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樂活的概念~
樂活族又稱樂活生活、洛哈思主義、樂活,是一個西方傳來的新興生活型態族群, 由音譯LOHAS而來, LOHAS是英語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的縮寫,意為以健康及自給自足的型態過生活。
樂活(LOHAS),是由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句中每個英文單詞的第一個字母組成。也就是「健康、可持續的生活方式」。「健康、快樂,環保、可持續」是樂活的核心理念。由於樂活理念順應了社會發展的大趨勢,樂活生活方式早已流行於歐美發達國家,但在中國才剛開始流行。
在物質日益豐饒的今天,春節這樣一個圖騰儀式,漸漸地褪去了傳統的民俗內核,作為一種日益簡化的符號,留下的只是一個非常單純而明確的所指,那就是:樂活——快樂地生活。
快樂是一種信念,快樂是一種活法,快樂是一種體驗——在中國,春節就是樂活節。
從儀式、吃喝到玩樂
春節就是樂活節
過春節的形式隨時代的進步而千變萬化,但其變的只是符號形式,不變的是中國人的快樂至上的精神。
稍微有把年紀、有點閱歷的人很容易近幾十年來中國人過年方式的改變:吃肉和穿新衣的時代;回家團圓、全家一起下館子吃年夜飯的時代;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想玩就玩這樣不拘一格去找樂時代。在春節的物質基礎不斷發生著變化的時候,過年的傳統禮俗意義正越來越演化為一種快樂符號,以至於「只要開心,天天過年」便成了不少人的口頭禪和生活理念。
物資短缺時代的快樂補償
過年從來都是開心又快樂的,但過年越是快樂,常常反襯出平時快樂的稀缺。
一位60後的網友在博客中回憶,小時候印象最深的事情就是幫父母排隊。在物資短缺的1970年代,祖國大地遍布人們買菜、買肉的排隊身影,過年就更意味就著「搶購」,為了搶得一頓豐盛的年夜飯,人們必須比耐性斗體力。關於春節,「吃」的新聞在報紙上總是頭條,從「糧、油、肉供應充足」到「活雞、活鴨大量上市」再到「巧克力、餅干投放市場」。百貨大樓里的確良、華達呢等服裝也都成為人們過年置裝的上品。蘇童在《女裝》里寫道,當時的姑娘只要穿上條白色的「的確良」裙子都會「引來老年婦女和男性的側目而視」。
不單要搶購東西,連觀看樣板戲、革命歌舞、革命電影這些春節僅有的文娛活動也必須通過組織分配售票或者「限購」。1977年後,春節氣氛開始活躍,有了廟會、舞會、文藝晚會,《阿詩瑪》、《桃花扇》等國產電影重新露面,《三笑》、《追捕》等香港和國外影片也紛紛登場,能看場電影就是一種精神奢侈。《喬家大院》的導演胡玫曾回憶說,當時年輕人都有過因為追看「內部電影」而在城裡奔跑大半夜的經歷,自己也是因目睹一男孩因爬上窗口爭看外國電影被摔死的慘劇而萌生「一定要拍自己的電影」的念頭。
長期的搶購排隊和難得的精神奢侈沒有影響人們過節的熱情。小孩子愛玩的燈籠、鞭炮、臉譜都得買,年輕人喜歡的喇叭褲、流行歌磁帶不能缺,大人們包餃子、發壓歲錢、互相拜年的程序少不了,豐衣足食的物質保障,直接影響到團聚的溫馨感和安定的幸福感。
從吃喝到玩樂的轉變
「1984年,2月16日,農歷除夕。中央電視台春節晚會上,港台歌手初見,《我的中國心》唱出了港台人民熱愛祖國的心聲,我為之鼓掌。」遼寧省一位老人將其度過的66個春節以日記的形式記了下來,其中這樣寫道。
