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寶貝冬天怎麼睡
到了夏天就會羨慕冬天,可是到了冬天就會羨慕這夏天了,因為在冬天的時候晚上睡覺會特別痛苦,被窩里實在是特別冷,尤其是帶著嬰兒睡覺的時候,可就得注意了,那麼冬天如何帶新生兒睡覺呢?
1.准備睡袋。考慮到冬天氣溫是非常低的,所以家長們一定要多照顧好孩子,在孩子睡覺的時候不僅要給孩子蓋好被子,同樣也是保護好腳部的,因為孩子的腳部涼的話,整個身體都會感覺到非常的冰涼的。所以給孩子准備一個睡袋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孩子睡覺的時候就把睡袋拉上,就會很暖和了。
2.包住肚臍。對於小寶寶來說一定要注重肚臍部位的保暖哦,千萬不要讓肚臍著涼了,晚上睡覺的時候都會把孩子的外套脫了,建議各位媽媽們在孩子裡面一定要穿個肚兜的,最好要選擇全棉的肚兜,這樣穿起來一方面比較貼身,另外一方面也是非常暖和的。
3.不要讓孩子睡中間。大人在帶孩子睡覺的時候,都會讓孩子睡在兩個大人的中間,其實這種方式並不是可採取的,如果想帶孩子睡的話,盡量讓孩子睡在旁邊,一位家長帶著就行了,因為讓孩子睡在中間的話,大人睡覺就是特別不老實,一不小心打到孩子就會非常危險了。
❷ 用牽引繩就不怕孩子丟了嗎這其中的危險你要注意,你有遇到過嗎
家長們出門的時候會帶上小寶貝,但是不會讓小寶貝離身邊太遠,不然孩子丟了都不知道。
但是,總將孩子抱在懷里多累啊,拉著孩子走的話,家長還得彎著腰,屬實不太方便。
這個時候,兒童牽引繩作為一款「神器」橫空出世,既解放了孩子的雙手,還不用擔心孩子離家長太遠,實在是一舉兩得。
❸ 過分保護的主要表現及對孩子的不利影響有哪些
過分保護主要包括互相聯系的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包辦代替,另一方面是過分限制(限制自由)。
包辦代替是指父母完全代替孩子做許多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同時也不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和技巧,反而培養孩子的依賴心理。孩子已經能夠自己吃飯了,母親卻要喂孩子,孩子已經上小學了,完全可以自己穿衣服了,母親卻替他穿,似乎總是怕孩子做不好,不忍心讓孩子面對困難,又怕耽誤時間。筆者曾參加一次幼兒園小班的活動,當時孩子們表演「小貓釣魚」,每個孩子戴著小貓的頭飾,跑到一條線,線的另一面是許多小木魚,釣了魚跑回來放在魚筐,再重復,許多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不如其他小朋友釣的多,紛紛跑去幫忙,一下子秩序就亂了,孩子乾脆不釣了,只是看著媽媽做。從表面上和從眼前看,包辦代替似乎對孩子有好處,有時反而節省了時間,但從長遠看對孩子卻非常不利,因為剝奪了孩子實踐的機會,使孩子無法得到鍛煉,也就阻礙了孩子的成長。
