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古代男人都穿裙子
自古以來,裙子就不再是女人的專利了,從黃帝時代開始,男人們就開始穿裙子了。 後來,東漢的學者黃甫泌,在一本名為《帝王時代》的書中寫道,黃帝開始脫下他的皮衣,這樣他的外衣就像天堂,他的衣服就像地球,意思就是裙子 ,在古代中國“上”字的原意是“鋪開”字組合,然後稱為“上” ,意思是“展開的衣服”後來擴展為“裙子”
總之,相對於裙子,褲子出現得很晚,甚至在漢代,人們仍然可以在夏天只穿衣服而不穿褲子來保持涼爽,但是自從漢代以來,在衣服上加一條褲子是比較禮貌的,無論是出去迎接客人還是會見朋友,都是正式的禮節。
⑵ 為什麼古代的男子服裝下半部分像裙子一樣
原因如下:
那是古代的一種服飾,名叫裳。
商周時代的男人沒有內褲,也不穿褲子,只穿裙子,即裳。現在的衣裳只指的是上衣。所謂的裳,就是裙,在古代衣裳分別指的是上身的衣服和下身的裙子。
古代的衣比較寬大,一般會蓋住裳的大部分。但動作太大或者動作不守禮節就很容易露出來。於是就形成了一整套以跪坐坐姿為基礎的禮儀制度。
⑶ 古代人為什麼都穿裙子
在遠古時代,人們用獸皮樹葉圍在腰間,這便是最早的裙子,同時也是人類最早的的服裝.當然,這時的裙子談不上美觀.
中國裙子的歷史
裙子這種服裝,在我國可謂源遠流長。在遠古時代,我們先祖為禦寒冷,用樹葉或者獸皮連在一起,便成了裙子的雛形。據東漢末年劉熙撰寫的《釋名·釋衣服》上說:「裙」,「群」也,即把許多小片樹葉和獸皮連接起來。相傳在四千多年前,黃帝即定下「上衣下裳」的制度,規定不同的地位的人著不同顏色的衣裳。那時的「裳」,就是裙子。五代《實錄》說:「古所貴衣裳連,下有裙隨衣色而有緣(沿邊而裝飾曰「緣」。);堯舜已降,有六破(破者,析也,即皺褶。)及直縫,皆去緣;商周以其太質,加花綉,上綴五色。蓋自垂衣裳則有之,後世加文飾耳。」《實錄》又說:「隋煬帝作長裙,十二破,名仙裙。」說明了裙子的演變。
古代人穿裙子,一是為掩體,二是和禮節有關,並存在著嚴格規定。無論老太太和少奶奶,即使家居也要整整齊齊,否則被認為輕薄無禮。在家一般著黑色的裙子,式樣為褶襇裙,裙幅家居為六幅,會客為八幅,所謂「裙拖六幅湘江水」來形容著裙之美。在清末民初時,紅裙子是一種禮服,要夫婦雙全者才可以穿。夫婦之間,惟正室可以穿紅裙,姨太太亦不允穿紅裙。
在春秋戰國時代,人們普遍著深衣,上衣與下裳相連.深衣類似連衣裙,但有不同之處. 漢代時裙子便流傳開來,不過上衣甚短,裙子甚長,如現代朝鮮婦女的裙裝。現存的漢代陶俑、舞伎俑所著服飾就有如此明確的反映。那時裙子都有皺褶,即所謂「褶襇裙」。據文獻漢人劉歆所著《西京雜記》,和漢人伶玄撰寫的《飛燕外傳》都記載了漢成帝皇後趙飛燕的故事,有一次,趙飛燕身穿雲英紫裙,裙裾飄飄;鼓樂聲中,在太液池畔翩翩起舞,恰時大風突起,身若輕盈的燕子被風吹起。成帝忙命侍從將她拉住,沒想到驚慌之中卻拽住了裙子。皇後得救了,而裙子上卻被弄出了不少褶皺。可是,起了皺的裙子卻比先前沒有褶皺的更好看了。從此,宮女們競相效仿,這便是當時的「留仙裙」。
