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裙子分類 » 苗族裙子代表著什麼
擴展閱讀
皮帶2層牛皮是什麼意思 2025-01-21 18:43:45
穿睡衣出去怎麼扎頭發 2025-01-21 18:12:32

苗族裙子代表著什麼

發布時間: 2022-12-28 23:02:37

A. 苗族紅色長裙是什麼人穿的

苗族紅色長裙是湘西苗族婦女穿的。
裙子的下部滿飾雙龍戲珠、鳳戲牡丹、蝶戀花等吉祥圖案。禮裙做工精細,色彩鮮艷明快,焯耀眩目,穿著時圍滿下身的前後,行路擺擺之姿勢,風度娉娉,真迷人。

B. 苗族服飾特點介紹

苗族人民的服裝特點及生活習性有那些? 苗族服飾最主要的特點一個就是銀飾,二個就是蠟染錦織.。苗族的服飾,女裝式樣最多,達130多種。僅貴州就有一百零幾種,大致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傳統的古老形式,大領或大襟衣,著百褶裙,比較華麗,內容豐富多彩。僅頭飾就有幾十種,在頭飾上以挽發髻盤扎於頭頂,上插木梳及其他裝飾物,類似雲髻為多。其中也有差異:如安順、鎮寧有的挽偏髻於頭右上方,黔東南挽髻於頭頂中央,黔西南有的挽螺旋於額頂,貴陽地區有的扎蓬髻類似盤邊帽,有的紮成狹長的船形髻,有的則在頭髻中紮上兩頭向上的大牛角梳。第二類,頭上包頭帕,大襟衣配長褲。衣緣、衣袖、褲腳都鑲「花邊」。衣服兩肩及胸前、背肩上也綉「花邊」,胸前再繫上綉花圍腰一幅,服飾多為青色或藍色,也有的用深灰色或黑色。貴州境內的苗族服飾可分四型24式.住所
苗族大多數居住在山區,少數居住在山間平曠之地。湘西、鄂西、川東、黔東北、湖南的城步、靖縣和廣西龍勝等地區,一般住在山麓、河邊或田坎邊。
黔東南和廣西融縣等地區,多住在河邊、田坎或山腰的梯田一側。貴州中部以西到雲南、川南等地的苗族,一般多住山腰,少數住在山頂或平坎、河谷地方。
住房的形式各地不一。黔東南、湘西南、川東、桂北的苗族住房有平房和樓房兩種。在坡度較大的山坡,多半建吊腳樓。

貴州中西部及桂西一帶,瓦房、草房都有。安順、平壩、鎮寧一帶為薄石板蓋房。雲南文山苗宅四壁多用竹條編織,抹上泥土,屋頂蓋草。
建築
苗族民居建築,大致有以下幾種類型:黔東地區多為木質結構的干欄式樓房;湘西及貴州松桃等地,多以瓦木或磚木構成平房。貴州中部地區多為木結構房屋;黔西北和滇東北多是土木或草木構成的平房。這些類型,具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營造而成的特點。
苗族的公共建築頗具民族特色。如寨門,在黔東南地區,不少較大的苗寨,都建有公共寨門。在湘西、黔東南等苗族村寨,有公共水碾和水車。在苗、侗雜居的黔東南部分地區,也有風雨橋和鼓樓。
交通
苗族地區的交通可分為水陸兩道。水道以各式大小船隻順自然河道運輸。湘西地區的水道主要有沅江上游的酉水、武水和辰水;黔東南地區的水道主要有清水江、都柳江、氵舞陽河等。另外,黔西南的南北盤江和黔南的蒙江、廣西融水的融江等也是苗族地區較為重要的水道。在河寬水深處設有渡船,渡船分為公渡、私渡兩種。

