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取經路上妖怪大多都身穿盔甲,為何悟空、八戒、沙僧卻只能穿僧衣
孫悟空的形象,我們都知道,身穿虎皮裙,手拿金箍棒的形象深入人心。
舞台形象
關於虎皮裙,書中是這樣描寫的:
行者拖將虎來道:「師父略坐一坐,等我脫下他的衣服來,穿了走路。」
三藏道:「他那裡有甚衣服?」
行者道:「師父莫管我,我自有處置。」
好猴王,把毫毛拔下一根,吹口仙氣,叫「變!」變作一把牛耳尖刀,從那虎腹上挑開皮,往下一剝,剝下個囫圇皮來;剁去了爪甲,割下頭來,割個四四方方一塊虎皮,提起來,量了一量道:「闊了些兒。一幅可作兩幅。」拿過刀來,又裁為兩幅。收起一幅,把一幅圍在腰間,路旁揪了一條葛藤,緊緊束定,遮了下體道:「師父,且去,且去!到了人家,借些針線,再縫不遲。」
86版電視劇劇照
85年動畫《金猴降妖》形象
後來觀音為給孫悟空帶上緊箍咒,化身為老婆婆又贈給唐僧「一領綿布直裰,一頂嵌金花帽」,騙孫悟空穿上。原文:
行者去解開包袱,在那包裹中間見有幾個粗面燒餅,拿出來遞與師父。又見那光艷艷的一領綿布直裰,一頂嵌金花帽,行者道:「這衣帽是東土帶來的?」
三藏就順口兒答應道:「是我小時穿戴的。這帽子若戴了,不用教經,就會念經;這衣服若穿了,不用演禮,就會行禮。」
行者道:「好師父,把與我穿戴了罷。」
三藏道:「只怕長短不一,你若穿得,就穿了罷。」
行者遂脫下舊白布直裰,將綿布直裰穿上――也就是比量著身體裁的一般――把帽兒戴上。
這就成了最經典的孫悟空形象。虎皮裙我們都知道,那什麼是「直裰」呢?
直裰是從宋朝開始就有的一種服飾。據宋朝人趙彥衛《雲麓漫鈔》謂:「古之中衣,即今僧寺行者直裰。」前胸有交叉的領子,下身原是裙子,到了明清,也有開襟,長及膝蓋,有得更長,等於也是一種長裙。孫悟空把他穿在虎皮裙的里邊,用以保護直裰。
《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劇照
而我們今天少女們穿裙子時,為了防止「走光」,都穿「打底褲」或「安全褲」,那孫悟空既然穿的也是裙子,那裡面穿不穿打底褲呢?
在第四十二回,孫悟空遭紅孩兒火敗,南海求告觀音菩薩,菩薩借得五湖四海之水,收得一凈瓶,便令行者先過南海去,原文:
菩薩道:「悟空,過海。」
行者躬身道:「請菩薩先行。」
菩薩道:「你先過去。」
行者磕頭道:「弟子不敢在菩薩面前施展。若駕筋斗雲啊,掀露身體,恐菩薩怪我不敬。」
菩薩聞言,即著善財龍女去蓮花池裡,劈一瓣蓮花,放在石岩下邊水上,教行者:「你上那蓮花瓣兒,我渡你過海。」
「筋斗雲」既是「翻跟頭」,會掀露身體,會對菩薩不敬。究其原因,相比是直裰之下,體膚完全裸露,等於孫悟空裙子之下是中空的,故不敢翻身。
孫悟空,因貌似頭陀,得名行者,因此,頭上必有戒箍。多數的藝術形象中,為了表現孫悟空「武」的特點,多把服裝設計成武僧的服飾,更有甚者,乾脆以盔甲代替。
《大話西遊》劇照
那孫悟空穿不穿盔甲呢?
