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古時候的睡衣嗯。
中衣不是內衣,中衣指的是穿在小衣以外的衣服,說明中衣以內還有小衣。東漢的小衣有這么幾種:抱腹、帕腹、心衣、裲襠。魏晉:(十六國):兩當唐代:訶子宋代:抹胸元代:合歡襟明代:主腰清代:肚兜20世紀二、三十年代:小馬甲
小衣不宜按朝代分,按照時期分更恰當一些,而且一個時期不一定只有一種小衣,各有各的用途和場合。
關於漢服
1、自古傳下來的大襟、右衽、交領、寬袍大袖、博衣裹帶那種(秦漢服飾為代表),延續了商、周(春秋戰國)、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並影響了日本、朝鮮等國。日本和服最常見的式樣就是這種。
2、自隋唐開始盛行的圓領衫(唐太宗李世民所穿)延續了唐、五代、宋、元朝、明,並影響了日本、朝鮮等國。常見的宋太祖、明太祖畫像中所穿均是這個類型服飾。至今日本天皇出席某些場合穿的服飾就是這種漢服的變種。注意這種圓領袍衫也是右衽的,在右肩附近用圓形小扣系緊。
2. 古代睡衣叫什麼
古代睡衣一般被稱作「寢衣」或「睡袍」等,但具體名稱因時代和款式而異。
在古代,人們睡覺時所穿的衣服有著獨到的體系和多種款式。例如,內衣方面,有汗衫、褲子、肚兜等,這些主要是用以保暖和吸汗的。而外衣則較為寬松,常被稱為「睡衣」,其形式包括長袍、短襖等。這些睡衣在材質、款式和顏色上的區別,都體現了不同朝代的審美和文化特點。
具體到各個朝代,如漢朝時期,男子睡覺所穿的長袍可稱為「袍」,女子則可能穿「裙」。到了唐代,睡衣的款式變得更加豐富,出現了如「睡襖」、「睡褲」等新的稱謂。此外,像「肚兜」這樣的內衣,在古代也有其特定的名稱和用途。
總的來說,古代睡衣的名稱和款式是多種多樣的,它們不僅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生活習慣,也展現了各個朝代的審美風尚和文化特色。
3. 唐朝的睡衣叫什麼
應該是 褻 衣.沒有單獨睡衣稱呼。 古代女子睡覺常穿褻 衣.後代褻就變成貶義詞了。如猥 褻(淫 亂;下流行為); 並沒有具體哪個朝代叫什麼。
解釋
內衣,貼身之衣。《禮記·檀弓下》:「 季康子 之母死,陳褻 衣。 敬姜 曰:『婦人不飾,不敢見舅姑。將有四方之賓來,褻 衣何為陳於斯?』命徹之。」 漢 司馬相如 《美人賦》:「女乃弛其上服,表其褻 衣,皓體呈露,弱骨豐肌。」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內閣三·籍沒二相之害》:「其婦女自 趙太夫人 而下,始出宅門時,監搜者至揣及褻 衣臍腹以下。」 茅盾 《子夜》三:「她的緊裹著臀部的淡紅印度綢的褻 衣,全都露出來了。」
男人穿的就叫睡袍(我猜的,呵呵)
也只有貴族和有錢人才有可能接觸所謂的「睡衣」,物質貧乏的普通人哪會分得那麼清楚,吃都吃不飽,再說裸睡多舒服,又符合養生之道。這說的還是封建社會,至於再往前......咱就別為難古人了。
還有內衣是內衣,睡衣是睡衣,兩者之間是有差別的。
4. 古代人穿的睡衣叫什麼歷代睡衣的名稱有哪些