苗族的服裝特點少點話 苗族服飾分為童裝,大花苗族男裝和女裝。苗族男裝的色彩和裝飾較單調,不及女裝鮮艷與豐富。女裝又有便裝與盛裝之分。便裝是平時穿著的服裝,其色彩花樣及裝飾不及節慶時結婚時穿的盛裝鮮艷。
如果說銀飾是苗族女性的代表標志,那麼服飾則代表著苗家人獨特的藝術作品。《辭海》里記載代表著苗家刺綉最高水平的苗綉已同湘綉、蘇綉、蜀綉、粵綉一同並列收入。苗族刺綉、服飾正如著名藝術大師劉海粟稱贊的:苗女刺綉巧奪天工,湘綉蘇綉比之難以免俗,具有很大的商業開發和前景。
大花苗服飾苗族服飾以奪目的色彩、繁復的裝飾和耐人尋味的文化內涵著稱於世。苗族服飾圖案承載了傳承本民族文化的歷史重任,從而具有文字部分的表達功能。由於歷史的久遠,這些圖案所代表的文字功能和傳達的特定含義也蒙上了神秘的色彩,無法完全解讀,這也是苗族服飾圖案所具有的獨特魅力。
苗族服飾圖案是件隨著苗族服裝服飾發展起來的裝飾藝術,至今仍應用於日常雷山巴拉河支系的服飾和生活用品之中,且具有實用功能和審美功能相結合的特點,被賦予了繼承民族傳統、紀念祖先和傳承祖訓等豐富多彩的內涵和意義,這些圖案背後的意義和由來代表著苗族人民的感性經驗和對客觀世界的解釋。苗族服飾,歷史悠久。由於歷史的原因,苗族服飾一直未被任何一部史料記載。但從苗族服飾圖案符號所代表的文化內涵看,苗族服飾距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了。雖然苗族沒有本民族的文學,但僅憑強烈的認同感,靠世代口傳身授,將流傳千年的故事、先民居住的城池,遷徙漂泊的路線等點滴無遺地融進服飾文化當中,也一針一線綉進衣冠服飾,世代穿承,永不忘懷,因而,苗族服飾被譽為無字史書和穿在身上的史書。

苗族服飾簡介 假若盛裝的苗族姑娘匯聚在一起,那一定會變成一個美麗的銀色世界。喜戴銀飾是苗族姑娘的天性,她們挽發髻於頭頂,戴上高約2 0 公分左右,製做精美的銀花冠,花冠前方插有6 根高低不齊的銀翹翅,上面大都打制著二龍戲珠圖案。有的地區,銀冠上除插銀片外,還插高約1 公尺的銀牛角,角尖系彩飄,更顯的高貴富麗。銀冠下沿,圈掛銀花帶,下垂一排小銀花墜,脖子上戴的銀項圈有好幾層,多以銀片打制花和小銀環連套而成。前胸戴銀鎖和銀壓領,胸前、背後戴的是銀披風,下垂許多小銀鈴。耳環、手鐲都是銀製品。只有兩只衣袖才呈現出以火紅色為主基調的刺綉,但袖口還鑲嵌著一圈較寬的銀飾。苗家姑娘盛裝的服飾常常有數公斤重,有的是幾代人積累繼承下來的。素有「花衣銀裝賽天仙」的美稱。苗家銀飾的工藝,華麗考究、巧奪天工,充分顯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苗家姑娘的裙子叫百褶裙,但實際上一條裙子上的褶有5 0 0 多個,而且層數很多,有的多達三、四十層。這些裙子從紡織布到漂染縫制,一直到最後繪圖綉花,都是姑娘們自己獨立完成,再加上親手刺綉的花腰帶,花胸兜,真是異彩紛呈,美不勝收。

