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裙子分類 » 愛爾蘭穿什麼裙子好看

愛爾蘭穿什麼裙子好看

發布時間: 2024-09-02 02:47:13

⑴ 短裙在世界上是不是女性的專利

炎炎夏日,正是女士們穿著各種裙裝閃亮登場的時候。很多人或許不知道,男性穿裙子的歷史也非常悠長。在人類漫長發展史的絕大部分時間里,男性的夏裝主體是裙子而非褲子,而且男性穿裙的歷史從未真正中斷。不過,女人憑借著對美的執著追求,將這種服裝演繹出更多風情。


1 男人穿裙歷史悠久

裙子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在遠古時代,我們先祖為禦寒冷,將樹葉或者獸皮連在一起,便成了裙子的雛形。據東漢末年劉熙撰寫的《釋名·釋衣服》上說:「裙」,「群」也,即把許多小片樹葉和獸皮連接起來。西方遺存的岩洞壁畫顯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男性已經開始穿著草裙,並且廣泛流行。此後,史上有記載的法國克魯瑪農人、北京山頂洞人等原始人類的服飾中也都有裙的存在。因此,裙子也是從原始社會起影響范圍最廣的服飾。

根據記載,商朝時期,中原華夏族男子的服飾是上衣下裳。上衣衣領開向右邊,衣長到膝蓋;下身穿裳,裳長到足踝,在腰部束一條寬邊的腰帶,腹前加了一條上窄下寬、像斧子形狀的裝飾物「齻」(音:diān),用來遮蔽膝蓋,所以又叫「蔽膝」。最初,下裳是兩片布,後來逐漸合成了一個圓筒,類似於現在的裙。河南安陽出土的石雕奴隸主雕像,頭戴扁帽,身穿右衽交領衣,下著裙,腰束大帶,紮裹腿,穿翹尖鞋。這大體反映了商代服飾的情況。

在春秋戰國時代,人們普遍著深衣,上衣與下裳相連,變成了上下一體,看起來頗有點兒連衣裙的味道。

從漢代開始,裙子的樣式逐漸接近現在的樣式,當時比較流行由素絹拼制而成的無緣裙。普通男子中也有穿著短襦裙的。穿襦裙的人在勞動時將裙撩起來塞在腰間,以便於勞動。

束裙著屐是六朝時富貴子弟盛行的裝束。《北史·邢巒傳》載:「蕭深藻是裙屐少年,未治政務」。後來,裙屐少年被泛指大家子弟。

明朝成化年間,京城時興一種「馬尾裙」。馬尾裙又叫做發裙,是一種襯裙。當時,人們上著大襟短襖,下穿馬尾裙,穿著方法是把它系在腰間,外面再穿襯衣及外袍。馬尾裙硬撅撅的,就像一把撐張開來的傘。於是,穿衣人的外袍長襟自腰部以下都被傘形的馬尾裙托起來。這種裙子據說是從朝鮮國傳到京城的。剛開始穿馬尾裙的,只有富商、貴公子、歌妓等人,之後武臣也加入了這個行列,北京才開始有織賣者,服者日盛。弘治初,一給事中建言:「京中士人好著馬尾襯裙,因此官馬被人偷拔鬃尾,有誤軍國大計。乞要禁革。」由此可見當時馬尾裙之流行。

不過,中國古代男人所穿的裙子,無論是禮服還是日常服,一般都是在長上衣基礎上圍一條裙子,而不是像女性一樣短衣加裙子的造型,所以男女的裙裝還是有區別的。

但是到了清代,幾千年來世代相傳的漢族「上衣下裳」制度被破壞,歷時數千年的寬袍大袖拖裙盛冠,過渡到了衣身修長、衣袖短窄的滿裝形式,裙子基本退出男裝領域。

而在世界范圍內,裙子在各文明發展過程中也呈現了相似的演化過程。公元前3000年,世界多地域男性的服裝就是裙子。在伊拉克博物館里有一個小雕像,顯示了公元前3000年的男性著裝,下身就是非常典型的裙子形制。