從漢代開始,裙子的樣式逐漸接近現在的樣式.在長沙馬王堆漢墓中,發現了完整的裙子實物,它是用4幅素絹拼制而成的,上窄下寬,呈梯形,裙腰也用素絹為之,裙腰的兩端分別延長一截,以便系結。整條裙子不用任何紋飾,稱"無緣裙"。 魏晉以後,裙子的式樣不斷增多,除了普通的長裙之外,還有絳色紗復裙,丹碧紗紋雙裙,紫碧紗紋雙裙,丹紗杯文羅裙等名目.兩晉十六國時期,流行起"間色裙".據《宋書·羊欣傳》載,王獻之當吳太守時,曾趁羊欣睡覺時,在羊欣所著新裙子上提書數幅而去。羊欣本善書,得此真跡,書法大有長進。裙子是六朝時富貴子弟的常見裝束,有「裙屐少年」之稱。《北史·邢巒傳》載:「蕭深藻是裙屐少年,未治政務」即可為證。
隋代的裙子樣式基本承襲南北朝時的風格,下長曳地的長裙在隋代特別受到人們的歡迎,間色裙在這個時期依然為人們所採用,唐代的裙子長度,與前代相比有明顯的增加.隋唐時,裙子更加風行,有的裙子增加了裙幅,使裙子更加彭然豐滿。裙子被各個階層所鍾愛。唐代的服裝主要由裙、衫、帔三件組成。裙長曳地,肩上再披著長圍巾一樣的帔帛。長安水畔,麗人如織;彩裙翩翩,春色無邊。浩瀚的全唐詩中描寫裙子和穿裙子的風姿的詩作將近有三百多篇。如:王昌齡的《采蓮曲》比喻羅裙和荷葉一般青翠,在湖光山色中如一幅絕妙的畫卷。「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李商隱的《江南曲》生動地描繪了裙子的式樣,是依照少女纖纖的細腰裁剪的,苗條的身材,合體的長裙,在湖面的微風中搖曳生姿。「郎船安兩槳,儂舸動雙橈。掃黛開宮額,裁裙約楚腰。」白居易的《小曲新詞》把穿著紅裙的少女放在早秋的明月夜裡,月色和裙色相映生輝。「紅裙明月夜,碧殿早秋時。好向昭陽宿,天涼玉漏遲。」杜審言的《戲贈趙使君美人》則是另一番情景。楚天寥廓,美女騎士在藍天白雲下,桃花紅艷中,鮮紅如石榴花的裙子在飄曳。「紅粉青娥映楚雲,桃花馬上石榴裙。」 孟浩然的《春情》更把長裙的風姿摹寫地曼妙無比。「坐時衣帶縈纖草,行即裙裾掃落梅。」 元稹的《晚宴湘亭》中,舞女紅裙碧袖。「花低愁露醉,絮起覺春狂;舞旋紅裙急,歌垂碧袖長。」
宋代的裙子色彩以素雅為主,裙身仍然很寬.明代恢復了漢族習俗,裙子形制仍然保存著唐宋時的特色。曾風靡於唐代的紅裙,到了明代則再度流行。《水滸傳》:「(洪教頭)脫衣裳,拽紮起裙子,掣條棒,使個旗鼓......」。明代流行褶襇長裙,並規定民間只能用紫色、桃紅、綠色等淺淡顏色。但花式繁多,品種各異,有的裙子和現代人的裙子已無多大區別。清代旗袍雖一時成為時髦。但漢族仍將裙子作為禮服,表現著風情萬種。成化年間(公元1465-1487年),京城時興一種「馬尾裙」。
⑷ 男生可以穿漢服裙子
可以
「男生是可以穿漢服的,男生穿漢服會更有味道。男生想穿漢服更有味道的話,可以搭配假發穿,長發更有古代的那種韻味。當今社會漢服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已經有了一個新的高度,全國各地到處都會舉辦關於漢服的活動。出席各種大虛慶核型活動的時候,放眼望去各個都是俊男美女。大街上也有更多的男生女生穿漢服,一個平庸的人穿上漢服之後就差掘有一種差皮不一樣的感覺。可以拋開世俗的眼光,做自己就好,不要在乎一些比較古板的人的看法和說法,畢竟時代在進步,穿漢服也是為
⑸ 男生可以穿裙子嗎
當然可以穿
1、你看看中國古裝裡面,書生穿的不就是裙子嗎,僅僅因為裡面還穿了褲子而已,其實也是裙子。只是現在沒人原因穿這么復雜了。
2、女人還可以不在裡面穿褲子,可以露出腿來顯示曲線,男人難道露腿毛顯示粗壯么?
