻纖維被紡成線並在水平織機上編織成一塊長布,然後將其切割。即使是最精緻的連衣裙和短裙,也只是從這種很少縫成任何形狀的布料上的螺栓。該kalasiris是比小片一個女人纏著她的身體多; 個人通過操縱布料的個人技巧將那張床單變成了一件衣服。

簡單是埃及時尚的核心價值,即使新王國的風格變得更加精緻。從古王國時期到托勒密王朝(公元前 323-30 年),埃及時尚的基本概念也沒有太大變化,托勒密王朝是埃及被羅馬吞並之前統治埃及的最後一個王朝。後期人們看到的時尚種類與新王國時期遵循舊王國服飾基本形式的時尚非常接近。可以肯定地說,在過去的 150 年裡,時尚發生了比整個埃及歷史跨度更徹底的變化,但這只是因為古埃及人明白,簡單的風格往往是最優雅的,當然也是最優雅的。最經典。

③ 當外國人穿上中華風洛麗塔,還真挺好看的,有多復古典雅

洛麗塔小裙子是一種可以融入多種不同設計風格的連衣裙,除了甜美、哥特、宮廷風格洛麗塔,還有一種非常流行的洛麗塔設計風格,即中華風。中華風洛麗塔在設計的時候,不僅會加入很多獨特的中式服裝元素,比如旗袍領口設計、古色古香的披肩設計等,這些設計都可以強調風格化,還有很多中華風洛麗塔會添加各種風格化的列印,例如十二生肖、鶴等元素。

找一個與印花元素有一定相似度的配飾來搭配,這樣更容易打造高端裝扮,很多人在創作的時候都會戴上精緻的發型,有的也會用假發來搭配,為了充分展現中華風洛麗塔的美感,綿綿建議大家在打造裝扮時盡量使用古色古香的發型。這樣不僅可以讓發型和裙子相互呼應,還能增加穿搭的優雅,許多古代風格的發型更精緻,可以在發型上添加各種頭飾來提升華麗感,讓整體造型看起來更高級。然而,有許多款式的古式卷發,穿白色的話,最好用比較簡單的古風卷發來搭配。這樣的發型會更容易駕馭。

④ 英國貴族男女在文藝復興時期服裝特點

文藝復興時期服飾分為;
一、義大利風格時期服飾(1450年—1510年)
二、德意志風格時期服飾(1510年—1550年)
三、西班牙風格時期服飾(1550年—1620年)

文藝復興時期服飾發展的三個階段及各階段的特點:

義大利式時期特點:內衣部分地從外衣縫隙處露出,與表面華美的織錦布料形成對比,進一步襯托出美麗的布料。
男裝普爾波安:工藝和服裝結構三大顯著特點:一絎縫,用倒針法;二是前開;三是改變了中世紀袍服的裁剪方式。
分體式女袍:外規似上下相連,腰部有接縫。

德意志式時期特點:切口服裝、用裘皮作為衣領或服裝緣邊的裝飾方法
切口服裝也叫雇兵步兵風格,原意是用刀、劍等亂砍、劈刺、割傷等,引伸為切口、裂縫、開衩,或開縫於衣服上的裝飾。

西班牙時期特點:追求極端的奇特造型和誇張的表現,縫制技術高超。
皺領的流行:閉口式輪狀,敞口式立領,披肩式。緊身胸衣:鯨須胸衣,布納胸衣。撐裙:吊鍾式箍撐裙,環輪形箍撐裙

袖子根據填料不同造型可分為:泡泡袖,羊腿袖,悍婦袖
男人仿照法國勃艮第地區的緊身褲,穿彈性布料縫制的連襪褲。襯衫在衣領和衣袖上顯得很時髦。除了樸素的衣袖外,還喜愛不同色彩或多種色彩的豪華衣袖,有燈籠袖、裝飾袖以及剪開袖等。作為大衣式的外衣,長短不一,可以有真袖和假袖,也可以沒有袖子。
女人的服裝,已由哥特式那種舒展而又自然苗條的外形,演變為厚實布料或豪華絲絨的寬大褶裙。到了文藝復興盛期,時裝顯得笨重、不舒適和臃腫,衣料越厚實就是越雅緻。腰身縫得很窄,為了突出體形,穿細金屬棒襯墊的緊身胸衣。衣服往往向上開成一個寬大的袒領。當時有人曾同情地談到這種時裝,說:「身子被可怕地緊箍著,女士們就像烈士們為信仰而獻身那樣,出於虛榮而不得不忍受同樣的痛苦。」
樣式主義時期的時裝顯示出一種新的自我限制的意願,因為文藝復興時期的個人主義已最終表明是歧途。男人穿一件緊身短上衣,幾乎是幾何形的剪裁式樣,僵硬的立領使得頭部失去了活動自由。女人的服裝也同樣僵硬。緊身胸衣迫使上身緊箍在一個尖端朝下的圓錐形里,寬大的裙子藉助於裙撐而呈現為一個穩定的鍾形。