在西亞兩河流域文明和北非尼羅河文明中,裙子都在男性服裝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古代埃及,因為氣候炎熱,簡單又透氣的裙子就成為當地人的著裝首選。在古埃及早期,男子無論地位高低都是上身赤裸,下身穿著短腰亞麻布裙,叫做腰衣、纏腰布或者胯裙。現存的古代埃及壁畫、雕塑和一些影視作品中,還能看到這種裙子的身影,比如法老和貴族就穿著有彩色縱向條紋的亞麻布裙。古希臘和古羅馬的男子服飾漸漸發展為一體式裙衣。男人減少了身體的袒露,著寬松的套頭連衣裙。

後來隨著游牧民族對歐洲腹地一次次的入侵,地中海沿岸的居民們開始覺得穿裙子不適合騎馬打仗,於是服裝從寬衣逐漸向窄衣過渡,又漸漸上下分體,下身服裝不再以裙裝為主,出現了類似緊身褲和筒襪的服飾。此時,女裝收緊腰身、加長裙長,男女服裝開始向不同的方向發展。

到了法國大革命的時候,戰爭使男人們完全拋棄了裙子,改穿長到腳踝的寬松褲。後來,為軍隊製作的馬甲、上衣、褲子的三件式套裝逐漸在歐洲各國流行,男人們的穿衣風格徹底改變。

2 女裝裙演繹萬種風情

女人穿裙穿出了不少經典的裙式,也留下不少典故。

中國古代就有非常著名的三種裙子。

其一為留仙裙。漢人劉歆著《西京雜記》等書中就記載了漢成帝皇後趙飛燕的故事:趙飛燕愛穿裙裝,一天她穿了一件雲英紫裙來到太液池邊,在笙歌鼓樂中翩翩起舞,突然間狂風大作,她像風箏一樣飄起來,宮女慌忙追趕,抓住了她的裙角。趙飛燕得救了,但裙子被拽出了很多褶皺。可是,起了皺的裙子卻比先前更好看了。從此,宮女們競相效仿,開始盛行穿著故意折疊出褶皺的裙子,美其名曰留仙裙。關於留仙裙的典故,常入詩詞中。例如,張炎的《疏影》:「回首當年漢舞,怕飛去、謾皺留仙裙折。」又如朱彝尊的《風懷二百韻》:「留仙裙易皺,墮馬鬢交鬤。」

其二為石榴裙。石榴裙上窄底寬,色如石榴之紅,不染其它顏色,女子穿上後非常搶眼。此裙南朝時期已經出現,唐朝時很盛行。很多唐詩中都可以見到石榴裙的影子。詩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就有對石榴裙的記載,稱之為「血色羅裙」,其在《小曲新詞》中也提到了石榴裙——「紅裙明月夜,碧殿早秋時。」杜審言的《戲贈趙使君美人》中則是另一番情景,「紅粉青娥映楚雲,桃花馬上石榴裙。」相傳楊貴妃很愛「石榴裙」,還有了「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典故。

最後一條為「百鳥裙」。這種裙子是唐中宗之女安樂公主所穿。「百鳥裙」又稱為「毛裙」,成本高昂,是宮廷師傅專門使用很多種鳥的羽毛製成的。為了保持羽毛的鮮活、顏色的艷麗,這些羽毛都是直接從鳥類身上活活拔下來的。據史書記載,這百鳥裙「日中影中,各為一色,百鳥之狀」。就是說,百鳥裙從正面看是一種顏色,從側面看是另一種顏色,在陽光下呈現一種顏色,在陰影中又是另一種顏色,而且裙上閃爍著百鳥圖案。當時,這條裙子製作了兩條,安樂公主把另外一條贈給了母親韋後。很快,「貴臣富家多效之,江、嶺奇禽異獸毛羽采之殆盡。」

3 最大裙撐寬5米多

在外國的女裝裙子發展歷史中,裙撐的地位不可不提。看過電影《茜茜公主》的人大多對裙撐留下了深刻印象。這樣穿裙子雖然費時費力,但蜂腰配上龐大的裙撐,突出了女性的美,成為時代經典。

