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北京故宮共有多少房間
北京故宮共有房間8707間。
在我國首都北京,有一座輝煌壯麗的古建築群,它原是歷史上最後兩個王朝明代和清代的皇宮,現在叫它「故宮」。它始建於明代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全部宮殿和庭院共佔地72萬多平方米,合1087市畝。
當時勞動人民在繼承和發揚傳統建築技術和藝術成就的基礎上,創建了這座集中體現中國建築優秀傳統和獨特風格的建築群。從總的布局來說,分前後兩大部分,俗稱外朝和內廷。
前部主要宮殿,以太和、中和、保和3大殿為中心,以文華殿、武英殿為兩翼,這部分宮殿是封建皇帝行使專制政權的主要場所。
後部以乾清宮、坤寧宮和東西6官組成,是封建皇帝和後妃居住的區域,在清代也作皇帝進行日常統治活動的地方。宮殿群的外圍,用
10米高的紫禁城和52米寬的護城河環繞起來。
(1)故宮睡衣怎麼賣擴展閱讀
歷代皇宮,金碧輝煌,都以木製結構為主,極易遭受火災。這火災的源頭最不可測的一類就是雷擊了。
紫禁城中有記錄的雷擊引發的火災約有 34 起。最早有記載的,是永樂十九年(1421 年)四月八日的火災。故宮三大殿因遭雷擊引起火災,居然一時「勢不可擋」。學府秘閣鄰近三大殿之一的奉天殿都被殃及了。
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 1557 年)四月的雷擊火災算是最嚴重的一次。當晚,北京城雷雨大作,最為高大的奉天殿首先遭雷擊起火,火勢迅速蔓延至華蓋殿、謹身殿,三大殿連同前面的文樓、武樓、奉天門、午門及兩側廊廳、朝房俱被焚毀。
故宮建築屋頂滿鋪各色琉璃瓦件。主要殿座以黃色為主。綠色用於皇子居住區的建築。其他藍、紫、黑、翠以及孔雀綠、寶石藍等五色繽紛的琉璃,多用在花園或琉璃壁上。太和殿屋頂當中正脊的兩端各有琉璃吻獸,穩重有力地吞住大脊。
吻獸造型優美,是構件又是裝飾物。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龍鳳、獅子、海馬等立體動物形象,象徵吉祥和威嚴,這些構件在建築上起了裝飾作用。
故宮是幾百年前勞動人民的創造,是勞動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結晶。初建時被奴役的勞動者有工匠十萬,夫役百萬。紫禁城裡每一塊磚瓦,每一座殿宇,都滲透著勞動人民的血汗。在當時社會生產條件下,能建造這樣宏偉高大的建築群,充分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創造才能。
B. 上新了故宮觀後感如何
最大的感受:節目做的不錯,值得推廣推崇但有些觀看疲勞。
首先,節目本身是個好節目。在目前國內綜藝泛濫,參差不齊,魚龍混雜的市場狀態下,上新了故宮作為一類國產原創文化類節目,也算是給觀眾們洗洗眼,感受一波有營養的文化的熏陶。通過對故宮博物院真實的走訪,講解員講述其背後的歷史和故事,讓觀眾對紫禁城的印象,不僅僅停留在是一個景點,而是能感受到歷史的存在和文化的浸潤。
但是總的來說,這檔節目我還是很喜歡的,也希望更多的觀眾可以喜歡這類國產原創文化節目,讓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可以廣為流傳,跟上時代腳步,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接受並喜歡。
C. 華為與故宮戰略合作,有什麼意義
故宮在2019年元宵節當晚,上演了一場絢麗的燈光秀,讓搶到票幸運兒深迷其中,流連忘返。
3月15日,故宮博物院和華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共同開展打造5G應用示範、建設故宮智慧院區、舉辦人工智慧大賽等方面合作,進一步推動故宮博物院的數字化、信息化、智慧化建設。
2018年故宮博物院接待觀眾數量已突破1700萬人次,是世界上參觀人數最多的博物館。早在1998年,故宮博物院就啟動了數字化、信息化建設。經過20年的努力,逐步建立起覆蓋全院的辦公信息網路,鋪設光纜近40公里;安裝600餘個WiFi天線,為辦公應用、文化遺產保護及觀眾服務提供無線網路;建立起管理186萬件(套)文物信息的藏品系統,並開展涵蓋10項內容的古建築遺產監測;發布官方中文、英文、青少年網站群,年瀏覽量達2200萬;開發深度解讀文物信息並提供文化服務的APP,下載總量超過600萬,官方社交媒體微博、微信賬號擁有的粉絲群體總數超過千萬;持續開展VR、AR、AI等最新技術在博物館的應用研究,積累了豐富的古建築、文物數字資源。
5G時代來臨,故宮博物院率先選擇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合作建設「5G智慧故宮」。此次戰略合作協議的簽署,標志著故宮博物院和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在戰略合作上開啟了新篇章。雙方將共同推進國家5G先進應用示範項目,打造故宮智慧院區。華為將憑借自身在5G、人工智慧、雲計算、物聯網等信息與通信解決方案及智能終端等領域的創新技術、解決方案與服務、產業生態合作及人才培養綜合優勢,加快推動故宮博物院建設世界一流博物館,推動國家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保護、傳承、利用民族文化遺產,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故宮單霽翔院長表示,"600歲的故宮從未與科技靠得如此之近,我們可以插上科技的翅膀,去暢想未來。關於"故宮5G時代",單院長提出很多設想,例如讓遠在世界各地的觀眾都能夠隨時身臨其境體驗到實地參觀故宮博物院的樂趣;讓每一位來到故宮博物院的觀眾能夠享受到更高速的網路服務和高清視頻內容,瞬間獲取眼前的古建築、文物知識鏈接和服務設施信息:對文物出入庫、修復、運輸、展覽的全流程進行隨時隨地的安全監控;邀請世界各地的文物醫生和考古學家遠程開展文物修復的會診或考古調查;利用更強大的人工智慧技術為文物的鑒定、修復和青少年教育提供更寬廣的平台和更強有力的知識支撐……
「600歲的故宮從未與科技靠得如此之近。」
2019年是單霽翔接任故宮博物院院長的第8個年頭,一年營收保守15個億的故宮,將會走的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