3、個性趣愛好,男人可以穿裙子包括雪紡連衣裙等!只要不傷害他人。
4、社會在進步,經濟在發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審美觀,著裝也是如此,所以女人穿男裝也好男人穿女裝也罷不必大驚小怪、指指點點。
5、夏天男生比女生更應穿裙子。高溫會對男同胞們生殖健康產生影響
⑹ 男人穿漢服女裙
男人穿漢服女裙
男人穿漢服女裙,每一個人都有追求美的權利,所以隨著現在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非常的注重穿搭,讓自己穿搭的效果越來越好,更加吸引眼球。以下分享男人穿漢服女裙怎麼樣?
男人穿漢服女裙1
男生穿漢服那種裙子的感覺不會怪嗎?
隨著近兩年漢服的興起,穿漢服的年輕人是越來越多了,以前在街頭只能看到一些小姐姐,但是近兩年越來越多的男生也穿起了漢服。
不過正因為知道是漢服,所以對於這種情況下的男生穿裙子並不覺得怪異,只有說把漢服穿的好看不好看
我覺得不怪,尤其是喜歡文學愛好歷史的男生。或者那種長期學習藝術類的男生。
漢服比現代服裝更加地考驗一個人的氣質。想想古人的那種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儒雅;飽讀詩書溫潤如玉的謙謙君子;泛舟湖上逍遙自在灑脫的詩人;目光清朗,衣袂飄飄的美少年…這些穿漢服的古人,都給人帶來無比美好的想像。
所以穿漢服想要好看,首先要內外兼修,多讀詩書培養自己脫俗的氣質。這樣一舉手一投足,自然流露出來的美感是穿現代服裝所達不到的。
再有,如果場合不合適。大可不必從頭到腳一絲不差的穿全套的漢服。可以選擇有漢服元素的單品,來凸顯自己別致的審美特點。
綜上所述,如果你做到了,我相信你一定是人群中,那個最靚的仔!哈哈。
不奇怪啊。穿傳統服飾就按傳統的規矩來,這跟女裝大佬還是區別很大的
我國在戰國之前沒有褲子,對於那時候的人來說,「襠」這個解構實在太復雜了。可能他們沒學過立體幾何,空間想像能力沒鍛煉出來吧。所以那時候不管男女,都穿裙子。褲子還是後來趙武靈王從胡人那邊學回來的。
即便有了褲子,在之後的幾千年間人們也都忌諱把它露出來,尤其是比較正式點的場合。比如上班、看演出、結婚什麼的.,裡面穿褲子,外面還是要罩上裙子或者長袍什麼的,要不然就跟你現在穿著睡衣上班差不多。要不是在家辦公,誰會穿睡衣上班呢?
不過那時候的體力勞動者們,一般也沒什麼正式場合可參加的,每天只管幹活混口飯吃,沒有功夫顧著褲子露不露出來。沒有外邊的遮擋,幹活方便不說,把買衣服的錢省下來干點啥它不香啊?所以他們穿衣服就相對隨意些。
咱們現在的穿衣習慣是以西方規范為基礎的,他們游牧民族出身,就愛穿褲子,因為騎馬利索啊。
所以,你既然打算穿漢服,也不必因現代的習慣困擾,必竟東西方文化兩個系統。
首先,男生穿漢服的障礙在於
第一,男生服裝一直感覺比女生循規蹈矩,被說成奇裝異服的可能性更大
第二,漢服大多有下裳,在現在人的眼中就是裙子,男生穿裙子對一些人而言太沖擊了
第三,頭發!