苗族的服飾,飲食,民居有什麼特點 一 苗族的服飾
苗族服飾反映了苗族歷史悠久、居住分散風俗多樣的特點,苗族支系與支系、縣與縣,易於寨與寨之間在服飾上都有嚴格區別。其服裝的主要色調亦不盡一致,所謂 「白苗」、「黑苗」、「花苗」、「漢苗」等就是依據所著服色或服式而來的自稱或他稱,也有根據婦女的裙樣,稱為「長裙苗」和「短裙苗」的。 其實,同一種稱呼之嚴,不同地域的婦女服飾也各各不同。
2.同是「白苗」,麻栗坡一帶的人,上著圓領開襟窄袖青布衣,袖肘以三道黑布鑲襯,內著白色衣,領圍胸襟露出白衣,額部以白巾交****而纏,白巾上又纏黑巾,黑白分明;而鎮雄、威信一帶的「白苗」,穿青黑色斜襟長衣,下著縐褶花裙,凡領邊、袖口、圍腰都以五色絲線鑲綉,以寬約五寸,長達丈余的青黑布纏頭,突出的白色在於裹白布綁腿。
3.苗族服裝大多遍施圖案,刺綉、挑花、蠟染、編織、鑲襯等多種方式並用,做工十分考究,令人眼花繚亂。尤其從刺綉圖案中往往可以尋出苗族的歷史和象徵意蘊,可謂是「有意味的形式」。例如,文山「花苗」,在其黑色圓領斜襟窄袖衣的領邊、袖肘綉有紅、黃、藍、白等花紋,紋路多呈花狀、江水狀,據說這些花紋象徵著苗族祖先所居之地:紅、綠波浪花紋代表江河,大花代表京城,交錯紋代表田埂,花點代表谷穗。
二 苗族的飲食
大部分地區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為常見。如再加一些鮮肉和酸菜做餡,味道更為鮮美。 肉食多來自家畜、家禽飼養,有些地方少數苗族忌食狗肉。苗家的食用油除動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 以辣椒為主要調味品,有的地區甚至有「無辣不成菜」之說。苗族的菜餚種類繁多,常見的蔬菜有豆類、瓜類和青菜、蘿卜,大部分苗族都善作豆製品。 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餚,酸湯家家必備。酸湯是用米湯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發酵後,即可用來煮肉,煮魚,煮菜。 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採用腌製法,蔬菜、雞、鴨、魚、肉都喜歡腌成酸味的。苗族幾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壇子,統稱酸壇。 苗族釀酒歷史悠久,從制曲、發酵、蒸餾、勾兌、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藝。日常飲料以油茶最為普遍。湘西苗族還特製有一種萬花茶。酸湯也是常見的飲料。 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湯、辣椒骨、苗鄉龜鳳湯、綿菜粑、蟲茶、萬花茶、搗魚、酸湯魚等。 酸湯魚是苗族獨有的食品,入口酸味鮮美,辣勁十足,實在令人胃口大開。
三 苗族的民居
1.苗族居住房屋基本相同,正屋大體上是三開間一幢,較富裕者則五開間為一幢。大門開在中間一間的二柱之間,成「凹」字形。大門之內為堂屋,左右兩開間又各隔成兩間。右邊里邊的小間,是主人夫婦卧室,外間安火塘,左邊一間的房間為兒女住房。廁所、豬牛圈設在正房之側。有條件的人家還在正房前側左右兩邊設偏廈。偏廈之上住人,其下一邊安谷倉,一邊安廁所及豬牛圈。黔東南和松桃地區,過去,有些地主還修有大型的四合院,屋外四周有砌磚牆圍護,俗稱「窨之屋」。屋內大廳的門上、柱上,鑲著鍍金匾聯,金碧交輝,很有氣派。
2.房屋材料各地不同,黔東南苗族地區木材較多,經濟條件較好,所以木房、瓦房較多,草房土牆房較少。黔中南一帶木板房、瓦房和草房、土牆房兼有,大體上草房、土牆房最多。此外,黔西北、黔中南和黔北地區,還有不少苗族搭「杈杈房」居住,屋內不分間,無傢具陳設,架木為床,墊草作席,扎草墩為凳,是苗族中的最貧困者。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生活有所改善,這一帶的茅草房、杈杈房正在逐步減少,出現了許多新式的磚瓦房。
3.在黔東南雷公山和黔北務川、道真及黔北部分地區,有一種比較特殊的房屋形式,叫「吊腳樓」。建在斜坡之上,把地基削成一個「廠」字形的土台......>>

苗族的特點 苗族,現有人口7398035人,主要分布在貴州、湖南、雲南、湖北、海南、廣西等省(區)。 苗族聚居的苗嶺山脈和武陵山脈氣候溫和,山環水繞,大小田壩點綴其間。出產水稻、玉米、穀子、小麥、棉花、烤煙、油菜、油桐等。除此,還蘊藏著豐富的木材資源和礦產資源。 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時代活躍於中原地區的蚩尤部落。商周時期,苗族先民便開始在長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國」,從事農業稻作。苗族在歷史上多次遷徙,大致路線是由黃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貴州)、至滇(雲南)。 苗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原先無民族文字,2 0 世紀5 0 年代後期創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現今大部分人通用漢文。 苗族的音樂舞蹈歷史悠久,群眾喜愛的蘆笙舞,技藝很高。苗族的挑花、刺綉、織錦、蠟染、首飾製作等工藝美術,瑰麗多彩,在國際上享有盛名。苗族節日較多,較隆重的節日有過「苗年」、「四月八」、「龍船」節等。

