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睡衣種類 » 和服睡衣帶子怎麼系圖解
擴展閱讀
童裝店員工班怎麼上合理 2025-01-18 04:26:21
客人睡衣怎麼購買 2025-01-18 04:02:03

和服睡衣帶子怎麼系圖解

發布時間: 2024-08-08 00:20:09

『壹』 睡袍怎麼穿

問題一:睡袍(浴袍)怎麼穿? 裡面兩根繩子系起來
外面一根繩子系在另外一邊腰際的一個圈圈上

問題二:睡袍怎麼穿 睡袍是晚上起夜怕著涼,穿上的,或者是洗完澡方便,裡面真空的呵呵

問題三:男士睡袍穿法 兩個帶子先扎一次。然後打個最簡約的結固定一下就好了。

問題四:睡袍的兩根帶子在裡面怎麼系 睡衣裡面有兩根帶子,應該是把裡面的兩襟系緊用的。看看另一邊是否有個類似的孔或者圈形狀的帶子?有的話你可以把同側的細帶子穿進去,後把細帶子在身上擠好。

問題五:穿睡袍還需要穿 *** 嗎 不用,穿睡衣就是為了解放身體,晚上讓身體放鬆的, *** 束體,晚上不利於血液循環

問題六:睡袍裡面要穿其他衣服嗎?在線等 不需要,注意衛生,裸睡更好

問題七:睡袍是睡覺的時候穿的? 睡袍主要是讓人輕松的~穿在身上有空間感~不象西服和其他衣服扒在身上~一般在家都穿這~讓人輕松

問題八:睡袍可以穿著睡覺嗎 當然可以。
沒問題。

問題九:怎麼選擇浴袍和睡袍. 浴衣和浴袍
浴衣原本也是洗澡後直接套在身體上的,作為一種乘涼用的傳統的簡易裝束,正確的穿法同和服一樣,比較繁瑣。現在都標注「浴袍/浴衣」,通用了都差不多,穿著寬松、隨意。

浴袍和睡袍
有些人睡袍跟浴袍通用,有些人則分開。一般來講毛巾質地的浴袍有更好的吸水性,起著和浴巾一樣的作用,但它更方便包裹身體,可以穿著它在家自由走動。而睡袍一般起不了浴袍的作用。
睡袍指在卧室中穿用的寬松且較長的袍服。面料多選用柔和淡雅純色及文靜秀氣的小碎花圖案,選用面料常為純棉織物或高檔絲綢。睡覺前後在室內穿用的一種便裝。材料多選用純棉、絲織品及穿著柔軟、舒適的面料。
浴袍寬大而舒適,一般質地包括棉布(包括普通棉布和精梳棉)、毛巾毛圈料、割絨、華夫格、珊瑚絨、竹纖維等幾種材料。不同的材質和工藝給人的手感,以及穿起來的舒適程度可能會有很大區別。
睡袍和浴袍的區別
1.睡袍主要是用於睡覺的服飾,較柔軟,有助於入睡,是睡前睡後在室內穿的一種便裝。而浴袍是用於沐浴後使用的較短的袍服,吸水性好,使身體的水分乾的比較的快。
2.面料上有一定的區別。睡袍面料多選用柔和淡雅色彩及文靜秀氣的小碎花圖案,選用面料常為純棉織物或高檔絲綢,比較的光滑、親膚性比較好。而浴袍一般是選用吸水性比較好的面料,採用毛巾料或高檔竹纖維的比較多。
相同點:
1.都是袍服,面料都比較容易吸水。
2.都是睡前睡後的服飾,看自己怎樣喜歡怎樣穿就好~~

睡袍和浴袍的選購
睡袍和浴袍在其實沒有過多的講究,主要是在選購上有共同的特點。
1.面料最好選擇以純棉針織類比較好,柔軟吸水保暖,也通用。珊瑚絨均用滌綸纖維,柔軟保暖好但吸水性差,還不是純棉。毛巾料和割絨都是純棉毛圈料,更適合。
2.色彩最好選擇比較素雅或淺色的睡袍、浴袍為主,能夠起到安目寧神的作用。
3.尺碼上長點短點差別不是很多,衣長、袖長都有短款和長款。
其實這幾點和款式一樣,主要根據自己的需要以及喜好來決定。適合自己,物有所值。