很多人眼中,如今男子和從前男子最大的區別就在於頭發,無論你的衣服多周正,頭發就破功。
漢服進入千門萬戶的第一步,就是商業化,而因為服裝市場的普遍現象,女裝總是比男裝樣式更多,創新更快,就算是現在被大眾所熟知的男裝漢服,也多是男女同款,要男生穿裙子,很多人實在接受不了。
但是,隨著漢服的發展和暢銷,男裝漢服的商業化也指日可待,而服飾是一個載體,通過漢服了解更多我國的傳統文化的精華,是我們的最終目的。
男人穿漢服女裙2
新手漢服選購指南(男生篇)
便裝
唐制圓領缺胯袍
窄袖、長短適中、腰束革帶,造型利落自如,深受男同袍的喜愛。其實本款男女皆可穿著噠~ 男子推薦內搭唐半臂,並將革帶系在低腰處,顯得儀態大方,氣質勁健;女子革帶系在腰間尤為率性、可人。
Ps:介紹下男同袍的標配內搭——唐半臂。唐半臂衣身面料多為錦,其襕常為異色並多用較柔軟的綾、絹,因而又稱「錦半臂」。整件衣物搭配在唐制圓領缺胯袍下,起到鮮明的墊肩作用,威武男子儀態,更顯得我華夏男兒魁梧健壯 o(≧ω≦)o
曳撒(衤曳衤散)
曳撒腰下的結構很是特別:後襟不斷,前作馬面,體側開衩並接外擺。其腰間的馬牙褶手法,一針一線純手工縫制,能夠極大的容納裙幅容量,不僅方便行動,更顯得男子英氣瀟灑、帥氣逼人有沒有~
貼里
袍服下,都應該有一身貼里噠~ 其裙身褶子能使袍身寬大的下擺略略外張,顯得端莊穩重。有同袍肯定要疑問,貼里跟曳撒好像啊,嘿嘿嘿(~ ̄▽ ̄)~關注我呀,我下次同你說~
褡護(衤蒦)
褡護可半袖可無袖,有漂亮的外擺,所以常常穿著在貼里之外,圓領、直身、道袍等之內,成套穿著,能夠很好的支撐起外身袍衫,也可以直接作為外套,搭配在道袍等之外。哎,聽起來很像是一件馬甲嘛 乀(ˉεˉ乀)
裋褐
交領窄袖,衣身通常較短,下著褲裝,很是便利,絕對是大多數同袍人手一件的心頭好。我記得緣漢漢服設計師做的一次著裝搭配:身著裋褐、棉麻褲,隨意披了件圍巾,真是暖和又時尚,帥帥噠~
襦裙
男生穿裙子?是噠~ 襦裙一點都不nian,而是自稱一派的風度翩翩,英姿瀟灑。本款適合日常穿著,一旦遇到會客等禮儀性場合,再加披一身氅衣就解決啦。
正裝
氅衣
氅衣內著襦裙、直裰、道袍、直身……好多好多,實用與美觀兼具,是我推薦指數五星的外搭必備。這身衣綉「一輪孤月,仙鶴獨飛」,描繪著林逋「梅妻鶴子」的文雅情懷……
直裰
比較之直身、道袍,直裰體側開衩,但不接擺,通身裁製,護領兼做裝飾,顯得輕便。我再教男同袍一個小竅門,在腰間束以流蘇絛帶,能夠在視覺上拉長身材比例呢。
道袍
「擺」是明制漢服的顯著特徵。道袍兩側內部就有深深的暗擺,通過暗藏的褶子化解寬松下擺,兼具實用與美觀的統一。Ps:此道非彼道,道袍本就是士庶之人的常服,並非道士所穿稱之為道袍噠。同理的還有道服。
行衣
這款很多同袍並不熟悉,其外形與明制深衣、道服、忠靜冠服等相似。其差異在,行衣領袖衣襟皆緣邊;體側開衩,便於騎馬出行喲;搭配簡易大帶即可……素雅行衣,儒雅有度,文質彬彬,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這樣一件自帶文人氣息的款式。
男人穿漢服女裙3
挑選適合自己的漢服
首先要根據體型來選擇合適的款式。這樣搭配的效果就會更得體。
然後再參考膚色來選擇衣服的顏色。這款漢服就是適合自己的。
微胖的男同袍就盡量不要選擇束腰穿漢服,容易有土財主的既視感,選擇寬松的一溜直下的漢服,如道袍,宋長衫等,既寬松又從容。
如果膚色較深的盡量選擇深色衣服,衣服顏色不宜過多,花紋也不要過多,另外盡量避免經典影樓紅黑色。盡量避免熒光色or帶光澤的布料,如亮面真絲、提花綢,同理在疊穿時不要加入過於出挑的亮色系,同色系疊穿即可,避免撞色跳色。
然後,注意穿著的場合。戶外運動或者上課可以穿貼里、曳撒、直裰等窄袖衣服,參加稍微正式的場合道袍、直身、圓領袍,最正式的場合深衣。不要做出類似穿著深衣蹦迪的行為,對傳統文化要抱有足夠的尊重。
其實對於其他衣服來說漢服是非常友好的,畢竟漢服一般款式都偏寬松,能起到很好的遮肉顯瘦效果。看完這篇文章,你們是不是也覺得漢服男裝知識點也是一大堆呢?