西班牙人穿著相對比較隨意,特別是在休閑場所以舒適為主,但在會談等正式場合要求穿西裝,特別隆重的場合要求穿禮服(如燕尾服等),因此,到西班牙進行工作訪問,肯定需要帶西裝等正式服裝。按照西班牙人的禮儀要求,參加外事活動時建議男士穿西裝,內穿白襯衫,打領帶,穿黑色皮鞋;女士穿職業套裝(或套裙),盡量避免下身穿褲子(而是穿裙子)。去劇院看演出或去賭場,也一定要穿正裝。在出席外事活動時,應注意請貼上的服裝要求,絕對避免穿便裝(如牛仔褲等)。在外出旅遊觀光(特別是郊遊)時,可以穿休閑服裝(如有外國人陪同,最好事先與外方打招呼)。參觀教堂等場所時,注意著裝整齊。

義大利是歐洲文藝復興的策源地與中心,其國家的手工業尤其是毛紡織生產十分興旺。新生產力和新興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產生發展,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繁榮和都市生活的富庶。在此經濟基礎上,文藝復興新思潮活躍在社會各領域,宣揚人生價值和人性自由解放,大肆鼓吹現世的享樂和現實的幸福,追求美飾美物、追求奢華富有的風氣日益昌熾。應運而生的義大利花樣絲絨,以其高雅的質感和高昂的價格被視作富貴和奢侈的象徵,而受到社會特別是貴族和富有者的狂熱青睞,成為許多重要人物的服飾穿戴。竟然還有許多著名畫家參與了絲絨服飾的設計與普及,他們的作品在許多重要人物穿戴的絲絨服裝上得到印證。

文藝復興時期服裝特點包括:

高底鞋-
有點像松糕鞋,是高跟鞋的前身。
但是,高度!竟然驚人的達到25~30cm。也就是說,160的女人,穿上它之後可以到190!
omg。富貴階層為了凸顯自己,總是什麼方法都敢嘗試。
哦,突然想到,文藝復興時期的女人可是喜歡在臉上貼黑痣的,並且這個時期的人都不講衛生,一年最多洗2次澡,香水就是這個時代創造的用來掩蓋臭味的東東。

方頭鞋
與哥特時期的尖頭鞋-波萬那不同,文藝復興時期的鞋子是橫向發展,並且也會裝飾斯拉修紋樣

緊身胸衣
有了膨膨的下身,女人們開始追求細腰了。
據稱,當時認為最完美的腰身是33cm!
當然,那時還不時興S曲線,只喜好纖纖細腰和豐滿膨大的下身。
也是從這個時期開始,傷身的,不科學的束腰趨勢流行起來。這個跟中國纏足沒什麼區別,讓女人都成為了畸形審美觀下的犧牲品。

褶飾領-
好理解,就像個大圓盤,讓佩戴者顯得高傲尊大不可一世。當然,佩戴者多是有身份的貴族皇室。

裙撐
這個時期發明的裙撐大量使用鯨須或鐵絲來製作,讓女人的下身凸顯的更加渾圓豐滿,呈A字形

填充物。主要填充袖子與褲子
文藝復興時期男裝的特點就是大量使用填充物。
袖子,緊身褲子都會大量填充使其膨脹,也是這個時期出現了可摘卸的袖子。據記載,這時還時興用袖子做禮品贈送友人。

⑤ 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士在文化方面有哪些差異

英格蘭文化
蘇格蘭位於英國北部。提起蘇格蘭,令人腦海中興奮的畫面是那動人的湖光山色、爛漫的城堡、清風送爽的高爾夫球場、醇美的麥芽威士忌、格子呢與風笛,這些都是蘇格蘭的文化特色。
獨立而奮斗蘇格蘭人民
蘇格蘭有自己的議會、法律、自己的銀行、貨幣。他們與英格蘭人之間微妙的關系嘛,則是既恨又嫉,那麼多年的仗怎麼能白打?直到今天,蘇格蘭人都還在為獨立而奮斗,「勇敢的心」中William Wallace最後喊出的不就是「Freedom」嗎?
蘇格蘭的國花是一種叫做「薊」的野花。聽說是多年前外族入侵,晚上准備偷襲時,被這種帶刺的小植物扎的大聲亂叫,暴露了行蹤,最後大敗而回。於是蘇格蘭人便把它奉為國花。其實,它就像蘇格蘭人一樣,倔強而有性格。