休閑睡衣是指睡覺穿的衣服,涼爽輕便,適合室內穿著。但是在古代,睡衣是要付錢的,那麼古代人穿的睡衣叫什麼名字呢?帶著疑問,下面中國邊肖將為您講述睡衣的古稱。
睡衣在古代被稱為淫穢的衣服。睡衣沒有單一的名字。在古代,女人睡覺時會穿上淫穢的衣服。執念在後世成了貶義詞。如猥褻;
解釋
內衣,貼身衣物。:「季康子母死,陳虐其衣。姜曰:『女子不妝飾,不敢見伯母叔伯。將會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客人。『陳雨思在做什麼羞辱衣服?』註定要失敗。"韓《禮記檀弓下》:"女子松衣,露淫衣,秀美體,弱骨,豐肌。"明德福《美人賦》:"婦女們從趙太夫人身上下來,出屋起步時,搜查者在衣服肚臍以下。"茅盾《野獲編內閣三籍沒二相之害》III:"她那件緊緊裹著臀部的紅色印度絲綢長袍,全都露了出來。"
韓:挺起你的肚子,裹住你的心。
「心衣」的基礎是「袍腹」,「托腹」的上端用「勾肩」和「襠」代替細帶,稱為「心衣」。他們的共同點是背部裸露,沒有後片。平紋綢是漢代常用的內衣面料,用彩色絲線在上面綉出圖案,主題是「情」。當時很少用素色面料做內衣。
魏晉十六國:兩當
「雙手」與「抱腹」和「抱心」的區別在於,它有一個後片,既可以當胸,也可以當背。材質多為手感厚實、色彩豐富的錦緞,雙層,內有棉襯。「兩當」最初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飾,後來流傳到中原,屬於一種異族文化。
唐朝:訶子
唐朝以前,內衣是有肩帶的。到了唐代,出現了一種沒有背帶的內衣,叫做「契布拉」。這也是由她們大衣的形制特點決定的:唐代女子喜歡穿「半開胸裙」。他們把裙子系在胸前,然後用雙肩在胸前下部繫上一條寬頻。露出上胸和後背,透明薄紗覆蓋在內衣上,所以內衣面料精緻多彩,頗似今天的「內衣外穿」。為了配合這種穿著習慣,內衣要露肩。「契布拉」常用的面料是「梭織」,挺挺的,微有彈性,手感厚實。穿的時候可以在胸下綁兩條帶子,「編織」保證Chebula的上半部分可以直立。
宋朝:抹胸
「抹胸」穿上後,「上可遮胸,下可遮腹」,整個胸腹部都被完全罩住,所以又叫「抹胸」。用鈕扣或帶子系住。通常人們用的是棉製品,俗稱土布,貴族用的是絲製品,上面綉花。單個片段,不同形式。
元朝:合歡金
它的主要特點是從後往前綁。從後面穿到前面,用胸前的一排扣子系好,或者用繩子系好。合歡的織物多為錦緞,花紋呈方形,連續不斷。
明代:主腰
「主腰」的形狀和馬甲差不多。翻領和兩個翻領分別用三個翻領裝飾,肩有襠,襠有帶,腰側有帶。所有翻領扎緊,形成明顯的收腰。可見明代女性已經深諳展示身材之道。
清朝:豆豆
清代「抹胸」又稱「肚兜」,一般做成菱形。上面有一根帶子,系在脖子上,另外兩根帶子系在腰後面。底部呈倒三角形,覆蓋肚臍,直達小腹。徐少北不雅視頻的籽料多為棉花和絲綢。用於捆綁的帶子不限於繩子。富家用金鏈,中等家用銀鏈和銅鏈,小家用r
5. 在古代,睡衣被稱做什麼
在古代並沒有睡衣的說法,一般穿著的衣服為褻衣、肚兜。
古代內衣較早的稱謂是「褻衣」。「褻」意為「輕簿、不莊重」,可見古人對內衣的心態。中國內衣的歷史源遠流長,以下所訴的內衣歷史線索是從漢朝開始的。