問題十:睡袍和睡衣哪個穿起來更好一些,在北方的家裡穿! 我也在北方,我喜歡睡袍,不喜歡睡衣
第一呢,我喜歡裸睡,晚上起來睡袍要比睡衣方便
第二呢,睡袍要比睡衣漂亮的多,也比較具有女人味
第三呢,睡衣和睡袍區別也只在腿部那裡,適應後平時穿衣可以大秀 *** ,不懼寒冷
所以呢,我一到冬天,我就穿睡袍,而夏天呢,因為睡袍很熱,所以我一般選擇睡裙,
兩種共同點都是:方便、美麗

『貳』 漢服的穿法

漢服低胸的款式為齊胸襦裙,兩片式,上半身和下半身分開,上半身稱上襦,下半身為裙,具體穿法如下:

材料工具:齊胸襦裙的上襦、裙

1、兩片式齊胸襦裙,把上襦系帶,穿上裙子,將後片裙子圍著後背繞到胸前;

『叄』 正裝和服和浴衣有什麼區別

和服
代表日本傳統服裝的「和服」在世界上也很有名。雖然它已很少作為日常服裝而存在,但是在正式的宴會,婚禮,新年等特別的機會里,穿和服的女性還是很多。還沒結婚的女性穿的是長袖的「振袖」和服,已婚女性則是穿著印有黑字圖紋的「留袖」和服,根據年齡的不同,該穿哪種和服都有規定的。另外,系在和服上的腰帶因年齡和場合的不同,系法也不同。而男性不管是未婚的還是已婚的都穿黑色的裙褲樣的和服(名為「羽織袴」)。

浴衣
浴衣是夏季穿的沒有襯里的棉質和服。其具有輕松不受拘束的特點,作為普通服裝,受到人們的喜愛。即使在穿和服的機會比較少現代社會里,每當煙火大會,盂蘭盆會舞,或是參拜神社的日子,穿浴衣的人還是很多。另外,人們在溫泉里洗好澡後,也會在房間里穿浴衣,作為寬大的休閑服,也有人把浴衣當睡衣穿的。
穿浴衣的時候,一般是赤腳穿木屐而不穿布襪子的。這是會給人帶來視覺上清涼感夏季裝束。

簡單的說就是正裝和服裡面有襯衣,里三層外三層的那種。。腰帶也要綁很多條,一般在正式場合穿。而浴衣就是比較輕便的那種,一般是單層的一件,腰帶也是一條。夏天看煙花,逛廟會的時候會穿。因為穿起來沒正式的和服那麼麻煩,所以很受年輕女孩的歡迎。

『肆』 睡衣的品種有很多,怎樣穿和服睡衣

穿和服睡衣步驟如下:

1、穿上睡衣,使得兩側留衣服的的長度相等,如圖。

『伍』 日本的服裝的特點

和服(吳服)是日本民族的傳統服裝,它是在依照中國唐代服裝的基礎上,經過1000多年的演變形成的。日本人將他們對藝術的感覺淋漓盡致地表現在了和服上。

和服種類繁多,無論花色、質地和式樣,千餘年來變化萬千。不僅在男女間有明顯的差別(男式和服色彩比較單調,偏重黑色,款式較少,腰帶細,附屬品簡單,穿著方便;女式和服色彩繽紛艷麗,腰帶很寬,而且種類、款式多樣,還有許多附屬品),而且依據場合與時間的不同,人們也會穿不同的和服出現,以示慎重(女式和服有婚禮和服、成人式和服、晚禮和服、宴禮和服及一般禮服)。和服本身的織染和刺綉,還有穿著時的繁冗規矩(穿和服時講究穿木屐、布襪,還要根據和服的種類,梳理不同的發型)使它儼然成了一種藝術品。設計師不斷在花色和質地上推陳出新,將各種大膽的設計運用在花色上,使現代印象巧妙地融入了古典形式之中。

江戶時代以前,和服的「浴」字是指「熱水」,那時候人們把和服稱作「湯帷子(Yukatabira)」。帷子指單衣,即用於單穿的衣物。古時的浴室基本上都是蒸氣式的,和現在的桑拿很相似。人們為了防止被牆壁和柱子燙傷,都穿著湯帷子入浴。湯帷子被稱為「和服」始於江戶時代。