裙撐的雛形出現在16世紀的西班牙,被稱為「撐箍裙」,由從上到下遞增的圓箍組成,可以支撐起裙子。撐箍裙最初的支撐材料多為木質、藤條、金屬絲。據說最初發明這種裙子並不是為了美,而是為了將裙子撐開可以涼快一點,還方便干農活。這種裙子很快就風行宮廷,西班牙上層階級女性在晚會或者正式宴會上都會穿著裙撐。漸漸地,裙撐流行到了西班牙之外的地區。英國伊麗莎白一世就曾是這種裙撐的忠實「代言人」。

後來,法式環形裙撐出現。法式裙撐是一種輪形的支撐架,從腰部直接開始膨脹到底部。裙撐還曾發展出來雙袋式和籠式。雙袋式是掛在腰部兩側,而籠式則是整體架子。雖然現在看來,這樣挎在腰部兩側的裙撐未免有點可笑,但奈何當時的審美就是如此。

到了18世紀的洛可可時代,裙撐開始廣泛流行並且變得更為精美,裙撐的寬度也不斷加大,已經到了非常誇張的程度,出現了橢圓形裙撐和半籃式裙撐。這種龐大的橢圓結構很難找到合適的材質來製作,全金屬太沉了,其他材質又很難支撐。隨著捕鯨熱潮的掀起,女性內衣的材質已經開始廣泛使用鯨須。然而,想把鯨須用於製作裙撐卻很困難,因為鯨須也撐不起這樣龐大的結構。於是鯨魚骨登場了。為了能用上更輕便更誇張的裙撐,有錢人家的姑娘們不惜花重金定製全鯨魚骨的裙撐。

當時的裙撐到底有多寬呢?「不側著身子根本進不去門」的說法絕對不是誇張。

18世紀末,田園風格走上了時尚巔峰,之前誇張的鯨魚骨裙撐都被打入冷宮。姑娘們更喜歡由多層襯裙墊高臀部的輕便裙子,或者臀部多層褶皺的拖地長裙。

不過,到了19世紀中期,女人們認為厚厚的襯裙太熱了,而且容易引發婦科病,於是乾脆用回透氣又涼爽的裙撐。

隨著鋼鐵工業的發展,支撐力超強的裙撐技術出現了。1856年,一種名為克里諾林的新式裙撐取得了專利權。這種裙撐同樣用金屬材料製成,其特別之處在於它是由有多個靈活的金屬鋼圈綁在骨架上縱橫相交組成的,相對而言較為方便靈活,且價格比較便宜,一時之間大為風行。而且,有了這種新技術支撐,裙撐可以越做越大,現存記錄的最大裙撐寬5米多。這樣的裙子根本沒辦法一個人穿,需要有很多人幫忙。

穿著這樣誇張的裙撐,不僅在生活中非常不便,甚至有很多安全隱患。當時新聞中經常出現貴族少女因為裙子而葬身火海的事件。裙子太過龐大,不利於控制,布料是易燃物,裙撐下的空間又有利於空氣流通,所以一旦起火,非常危險。甚至,因為大裙子堵住出口,還出現過整個會堂里的人全都無法逃脫的慘劇。1858年,一位波士頓姑娘因離壁爐太近導致裙子起火,幾分鍾後就被燒死。1861年,一位芭蕾舞女演員的裙擺打翻了照明燈而引發了火災,她和八個舞伴都在火災中去世。

正是因為裙撐極不方便又具危險性,社會上反對聲越來越強,裙撐的熱度漸漸退去。到了20世紀,裙撐基本上從女性的常服中消失了,只是在禮服中還會出現。

延伸閱讀

為穿裙而戰的蘇格蘭男人

提起男人穿裙子,很多人首先會想到蘇格蘭男人與格子裙。蘇格蘭人至今仍然穿著古老的基爾特格子裙民族服飾。蘇格蘭格子裙和蘇格蘭風笛就如同名片,向世人講述著蘇格蘭悠遠的歷史歲月。