《西遊記》大多數的妖魔都是身披鎧甲的,第一個出場的「混世魔王」,就穿「金盔、鐵甲」原文:
魔王聞說:「取我披掛兵器來!」
那小妖即時取出。那魔王穿了甲胄,綽刀在手,與眾妖出得門來,即高聲叫道:「那個是水簾洞洞主?」
悟空急睜睛觀看,只見那魔王:頭戴烏金盔,映日光明;身掛皂羅袍,迎風飄盪。下穿著黑鐵甲,緊勒皮條;足踏著花褶靴,雄如上將。腰廣十圍,身高三丈。手執一口刀,鋒刃多明亮。稱為混世魔,磊落凶模樣。
後來孫悟空大鬧龍宮,從西海龍王敖閏那要來了「一副鎖子黃金甲」,後來天兵前來剿山,也都是穿盔甲的,哪吒受《哪吒鬧海》的影響,在我們的印象是個小孩,身穿紅肚兜,但實際上也是穿盔甲的,原文說:這哪吒太子,甲胄齊整,跳出營盤,撞至水簾洞外。其他的天兵天將就更是頂盔摜甲了。
後面的黑熊精:那黑漢被行者在芳草坡前趕將來,卻才關了門,坐還未穩。又聽得那話,心中暗想到:「這廝不知是那裡來的,這般無禮,他敢嚷上我的門來!」教:「取披掛。」隨結束了,綽一桿黑纓槍,走出門來。這行者閃在門外,執著鐵棒,睜睛觀看,只見那怪果生得凶險:碗子鐵盔火漆光,烏金鎧甲亮輝煌。皂羅袍罩風兜袖,黑綠絲絛穗長。手執黑纓槍一桿,足踏烏皮靴一雙。眼幌金睛如掣電,正是山中黑風王。
《西遊記》劇照黃風怪
後面的黃風怪更是威風,一身是金盔金甲:那老妖聞言,愈加煩惱道:「這廝卻也無知!我倒不曾吃他師父,他轉打殺我家先鋒,可恨!可恨!」叫:「取披掛來。我也只聞得講甚麼孫行者,等我出去,看是個甚麼九頭八尾的和尚,拿他進來,與我虎先鋒對命。」眾小妖急急抬出披掛。老妖結束齊整,綽一桿三股鋼叉,帥群妖跳出本洞。那大聖停立門外,見那怪走將出來,著實驍勇。看他怎生打扮,但見:金盔晃日,金甲凝光。盔上纓飄山雉尾,羅袍罩甲淡鵝黃。勒甲絛盤龍耀彩,護心鏡繞眼輝煌。鹿皮靴,槐花染色;錦圍裙,柳葉絨妝。手持三股鋼叉利,不亞當年顯聖郎。
奎木狼下屆,變成黃袍怪,「青臉紅須赤發飄,黃金鎧甲亮光饒。裹肚襯腰?石帶,攀胸勒甲步雲絛。」
銀角大王原是太上老君看銀爐的童子,到了凡間也是:老魔道:「賢弟說得是。」教:「取披掛。」眾妖抬出披掛,二魔結束齊整。??你看他怎生打扮:頭戴鳳盔欺臘雪,身披戰甲幌鑌鐵。腰間帶是蟒龍筋,粉皮靴廝梅花摺。
金爐的童子變得金角大王:這老魔卻頂盔貫甲,罩一領赤焰焰的絲袍。??只見那老妖紅旗招展,跳出門來。卻怎生打扮?頭上盔纓光焰焰,腰間帶束彩霞鮮。身穿鎧甲龍鱗砌,上罩紅袍烈火然。圓眼睜開光掣電,鋼須飄起亂飛煙。
壓龍山壓龍洞九尾狐狸之弟狐阿七大王也是:頭戴金煉盔,身穿鎖子甲,手執方天戟。
《西遊記》劇照金角銀角大王
黑水河小鼉龍:那怪聞言,即喚取披掛。小妖抬出披掛,老妖結束整齊。手提一根竹節鋼鞭,走出門來,真個是凶頑毒象。但見:方面圜睛霞彩亮,卷唇巨口血盆紅。幾根鐵線稀髯擺,再鬢硃砂亂發蓬。形似顯靈真太歲,貌如發怒狠雷公。身披鐵甲團花燦,頭戴金盔嵌寶濃。竹節鋼鞭提手內,行時滾滾拽狂風。生來本是波中物,脫去原流變化凶。要問妖邪真姓字,前身喚做小鼉龍。
