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買全包絲襪買什麼材質(包芯絲、天鵝絨)的好
包芯絲的特容易壞。指甲一鉤就壞了。
但是你可以選上面的文理是交叉的那類。
要耐穿一點。
天鵝絨的要厚一點點。
耐穿些。
穿之前放冰箱凍一下。
❷ 聽我們老師說,女孩的裙子長短可以反映社會經濟的發展速度。
談到經濟形勢如何,人們都知道利用GDP、人均GDP、通貨膨脹率、失業率這些數字。但我對這些冷冰冰的數字總是既敬畏又疑惑。
說到敬畏是因為這些數字都是用科學的方法算出來的,可以精確到小數點後面若干位。聽經濟學家或官員們如數家珍、唾沫星子亂飛地列舉這些數字,你不得不被震撼。在對他們那超凡記憶力和煽情式演說敬佩的同時,也不得不接受他們的觀點,與他們同樂同愁。
在敬佩之後也難免產生一點困惑。任何數字都是可以假造的,而且能造的和真的一樣。記得「四人幫」時期,報上天天是大好形勢,糧食生產每年都是歷史紀錄,工業產值也捷報頻傳。那些領導口中和報上白紙黑字的數字讓你不能不信,但怎麼在現實中都是食不果腹、要嘛沒嘛呢?我不相信統計數字的病根就是這時種下的。以後盡管那個說謊的時代過去了,也有了嚴懲造假數字的統計法,但我那個不相信統計數字的病根總也沒有徹底治癒,以至於對許多數字都將信將疑。
我對數字的疑惑還不完全來自造假。更重要的是,即使統計數字完全真實,能准確地反映經濟狀況嗎?誰都知道GDP等等數字在統計上都有缺陷。一個常為經濟學家引用的例子是,B女士作為管家為A男士提供家務勞動,每月獲得一千美元,這當然統計在GDP之中。如果B女士和A男士結婚,B女士仍提供與原來一樣的家務勞動,但一千美元工資沒有了,每月的GDP就減少了一千美元。這種減少在統計方法上說一點不錯,但這種變動並沒有反映出經濟活動不變的真相。這也許是一個笑話,但類似這樣的問題GDP統計中真不少。
冷冰冰的統計數字即使反映了真實變動也是非人性的。人們從事經濟活動的目標是實現福利最大化。但數字不等於福利。前蘇聯的GDP並不低,但生產的那些洲際導彈、軍備對人民福利又有什麼用呢?號稱超級大國的蘇聯,人民缺衣少食,那麼大的GDP又有什麼用?再如有些地區,先靠污染發展了經濟,GDP上去了,官員的職務也上去了,然後又治理污染,GDP上去了,官員的職務又上去了。經濟一正一負回到了原來的狀況,這增加了GDP,但增加了福利嗎?
如果從個人的角度來看,這GDP等等數字更不著邊際。經濟學家總愛說人均GDP如何,但人均決不是人人平均得到的。假設一個社會有十個人,每人平均收入原來為一萬元,稱為人均收入一萬元。現在十人中有一人收入增加了十萬元,其他九人沒有變。說起來現在人均收入增加到二萬元,翻了一番,但這與那九個人有什麼關系?通貨膨脹率是平均物價水平,盡管由於汽車、住房、電腦、家電等等的降價,通貨膨脹率下降,但你日常吃的蔬菜、水、電的價格卻大大上升了,這種低通貨膨脹對你有什麼意義呢?
對於統計數字中的種種問題,經濟學家並不否認。但是,如果不用GDP之類的統計數字又用什麼呢?所以,統計數字是一種沒有更好替代的無可奈何選擇,是一種不完善的經濟狀況衡量指標。GDP之類的數字用還是要用的,無非是不要過分迷信,加一點更為具體的分析就是了。
經濟學家在努力改進統計數字指標,但僅僅是在數字上作文章,近期內很難有根本性突破。例如,早在二十多年前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和諾德豪斯就提出了用凈經濟福利(NEW)來代替GDP。這就是在GDP中減去對福利沒有貢獻的項目(如不必要的軍備競賽支出,環境污染),加上對福利有貢獻而沒有包括在GDP中的項目(如閑暇與環境),以便衡量經濟福利。可惜這種設想由於難以數字化,至今仍然是一個設想。於是人們就尋找另一些能反映社會經濟與福利的非數字指標。
英國的《經濟學家》(Economist)曾經提出過觀測英國經濟復甦的六項「民間指標」:一、新車銷售量大大增加;二、司機需求量大增;三、出現置業人潮(房地產熱);四、赴海外度假者大增;五、純種狗和純種狗主人數量同時增加;六、女性做隆胸手術者與女性胸圍尺碼俱增。這些指標都反映了消費的狀況,而且頗為人性化。試想想如果經濟沒有復甦,有多少人有心去買車、雇司機、買房、買純種狗,或隆胸?經濟變好了人們有能力了,也有這份閑心了,才有心去作這些可以說是「奢侈」的事。這些指標遠遠不像GDP那樣准確,但反映的經濟狀況不是比那些乾巴巴的統計數字還具體而鮮活嗎?