1983年,第一屆現場直播的春節晚會一炮而紅,彩電隨即就成了搶手貨。陳佩斯「吃面條」的憨態造就了延續至今的小品熱,一曲《難忘今宵》幾乎成了後來每屆晚會的結束曲,春晚變成了約定俗成的春節符號。同樣是一頓年夜飯,但「吃」的意義已經有所不同了。
而作為中國人過年傳統方式的吃,其方式也在悄然變化。1990年代中,餐館門口 「春節休息」 大紅紙條突然集體消失,去餐館吃年夜飯成了時尚。粵菜、川菜、湘菜、涮火鍋……商家紛紛打出特色招牌吸引顧客。
飯桌日漸豐富,花樣日見翻新,酒足飯飽的人們開始在吃之外去尋找更多的樂趣。脫去黑灰藍的外套,在春節換上靚麗的夾克、牛仔、皮大衣,在照相館租借西服進行拍照也成了潮流,1980年4月14日的英國《衛報》還對此作出過報道。1985年春節前夕開始,個人可以限購一台進口相機,自己拍張過年全家福也成了樂事。冰箱、洗衣機進入家庭,解決了主婦們為過年大浣洗和食物儲存備受困擾的難題。
當賀年卡、掛歷這些更有文化味的禮品代替了以前作為禮物的暖瓶、臉盆時,原本貼在農家小院的春聯也貼進了城市裡的單元樓。比起舊時春聯上只求平安如意的語句,「新長征起步春光明媚,現代化開端金鼓歡騰」等充滿時代氣息的措辭更受歡迎。剛過上好日子同時對未來無限憧憬的人們滿眼都是春節的喜悅符號。趙忠祥在一次采訪中被問到用一個形容詞描述1980年代人們的表情,他用郭蘭英的歌《社員夢里也笑聲甜》來做比喻, 「我覺得那個時期的人們的表情就是,夢里也笑聲甜。」
玩的升級與樂的進化
1994年一項調查統計顯示,吃喝不再是過年的主題,人們用在食品上的花費不到春節花費的1/5,而用在交往和娛樂方面則佔了1/3。5個在春節結伴前往哈爾濱的年輕人在1992年時還是新聞人物,而1996年春節改為7天長假後,過年出遊的人數直線上升,國內線路條條爆滿,春節從旅遊淡季搖身變成「黃金周」, 春節機票優惠50%的做法載入歷史。
旅行過年這種方式對春節團圓習俗的象徵意義的消解這一革命性意義,其實是後來才真正意識到的。而一開始人們就注意到的,則是「身體健康」成了1990年代人通過尋呼、電話、明信片、聲訊點歌等方式拜年中用得最多的祝福語。「春晚」依然准時開場,但1997年大陸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賀歲片的誕生讓人們有了新的興奮點。馮小剛的《甲方乙方》讓群眾大呼過癮,也掀起了後來每年對賀歲片的期待。
簡訊拜年這一2000年以後「新民俗」的出現,再一次刷新了傳統的人際關系網路。據統計,2006年超過85%的人採用簡訊的方式來拜年,全國拜年簡訊量達120億條。而與此相呼應的是,忙著加班或者遠在國外的子女,電腦前一坐就可以與家人視頻聊天;可以回家卻又愁著沒有伴的單身一族,打開網頁就可以租個「愛人」見父母;天寒地凍不想動手大掃除,一個電話找來鍾點工全部解決;宜家風格的房間不好貼年畫、春聯,買個Q版的生肖公仔同樣能增添喜氣;有車的自駕出遊,沒車的到郊外體驗農家樂;飯局趕場太辛苦了,那乾脆手機一關玩失蹤。
春節不再有傳統的形式和固定的儀式感和民俗內核,它作為一種日益簡化的符號,留下的只是一個非常單純而明確的所指,那就是:快樂地生活。也難怪一些專家們近年大聲呼籲要保衛春節,雖各執己見者不乏其人,但其「樂活」的內涵卻是大家的基本共識。對民俗有獨到見解的作家馮驥才則說,年味淡論者,只是談一些傳統年俗的式微,錯把年俗當年味,過年的樣子當過年的內核,混同了春節符號的詮釋形式與春節符號的人文內涵。雖然現在1000個人可以有1000種過年的方法,但其實每個人要的都是快樂。
中國樂活宣言
1. 要有DIY精神。自己裝傢具(宜家買的),自己磨咖啡(星巴克出品),聽自己唱的歌(到KTV大開歌喉),自己家中開餐廳(屬於自己和親人間的私房菜)。