苗族服飾是什麼樣子的? 苗族服飾的衣料以自織自染的棉為主,絲綢、麻布較少。不僅有性別、年齡的區別,而且有盛裝、中裝與平裝之分,更有地區性的差別,特別是婦女服飾,極為絢麗多姿,多達100多種。過去,有的著述根據苗族婦女服飾、頭飾將苗族劃分為白苗、紅苗、花苗、大花苗、青苗、長裙苗、短裙苗、歪梳苗等等,這種劃分方法,顯然是不科學的,但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苗族服飾因年代、地區、支系等不同而表現出豐富的多樣性。
近代,苗族的基本服裝是:男子穿短衣褲或大襟長衫。青年是對襟或大襟上衣,大襠褲。節慶時穿無領無袖、前開襟的綉大花彩色「百鳥衣」或白色長衫。有的長衫是長袖,對襟無扣,下垂許多長方形寬頻,綉滿花紋圖案。有的還穿彩色、滿是花紋圖案的披肩。老人穿青色的長衫。苗族男子頭上多用長布包頭。小腿上扎綁腿。女子的服裝共同點是頭上戴帽或用布包頭,足穿綉花鞋,都佩帶銀飾等。其他則因地而異,樣式基本上分為以下五種:1、黔東南地區上穿交領右衽、長袖半體衣;或對襟無扣、長袖、大領短上衣。襟、袖都鑲花邊或全衣滿綉花紋。下穿百褶裙,長短有3類――長的至腳面;中的至膝下;短的只及大腿中部。貳物和合體圖案。多銀飾。2、黔東北和湘西地區,上穿圓領、大襟、寬袖短衣,肩、襟、袖和下擺綉很寬的花邊。下穿寬腳長褲(原穿紅裙),長及腳跟,也加綉花紋。頭上包帕。花紋多折枝花鳥。黔東南地區,上穿大領對襟衣,所配附件多。下穿中長百褶裙,上用挑花、鑲補、蠟染等工藝,加飾很多圖案,由里到外呈現多個重圈形。3、海南地區,上穿圓領、右偏襟、長及膝的單衣,黑色地,在領、袖、襟上鑲紅布窄邊。上穿蠟染短布裙,花飾較少。腰束紅色織帶。4、黔西、川南、桂北和雲南地區,上穿圓領、長袖、對襟短衣或右衽大襟上衣,左襟下部斜裹至右邊,袖口鑲寬花布。下穿蠟染或青色褶裙。系圍腰,腰後垂挑花飄帶,帶上綉花。銀飾較少。5、黔中南地區,上穿大領對襟衣,所配附件多。下穿中長百褶裙,上用挑花、鑲補、蠟染等工藝,加飾很多圖案,由里到外呈現多個重圈形。
目前,苗族除衣著自己的民族服飾以外,漢族的中山裝、西方的西裝以及各種時髦的衣飾也在苗族地區流傳開來。

C. 苗族的服飾文化特點表現在哪些方面

苗族服飾圖案的特點之一是:它們對於服裝本身來說有很大的獨立性。他們的服裝多為表色或白色,而服裝上的裝飾圖案是根椐所需裝飾的部位另行設計和製作的。人們習慣於將服飾品分別縫綴在服裝的不同部位上。如圍在裙子前面的裝飾叫「圍腰」;縫在背負幼的背兜上的裝飾叫:「背扇」;縫在袖上的裝飾叫「衣袖花」;此外還有「衣邊」、「褲邊」、「腳籠」等等裝飾名稱。這種按部位的服飾的手法,是貴州少數民族所獨有的做法。這些飾品,可以經常更換各部位的服飾,以使服裝時常保持一種新鮮感。這種裝飾手法也使得貴州少數民族地區能長期保存著大批各色各樣的服飾品,無疑也為人們收集和整理服飾圖案藝術提供了方便的條件。

其次,圖案另一個特點是表現在這些服飾圖案的創造作者既不是專家,也不是學者,而是土生土長的勞動婦女。她們製做服飾品,完全是為了 自用,而不受商品需求的制約,在設計和製作過程中她們可以隨心所欲,獨出心裁, 一切從生活的實際出發。因也這些服飾圖案的內容和風格往往是自由奔放,不落 俗套。姑娘們能否製作出美麗的服飾圖案來,是衡量她們是 否勤勞、聰明的標志之一。小夥子們也往往從這個方面去物色自己的意中人。姑娘 們從小就向祖母或媽媽學習製作各種服飾品,並且在她們出嫁之前,必須十分精心 地製作自己的嫁妝,特別是背娃娃用的背扇裝飾。這種習俗不僅反映了她們對美滿 幸福生活的嚮往,而且為她們表現自己的聰明才智提供了機會。許多優秀的服飾品, 就出自這些姑娘們的巧手之中。當人們來到少數民族聚居的村寨時,好客的婦女和 姑娘們總愛拿出自己心愛的服飾品讓容人們欣賞 有的姑娘還自豪地談起自己的創 作過程:「我們非常喜愛孔雀,更樂意按孔雀的模樣打扮自己。」 「山裡有許多花 草,林間有許多鳥雀,空中有雲彩,雨後有彩虹,千變萬化的,看也看不夠。我們 就是要千方百計把這一切都縫在我們的衣服上,點綴在我們的裙子上。」這種來源 於生活的樸素的藝術情感,使她們手中繪制的服飾圖案紋樣生機勃勃。 表現在圖案內容、形象 色彩、構圖的多彩多姿,變化萬端。