漢:抱腹、心衣;魏晉:(十六國):兩當;唐代:訶子;宋代:抹胸;元代:合歡襟;明代:主腰;清代:肚兜。
現在認為褻衣和肚兜多為內衣,在古代,男子的裡衣也可用「褻衣」稱呼,且男子也是可以穿肚兜的。
具體記載可見於《清稗類鈔》記載:「抹胸??俗稱兜肚。男女皆有之」。和明代沈德符《野獲編·佞幸·士人無賴》:「兵部尚書王瓊??褻衣,潛入豹房,與上通宵狎飲。」意思為:兵部尚書王瓊??穿著褻衣,潛入了豹房,與皇上通宵喝酒。
(5)唐代的睡衣叫什麼擴展閱讀:
清代「抹胸」又稱「肚兜」,一般做成菱形。上有帶,穿時套在頸間,腰部另有兩條帶子束在背後,下面呈倒三角形,遮過肚臍,達到小腹。材質以棉、絲綢居多。系束用的帶子並不局限於繩,富貴之家多用金鏈,中等之家多用銀鏈、銅鏈,小家碧玉則用紅色絲絹。
「肚兜」上有各類精美的刺綉,例如可以護身驅邪的虎、蠍、壁虎,反映愛情的蓮花、鴛鴦等。在清朝,肚兜不是女人的專利,男人也穿肚兜。
6. 男生的衣服分別叫什麼
1、按里外:外套、棉衣、西裝、襯衣、內衣
2、按場合:正裝、制服、工作服、休閑裝、運動服、睡衣、游泳褲、演出服
3、按季節:冬裝、夏裝、春秋裝
7. 綾羅綢緞各指什麼東西
綾是斜紋地上起斜紋花的中國傳統絲織物,是在綺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始產於漢代以前,盛於唐、宋。綾光滑柔軟,質地輕薄,用於書畫裝裱,製作襯衫、睡衣等。用作裝裱圖畫、書籍以及高級禮品盒等的稱裱畫綾。
羅是一種較為輕薄透孔的絲織物,其外表特點是稀疏、有空隙,並有皺感。通過絞紗與平紋交替,經絲互相糾結,呈現條狀孔路,其孔眼疏朗、穩定,不會產生滑移。運用羅綢織法使織物表面具有紗空眼的花素織物統稱羅類絲綢.羅類絲綢織物的品種有橫羅,直羅,花羅。
綢是絲織品中最重要的一類.綢類織物品種很多,按所用原料分有真絲類,柞絲類,絹絲類,合纖綢等.一般市場常見的絲綢有美力綢,斜紋綢,尼龍綢等.美力綢多是純人造絲產品,它的綢面,色澤鮮艷,斜紋道清晰,手感平滑挺勁。主要用途是做高檔衣服的里綢。
緞子,一種比較厚的正面平滑有光澤的絲織品:綢緞|錦緞。
利用緞紋組織的各種花、素絲織物。緞類織物俗稱緞子,品種很多。緞紋組織中經、緯只有一種以浮長形式布滿表面,並遮蓋另一種均勻分布的單獨組織點。因而織物表面光滑有光澤。經浮長布滿表面的稱經緞;緯浮長布滿表面的稱緯緞。
綾羅綢緞的意思是:泛指各種精美的絲織品。
(7)唐代的睡衣叫什麼擴展閱讀
「綾」不只是一種斜紋織物,然而歷史上其實是有平紋提花的綾的。現在的「綾」使用范圍很小,大約只用於書畫裝裱。
然而在唐代「綾」非常興盛,盡管文獻中提到的各種類「綾」紛紛以產地、紋樣、工藝命名,五花八門,但是它們都是先織後染,未染色的綾有「地鋪白煙花簇雪」的效果,因反光而折射不同的花紋效果。
每兩根或以上的經線為一組,相絞,再與緯線交織,這就是「羅」。
8. 服飾類目包括什麼
服飾類目包括什麼
服飾類目包括什麼?衣食住行組成了我們的日常生活,而衣服則是排在最前,從狩獵時代開始人們就注重衣服穿著,其實服飾並不僅僅指的是衣服,服飾的類目包含了很多的內容,下面我分享服飾類目包括什麼!