過分控制指父母對孩子實行直接的和盡可能的完全的控制。擔心孩子跑來跑去有危險,所以盡可能地限制,孩子的活動被限制在卧室或起居室內,或限制在自己身邊,充其量不能超出自己的視線。孩子想到戶外去自由活動或到鄰居家找同伴玩耍總是不被允許。這樣,來自家庭以外的一切影響都被切斷。即使外出,也總是牽著孩子決不撒手。不讓孩子跟其他孩子接觸和游戲,似乎唯恐受人欺負和受到不良影響。有些母親甚至禁止父親管孩子,似乎只有把孩子完全放在個人控制之下她才滿意。這種母親對孩子是絕對權威,強調孩子要聽話,要服從,用各種清規戒律約束孩子,干預孩子的個人意志,防止和制止孩子的獨立行動。父母對子女的行為不斷進行「審判」和懲罰,經常發出各種指示和禁令,如不許淘氣,不許鬧,不許亂跑,坐著不許動,手不許這兒摸那兒摸,身體要坐直等。在我的診室就經常出現這種情景,有時父母兩人一起糾正一個孩子,「不要亂動」,「看著醫生」,「聲音大點兒」,「沒禮貌」等,醫生指出太多的挑剔,家長稍有停頓,一會兒又開始了沒完沒了地指責和糾正。
過分保護的母親傾向於將孩子幼稚化,即將孩子看成比實際年齡要小得多。這種母親跟孩子的身體接觸過多,過分親密。已經好幾歲了,還經常長時間摟抱在懷里,像嬰兒一樣。我的診室經常有上初中甚至高中的男孩必須跟媽媽睡覺,否則他就不能入睡,所以容易出心理問題。除身體接觸過多以外,幼稚化的另一表現是,母親和孩子說話喜歡用兒語,有些話幾乎只有母子兩個人懂。母親稱呼孩子總是用「小寶貝」、「我的乖孩子」之類,即使孩子已經上中學甚至已經成年,稱呼仍用乳名。
過分保護對孩子的不利影響是多方面的和深遠的,現簡述如下:
1.獨立生活能力差。
由於包辦代替,孩子沒有實踐和鍛煉的機會,結果動作笨拙,行為幼稚,連個人生活也不會料理。有些中學生甚至大學生不會洗衣服,掉了紐扣不會縫,連煮麵條也不會,更不會去市場購物等。
2.「社會化」不足,這主要是就童年而言。
到了少年青年期,則表現為社交無能,與人交往的動機缺乏或過分害羞,社會適應困難。
在美國,如在下述五條中,只符合其中一條或一條也不符合,就說明這個兒童是社會化不足:
(1)至少有一位同齡的朋友,並且友誼至少維持六個月之久。
(2)在看不到有什麼即時好處的情況下能夠主動地幫助別人。
(3)有內疚或悔恨的情感(當他做了錯事造成了明顯的不好後果但並未被人發現的時候。)
(4)別人做對他不利或有損的事,能夠原諒而不指責別人,也不告狀。
(5)對朋友或同伴的福利表示關心,或者能夠分享別人的快樂(如為別人生日、考試優秀、獲獎等感到高興,主動向別人祝賀)。
顯然,過度保護造成兒童社會化不足,是一種嚴重的情況,因為社會化也就是健康性格雛形的行為過程。
過度保護下長大的青年,學校成績可能優秀,但一出校門踏入社會就會碰到各種難以克服的困難,知識和技術無法發揮。因為他們一點兒也不懂人情世故,不會處理各種人際關系,不會跟別人互道信息和配合協作,更談不上組織才能。
3.性心理不成熟。隔代教育的孩子對祖輩過分依賴,使感情完全固定在老人身上。使他對其他人不能建立持久的情感聯系,甚至對自己的父母情感也不深。
4.自我中心。在家裡一貫處於中心或第一的地位,使孩子產生牢固的一切以「我」為中心的觀點、態度和行為模式,不了解別人,更不會關心體貼別人,從來也不會從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兒童時期的自我中心很可能成為成年後極不健康又極難改變的性格的核心。
5.不負責任的行為。過分控製造成孩子經常不自由和受壓抑的體驗,有時便爆發為不可控制的沖動,各種不顧後果的違反道德或法律的行為便出籠了,逃學、斗毆、說謊欺騙、偷竊等在過分保護的兒童少年中是常見的。這種行為對於行為人來說是一種解脫,行為本身伴有沖破約束的快感。這樣一來,每次行為都被快感所強化,所以很容易成為習慣,孩子在過度保護下生活,似乎什麼都能得到滿足,但犧牲了個人的獨立和自由,使孩子感到不愉快、不舒暢。但是不知道他的不順心、不愉快是怎麼來的,只能體會到發泄性的行為能使他獲得快感。因此,這種孩子往往有盲目的破壞性或攻擊性行為。事後,孩子也知道不對,但隔些時候還是照樣發作,累犯錯誤卻不知根源何在,想改過也不知從何下手,甚至家長和教師也分析不出個所以然。但是,如果讓孩子脫離父母一段時期,例如,到夏令營去生活幾個星期,孩子的獨立自主精神就會暫時得到發揮,自由不受限制,好奇和創造受到鼓勵,不負責任的行為自然就減少甚至消失了。