來拿他的太子摩昂,「按一按頂上金盔,束一束腰間寶帶,手提一根三棱簡,拽開步,跑出營去。」
觀音蓮池中的金魚,把一枝未開的菡萏,運煉成一柄九瓣銅錘,而且也能弄了一身盔甲:頭戴金盔晃且輝,身披金甲掣虹霓。腰圍寶帶團珠翠,足踏煙黃靴樣奇。
偷舍利的九頭怪,急縱身披掛了,使一般兵器,叫做月牙鏟,步出宮,分開水道,在水面上叫道:「是甚麼齊天大聖!快上來納命!」行者與八戒,立在岸邊,觀看那妖精怎生打扮:戴一頂爛銀盔,光欺白雪;貫一副兜鍪甲,亮敵秋霜。上罩著錦征袍,真個是彩雲籠玉;腰束著犀紋帶,果然像花蟒纏金。手執著月牙鏟,霞飛電掣;腳穿著豬皮靴,水利波分。
《西遊記》劇照黃眉怪
黃眉怪:蓬著頭,勒一條扁薄金箍;光著眼,簇兩道黃眉的豎。懸膽鼻,孔竊開查;四方口,牙齒尖利。穿一副叩結連環鎧,勒一條生絲攢穗絛。腳踏烏喇鞋一對,手執狼牙棒一根。
獅駝嶺三魔,下列百十大小頭目,也「一個個全裝披掛,介胄整齊,威風凜凜,殺氣騰騰。」
蓮花洞豹子精,在西遊記中,不算什麼厲害妖怪,為使「分瓣梅花計」,「把洞中大小群妖,點將起來,千中選百,百中選十,十中只選三個,須是有能幹,會變化的,都變做大王的模樣,頂大王之盔,貫大王之甲,執大王之杵,三處埋伏。」可見不論什麼妖精,本領大小,全都有盔有甲,還不止一副。
最後玄英洞的三個犀牛精,點了一群山牛精、水牛精、黃牛精,各持兵器,走出門,掌了號頭,搖旗擂鼓。三個妖披掛整齊,都到門外喝道:「是誰人敢在我這里吆喝!」
就連鐵扇公主也叫:「丫鬟!取披掛,拿兵器來!」隨即取了披掛,拿兩口青鋒寶劍,整束出來。行者在洞外閃過,偷看怎生打扮。只見他:頭裹團花手帕,身穿納錦雲袍。腰間雙束虎筋絛,微露綉裙偏綃。鳳嘴弓鞋三寸,龍須膝褲金銷。手提寶劍怒聲高,凶比月婆容貌。
只有很少的妖魔不穿盔甲,如紅孩兒,「有那一夥管兵器的小妖,著兩個抬出一桿丈八長的火尖槍,遞與妖王。妖王輪槍拽步,也無甚麼盔甲,只是腰間束一條錦綉戰裙,赤著腳,走出門前。」還有一些女妖怪,和化身為道士的一些妖怪,是不穿盔甲,剩下的幾乎都穿。
《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劇照
而孫悟空自大鬧天宮之後,西行路上,一路降妖除魔,卻始終未穿盔甲,哪怕是被趕回了花果山,當得知唐僧被變成老虎,回去救唐僧時,也是穿「錦直裰、束虎皮裙」。原文:那猴才跳下崖,撞入洞里,脫了妖衣,整一整錦直裰,束一束虎皮裙,執了鐵棒,徑出門來。
自始至終就這一身,第四十三回孫悟空對觀音說,「我身上這件綿布直裰,還是你老人家賜的。這條虎皮裙子,能值幾個銅錢?這根鐵棒,早晚卻要護身。」
不僅孫悟空不穿,就連豬八戒、沙和尚也不穿,也是一身「直裰」,究其原因,想必是入了佛門不能再穿盔甲,只能穿僧衣交戰,不像妖怪能穿盔甲。
但除了妖魔,就連烏雞國太子興圍打獵時,也是「只見中軍營里,有小小的一個將軍:頂著盔,貫著甲,果肚花,十八札,手執青鋒寶劍,坐下黃驃馬,腰帶滿弦弓。」