從內容上看,服飾圖案大多取材於日常生恬中各種活生生的物象。比如飛禽走 獸、花鳥蟲魚、家禽家畜、農舍車馬等。還有中國傳統圖案中的獅子滾球、牆龍戲珠、 鳳凰牡丹、鴛鴦戲水等象徵吉祥如意的圖案,以及各民族傳統的幾何形圖案。如象 征農田的方格圖案,象徵江河的彩條圖案,象徵林木的十字圖案,都做為一種較為 固定的格局被保留下來。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有一種世代相襲的、似有某種神聖含 義的"窩妥"旋紋,少數民族服飾圖案中佔有突出的地位。

從造型上看,圖案紋樣不以光影為主要表現手軋 而是採用中國傳統的線描式 或近乎線描式的、以單線做為紋樣輪廓的造型手法。姑娘們很善於抓住一個形象主 要的特徵,將最有特點的動態,用類似剪影的方式表現出來。但她們在製作圖案時, 不滿足於一個特定的具體形象 ?而是在寫實的基礎上,運用刪減、增添、誇張、變 形等手洗 ?使形象更趨於理想化。她們往往藉助於深淺不一的點、長短不齊的線、 大小不等的面、似是而非的形使之既有變化而又和諧地組合在一個圖案之中。

從用色上看,婦女們在創造了理想形象之後,努力追求顏色的濃郁和厚重的艷麗感。她們善於選用多種強烈的對比色彩,但在色彩的安排上,往往不做大面積的 對也 而是採用細碎均勻的小面積對也 使色彩既富於變化又和諧統一。同時,十天 以很深或很淺的底色和醒目、有力的輪廓線去統一這些斑駁多變的彩色點塊。這種 設色方法,能使色彩多而不雜、艷而不跳。即使是十分突出的塊面顏色,也能溶於 整個色調之扎,而不至游離於畫面之外。這種色彩變化,可使圖案淳樸中見多彩," 雅緻中呈富麗,造成賞計心悅目的藝術效果。

從構圖上看,圖案雖然有疏密聚散的變化,但同繪畫的構圖相比較,它並不強 調突出主題 不講求主從關系的變化,大多數圖案採用滿地花的構圖方尤 以適應 服裝的整體感的要求。至於對稱或均衡的結構,放射或求心的布局,團花與角花的 呼應等毛 在圖案的構成上得到了反復而廣泛的運用,從而表現出服飾圖案獨特的 藝術魁力。

苗族民族服飾圖案是極其豐富多彩的。而最使人驚異的是,這些平凡的勞 動婦女不比 僅僅使用木製的織機,織成粗質的棉布,然後又以一根針、幾縷線、小 小的蠟刀這些甚為簡陋平常的工具和材札 在漫長鑽歲月扎 為人類的藝術寶庫增 添了數以萬計的精美藝術品,這是值得人們珍愛和自豪的。