值得重視的是,孩子一旦出現不負責任的破壞性或攻擊性行為,一定要進行具體分析,確定性質,尋找根源,及時解決。否則,積重難返,問題就嚴重了。家長和教師往往側重於向孩子講道理,幫孩子明辨是非。其實關鍵往往根本不在這里。孩子何嘗不知道罵人、打人、逃學、偷竊等行為是錯誤的,問題在於,如果循規蹈矩意味著按父母的指示和禁令行動,意味著不自由,而在規矩行為中孩子也就體會到了不舒暢,而任何一種形式的「胡作非為」都意味著沖破約束,意味著自由,事實上孩子在這種行為過程中就會體驗到快感。這就是孩子反常行為的奧秘所在。孩子的行為是為了快感,在心理學上叫滿足內目的,就如孩子蹦蹦跳跳獲得快感一樣。
6.兩價性依賴。過度保護造成孩子對父母的強烈依賴感。生活細節也需父母代勞,精神上也就談不上獨立,而只有情感上的依賴。這種孩子到了青年期離家住校讀書可以誘發抑鬱症(離別抑鬱症),表現為情緒低落、苦悶、寢食不安,無精打采。而回到父母身邊便恢復。所謂思家病、懷鄉病,說的就是這類情況。有些父母除包辦代替以外,還對孩子的獨立自由干預和限制過多,這就引起孩子不愉快和對父母的不滿。強烈的依賴和高度的不滿二者同時並存,叫做兩價性依賴。這種心理一般在童年早已埋下根苗,而在少年時期便開始明顯化和尖銳化。在有些人,兩價性依賴已經成為他們性格核心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待人處世中有恆定的表現,這就構成一種沖突性格。無論如何,兩價性依賴的人容易陷入嚴重的心理沖突,也就是患神經症。兩價性依賴最先限於孩子和他的父母之間,後來很容易擴展到其他人際關系中去。例如,這種人對領導也有兩價性依賴,一方面事事依賴領導出主意下指示,領導一天不在,便感到失魂落魄,工作無從下手;另一方面又容易對領導不滿,怨恨領導管得太多太死,對他的才能不重視,對他的職權不尊重,等等。又例如,這種人結婚後對配偶也有兩價性依賴,即事事依賴配偶,感情上離不開配偶,同時又像抱怨領導一樣對配偶不滿,抱怨配偶沒有給他留下任何自由活動的餘地。
過分保護是一種不良的教養,其表現和惡果上面已經作了簡短的說明。現在,我們來討論它的根源。
一般地說,過分保護主要或完全來自母親。父親對子女過分保護的比較少見。過分保護的母親都是本人基本需要未得到滿足的人,因此可以說她們多少有幾分病態。對子女的過分保護只不過是為了滿足自己需要的一種代償。這種母愛有被愛的渴求,而對丈夫的主動的愛不足(主動愛的能力低下或動機受壓抑),因此,將愛的需要轉向孩子。她們渴望從孩子得到愛,似乎只有孩子對她們忠誠、馴服和一刻也不離開才能止住她們感情上的飢渴。過分保護既是目的,同時也是手段。過分保護本身給母親感情上以滿足,所以它本身是目的。過分保護造成孩子對母親的依賴,也就能更好地滿足母親情感上的需要,因此也是手段。不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和技巧,限制孩子的自由和活動范圍,過分親密的身體接觸,將孩子幼稚化,等等,無一不是為滿足母親的情感需要服務的。有些母親採用一種叫做「有條件的愛」的技術,使孩子就範:孩子對母親流露出情感上的依賴,母親便給予肯定,用母愛作為獎賞;如果孩子顯示出要獨立要自由的行動傾向,母親便不給予愛,甚至立即制止,加以批評指責。一句話,過分保護的母親力圖完全佔有自己的孩子。