冷兵器時代,盔甲是最重要的保護手段,妖怪們都穿,孫悟空不穿盔甲,這對他降妖除魔有沒有影響,穿盔甲能不能起到提高戰鬥力的作用。
《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劇照
有人可能會說,都已經是「神仙、妖魔」了,已經不是凡人了,穿不穿盔甲無所謂,看的是神童、法力、寶貝,盔甲就和普通的衣服一樣了。
但文中,秦瓊尉、尉遲恭為太宗守夜,也是「介胄整齊,執金瓜鉞斧,在宮門外把守。」而且明知是有鬼作祟,還要「介胄整齊」,可見盔甲對鬼祟也是有作用的。要知道大將的一身盔甲少則三十斤,重則五六十斤,如果盔甲對鬼還會穿嗎?
而且妖怪每次出戰前都要大喊一聲「取披掛」,「取披掛」三個字,在全文先後出現了十三次,「披掛」兩字更是出現了四十一次,「盔」出現了二十九次,「甲」則出現了一百二十二次。
過火焰山時,大力牛魔王三次出戰,每次戰前都要穿盔甲,第一次在積雷山:拽開步,出了書房,上大廳取了披掛,結束了。拿了一條混鐵棍,出門高叫道:「是誰人在我這里無狀?」行者在旁,見他那模樣,與五百年前又大不同。只見:頭上戴一頂水磨銀亮熟鐵盔,身上貫一副絨穿錦綉黃金甲;足下踏一雙卷尖粉底麂皮靴,腰間束一條攢絲三股獅蠻帶。
去赴宴會時,也不忘「卸了盔甲,穿一領鴉青剪絨襖子,走出門,跨上「辟水金睛獸」,著小的們看守門庭,半雲半霧,一直向西北方而去。」
《西遊記》劇照
赴宴後,不見了辟水金睛獸,往芭蕉洞知道孫悟空變成自己的樣子騙走了芭蕉扇,再戰孫悟空時,沒穿盔甲,文中特地寫道:牛王道:「夫人保重,勿得心焦。等我趕上猢猻,奪了寶貝,剝了他皮,銼碎他骨,擺出他的心肝,與你出氣!」叫:「拿兵器來!」女童道:「爺爺的兵器,不在這里。」牛王道:「拿你奶奶的兵器來罷!」侍婢將兩把青鋒寶劍捧出。牛王脫了那赴宴的鴉青絨襖,束一束貼身的小衣,雙手綽劍,走出芭蕉洞,徑奔火焰山上趕來。
第二次孫悟空、豬八戒,領著土地、陰兵一齊上前,使釘鈀,輪鐵棒,乒乒乓乓,把一座摩雲洞的前門,打得粉碎。唬得那外護頭目,戰戰兢兢,闖入里邊報道:「大王!孫悟空率眾打破前門也!」那牛王正與玉面公主備言其事,懊恨孫行者哩。聽說打破前門,十分發怒,急披掛,拿了鐵棍,從里邊罵出來道:「潑猢猻!你是多大個人兒,敢這等上門撒潑,打破我門扇?」
第三次豬八戒又打破芭蕉洞洞門,牛魔王三次出戰,「重整披掛,又選兩口寶劍,走出門來。」文中形容是「重磨劍二口,復掛甲全身。」
看來「神仙、妖魔」也需要甲胄護身。
再看西方以能吃、體胖著稱的亨利八世,有一套用於競技,尤其是摔跤用的比武盔甲,重29公斤,這種帶有裙甲(Tonlet)的盔甲只能適用於步戰,因此在結構上和常見的馬用盔甲的裙甲明顯不同,為便於腿部活動,所以更為肥大。
西方的鎧甲
亨利八世體型肥胖,最重是有300多斤,依然穿著鎧甲下場比武,可見無論中國、外國,還是馬上、步下,只要有實戰,都是要穿鎧甲的。所以小說中,秦瓊尉、尉遲恭「介胄整齊,執金瓜鉞斧」為太宗守夜,絕不是作者按照套路,隨便一寫的。