D. 苗族百褶裙的傳說

苗家婦女穿的裙子的款式上小下大,裙子上有上百條能伸縮的褶皺,所以叫百褶裙。苗族的百褶裙撐開時像傘一樣,折疊起來也能像傘一樣合攏。為什麼苗族的百褶裙會像傘呢?關於苗族百褶裙的由來,有這樣一個傳說。
很久以前,苗家婦女穿的都是粗布縫制的褲子,褲腳很大,一隻褲腳差不多可以裝得下一斗米。那時候,苗寨附近有一片一眼望不到邊的大森林,裡面長著許許多多的參天大樹。大森林裡白天看不見太陽,夜晚看不到月亮,一年四季都是陰森森的,道路上還布滿了野獸的腳印,沒有哪個獵人敢進去打獵。
大森林裡有個深不見底的朝天洞,洞里有石盆、石碗、石凳和石床等,所有的用具一應俱全。朝天洞里住著個猴子精,它的嘴巴很大,耳朵像兩個簸箕一般,它時常出來搶走大森林附近寨子里長得漂亮的姑娘,弄到朝天洞里去服侍它,折磨死後就吃掉。人們拿它一點辦法也沒有。
苗家寨子里有一位姑娘,名叫兜花。兜花長得十分美麗,她的臉龐像天上的月亮一樣潔白,眼睛像兩汪清亮的山泉。這天,兜花正在拔草,突然間天地一片昏暗,面前彷彿一座山坡倒了下來。原來是猴子精來了!猴子精齜牙咧嘴地向她撲來,把她抓進了朝天洞。
兜花在朝天洞里受盡了折磨。猴子精每天要喝很多水,兜花只能拿著石桶去挑水,沉重的石桶壓得兜花直不起腰來。猴子精還叫兜花每天烤一隻野豬給它吃,晚上命令兜花站在床邊給它抓背,要是兜花動作慢一點,猴子精就用藤條蘸上鹽水來抽打她,每次都打得她鮮血淋淋,還不允許她哭。兜花被折磨得快要病倒了,她實在忍受不了這種折磨,每天深夜就偷偷地哭泣,想念著爹媽。
一天深夜,兜花服侍猴子精睡下後又偷偷地哭了。兜花哭啊哭啊,眼淚大顆大顆地流下來,浸濕了衣裳。她哭著哭著不知道什麼時候睡著了,夢中出現一個白鬍子的老公公。老公公很可憐她,對她說:「姑娘,你要想逃出去,就到森林裡去找松脂。猴子精每天中午都會坐在朝天洞外的一塊大石頭上曬太陽,找虱子。你把大量的松脂塗在那塊大石頭上,猴子精坐上去就起不來了。到時你就可以回家和你的親人團聚了。」
兜花牢牢記住白鬍子老公公的話,每天猴子精出去後,她就悄悄到大森林裡去找松脂,把松脂從松樹上一滴一滴地摳下來。有許多次兜花累極了,差點從高高的樹幹上摔下來,可是她都堅持住了。兜花不停地摳啊摳啊,指甲磨掉了,手指淌出血來了,她就用牙齒咬……日子一天天過去了,兜花終於積攢了大量的松脂。一天,她把松脂塗在那塊大石頭上,猴子精根本沒有防備,一 *** 坐下去就被粘住了。猴子精暴躁地掙扎著,吼聲如雷,震得地動山搖,可是任憑它怎麼努力,它都站不起來。猴子精就這么一直沒吃沒喝地被固定在大石頭上,最後再也不能動彈了。
兜花帶著一把傘逃出了朝天洞。她在大森林裡走啊走,餓了吃野果,渴了舔露水,累了睡在樹上。她整整走了一個月,吃盡了苦頭,最後終於走出了大森林。她的衣服褲子全被刮破了,肌膚露在外面。兜花不想就這樣回去見爹媽,她站在一口井邊看著自己的模樣直發愁。她猛然想起手中的傘,急忙將傘把拆掉,用剩下的傘面罩住下半身。這樣一來,她發現自己又變回美麗的模樣了,那色彩鮮艷的傘看上去就像一朵開著的花,好看極了,她歡歡喜喜地走回了家。
兜花和爹媽團聚了,她告訴鄉親們,猴子精已經死了,大家無比高興。後來,兜花用她的巧手仿照傘的樣子縫制了一條百褶裙。苗家的姑娘們看見了都感到很新奇,紛紛用布仿照著做。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百褶裙漸漸傳遍了遠遠近近的寨子。
從那以後,苗家就有了百褶裙,一直流傳到今天。
苗族

E. 苗族的服飾特色是什麼

銀飾、苗綉、蠟染是苗族服飾的主要特色。

苗族服飾,苗語叫「嘔欠」,主要由童裝、便裝、盛裝組成,「盛裝」苗語叫「嘔欠嘎給希」,即「升底衣服」,「 嘔欠濤」苗語稱謂即「銀衣」,下穿百褶裙,前後有圍腰。

苗族服飾是我國所有民族服飾中最為華麗的服飾,既是中華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歷史文化的瑰寶。湘西方言苗區和黔東方言苗區喜好銀飾,黔南某些地區喜好貝飾,而西部方言區苗族服飾則少銀飾。

(5)苗族裙子代表著什麼擴展閱讀

苗族服飾-傳統的苗族男裝大襟短衣,襟向右開,顏色多為藍、黑色。現在,男子的服飾已基本與漢族服飾一樣。而苗族女子的服飾就顯得精美了。


苗族婦女的臘染技藝水平很高,能染出有各種精美圖案和花鳥的衣裙、手帕和巾帽,因而苗族婦女的頭飾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