2. 要適當少寫博客、簡訊,遠離網路和聊天工具。記住,聊天記錄、手機信箱和博客搜索引擎都會帶來隱藏危險。
3. 要掌握更多低效率的交友方式。和家人、朋友一起看電視、打拖拉機、傾談雖然老土,但長途電話、咖啡廳和飯桌都比簡訊更能增進感情。
4. 要過有機的生活。注意自己身體的環保,拒絕垃圾食品;注意地球的環保,拒絕亂扔垃圾。任何時候,挑選一個精緻的自帶購物袋上街都可能帶來好心情。
5. 要學會在別人身上尋找快樂。在度過2個小時的沉悶時光之後,可以嘲笑並討論大片;同理,時刻關注宋祖德、王朔和吳宗憲這些製造娛樂的人。
6. 要學會關懷別人。購買八卦雜志,成為粉絲或反粉絲。有一個偶像,或者打擊對象。
7. 要對每個人微笑。包括來抄車牌的交警、稅務局官員、辦公室的政治對手、企圖謀奪你女/男朋友的陰謀家。
8. 要在沒有錢的時候租小房子,過小生活,和小胸的女人或大肚腩的男人在一起,做小男人或小女人。在沒有成為成功人士前,用企鵝QQ交朋友,用奇瑞QQ上環市路,是實用主義而不是阿Q精神。
9. 要學會享受單身的生活。在春節拋開問你結婚沒有的親戚獨自旅行,用微波爐創作出單身食譜,偷偷在大廈養101斑點狗或者加菲貓。
10. 要享受平凡。穿感覺良好的衣服,而不是穿Prada的中國人。不做Logo的奴隸,不做名利場中的虛榮庶民。
11. 要注重創造。想將夢想照進現實,先忘記高考、學歷、薪水和世俗眼光,網路、拍照手機、選秀節目都是你的舞台。
12. 要學會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特別是你的私家車不得不因為停車費、油價和塞車問題放在車庫的時候。
13. 要學會從繁重的生活中消失,獨自去步行街刷卡,去雲南,去東南亞,或者做個自己購買小島的白日夢。
14. 要學會重復使用資源。一張好看的碟,自己看第一次,和最喜歡的人一起看第二次,和好朋友一起看第三次。
15. 要掌握快樂的境界。快樂的低級境界,是欺騙自己原來很快樂;快樂的中級境界,是明明很快樂,卻嚷著有人比你更快樂;快樂的高級境界,是在不快樂中尋找快樂——樂活不是賴活,樂活是樂天知命,也是活出生命。
❷ 柯林頓拉鏈門中,萊溫斯基為何要向檢察官提供作為鐵證的藍色裙子
柯林頓拉鏈門中萊溫斯向檢察官提供鐵證是因為她認為的好朋友讓她留下的,但是到後面她也沒有想到朋友會出賣她,並把證據留了下來。
靚麗的實習生莫妮卡萊溫斯基遇到風度翩翩的歲的年輕總統柯林頓,不久就演變成為全球矚目的婚外情,柯林頓仍言之鑿鑿地否認他和萊溫斯基有任何性接觸,萊溫斯基也否認她和總統有私情。
他們很快成了閨蜜,琳達通過與這位涉世不深的姑娘交談,知道了一些萊溫斯基與柯林頓婚外情的細節,心機深沉的琳達用錄音機錄下了與莫妮卡的所有電話談話。當時聯邦檢察官肯·斯塔爾和媒體正在搜腸刮肚地尋找總統私情的證據,結果琳達找到了這位如飢似渴的檢察官,向他出示了錄音帶,並講述了時任美國總統與莫妮卡的私生活細節。
按照琳達本人的說法,她出賣朋友的原因在於愛國責任,但媒體普遍認為這位當年歲的女人,之所以能錄音時長達小時,事後又鼓勵莫妮卡保存那條保留了總統體液的藍裙子,恐怕並不僅僅是她自己供述的原因。
總體上說,萊溫斯基也是一個悲劇式人物,她只是犯了一個在歲年輕女孩經常犯的錯誤,愛上一位已婚的上司,她不了解政治的骯臟,在以後的日子裡,她曾經差點自殺,後來找工作、去英國讀碩士、上電視接受采訪,看似跌宕起伏,其實她的生活過得困難重重。萊溫斯基的教訓其實也為剛踏上社會的年輕女性提供了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