熱愛生活的蘇格蘭
蘇格蘭人是性格粗獷,友好善良的人民,他們較好地保存了傳統文化,在民歌、音樂、服飾上至今還保留著自己的民族特點。蘇格蘭人熱愛生活,風笛、格子裙和威士忌是蘇格蘭人的標志。尤好飲酒,特別是威士忌,他們稱之為「生命之水」。蘇格蘭威士忌--酒不醉人人自醉他們心胸開闊,樸素正直,也許是連綿的雨季和嚴酷的氣候培養出的倔強與頑強。蘇格蘭人穿著這種裙服表示他們對英格蘭人統治的反抗和要求民族獨立的強烈願望。
今天每當蘇格蘭高地的居民喜慶聯歡會時,總是穿上漂亮的方格裙,披上斗篷,頭戴黑毛高冠,左邊插一支潔白的羽毛,腰前配一支黑白相間的飾袋,穿著白鞋罩,短毛襪,長僅及膝的褲子,奏起歡快的風笛,跳起「辛特魯勃哈斯」舞蹈,一股濃郁的蘇格蘭民族風情撲面而來。穿格裙的吹笛人、穿格裙的酒吧招待、穿格裙的軍人、穿格裙的居家男人… 對蘇格蘭而言,就象格裙和風笛不能分開一樣,沒有了穿格裙的男人的蘇格蘭也就變了味道。
它就象織在服裝上的文字一樣,訴說著每一個蘇格蘭族群的歷史。在電影《勇敢的心》中,有一段優美的場景:蘇格蘭的民族英雄華萊士和愛人逃開英格蘭人的監視,在幽靜的高原月色下互定終身時,華萊士送給愛人的定情信物就是織成代表他們族落標志的一條格呢布。

英格蘭文化
英格蘭悠久的歷史孕育了豐富的傳統文化,英格蘭的足球文化,還有大都市倫敦,這些都是英格蘭文化的縮影。
英格蘭的足球迷
英格蘭人見面時,無論是面對面或是在網路空間中,球賽的進展總是最熱門,最無法避免的話題。
與英格蘭人打交道,天氣與足球這兩個話題就足夠貫穿一整個談話的內容。知道你支援哪一個城市的足球隊可以讓你成為他們的朋友或是敵人。在英格蘭,英格蘭人的一生似乎都是被足球所環繞著。對他們而言,想要逃避足球是幾乎不可能的,因為大多數的男生從小就喜歡踢足球,踢得好壞是一回事,但風靡的情況是無法言喻的。再加上周末的聯賽,他們的生活幾乎受到足球的主宰。這次的世界盃足球賽中,每逢有英格蘭隊出賽時,就可以在街上看到把英格蘭聖喬治旗穿在身上的球迷們高唱支援英格蘭的歌,一路邊唱邊跳成群結隊走到球場看比賽。
比賽當中,整個城市看起來就像死城一樣,街上行人稀少,因為大部分的人要不是到PUB群聚看比賽。就是留在家中看電視轉播。相信嗎?連英國女王也是足球迷。 這讓我很完整透徹解英格蘭球迷在英格蘭隊出賽時的凝聚力及愛國情操。英格蘭人熱愛足球,也因此讓許多足球文化與英格蘭的文化互相的影響融合,所以每次英格蘭隊贏球時,他們都會大唱 「Football is coming home」。
政治文化中心倫敦
英國首都倫敦英國首都倫敦位於英格蘭東南部的平原上,跨泰晤士河。倫敦不僅是英國的政治中心,還是許多國際組織總部的所在地。倫敦是世界文化名城。大英博物館建於18世紀,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集中了英國和世界各國許多的古代文物。除大英博物館外,倫敦還有著名的科學博物館、國家畫廊等文化設施。倫敦大學、皇家舞蹈學校、皇家音樂學院、皇家藝術學院和帝國理工學院等是英國的著名院校。倫敦大學成立倫敦是世界文化名城。倫敦大學成立於1836年,宮殿東北角是高達97米的鍾樓,鍾樓上著名的「大本鍾」海德公園是倫敦的名勝之一,坐落在倫敦市區的西部,佔地636英畝,是市區最大的公園。公園內有著名的「演講者之角」又稱「自由論壇」。每到周末,幾乎整天有人來這里演講,除不準攻擊女王和宣傳暴力革命外,演講內容不受限制。
威爾士文化
威爾士,如今已是聯合王國里一個獨立的實體。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著迷人的故事,它起源於凱爾特人,接著是羅馬人,撒克遜人。他們的傳說傳頌著勇敢的威爾士人的英雄事跡,而他們的神話則講述了威爾士土地上那些讓人驚異的生物。
威爾士是英國最安全、犯罪率最低的地區
威爾士人的生活離不開體育活動,舉辦健行、爬山、高爾夫球、風浪板以及被視為是威爾士國家運動的橄欖球都是十分盛行的戶外運動。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北威爾士地區仍使用威爾士外,南威爾士地區仍以英語為主要語言,所以在求學與生活上並不會有所謂威爾士口音的適應問題。
威爾士素有「歌曲之鄉」的美名,造就出許許多多的音樂人才與優良的音樂傳統。威爾士擁有悠久歷史的凱爾特人,其豐富的民族音樂與詩歌成為威爾士的珍貴資產,這也是威爾士人認為其與英格蘭人不同並值得驕傲之處。在語言上,英語仍為官方語言之一,在許多標示上仍以英語為主要語言,所以在求學與生活上並不會有所謂威爾士口音的適應問題。古老而又現代的威爾士,是許多不朽的神化與傳說的源頭。紅色的龍旗,卡第夫的國民議會是他們引以為傲的國家標志。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都鐸王朝也是在這里誕生。
威爾士,如今已是聯合王國里一個獨立的實體。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著迷人的故事,它起源於凱爾特人,接著是羅馬人,撒克遜人。