1、曳撒
2、圓領袍
3、道袍
本期是一期男裝漢服的分享,有唐制的,宋制的,也有明制的,風格也是各式各樣,大家可以來圍觀一下~(關於圓領袍,如果不是天然面料,夏天穿大多都會熱哦)
1、衣裳(讀音為「chang」)類
又稱上衣下裳。上衣下裳是中國最早的服裝形制之一,為漢服體系的第一個款式,約出現於商朝。上衣交領右衽,下裳一片式圍合,皆以帶結系,這也是漢服最基本的特徵。
秦漢之後,男子深衣制逐漸取代上衣下裳制,上衣下裳逐漸只作為禮服存在,後世更是成為男子最為嚴肅的最高禮服。
2、曲裾袍
流行於楚漢時代。
男曲的圖真沒找到,難看的我就不放上來了,
沒錯,顏控!
哈哈哈哈~
3、直裾袍
流行於秦漢時代。
▲男女直裾
4、圓領袍
流行於唐代。
▲圓領袍
5、明代圓領袍,與唐代有顯著區別。
▲明制圓領袍
6、直身、直裰、道袍
三者皆是明代士人常服,應用於各種日常場合。
其區別在於,直裰兩側開衩無衣擺,行動時能露出裡面的褲子;直身有衣擺遮擋,但衣擺縫在外,能看出衣擺;道袍衣擺縫在內,即暗擺。
直裰從宋朝開始就有,到明代發生變化(具體可參加網路,現代漢服所講的直裰基本指明代直裰)。
道袍在漢服體系中指漢服的一個款式,並非道士袍。
▲直身
▲直裰(o)
▲道袍
7、曳撒、褡護、貼里
明代特有男裝款式。
▲曳撒
▲褡護
▲貼里
8、大氅
又稱氅衣,鶴氅。只男性穿著,對襟大袖,不開衩,衣襟不合攏,系帶或不系帶皆有,一般只做常服穿著。
▲大氅
9、裋褐(短衣、短打)
普通勞動人民最常見裝扮,流行於各個時期。
▲裋褐
附:【現代漢服形制簡易版】
【上衣下裳制】:男-★冕服★(男子最高禮服),衣裳,玄端,明制祭服。女-襦裙(齊胸,齊腰,對襟等)(按款式分)。女-襦裙(衫裙(單襦),襖裙(復襦))(按上裝分)。
【衣裳連制】:男女-直裾袍(直襟分裁袍)。男-深衣(鄭玄深衣,孔穎達深衣,溫公深衣、朱子深衣,黃宗羲深衣等),襕衫,曳撒袍,貼里袍。女-★翟衣★(女子最高禮服),曲裾袍(繞襟袍)。
【通裁製】:男女-圓領袍衫(唐,宋,明風)。男-道袍,直身,直裰,褡護。
【衣褲制】:男女-衣褲類(現通稱「裋褐」)(褲分為:袴(無襠),褌(有襠))。
【首服】:男-冕。男女-冠弁類 。男-巾幘襆類。女-發髻頭飾
【罩衫】:男女-披風(明風),褙子(宋風),半臂衫。男-大氅。女-大衫,斗篷(存疑)。
【配飾】:男女-腰帶(革帶),玉佩,首飾,蔽膝,綬帶,扇,符等。男-佩劍,配刀。女-披帛,霞帔。
【褻衣】:即內衣。抱腹,心衣,裲襠,訶子,抹肚,抹胸,襕裙,主腰等
【中衣】:男女-中衣,中褲,中單。女-中裙。
【足衣】:鞋(屐,屨,履),靴,襪等。
在漫長的幾千年時間里,漢服承載的不僅是一種生活美學,更是無數中國人生活方式的延續。留住漢服,就是留住中國人的本。
⑺ 漢服男裝下面像裙子的叫什麼
漢服男裝下面像裙子的叫什麼
漢服男裝下面像裙子的叫什麼,漢服是中國古代的漢民族的特色傳統民族的服飾。其歷史淵源可以從三皇五帝時期一直追溯到明代,可謂是歷史悠久,那麼漢服男裝下面像裙子的叫什麼?