那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為什麼不穿甲胄呢?僅僅是因為他們是佛門弟子嗎?看過韓國電影《鳴梁海戰》的觀眾,會注意到裡面的僧兵也是穿甲的。
《鳴梁海戰》劇照
電影劇照,注意後排的僧兵,因為是僧兵沒有國家配發的鎧甲,只能自己准備,所以防護面積不容正規的軍官,但也不是一身僧衣就上陣。
回到小說《西遊記》的創作年代――明代,參考明代的《出警入蹕圖》,裡面的各種軍人裝束也是像小說一樣,各種各樣非常華麗。
《出警入蹕圖》中的近衛軍
確實,在《出警入蹕圖》中,出現了大量披掛華麗鎧甲的軍人,但是這不是在作戰而是御前儀仗。這樣的鎧甲是需要細心維護的,每次都要將金甲擦拭乾凈保養後再上交庫房存放,當值時再來憑腰牌領取。真正作戰是不會穿畫和小說中那種金光閃閃的盔甲的,「隱蔽自己」始終是戰場不變的法則。
另外,明代是個從冷兵器時代向冷兵器火器混用時代過渡的朝代,盔甲的式樣也逐漸變化。到了明代中晚期火器使用漸多,盔甲以輕便的布面甲和鎖子甲為主。抗倭戰爭在嘉靖年間,在戰爭中火器已經十分普及,布面甲已經很常見了。
其中「戚家軍」是臨時徵召的明軍,軍費靠地方總督調撥,軍餉裝備全是自籌,朝廷正式武庫中的裝備是不會發給他們的。所以如戚家軍那樣的臨時集訓徵召的「輕步兵」,裝備應該是儉朴而輕便的,遠沒有電影《盪寇風雲》電影里那麼威武雄壯。更何況當時還有大量的鄉兵、民團自發的保衛家園,更談不上什麼盔甲了,手中的兵器也是最常用的工具,想想豬八戒的武器為什麼是「九齒釘耙」?
《盪寇風雲》劇照
小說中就寫到,(銀角大王)笑道:「這和尚是半路出家的。」八戒道:「好兒子,有些靈性!你怎麼就曉得老爺是半路出家的?」那怪道:「你會使這鈀,一定是在人家園圃中築地,把他這鈀偷將來也。」
當時前線上那些浴血奮戰的戰士,大所數人,不久前還是鋤地的農民,讀書的秀才,挖礦的礦工,教書的先生,但為了保衛家園,打跑侵略者,一下就變成了身穿號衣,無甲無盔,只是布巾頭包,只有最前排對敵的士兵,能用最簡單的布面胸甲做最基本的保護。真實的戚家軍應該就是這樣一支樸素,但意志無比堅定的軍隊,就像孫悟空對取經信念那樣執著。他們沒有金盔、金甲卻打敗了兇悍、殘暴的倭寇,他們沒有華麗的軍服,卻有著同孫悟空一樣的堅韌、勇敢和機智。
孫悟空沒有甲,但面對全身披掛的敵人時,依然沒有半點怯懦。正是這種血性,正是這些現實中用血肉之軀保衛家園的漢子,深深的觸動了小說《西遊記》的作者。這可能就是作者,讓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都不穿甲,而其他人都穿甲的真實原因。
歷史堂官方團隊作品文:王劍
Ⅱ 西遊記里孫悟空穿戴的是什麼東西
西遊記里孫悟空穿戴的是從虎腹上割個四四方方一塊虎皮,收起一幅,把一幅圍在腰間,揪了一條葛藤,緊緊束定,遮了下體。白布短小直裰披在身上,將虎皮脫下,聯接一處,打一個馬面樣的摺子,圍在腰間,勒了藤條,黃發金箍,金睛火眼;身穿錦布直裰,腰系虎皮裙;手拿一條兒金箍鐵棒,足踏一雙麂皮靴。