北愛爾蘭文化
提到北愛爾蘭總是想到愛爾蘭,但是北愛爾蘭使屬於英國。這獨特的歷史問題,讓北愛爾蘭充滿了神秘感。北愛爾蘭擁有深邃的文化底蘊,這里是文化愛好者的天堂,美食家的樂園。
北愛爾蘭的節日
阿馬和唐郡的聖帕特里克(3月17日)節是北愛爾蘭最大的聖帕特里克的紀念活動。這里是聖人和學者的沃土,是當地基督教文化的搖籃,現在這兩個地區被稱為聖帕特里克之鄉。每年7月12日,北愛爾蘭的所有居民,不分派系和宗教信仰,都會紀念1690年博恩戰役的勝利。在那場戰役中,信奉新教的奧蘭治的威廉國王戰勝了信奉天主教的國王詹姆士二世。7月11日夜,北愛爾蘭全境都會舉辦焰火表演和各種慶祝宴會,第二天,著名的遊行和展覽活動將會如期舉行. 巴利克萊五月節是當地的一項古老習俗,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756年,它最初是一個慶祝豐收的節日,如今年輕女子依然會在這一天穿上自己最美麗的衣裳,在傳統音樂的伴奏下盡情歡舞。
北愛爾蘭的飲食
北愛爾蘭肥沃的土地,充裕的雨水,清潔的水源和豐美的牧場為世界供應著可口的美酒佳餚。當地溫和氣候和廚師的精湛手藝帶來了當地濃厚的風味美食。 各種天然資源奇妙的組合,再加上食品加工上豐富的經驗,嚴格健康衛生控制和食品質量保障,種種因素構造成了北愛爾蘭這個美食天堂。
北愛爾蘭已經成為了世界飲食愛好者的勝地。對於美食狂熱者來說,北愛爾蘭可能象徵著英倫三島中最物有所值之地。獲獎無數的餐廳結合了手藝精湛的廚師和當地的高品質的農產品為美食愛好者們提供一次真正難忘的體驗。千百年來,餐飲文化一直作為北愛爾蘭文化中重要部分。今天北愛爾蘭菜餚以新鮮、創意、精美擺制為特色。從農場商店到農民市場,從當地的酒吧,咖啡店到豪華的餐館,北愛爾蘭讓你體驗一次孕育於傳統的新鮮美食體驗。
蘇格蘭的格子裙與風笛,英格蘭人民對足球的情有獨鍾,威爾士人民對歌曲的熱愛以及北愛爾蘭豐富多彩的節日和各式的美食,都為我們勾畫出一個令人驕傲的古老文化之國。無論你去哪裡,都能發現各式各樣的風景和多元的文化。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和北愛爾蘭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習俗,文化和傳統,等著我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