基爾特是古斯堪的那維亞語,意思是折起來包裹身體的衣服。最初的基爾特只是一段大約有1.5米寬、6米長,未經剪裁的布料,穿的時候折疊著裹在上身,腰間用皮帶固定。這種裝束非常適合高地的氣候和地形。下半身類似於短裙,比褲子舒服,行動自如;上半身可做斗篷禦寒,打開腰帶就是毯子。

在電影《勇敢的心》里,我們看到華萊士率領一群穿著格紋連衣裙的蘇格蘭男人英勇戰斗,他們穿的正是基爾特。

現在的格子裙應該算是基爾特的改良版。1715年,英國政府開始允許英格蘭與蘇格蘭兩地的人們互通貿易,一個名叫湯姆·羅琳遜的英格蘭人北上淘金,在蘇格蘭北部開了一家木炭畫加工廠。連身的基爾特不方便工人砍樹,湯姆·羅琳遜便向裁縫提出將原來的服裝一剪為二,蘇格蘭短裙由此誕生。這種穿著很快流行開來。

蘇格蘭人之所以能很快接受,是因為約在100年前,他們的軍隊就已經做了相同的改良。歷史記載,1624年,蘇格蘭軍隊就開始以蘇格蘭短裙為軍隊制服了。

1707年,蘇格蘭與英格蘭合並後,「基爾特」作為蘇格蘭的民族服裝被保留下來。1745年,英國漢諾威王朝鎮壓了蘇格蘭人的武裝起義後,頒布了著名的「禁裙令」,規定除了加入英國軍隊的蘇格蘭士兵之外,其他蘇格蘭人只能以英格蘭裝束為標准,禁止穿著他們的民族服裝即基爾特格子裙,違反者初犯會被處以六個月監禁,再犯將判處七年流放。「禁裙令」引發了蘇格蘭人的強烈不滿,他們為此抗爭了30多年,最後於1782年迫使漢諾威王朝取消了「禁裙令」,蘇格蘭男人穿裙子的傳統才得以延續。到了今天,蘇格蘭基爾特格子裙已經成了代表蘇格蘭文化的一個典型符號,每到傳統節日聚會慶典,就會出現男人們穿著格子裙的場面。

此後,英格蘭人也慢慢放下了對格子裙的偏見。現在每逢英國有什麼重要公眾活動,蘇格蘭格子裙都會隆重登場。

現在穿著蘇格蘭裙的禮儀已經非常講究。一套正式的蘇格蘭裙及配飾包括:長度及膝的方格呢裙、背心和花呢夾克、長筒針織厚襪、皮帶、帽子、毛皮帶、匕首。有時肩上還會斜披一條花格呢毯,用別針在左肩處固定。

蘇格蘭裙的格子在外人看來都差不多,但其實這些格子是十分講究的,不同的顏色、格子間寬窄粗細的搭配變化,代表著不同的家族、群落、地區、學校、社團、企業等等,彷彿是一張穿在身上的身份證。黑灰格被稱為「政府格」,也有特別為皇室成員定製的格子圖案,貴族穿的格子圖案,則被稱為「貴族格」。用不同的格子來區分不同地區,在蘇格蘭也有著十分悠久的傳統。1700年左右,在蘇格蘭行醫的一位醫生第一次寫道,蘇格蘭的格子帶有明顯的地域特徵,同一地域的人穿著相同的格子服裝。外來人可以通過蘇格蘭人身上的格子來辨別他來自於哪個地區。蘇格蘭高地部落之間的戰爭曾經終年不休,戰場上的男人們便以所穿的格子圖案來辨認敵我。

有此一說

裙子長短反映經濟形勢?