服飾類目包括什麼1
服飾包括服裝、鞋、帽、襪子、手套、圍巾、領帶、提包、陽傘、發飾等。
(1)按性別、年齡分類。
①年齡。有嬰兒服、兒童服、成人服,或少年服、青年服、中年服、老年服。
②性別。有男子服、女子服、男女通用服。
(2)按著裝方式分類。
①體形型。按照體形分別包裝的著裝類型,基本上是上下分開的兩部分。如中國男女絕大部分的穿著型式。
②佩戴型。把天然的或人工的裝飾品固定在身體的某一部分。
這類型多見於原始時期或現代民族的服飾形態。
③系扎型。把繩、線、帶等材料系扎於人體的一部,特別是系扎於腰部、頸部、腕部、腳部等。
④掛覆型。用布類披掛於身上的形式,如披肩、斗篷、坎肩等。
⑤纏裹型。用長方形或半圓形的布把軀幹部纏裹起來的形式。
如印度婦女用的紗麗等。
⑥垂曳型。上下連在一起的全身衣,長長地垂下的形式,如婚禮服等。
⑦貫頭型。即貫頭式、套頭式、鑽頭式。這種類型在長方形或橢圓形的布中央挖個洞的貫頭衣,如現代人的套頭衫等。
(3)按用途分類。
①家居服:如睡衣、內衣等一切與家有關,能體現家文化的一切服飾產品。包括傳統的穿著於卧室的睡衣和裕袍、性感吊帶裙,包括出得廳堂體面會客的家居裝,可以入得廚房的工作裝,可以出戶到小區散步的休閑裝等。
②職業裝:又稱工作服,是為工作需要而特製的服裝。西裝、時裝、夾克、中(西)式服裝、制服和特種服裝等一切適用辦公場所的服飾產品。職業裝品牌有BONO、龐貝、依名尚、雅戈爾等。
③運動裝:專用於體育運動競賽的服裝。廣義上還包括從事戶外體育活動穿用的服裝。 多泛指用於日常生活穿著的運動休閑裝。至今知名的運動裝品牌有:耐克、阿迪達斯、安踏、李寧等。
服飾類目包括什麼2
品牌服飾
1、路易.威登
路易威登於1854年成立於法國巴黎,從皇室御用到頂級工藝作坊,路易威登的種種經典設計順應了旅行歷史的重要發展。
2、愛馬仕
愛馬仕(HERMS)是世界著名的奢侈品品牌,1837年由ThierryHermès創立於法國巴黎,早年以製造高級馬具起家,迄今已有170多年的悠久歷史。
3、普拉達
義大利品牌Prada於1913年在米蘭創建。Miuccia Prada的獨特天賦在於對新創意的不懈追求,融合了對知識的好奇心和文化興趣,從而開辟了先驅之路。
4、范思哲
范思哲創立於1978年,品牌標志是神話中的蛇發女妖美杜莎(Mesa),代表著致命的吸引力。來自義大利知名的'奢侈品牌范思哲(Versace)創造了一個獨特的時尚帝國,代表著一個品牌家族。
5、古奇
Gucci,義大利時裝品牌,由古馳奧·古馳在1921年於義大利佛羅倫薩創辦。古馳的產品包括時裝、皮具、皮鞋、手錶、領帶、絲巾、香水、家居用品及寵物用品等,中文譯作古馳。
各個朝代的服飾
1、春秋戰國時期
的衣著,上層人物的寬博、下層社會的窄小,已成為趨勢。深衣有將身體深藏之意,是士大夫階層居家的便服,又是庶人百姓的禮服,男女通用,可能形成於春秋戰國之交。深衣剪綵獨特,衣與衫相連在一起,製作時上下分裁,中間有縫相連接,用途最為廣泛,隆重程度僅次於朝祭之服。
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頒胡服令,推行「胡服騎射」。胡服指當時「胡人」的服飾,與中原地區寬衣博帶的服裝有較大差異,特徵是衣長齊膝,腰束郭洛帶,用帶鉤,穿靴,便於騎射活動。
2、秦漢時期
衣料較春秋戰國時期豐富,深衣也得到了新的發展。西漢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張騫奉命兩次出使西域,開辟了中國與西方各國的陸路通道,成千上萬匹絲綢源源外運,歷魏晉隋唐,迄未中斷,史稱「絲綢之路」。於是,中華服飾文化傳往世界。
3、隋唐時期
中國由分裂而統一,由戰亂而穩定,經濟文化繁榮,服飾的發展無論衣料還是衣式,都呈現出一派空前燦爛的景象。隋唐時期最時興的女子衣著是襦裙,襦裙是唐代婦女的主要服式。在隋代及初唐時期,婦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著緊身長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