在旁觀者看來,過分保護的事實和它的害處是容易看清楚的,道理也不難懂,但過分保護的母親本人卻缺乏自知之明,聽不進不同的意見。所以,過分保護大多得不到矯正。通常,孩子發生了明顯的情緒、行為或品行方面的障礙,或者,母子矛盾尖銳化,這時才會求助於相關專家,我的診室就經常遇到這樣的咨詢者,其實問題首先在子女身上暴露出來,根子卻在父母。最好的辦法是預防,就是進行婚前教育和准備做母親的人事先接受培訓和心理輔導。
❹ 穿著睡衣出門,有問題嗎
在路上,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很多人穿著睡衣就出門了。在公交站、路上、菜市場、超市都常見到,是那種家居服,大多穿的是一整套的,有的甚至一家三口逛超市,一水兒的「棉睡衣」。
上網查了一下,這不是某個地方的個例,2017年安徽阜陽,還有人因為穿睡衣出門,被罰款50元的,理由是影響城市形象。上海很多地方也出現過「文明著裝勸導隊」,勸阻市民不要穿睡衣逛街。
可見,穿睡衣出門逛街買東西,不管大城市還是鄉鎮,都不是特殊的現象了。
「睡衣風」在2018年春天,確實是時尚圈的一種新潮流,很多品牌推出過睡衣風格的時裝,潮流、個性。
但我們外出看到路上很多人冬天穿的「花棉襖」睡衣,肯定不是追隨時尚圈的潮流
❺ 你是「穿睡衣的媽媽」嗎該怎樣回答呢
我不是“穿睡衣的媽媽”,我出門的時候都會穿著得體,穿睡衣出門是為了方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權力,因此沒必要過多干預別人的生活!
❻ 睡衣做短了怎樣改長
可以加點花邊,既達到裝飾效果,又能延長長度。
❼ 很多人在買睡衣的時候,判斷好壞的標準是什麼
對於睡衣的選擇,其實不少人都是非常重視的,畢竟選擇好的睡衣是有助於我們的睡眠,甚至可以幫助和諧夫妻生活,一件好的睡衣,觸感、質量、顏色等等方面都很重要,范圍廣可以維持一個好的家庭生活,范圍小,可以讓我們每天都很有活力,下面就來分享一下睡衣吧!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不管是春夏秋冬都好,其實睡衣都不適合穿過厚,不要以為冬天穿厚的衣服就是保暖,作用是相反的,早上你會穿的更多,因為你已經喜歡了這個溫度!所以冬天的時候穿吊帶睡衣是比較好的!
(3)法蘭絨睡衣
如果是冬天,氣溫較低,且沒有暖氣的情況下,可以選擇法蘭絨的睡衣。這種面料柔軟,且有良好的透氣性和保暖性,可以幫你較好的禦寒。當然如果溫度過低,可以再穿一雙襪子,注意腳部的禦寒。
(4)竹纖維睡衣
竹纖維是近幾年才開始流行的面料,健康環保,質感柔軟,具有良好的吸濕性和透氣性,能抑菌抗菌。但這種材質壽命較短,穿久了會變的干硬。
❽ 買睡衣是選緊身好還是寬松的好
睡衣一般是買大不買小的,不然在睡覺的時候會有種被綁著的感覺,很難受。
白天工作了一天,睡覺是得到放鬆的最好時間,應該不要束縛,讓身體在睡衣里有足夠的空間去伸展。所以,睡衣宜大不宜小。睡衣雖然比不上其他服裝的千變萬化,整體來說應該注意季節的變化而選擇不同的款式。總之沒有過多的累贅,行動起來要輕松方便即可。
space
睡衣大點好還是小點好?睡衣買大的還是小的
睡衣尺碼怎麼選擇