19世紀20年代,賓州大學華盛頓商學院經濟學家喬治·泰勒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經濟增長時,女人會穿短裙,因為她們要炫耀裡面的長絲襪;當經濟不景氣時,女人買不起絲襪,只好把裙邊放長,來掩飾沒有穿長絲襪的窘迫。這就是著名的「裙長理論」。

果真是女人裙子越短經濟越繁榮,裙子越長經濟越蕭條嗎?在美國,這種對應關系似乎真的存在過。在1900年,美國股市低迷,那時候女士的裙子也非常長,顯得死板而無趣。1930年的大蕭條也伴隨著長裙的流行。最神奇的事發生在1987年,本來當年的流行款式是超短裙,但是當10月來到的時候,短裙忽然不流行了,而當年秋天正是美國股市迎來巨幅下跌的時候。

但也有人認為,所謂的「裙長理論」純屬無稽之談。因為有人按照更長的時間跨度和更廣泛的范圍統計了裙子流行趨勢和經濟之間的關系,發現兩者的相關性很差,這表明經濟衰退和較長的裙子之間根本沒有必然關聯。雖然「裙長理論」有正向案例,但同樣可以舉出反向案例。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為「裙長理論」不成立,畢竟絲襪已不屬於昂貴消費品,現代人裙子的長短,不是靠經濟來衡量,而是要看個人喜好和心情。

⑵ 愛爾蘭人忌諱什麼顏色喜歡什麼顏色

愛爾蘭人喜歡綠色,因為愛爾蘭傳統的荷蘭紫雲英(愛爾蘭國花)是綠色的。忌諱用紅藍白組合。

由於愛爾蘭人喜歡綠色,當地人也喜歡戴綠帽子,特別是3月17日,愛爾蘭國慶節這一天,大家更要戴綠帽子。帽子形狀不盡相同,有禮帽狀、高筒狀,也有的乾脆戴一個綠色假發狀的帽子。

愛爾蘭女性傳統服飾是毛織斗篷加披肩。斗篷用緞帶系在前面,形成一個蝴蝶結。女性的裙子以麻布為主,多為綠色。女青年結婚時,一定會置辦一件紅色厚實的斗篷,以象徵吉祥,而扎在頭上的圍巾,向腦後打結。

(2)愛爾蘭穿什麼裙子好看擴展閱讀:

愛爾蘭國旗由綠、白、橙3色組成。綠色代表生命和力量,也是愛爾蘭多數人信奉的天主教的代表色,白色象徵希望,橙色代表新教派。這3色配合,即希望天主教徒和新教派之間兄弟般的團結。

「三葉草」是其國花,佳節慶典,人們愛在胸前佩戴一束「三葉草」。愛爾蘭人崇拜和喜愛豎琴圖案,其國徽圖案就是豎琴。忌諱「13」「星期五」。他們認為交叉式握手,或同時與幾個人交叉式談話,都是失禮行為。

若看見單只喜鵲,會認為有倒霉的事臨頭;若同時見到兩只喜鵲,則預示有喜事臨門。他們重視隱私,不過問別人的去向、工資、年齡以及婚姻狀況。避免談論政治,特別是愛爾蘭與英國的關系。

⑶ 歐洲男性都開始穿裙子了,這竟是在示威,他們為什麼穿

請別忘記在孤懸歐洲大陸外的英倫三島,上面的愛爾蘭人直到現在都還保持著穿短裙的風俗,連某位在位60年的太子都穿過愛爾蘭短裙。

⑷ 愛爾蘭男士裙子和蘇格蘭男士裙子的區別

愛爾蘭民族服飾男性傳統服裝是短裙,以愛爾蘭傳統手工的布為材料,和英格蘭等地的區分就是愛爾蘭是以格子為主,女性則是麻布裙子為主,愛爾蘭男人也穿綠色或者橙色(國旗色)的短裙,這個傳統當然是跟蘇格蘭人學的.蘇格蘭人視蘇格蘭短裙為「正裝」在婚禮或者其他較為正式的場合才穿。直到現在,蘇格蘭的軍隊還把蘇格蘭短裙當成制服。穿蘇格蘭短裙不穿內褲」的說法也一直在流傳,只有在跳舞的時候才需要穿內褲。據傳300年前,在蘇格蘭高地的一次保衛戰中,蘇格蘭部隊的一個軍官突然下令,讓士兵脫掉蘇格蘭短裙和內褲,只穿著襯衫向對方進攻。對方的士兵見此情況,以為他們的敵人都瘋了,便調頭而逃。從此,「穿蘇格蘭短裙不穿內褲」的說法便傳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