苗族婦女的頭巾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黑布尖頂帽,帽底下有墊頭,墊頭上綉有精美的花紋。製作別致,深藍色的綉著花邊的尖頂頭巾套在外邊,帽後垂下一根紅帶長及腿部。另一種是小花帽,這種花帽在平常農閑、休息時,她們都愛戴,是平頂式的,做工精美,綉有花紋。


苗族婦女很少戴耳環,盛裝時才戴,手飾和腳飾也很少,沒有戴頸圈的習慣。苗族衣服以深藍及黑色為主,配以紅色的腰帶,下裝是一條過膝的短裙,兩側有疊縫,疊裙上有美麗的圖案,均是臘染而咸。

小腿上,是一條長2米的棉打腿布,另有兩條1米的紅色綵帶。打腿時,先用綁腿布纏繞於小腿上,然後用綵帶結成菱形將綁腿布綁緊,綵帶頭的紅色彩絲團垂飄於小腿之上,遠看似一團火球,與上裝搭配十分和諧。

服飾價值

1、藝術價值。

苗族服飾經過種麻、收麻、績麻、紡線、漂白、織布等一系列復雜的工藝到刺綉、蠟染、裁縫,最後成為一套精美的服裝,無不反映了苗族婦女的勤勞和耐性。

苗族女性抽象的刺綉、蠟染圖案中反映和表現了她們的內心情感世界,同時表達了苗族女性對大自然的認識和了解及她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當一個苗族姑娘將自己親手綉的花帶贈與情人時,則不用更多華麗的語言來表達自己對情人如何的忠貞,只要通過綉花飄帶就將姑娘所要表達的一切都包含在其中,真正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情感境界。

苗族是一個感情極為豐富的民族,其精美的刺綉、蠟染工藝更充分地說明了這一點。

2、觀賞價值。

苗族的刺綉和蠟染圖案,特別講究「規整性」和「對稱性」,就是挑花刺綉的針點和蠟染時的染距都有一定的規格,一定的變化規律,或等距,或對稱,或重復循環。圖案結構嚴謹,給人以整齊、緊湊感。

尤其是挑花刺綉圖案,很容易在其中找到圓心,坐標軸不論沿橫向還是縱向折疊,都是對稱的。許多圖案,不僅整個大的組合圖案對稱,而且大圖案與小圖案之間也是對稱的。同時很講究圖案的色彩搭配,強調色彩與圖案的完整和統一,似乎事先經過精確計算過。

當你欣賞苗族刺綉蠟染圖案時,是否可以將數學公式、幾何原理套入進行計算,其圖案結構間的等距、對稱關系是分毫不差的。

3、收藏價值。

苗族服飾,是中國所有的民族服飾里最多姿多彩,樣式最多,跨越的時代最久,綉花和銀飾最華麗的民族服飾,是我國民族文化的一大奇葩。隨著苗族傳統工藝的衰落,精美的手工製作的苗族服飾越來越少,隨著老一代苗族會這種傳統工藝的人的離去,傳統的苗族服飾漸漸變得越來越難。

