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裙子分類 » 朝鮮族的裙子為什麼這么多
擴展閱讀
皮衣領翹怎麼辦 2025-04-30 03:38:26

朝鮮族的裙子為什麼這么多

發布時間: 2023-07-13 23:49:23

㈠ 朝鮮族的服飾、民俗的特點

一、朝鮮族的服飾:

1、朝鮮族傳統服飾素凈、淡雅,色彩以白色為主,象徵純潔、善良、高尚、神聖,因而朝鮮族素有「白衣民族」之稱。

2、民間服飾,朝鮮族傳統服飾最大的特點是斜襟,無紐扣,以長布帶打結。男女服飾迥然不同,男人穿褲,女人穿裙。

男裝衣短,褲長肥大,加穿坎肩,也有外著道袍或朝鮮長袍者。道袍是過去士大夫、儒生的常服,後成為男子出門時的禮服。婦女為短衣長裙,衣的長度剛能遮住乳房,衣有長長的白布帶在右肩下方打蝴蝶結,長裙多有長皺褶,長及腳跟。裙有纏裙、筒裙、長裙、短裙、圍裙之分。

3、傳統官服,朝鮮族官服是指過去歷代王公貴族的服裝,依官位、官職、身分而異,但基本式樣大體一致。冕服為其代表,用黑色綢緞做團領,肩部有帶色之龍,袖口畫有火、華蟲、宗彝等圖案。裳用紅綢緞縫制,裳前有藻、粉米、黼黻的圖案。

二、朝鮮族的民俗的特點:

1、婚姻,習慣上,朝鮮族婚禮按「婚儀」、「納采」、「納幣」和「迎親」等程序進行。婚儀是父母通過媒人商議好子女婚事,納采為訂婚儀式,納幣是新郎家送彩禮以示對女方家許婚的謝意。迎親則為結婚典禮,這是整個婚禮中最為重要且最隆重的儀式 。

2、喪葬,朝鮮族十分重視葬禮,有本民族特有的喪葬習俗。在過去,朝鮮族多實行土葬。當老人亡故後,親人三天內不準洗臉、理發,也不準吃干飯,而且必須穿孝。

親友來弔唁,首先在遺體前三叩首,再同死者親屬相互二叩首。舉行埋葬一定要在單日。入殮時要給死者穿新衣,原來的衣服則燒掉。三天後埋葬。

(1)朝鮮族的裙子為什麼這么多擴展閱讀:

朝鮮族節日與漢族基本相同。此外有三個家庭節日,即嬰兒誕生一周年、「回甲節」(六十大壽)、「回婚節」(結婚六十周年紀念日)。

朝鮮族一向崇尚禮儀,注重節令。每逢年節和喜慶的日子,飲食更加講究,所有的菜餚和糕餅,都要用辣椒絲、雞蛋片、紫菜絲、綠蔥絲或松仁米、胡桃仁等加以點綴。

除了傳統節日外,小兒周歲、結婚、老人六十大壽,都要大擺筵席,宴請賓客。屆時要先在餐桌上擺一隻煮熟的大公雞,公雞的嘴裡還要叼一隻紅辣椒。

筵席的傳統菜點不僅花樣繁多,造型也要優美華麗,好多食品都要做成鳥獸形。所有禮儀筵席,以祝賀老人六十大壽的「花甲」席最為講究和隆重。

㈡ 朝鮮族的服飾習俗

朝鮮族習俗—服飾
朝鮮族人民不僅能歌善舞,喜愛音樂,而且注重衣著打扮,講究儀表。
朝鮮族人民非常愛整潔,歷史上喜歡穿素色衣裳,因此有「白衣民族」之稱。他們服裝最鮮明的特點是斜襟,無紐扣,以長布帶打結。
朝鮮族服裝根據年齡、性別而稍有不同。朝鮮族男子的褲子,褲腿和褲襠相當肥大,最適合盤腿而坐,褲腳繫上絲帶,同時喜歡在上衣上加穿帶紐扣的有色坎肩,出門訪友時還要再加穿一件長袍。上衣的斜襟上鑷著白布邊,這樣裝飾,既很美觀,又可以經常拆下洗凈。衣服的顏色大體一致,衣服和褲子多為白色,但也有的是灰色、玉色等。
朝鮮族婦女的服裝有裙子和襖。裙子大體分為兩種:纏裙和筒裙。年老的婦女喜歡穿白色的衣裙,同時喜歡用白絨布包頭。到了冬季,天氣寒冷的時候,她們還要穿上一種非常保暖的坎肩。這種坎肩用毛皮做里,用多彩的綢緞做面,精心縫制而成。中年婦女多穿纏裙。這種裙子是用寬大的裙幅裹身,腰間用寬大的腰帶扎緊。裙子的下擺有許多細小的褶皺,長及腳跟,是分叉的裙子。穿的時候把下身裹一遍後,把裙子的下擺一端,提上萊掖在腰帶里。筒裙是縫合的筒式裙子,腰間有許多細褶,上端還連上一個白布做的小背心前胸開口處用紐扣扣緊,穿時從頭部往身上套,很是方便。筒裙中用作禮服或外出服的,裙子的下擺就很長,顯得華貴大方。平時穿的筒裙很短,最長也只過膝蓋。這樣主要是便於勞動和操持家務。女襖和男襖的款式基本相同,但女襖的線條柔和,同時又具有曲線美,領子略呈圓形,衣襟和下擺呈弧形。襖料的顏色和花紋華美漂亮,在袖口、領子及下擺上都鑲上不同顏色的寬邊,既考究,又美觀。襖多貼身,而且袖子又肥又長,穿起來顯得特別豐滿。朝鮮族婦女最喜歡穿綠襖紅裙。
朝鮮族童裝的式樣基本上與大人的衣服相同,但考慮到孩子的皮膚細嫩,一般給孩子做衣服時都要選用質地柔軟的面料。值得一提的是,幼兒上衣的袖筒多用「七色緞」(七種顏色相配的綢緞)料做成,穿上以後好像彩虹一樣。朝鮮族人民認為彩虹是光明和美麗的象徵,用「七色緞」給孩子做衣裳,意味著孩子們更加美麗和幸福。
朝鮮族男子的帽子,過去主要是黑笠。黑笠在頭頂的部分是圓筒形,帽檐很寬,可以遮擋陽光。女人也有戴黑笠的,多半畫有美麗的花鳥,但常用的還是頭巾。
朝鮮族的裝飾品,大體可分為頭飾和腰佩。頭飾主要有發帶、釵、簪等。女人用的頭飾要比男人用的多,而且非常華麗。腰佩有腰帶、荷包、妝刀、玩物等,其中不少都是很精緻的工藝品。

