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陶土製作怎麼泥塑
1、首先准備一小塊陶土、一隻鉛筆、一把小刀,如下圖所示:
㈡ 做泥塑的泥是怎麼做的
最簡單的,你找找看,當地有沒有粘性好的黃泥,有的話弄來用水稀釋成泥湯,放在太陽下曬,等水分揮發到一定程度時,最上面的一層很細的泥膏就可以了,這是最初級的材料,一般學校里教學也用它。
再好一些的有一種叫目結土的,淘寶上有賣的,幾十塊錢一袋,也很好用。
如果你想做一些細致的東西,或是想更多的表現細節,那你就需要精雕油泥了,淘寶上也有賣的。
建議你從最初級的材料開始用起,循序漸進。材料的好壞和技藝的精梳是成正比的。
㈢ 泥塑作品保存方法 泥塑作品怎麼保存
1、如果是傳世的珍品泥塑必須真空存放。一般的現代手工泥塑要注意防潮、防曬、防灰塵、還要盡量避免經常用手摸。
2、簡單的方法是購買一個玻璃罩保護一下,存放到適度不太大的室內,避免陽光直射即可。
3、一般的現代手工泥塑要注意防潮、防曬、防灰塵。
㈣ 小學生怎麼捏泥塑人的裙子
感覺這個是不是也是比較難的
因為裙子可能就是比較小的啊,需要有經驗的小朋友才可以做好。
㈤ 泥塑怎麼能不裂並長期保存(高嶺土、雕塑土)
從材料角度說說。
高嶺土、雕塑土等粘土類材料,在加水乾燥之後,是有很大的收縮的,這樣導致產生裂紋。要想不開裂,可以從以下方面考慮:
1、保持水分——用塑料布覆蓋等;
2、減少和泥過程中的水分用量——多和幾遍,或者用機械攪拌,再經過較長時間的悶泥,再或者加入減水劑減少水分;
3、加入其他改性物質——加入膠水、煅燒過的細粉等;
4、工藝上需要注意不要過多塗抹表面等。
㈥ 做泥塑的泥是怎麼做的
粘土內部的水分每時每刻都在蒸發,揉泥有助於重新整合泥料內部的水分,讓泥料更容易操作。
揉泥可以去除泥料內部的氣泡,有效預防坯體在燒成的過程中炸裂。
菊花形揉泥法:
1、先取一塊粘土放在工作檯面上,視其干濕程度決定是否需要加水或脫水。如果粘土干,可將粘土放在墊有濕帆布的檯面上揉練,如果粘土太濕,則將粘土放在石膏板上揉練。
2 、以左手扶助泥團作為支點,用右手揉壓泥團,並使泥團以45°傾斜彎向工作檯面。頂端被折向當中,當中部分又被壓向檯面,要求旋轉動作連續協調。
3、按順時針方向旋轉揉練泥團,如此反復操作,視泥團干濕、粗細,將泥團揉勻、氣泡揉盡為止。在揉泥旋轉的過程中,泥團自然呈現菊花花瓣的形狀,故稱為「菊花形揉泥法」。最後將泥團攏成錐形即可使用。
㈦ 做泥塑怎麼才能做好
泥塑的製作方法大致分二種:一種是近代從西歐傳入的雕塑的製作方法;另一種採用我國傳統泥塑製作方法。
從西歐傳入雕塑的製作方法是:先要有一個雕塑鐵架子,架子根據塑像的姿態、形體的比例大小,而決定內部骨架的形狀;在骨架四周紮上若干小十字架,它的作用是將泥巴相聯成為一個整體,不至於塌落,便於塑造。架子做好後,根據預先做好的泥巴構圖進行放大塑造。圓雕是立體的,要有一個整體觀念。先把四面八方的泥堆好,由簡而繁,逐步深入。第一步要注意每個角度的整體效果。第二步要分析形體結構是否准確,整體與局部的關系是否統一和諧。第三步著重形象的細致刻畫,直到完成。泥塑因受氣候影響易裂變形,難以永久保存,故泥塑完成後一般要翻成石膏像。就成為一件作品。現在我們接觸到的雕塑作品,大都是石膏做成的,往往噴上各種顏色,使它產生青銅、木材、石頭等等的質感。關於翻石膏,有一套復雜的技術,這里就不介紹了。
我國傳統的泥塑製作方法則不同。在我國的寺廟里,許多神佛的塑像金碧輝煌,如果打碎一看,原來是一堆木材、泥團、棉花、斷麻、沙子、稻草、麥秸、葦秸、谷糠、元釘等等東西。它的製作程序大體是這樣的:第一步,根據神佛的題材、大小、動態、先搭好木製骨架,在骨架上捆上稻草或麥秸以增大體積,再用谷殼和稻草泥拌好的粗泥在骨架上用力壓緊、糊牢;第二步,等粗泥干到七成的樣子再加細泥(細泥用粘土、沙子、棉花等混合而成),把人物的神態充分刻畫出來;第三步,等泥塑全乾透後產生大小許多裂縫,再加以修補;第四步,等泥巴干透後,把表面打磨光潔,然後用膠水裱上一層棉紙,並加以壓磨,使表面一層更平正、細致、堅固,再塗上一層白粉(白粉加膠水);第五步是在白色的形體上,根據人物的需要上各種顏色,待全部顏色上好後,再塗上一層油,以保護彩色的鮮艷,到此就全部完成了。
㈧ 小孩的泥塑弄衣服上面怎麼弄掉
解決案1:用洗衣液塗污染褲放入中國凍半拿稍微甩泥巴掉 解決案2:用洗衣液泡幾再手洗或者混合汽油清
㈨ 怎麼做泥塑
泥塑的基本用料——泥土需精心准備,一般選用帶些粘性又細膩的土,經過捶打、摔、揉,有時還要在泥土裡加些棉絮、紙、蜂蜜等。泥塑的模製一般分為四步:制子兒、翻模、脫胎、著色。制子兒就是制出原型,找一塊和好的泥,運用雕、塑、捏等手法,塑造好一個形象,經過修改、磨光、晾乾後即可,有些地方還要用火燒一下,加強強度。翻模就是把泥土壓在原形上印成模子,常見有單片模和雙片模,也有多片模。脫胎就是用模子印壓泥人坯胎,通常是先把和好的泥擀成片狀,然後壓進模子,再把兩片壓好泥的模子合攏壓緊,再安一個「底」,即在泥人下部粘上一片泥,使泥人中空外嚴,在胎體上留一個孔,使胎體內外空氣流通,以免胎內空氣壓力變化破壞泥胎。最後一道工序是著色,素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說。一般著色之前先上一層底色,以保持表面光潔,便於吸收彩繪顏色,彩繪的顏料多用品色,調以水膠,以加強顏色附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