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更有意思。他在評論美國經濟發展與九O年代經濟增長時不是說GDP增加了多少,而是說GDP變輕了(GDP Lightensup)。這就是說過去的GDP主要是煤、鋼鐵、石油這些重量大的東西,而現在是服務業、電腦、互聯網這些重量輕、甚至沒有重量的東西。盡管一百多年來,美國的GDP平均每年增長百分之三左右,但由於技術進步和勞務在GDP中佔到四分之三左右,GDP反而變輕了。這個「輕」字用的確實好。一個輕字概括了當代經濟增長的基本特點——以技術進步為動力,傻大黑粗的東西少了。你想想現在個人電腦的重量是第一代同樣運行速度電腦的多少分之一?同時,經濟增長是勞務迅速增長,消費者享受到的服務更多了。格林斯潘用重量標准來衡量經濟的進步,多有創意!
還有經濟學家提出了一個垃圾指標(Trash indicator),就是用垃圾量的變動來衡量經濟狀況。這就是說,當經濟繁榮時人們扔的東西多了——過時的傢具,衣服等都被扔掉,同時人們購買的大件商品多了,這些商品的包裝都成為垃圾。當經濟衰退時,人們無力購買新東西,新的不來,舊的不去,不買大件東西,沒有什麼包裝箱子,垃圾當然少了。美國經濟學家約翰.凱爾曼(John Keilman)用這個指標進行了檢驗。在芝加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繁榮時,每年垃圾增加百分之二至百分之十,但在一九九九至二OOO年的衰退時,大件垃圾(舊傢具、電器和包裝箱)只增加了百分之一,而總垃圾量減少了百分之六。經濟好了,什麼都成垃圾;經濟不好,沒什麼垃圾可扔。垃圾指標,多麼具體、生動而有說服力啊!對老百姓來說,這不比什麼GDP更令人可信嗎?
股市也是經濟的晴雨表之一,衡量股市狀況的有道.瓊斯、標准普爾等指數,也有成交量等指數。但還有一個更具體的指標也許你沒聽說過——女人裙子的長短。在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有人注意到,當股市牛氣沖天時,女人的裙子短,而當股市熊氣時,女人的裙子長。這還被稱為股市的裙擺理論。有道理嗎?據說當時絲襪價格昂貴,是女性的時尚物品。當股市牛氣,經濟好時,男人有錢給女人買絲襪,女人以穿絲襪為時尚,就要穿短裙子顯示自己的絲襪。反過來,當股市熊氣,經濟不好時,沒錢買絲襪,也沒有顯示自己秀腿的心情,穿長裙的人就多了。你覺得這個指標是不是更人性化?我想,這個指標和英國《經濟學家》雜志六指標中的女人隆胸和胸圍這一條有異曲同工之妙。盡管現在絲襪已不是時尚了,但女性的打扮時尚的確與經濟狀況密不可分。用這種時尚變動來衡量經濟的確是一種創意。
我們所說的這些非數字標准,體現了人性化的東西。經濟狀況的好壞反映在人們的生活態度和方式上,也許這些變化比GDP等數字更有說服力,也更鮮活。
關於中國這些年迅速的經濟增長我們有各種統計數字。但如果採用人性化的指標是否可以有這樣幾項:第一,道路更擁擠了,車輛急劇增加;第二,餐飲業、旅遊業及整個服務業發展極為迅速;第三,城市更漂亮了、更亮了,也更現代化了;第四,女性更年輕、更漂亮、也更時尚了;第五,這次非典期間北京在一周就建好一所大型非典專業醫院——沒有強大的經濟基礎能做到這一點嗎?這些指標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深切感受到,也比GDP更令人信服。
❸ 駝色裙子配哪種顏色的打底襪好看
保守的穿法可以搭配淺咖色,活潑的穿法可以和上衣的顏色同色系搭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