F. 短裙苗族的民族標志

百褶裙為彝、苗、侗等族婦女常穿的一種裙子,流行於雲南、四川、貴州等地。明代該裙常用青面作成,褶多至20餘幅,腹下有五彩桃花,現代的裙子皺褶多而密,裙有長有短,長的曳地,短的及膝。短裙苗族(錦雞苗族)的百褶裙一般全是黑色,無圖案,但短不及膝,只能遮擋臂部(或大腿)左右位置。短裙苗族用苗話稱其為「登」,但准確地說應該是「登藍」,前者是裙子的意思,後者才是「短的裙子」的意思。
生活在黔東南地區的短裙苗族,七八十年代以前,女性穿著五寸長的百折短裙,僅僅是為了遮羞,內不穿褲子,春光時有外露,神秘美麗,勾人魂魄。到了九十年代後,就稍微改變了一些,除了著短裙外,內還穿三角褲。關於這支苗族女性穿短裙的原因,歷來有多種說法,其中一種說法是,在「短裙苗寨」有這么一種習俗:農忙季節,女孩們為鼓勵男人們多幹活、干快活、干好活,她們往往站在男人們幹活的前方,男人們一旦彎腰幹活,女孩子那若隱若現的春光就出現在男人們的視線中,使男人們的力量大增,幹活的效力也更高。這里有種「性暗示」或是「性激勵」的含義。這種說法純粹是當代學者沒有良知的表現,僅僅是為了旅遊業的需要,鼓吹和捏造的。總之,這個支系的民族神秘而誘惑,淳樸而美麗。 遊方,舊稱「搖馬郎」,是黔東南、黔南苗族青年男女公開的社交和娛樂活動。這些苗族青年男女往往通過遊方這種方式,交結朋友,選擇伴侶,因此在喜愛對方的前提下,青年男女會在當天夜晚發生性關系。而一般情況下,只要發生了性關系的兩個青年男女,就必須無條件地結婚。
遊方,此處不同於漢語里指僧人、道士為修行問道或化緣而雲游四方的遊方,這里的遊方是苗語音譯。 黔東南苗族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一種方式。一般在村寨附近都有固定的遊方坪或遊方坡。只限本寨女子與外寨男子參加。男女整裝相聚,通常是兩男兩女對歌;雙方屬意後,分別相邀談唱,若有意成婚,則互贈禮品作為信物。《苗族民間故事選·天上人間》:「一天,這家姊妹二人,上山去打豬菜,見路邊有兩棵楓香樹,樹身苗條,枝葉繁茂,活像兩個小夥子,撐著傘兒站在那裡遊方唱歌。」 這里的苗族婚俗方式主要以偷親為主。那什麼叫偷親呀,就是還沒有偷親之前,小夥子就會跟她心愛的姑娘說,哪天哪天晚上我會來你們家偷你,我會有個暗號,那天晚上呢,這姑娘就會把她自己的衣服包裹好,准備起來,這時候呢她聽到聲音了 聽到外面有這小夥子的暗號就會推開窗子,確定是這小夥子在樓下以後,她會把自己的包裹從樓上人上扔了下去,然後那悄悄的遛了下來,那麼其實家裡的父母是知道的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出來阻攔呢就相當於默認了。
偷親過去是苗族青年男女婚前的一道程序,也是女兒向父母發出的一種即將舉行婚禮的信號。這種隱藏在大山深處的苗家人的浪漫與多情會遭到雙方父母的反對嗎?
答案肯定是不會的。第二天,有人到娘家去報信。娘家就會派人來接姑娘,如果娘家人給面子,男方家會請他們吃飯,如果不給面子,姑娘就會很不情願地跟隨他們回家。其實一切都不必擔心,苗族青年男女是能夠充分享有婚姻的自由的。 與漢族的春節不同,這是專門屬於短裙苗族自己的節日,一年一次,一般是在寒冬臘月時候過的,相當於長裙苗族的鼓藏節,但由於文化漢化等原因,現在這個節日已經不是很隆重。

G. 苗族服飾介紹

苗族服飾式樣繁多,色彩艷麗。《後漢書》中就有五溪。五溪:今湘西及貴州、四川、湖北交界處,因此地有五條溪流而得名。

苗族「好五色衣裳」的記載;唐代大詩人杜甫也有「五溪衣裳共雲天」的著名詩句。苗族婦女的服裝有百多種樣式,堪稱中國民族服裝之最。較有代表性的傳統「盛裝」,僅插在發髻上的頭飾就有幾十種。

苗族婦女上身一般穿窄袖、大領、對襟短衣,下身穿百褶裙。衣裙或長可抵足,飄逸多姿,或短不及膝,婀娜動人。便裝時則多在頭上包頭帕,上身大襟短衣,下身長褲,鑲綉花邊,系一幅綉花圍腰,再加少許精緻銀飾襯托。

苗族男子的裝束比較簡單,上裝多為對襟短衣或右衽長衫,肩披織有幾何圖案的羊毛氈,頭纏青色包頭,小腿上纏裹綁腿。



(7)苗族裙子代表著什麼擴展閱讀

在貴州省博物館,一款苗族遷徙服訴說著這個民族在歷史的歲月里曾經擁有的輝煌:肩部的紅色幾何紋飾,代表祖先曾經居住在田園肥沃、山川秀麗的長江以北的廣袤大地。

後背配飾一塊方形背牌,黑色邊框代表固若金湯的城池,象徵祖先曾經創建過繁華興盛的城市;百褶裙上鑲綉的3條紅色紋飾,分別代表祖先遷徙途經的黃河、平原和長江。

在貴州,苗族婦女仍喜穿綉花衣裳:松桃苗族的衣服以綉花草為主,色調素凈;黔東南以綉花鳥為多,色調較濃重;貴陽、遵義、黔西一帶則喜挑鮮艷的彩虹圖案;黔西北喜挑較大的幾何彩色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