㈢ 朝鮮曾經只許穿裙子,現在穿褲子盡顯窈窕身材,是什麼原因促成改變呢

我們都知道朝鮮這個國家都是穿裙子的,並且他們穿的裙子也是與眾不同,我們在很多的電視上也嫩看見她們穿裙子的樣子,她們的裙子是比較偏向肥大一點的,而現在她們穿的卻是以褲子為主,主要的原因便是美觀以及方便行動了。

在美觀上以及方便程度來說,確實是褲子要比裙子好很多,並且我們穿褲子的時候也能更好的展現自己的好身材,而裙子的話則是將玲瓏的身材給遮住了,穿褲子就不一樣的,不僅僅能展現一雙大長腿,還能顯現自己的好身材。

㈣ 朝鮮族傳統服飾的原因

朝鮮族服裝比較獨特,呈現出素凈、淡雅、輕盈的特點。其實朝鮮族的服飾發展有著一定的歷史淵源,在初期,朝鮮族人民多居於偏僻的山村,服飾的原料主要以自種自織的麻布和土布為主。質地粗糙,夏季涼爽,但冬不保暖。以後隨著織布工藝技巧的不斷改進,麻布越織越好,不僅紋細且少有斑點,顏色亦經漂洗由黃變白。
朝鮮族喜愛穿素白衣服,故有「白衣民族」之稱。
二十世紀初,男子開始穿西服,但只有城市少數富裕階層的人穿。五、六十年代城市有較好收入的工薪階層著西服。文革期間幾乎沒有穿西服的。八十年代以後,穿西服已很普遍,進入九十年代穿中山裝及便服的已不多見。
老年婦女喜著素白衣裙,並習慣用白絨布包頭,到冬天,加穿以毛皮為里、綢緞為面的坎肩。老年婦女多穿纏裙,不穿筒裙。纏裙帶寬腰帶,有許多細褶,長及腳跟,是分叉裙子。穿時把下身裹一遍後,把裙子下擺的一端提上來掖在腰帶里。穿這種裙子,必須在裡面加穿素白的襯裙。筒裙是縫合的筒式裙子。但與其他民族裙子不一樣,它的腰間有許多細褶,達到合腰身為止。上端還連上一白布小背心,前胸開口扣紐扣。穿時從頭上往下套。這種裙長過膝蓋,利於勞動、步行。因此,婦女勞動時多穿筒裙。老年婦女的著裝和習慣。現已有很大的改變。
朝鮮族姑娘和少婦的衣裙,可以說得上五彩繽紛,鮮艷奪目,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年輕婦女和少女在上衣袖口和衣襟上鑲色彩鮮艷的綢緞邊。飄帶也是用綢緞製成,紅、紫、藍色都有。
幼兒上衣的袖筒多用「七色彩緞(七種顏色相配的綢緞)所做,穿起來好象彩虹在身。朝鮮族一向認為彩虹是光明和美麗的象徵。用七色緞給幼兒做衣服,意在讓幼兒們更加美麗和幸福(年輕的朝鮮族婦女在喜慶的節日和娛樂場合也喜歡穿這種衣服)。
朝鮮族的鞋,有個演變的過程。早期多穿木屐、革屐,後來出現草鞋、麻鞋。男子多穿平面白膠鞋,婦女多穿白色或天藍色船形翹頭膠鞋。
朝鮮族男子的帽子,過去主要是黑笠(朝鮮語:흑립)。黑笠在頭頂的部分是圓筒形,帽檐很寬,可以遮擋陽光。朝鮮族自古以來露頭為恥,故十分重視冠巾。朝鮮李朝時期,為官者戴紗帽,「貴族」出身的人戴笠,平民與「賤民」階層的人則以頭巾蒙首。
不同等級的人,笠的質地與大小、裝飾也有嚴格分別。笠的頂部布料分為布、紗、毛等,以區別身份的貴賤。朝鮮笠本身只能由兩班貴族戴,19世紀以後中人以上的已婚者也可以戴,但賤民與庶民不準戴。
女人也有戴黑笠的,多半畫有美麗的花鳥,但常用的還是頭巾。
在老人節、老人過「花甲」、小孩周歲生日及結婚等慶典活動中,朝鮮族男女老少多是身著鮮艷的民族服裝慶祝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