神通初成的孫悟空先大鬧龍宮取得如意金箍棒,又大鬧地府勾去生死簿,後被天界招安,封為弼馬溫。得知職位低卑後生氣返回花果山,並戰勝托塔天王和三太子的討伐,迫使玉皇大帝封其為齊天大聖,並在天庭建齊天大聖府,奉旨管理蟠桃園。
(2)悟空的裙子怎麼穿擴展閱讀:
孫悟空的衍生形象:
1、《續西遊記》
《續西遊記》共一百回,明代無名氏著。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中引明代董說在《西遊補》中所引雜記說:「《續西遊記》摹擬逼真,失於拘滯,添出比丘靈虛,尤為蛇足也。」
2、《西遊補》
《西遊補》共十六回,明末董說(字若雨,法名南潛)著。在《西遊記》的續書中《西遊補》可以說是最有特色的一部書。魯迅於《中國小說史略》中對其贊賞有佳,稱其「其造事遣辭,則豐贍多姿,恍忽善幻,奇突之處,時足驚人,間以徘諧,亦常俊絕,殊非同時作手所敢也。
3、《後西遊記》
《後西遊記》共四十回,該書著於明代(書中語及「錦衣衛」),作者不詳,現存版本僅標明「天花才子評點」字樣,但有作者名叫梅子和的說法,未經證實。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孫悟空
Ⅲ 孫悟空的衣服是什麼顏色
孫悟空的衣服一直是黃色,最初穿的是虎皮裙,之後穿的是鳳翅紫金冠、鎖子黃金甲、藕絲步雲履,全身以黃色為主色調。
(清)吳承恩的《西遊記》原著中有這樣的描寫:
「從虎腹上割個四四方方一塊虎皮,收起一幅,把一幅圍在腰間,揪了一條葛藤,緊緊束定,遮了下體。白布短小直裰披在身上,將虎皮脫下,聯接一處,打一個馬面樣的摺子,圍在腰間,勒了藤條,這等樣才像個行者。
黃發金箍,金睛火眼;身穿錦布直裰,腰系虎皮裙;手拿一條兒金箍鐵棒,足踏一雙麂皮靴;毛臉雷公嘴,朔腮別土星,查耳額顱闊,獠牙向外生。」
「為了尋一件稱手的兵器,大鬧東海龍宮,終尋得如意金箍棒,又由其他三海龍王贈予鳳翅紫金冠、鎖子黃金甲、藕絲步雲履作為披掛。」
(3)悟空的裙子怎麼穿擴展閱讀:
有關孫悟空的外貌描寫:
身穿金甲亮堂堂,頭戴金冠光映映。手舉金箍棒一根,足踏雲鞋皆相稱。一雙怪眼似明星,兩耳過肩查又硬。挺挺身才變化多,聲音響亮如鍾磬。尖嘴咨牙弼馬溫,心高要做齊天聖。尖嘴縮腮,金睛火眼。
頭上堆苔蘚,耳中生薜蘿。鬢邊少發多青草,頷下無須有綠莎。眉間土,鼻凹泥,十分狼狽,指頭粗,手掌厚,塵垢余多。還喜得眼睛轉動,喉舌聲和。語言雖利便,身體莫能那。正是五百年前孫大聖,今朝難滿脫天羅。磕額金睛幌亮,圓頭毛臉無腮。咨牙尖嘴性情乖,貌比雷公古怪。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孫悟空(中國古典名著《西遊記》中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