漢服男裝下面像裙子的叫什麼1
這個不是「裙」,而是「袴」漢語讀作「Ku」。
「袴」也寫作絝,通「褲」的意思,但兩者也有區別的。
「袴」的概念最早出現在中國,可以說是「褲」的前身,很多時是指無襠的下體的著物,而後來在中國消失,而日本繼承了「袴」的概念,但日本的「袴」經過自身演變已經有了自己的特色。
漢服男裝一般袖子蓋住指尖,衣服長度蓋住腳踝,最好是不要露出鞋子的表面。而且,衣服要穿上去寬大一些,不要過於緊身,這樣會顯得局促。
衣裳制其實也可以叫做上衣下裳制,這樣的一類服飾制度是中國最早的形制之一了。大概在商朝的時候,這樣的形制就已經出現了。在外觀上,這樣的上衣一般是交領右衽,下裙就是一片式的裙子。可以說,是非常符合漢服基本特徵的。
後來,深衣制逐漸的出現,也就慢慢取代了上衣下裳。在後期的時候,上衣下裳基本上就是作為禮服存在了。
在這里,還需要給大家講解一下玄端。玄端可以說是非常高級的一類禮服了,基本上是在重大場合才可以穿著的。不過,天子在燕居的時候,也可以穿玄端。一些文武百官們在祭祀的時候,也是需要穿著玄端的。
玄端的上衣是純黑色的,看上去極其的端重。而且,玄端在製作上,每塊布料都是正方形的,所以十分端正,這也是玄端名字的由來。
還有一種男子常穿的服飾,那就是短打。這里的「短」不是長短的意思。這里的短,其實是豎裁的意思,所以又稱裋褐。
裋褐其實也是上下分開的,上面是衣服,下面是褲子。而且,裋褐的上衣也是交領的哦。這樣的服飾在穿著起來會比較方便,因此也深受勞動人民的喜愛。
除了上面的這些知識之外,還有一種半臂也是極其常見的哦。這種短半臂在現代一般作為漢元素穿著。而男款長半臂,此款形制暫無文物佐證,不確定歷史上存在與否。
漢服男裝下面像裙子的叫什麼2
漢服男裝基本形制
一、上衣下裳制
1【冕服】
(男子最高禮服)
2、【玄端】(祭服,禮服)
先秦時通用的朝服及士禮服,自天子至士皆可穿,為國家的法服,玄端為男子服飾,除祭祀和朝會外不可穿。女子不可穿。
3、【明制祭服】(祭服):
古代祭祀時所用的禮服。為各類冠服中最庄嚴的服飾。
4、【衣裳】(常服):
曰衣,下曰裳。」古人最早下身穿的是一種類似裙子一樣的「裳」。是中國最早的服裝形制之一,上衣下裳的服裝形制在商代就已經形成。
二、【衣裳連制】
(1)直裾分裁袍
1、直裾分裁袍(除深衣)(常服):
在西漢時就已出現,至東漢以後,直裾逐漸替代曲裾並流行和普及。直裾袍通常是一種常服,而非禮服。男女皆可穿著。有長直裾、短直裾、魚尾直裾等款式。
2、〔深衣〕(禮記狹義深衣)(祭服,禮服):
衣、下裳分開裁剪並縫合到一起,古代諸侯、大夫等階層的家居便服,也是庶人百姓的禮服。
2、中國古代男子普遍穿裙子,為啥現在男子穿裙子不能被人接受?