與外套不同,睡衣不要求合體,稍緊或者剛剛好的睡衣都會影響正常的睡眠。人體在躺卧的時候,睡衣會因為四肢的伸展或者翻身等動作而變得緊綳,如果睡衣過小或者剛剛好就會勒在胸部、腹部、腿部或者背部,影響局部血液循環,不僅容易做噩夢,還會誘發意外狀況。當然也不可為了追求「自由」與「寬松」而選擇比合適尺寸大出很多的睡衣。睡衣尺寸過大,睡覺時容易有拖沓、累贅之感,例如,在翻身時會不慎壓倒衣襟等,著同樣會影響睡眠的質量。
由此可見,睡衣的尺寸要有一定的「富裕」,不宜為了顯示窈窕身姿而讓身體在睡眠時受到束縛。通常睡衣的前後兩邊比較寬松,以翻身時肩膀、胸部、臀部、膝蓋沒有緊綳、摩擦感為限。
space
睡衣大點好還是小點好?睡衣買大的還是小的
睡衣款式哪種好
①睡衣、睡褲。一般配套穿著,稱睡衣套。睡眠和家居休息時穿用。睡衣一般全開襟,翻駁領或無領式,分長袖和短袖屏蔽詞語種。睡衣、睡褲要求寬松、結構簡單。
②睡裙。女子夏天睡眠或納涼時穿著。大都為連衣式,無袖或短袖,寬腰直身,或在腰間嵌裝松緊帶略作收攏。
③睡袍。指在卧室中穿用的寬松且較長的袍服。面料多選用柔和淡雅色彩及文靜秀氣的小碎花圖案,選用面料常為純棉織物或高檔絲綢。一般在秋冬季節穿用。睡袍長達腳踝上下,配以各式翻領,以長袖居多。有的睡袍還在胸前、背後作橫向剪接,下端收褶或綴以花邊、刺綉等裝飾。
❾ 寶寶晚上睡覺穿睡衣好嗎
建議晚上睡覺不要給嬰兒穿衣服。因為寶寶還太小不會說話,衣服穿多了也會感覺到睡不著。可以選擇給寶寶穿一些比較薄的衣服,也可以給寶寶買一個嬰兒的專用包裹。晚上給嬰兒穿衣服睡覺不利於身體的發育,晚上給寶寶穿套一個貼身的只要圍住肚子的肚兜睡覺,讓寶寶的精神放鬆,還可以睡得更好,還可以更好地讓寶寶皮膚散熱,太多的衣服會壓迫刺激寶寶的皮膚,引起很多各種皮膚的問題。
母乳喂養方法
母乳喂養實際上有很多學問需要新媽媽逐漸去學習和掌握,比如說正確的哺乳姿勢,如何讓寶寶順利的銜住乳頭,另外母乳喂養還會遇到很多難題。下面我們將一起談談新生兒母乳喂養方法。
1、時間:目前主張產後立即餵奶,正常足月新生兒出生半小時內就可讓母親餵奶,這樣既可防止新生兒低血糖又可促進母乳分泌。孩子吸吮乳頭還可刺激母體分泌乳汁,為母乳喂養開個好頭。早餵奶能使母親減少產後出血。
2、方法:正確的哺乳方法,應將一手的拇指和其餘四指分別放在乳房的上、下方,並把乳房托起成直錐形,而且穆嬰必須緊密相貼,頭與雙肩朝向乳房。哺乳時母親身體一定要放鬆,身體略向前傾,用手掌根部托起嬰兒頸背部,四指支撐嬰兒頭部。喂母乳時無論白天和夜間都要把孩子抱起來喂,吃空一側汁排空了才能更好地刺激乳腺再分泌。餵奶前要將乳頭洗干凈,先擠出幾滴,然後再讓孩子吃。
3、哺乳的次數:新生兒出生後就應開始哺乳,並實行按需要不定時喂哺。嬰兒出生後的4—8天最需頻繁哺乳以促使母乳量迅速增多。對於嗜睡或安靜的嬰兒,應在白天給予頻繁哺乳,以滿足其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
4、夜間餵奶:產後有疲乏,加上白天不斷地給孩子餵奶、換尿布,到了夜裡母親就非常瞌睡。夜間遇到孩子哭鬧,母親會覺得很煩,有時把奶頭往孩子的嘴裡一塞,孩子吃到奶也就不哭了,母親可能又睡著了,這是十分危險的。因為孩子吃奶時與母親靠得很近,熟睡的母親即便是乳房壓住了孩子的鼻孔也不知道,這樣悲劇就有可能發生,為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母親夜間餵奶時最好能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