有的甚至系在腋下,並以絲帶系扎,給人一種俏麗修長的感覺。中唐時期的襦裙的比初唐的較寬闊一些,其它無太大變化。隋唐女子好打扮。從宮廷傳開的「半臂」,有對襟、套頭、翻領或無領式樣,袖長齊肘,身長及腰,以小帶子當胸結住。因領口寬大,穿時袒露上胸。
半臂歷久不衰,後來男子也有穿著的。當時還流行長巾子,系用銀花或金銀粉繪花的薄紗羅製作,一端固定在半臂的胸帶上,再披搭肩上,旋繞於手臂間,名曰披帛。女裝男性化是唐代社會開放的表現之一,婦女穿著男裝是當時一種時尚。
4、宋朝
宋朝的男裝大體上沿襲唐代樣式,一般百姓多穿交領或圓領的長袍,做事的時候就把衣服往上塞在腰帶上,衣服是黑白兩種顏色。當時退休的官員、士大夫多穿一種叫做「直掇」的對襟長衫,袖子大大的,袖口、領口、衫角都鑲有黑邊。
頭上再戴一頂方桶形的帽子,叫做東坡巾。宋代的女裝是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長裙,通常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對襟的長袖小褙子,很像現在的背心,褙子的領口和前襟,都綉上漂亮的花邊。男服服飾:冕服,宋朝開始減少冕服的種類,大典禮穿非冕服的情形,就經常出現。
朝服,宋代在勁下加上特別的裝飾謂之方心曲領。公服,宋代以常服為公服。女服服飾:禮服,其服色大致與唐代相同。常服,均以大袖上衣,長裙、霞帔為常服。
5、元代
是中國歷史上民族融合的時代,服裝服飾也充分體現了這一特點。元太祖成吉思汗自1206年建都,滅西夏、金之後,民族組成主要以蒙古族為主。元代由於民族矛盾比較尖銳,長期處於戰亂狀態,紡織業、手工業遭到很大破壞。宮中服制長期延用宋式。
直到l321年元英宗時期才參照古制,制定了天子和百官的上衣連下裳上緊下短,並在腰間加襞積,肩背掛大珠的"質孫服"制,漢人稱"一色衣"或"質孫服"。這是承襲漢族又兼有蒙古民族特點的服制。元代女服分貴族和平民兩種樣式。
貴族多為蒙人,以皮衣皮帽為民族裝,貂鼠和羊皮製衣較為廣泛,式樣多為寬大的袍式、袖口窄小、袖身寬肥,由於衣長曳地,貴夫人外出行樂時,必須有女奴牽拉。這種袍式在肩部做有一雲肩,即所謂"金綉雲肩翠玉纓",十分華美。
作為禮服的袍,面料質地十分考究,採用大紅色織金、錦、蒙茸和很長的氈類織物。當時最流行的服用色彩以紅、黃、綠、褐、玫紅、紫、金等為主。 元代平民婦女穿漢族的襦裙,半臂也頗為通行,漢裝的樣子常在宮中的舞蹈伴奏人身上出現,唐代的窄袖衫和帽式也有保存。
6、明清時期
明代以漢族傳統服裝為主體,清代則以滿族服裝為大流。而兩代上下層社會的服飾均有明顯等級。上層社會的官服是權力的象徵,歷來受到統治階級的重視。自唐宋以降,龍袍和黃色就為王室所專用。百官公服自南北朝以來紫色為貴。明朝因皇帝姓朱,遂以朱為正色。
又因《論語》有「惡紫之奪朱也」,紫色自官服中廢除不用。最有特色的是用「補子」表示品級。補子是一塊約40~50厘米見方的綢料,織綉上不同紋樣,再縫綴到官服上,胸背各一。
7、現代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服飾崇尚簡朴實用。50~70年代,中山裝漸成男子主體服裝,此外流行過軍便裝,人民裝;女裝受蘇聯影響,連衣裙風靡城市,此外還流行過列寧裝等。但在農村,上衣下褲一直是大多數農民的傳統裝束。1978年後,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體現時代精神。
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服飾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面貌簇新。其中長期代表中國傳統服飾且受多民族服飾影響的漢服大放異彩。20年代前後出現中山裝,逐漸在城市普及。
廣大農村一直沿用傳統的襖褲,頭戴氈帽或斗笠。腳著自家縫納的布鞋。女裝。辛亥革命帶來了多樣化,一身襖褲之外,又多穿用襖裙套裝。20年代以來,婦女喜愛旗袍,旗袍逐漸成為時裝而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