在中國古代,男人要抄穿裙子,從「裙」字來看,你可以發現,「君」指男人,「裙」就是男人的衣服,「上衣下裳」——上穿衣下穿裳,裳即是裙。上衣下裳是中國最早的.服裝形制之一,為漢服體系的第1個款式。所以中國古代,最早是男人穿裙的。
個人看法:
隨著歷史的發展,可能是由於男人要打仗,或者做重體力活,裙子穿起可能有某些不便,更重要的是到了近代,中國受到西方的影響逐漸把自己的民族服裝丟棄了(漢服中男人的服裝也相當於就是裙子),所以當今中國,裙子就成了女人的專利,人們也逐漸習慣了裙子是女人專利這一事實,所以男人穿裙子不被大多數人接受,
很多想穿裙子的男人也不敢穿,即使穿也是躲著穿 ,雖然現在似乎想穿裙子的男人也越來越多,也不是主流,都只能是自己躲著穿,如果家人或愛人能接受那就是一件幸福的事,如果家人不接受那就比較糾結了。
我想受西方的影響是最主要原因,因為中國漢民族的民族服裝已經完全被丟棄了,中國的少數民族都還保留著穿民族服裝的習慣,而唯獨漢民族已經不穿民族服裝了,現在只有少數漢服的倡導者在中國傳統節日時穿一下,可以說和想穿裙子的男人一樣屬於非主流了。
習慣一旦形成,要改變可就難了
漢服男裝下面像裙子的叫什麼3
漢服男裝基本款式介紹
漢服和日常服裝一樣,有著男款和女款的區別,不僅僅在暗紋和樣式等方面。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漢服男裝的基本款式。
大氅:對襟直領,大袖敞口
大氅,又稱鶴氅或氅衣,晉代已有記載,後來為道家所用。宋時,文人好鶴氅,而到了明代,士人多用作外套,天冷時穿的尤為多,用來遮風禦寒。直至清末,氅衣仍然作為一種道教儀式服裝存在於傳統民俗活動中。
襕衫:圓領通裁,異色橫襕
作為漢服品類的一種,最早出現在唐代,後由於程朱理學的普及,流行於宋,明。襕衫到膝處有一道接縫,稱為「橫襕」一般認為這道橫襕是對衣裳制古意的恪守而刻意加上的。襕衫領子多用圓領,在古代襕衫在宋代多作為公服,學子亦多穿著。
道袍:交領右衽,兩裾暗擺
道袍是漢服體系中,男裝的一種款式,來自中國古代漢服「褶」(相傳周武王親制)。在明代演變為道袍,是古人居家的外衣,也可以作為襯袍或平民男子婚服。另外,道教的一種服飾也被稱之為道袍。
曳撒:交領右衽,馬面雙擺
曳撒讀法源自於蒙古語,為「一色」變音,來自蒙語「質孫」,元代服飾之一,本意是蒙古袍,後在明王朝所吸納,繼承,作為騎射服裝和宮廷侍衛服裝被廣泛運用到明朝皇室的日常生活中。雖然是胡服,但由於在明代也被大量使用。而在現代的漢服運動中,穿著的人眾多,所以也是作為漢服的一種款式解說。
短褐:上衣短窄,下身穿褲
短褐是一種漢族勞動階級穿著的服裝,另有豎褐的叫法,原意是用粗麻和獸毛編織的粗布上衣。短褐亦引申為貧苦人、僕役的勞作裝,便服(包括了上衣下褲)或者地位卑下的人,到清末,短褐在小說,戲曲中也稱短打。
直身:交領右衽,兩側帶擺
是明代漢服男裝款式的一種,又被稱為長衣、直領、海青。明代直升等級很高,錦衣衛大堂就以直身為吉福,皇帝和諸王的龍袍,文物官員的官服中都有大量們直身款式,另外直身也可以襯在圓領或者其他袍服下穿著。到了明末清初,滿族入主中原,士人階級審美發生極大變化,但是直身一直在戲服中作為一種儒生裝扮,一直存續到今天。
直裰:交領右衽、兩邊開衩
是漢服的一種男裝款式。宋朝開始出現,據宋朝人趙彥衛《雲麓漫鈔》謂:「古之中衣,即今僧寺行者直裰」兩宋時期的直裰多為僧侶穿著,(少數文人也有穿著)。到了明朝時期,直裰的款式也發生變化,在文人,士大夫中流行,多用於常福和燕居服,大量的百姓和仆從也穿著直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