後來,人們逐漸改變了入浴的形式,洗浴時不再穿衣,而是浸泡在熱水中。於是,這種和服便成為洗浴完畢後穿著的簡單衣物,並作為夏季休閑體現個人情趣的衣物延續至今。從價格上來說它和真正出席宴會的和服相差很大,一般在10萬日幣左右,而一般的和服則至少要100萬。

最初的日本服裝是被稱國"貫頭衣"的女裝和被稱為"橫幅"的男裝。

所謂"貫頭衣",就是在布上挖一個洞,從頭上套下來,然後用帶子系住垂在兩腋下的布,再配上類似於裙子的下裝,其做法相當原始,但相當實用。
所謂的"橫幅",就是將未經裁剪的布圍在身上,露出右肩,如同和尚披的袈裟。

日本的和服,就是以此為基礎逐漸演經而成的。在日本出土的公元素至7世紀的古墓的人偶埴輪上,已經有了各種和服的形象資料。

公元8世紀,中國唐代服裝傳入日本,對日本的和服產生了很大影響。

當時和服的名稱,如"唐草"、"唐花"、"唐錦"等。"貫頭衣"、"橫幅"以及後來的"和服",受到了東南亞的中國唐代服裝的影響。但是在裁剪和製作上,和服卻有其獨到之處:和服屬於平面裁剪,幾乎全部由直線構成,即以直線創造和服的美感。和服裁剪幾乎沒有曲線,只是在領窩處開有一個20厘米的口子,上領時將多餘的部分疊在一起。如將和服拆開,人們可以看到,用以製作和服的面料,仍然是一個完整的長方形。

由於和服的裁剪製作具有上述特點,所以在量體裁衣方面比較自由。在製作和服時,較少為人的體型所左右,高矮胖瘦不同的人,即使穿著同一尺寸的和服,也很少給人以衣不合體的印象。因為,它可以因人而異,在腰間調節尺寸。和服雖然基本上由直線構成,穿插在身上呈直筒形,缺少對人體曲線的顯示,但它卻能顯示莊重、安穩、寧靜,符合日本人的氣質。

不僅如此,和服同時也順應日本的自然;日本絕大部分地區溫暖濕潤,因此服裝的通氣性十分重要。由於和服比較寬松,衣服上的"透氣孔"有8個之多,且和服的袖、襟、裾均能自由開合,所以十分適合日本的風土氣候。

各種和服在款式和穿著方式上有"大同",也有"小異",正是這些"小異",具有服裝的一項重要功能:顯示身份、年齡、所屬的社會階層。以女性的和服為例,這種"小異"主要表現在袖子上。和服的袖子大致分為"黑留袖"、"色留袖"、"本振袖"、"中振袖",等等。

1."留袖",即袖子相對較短。

2."黑留袖"和服往往點綴有精緻的花紋,它是中年婦女的禮服,一般在比較隆重、庄嚴的場合,如婚禮、宴會時穿著。

3."色留袖"是有各種顏色的和服,穿著者比穿"黑留袖"的人年輕,也是隆重場合時穿著的禮服。

4."振袖"是未婚的日本青年婦女的傳統服裝,比較豪華,一般只在慶賀典禮、畢業,以及新年時穿著(今天,即使在這種時候也很少有人穿著這種和服)。
所謂"振袖"就是長袖,往往長達1米左右,垂至腳踝。

5.另外,還有一種被稱為"色無地"的和服,在平時穿著。"色無地"沒有花紋圖案,但有顏色。

通氣,是和服的一大優點和特徵,因此和服的袖口、衣襟、衣裾均能自由開合。不過,這種開合,尤其是衣襟的開合,有許多講究。不同的開合,具有不同的含義,顯示穿著者不同的身份。例如,藝人在穿著和服時,衣襟是始終敞開的,僅在衣襟的"V"字型交叉處繫上帶子。這種穿著方式,不僅給人以一種和服似脫而未脫的感覺,顯示一種含蓄的美,而且能顯示從事該職業的婦女的身份。反之,如果不是從事該職業的婦女在穿著和服時,則須將衣襟合攏。但即使是合攏衫襟,其程度也有講究,並以此顯示穿著者的婚姻狀況:如果是已婚的婦女,那麼

衣襟不必全部合攏,可以將靠頸部的地方敞開。但如果是未婚的姑娘,則須將衣襟全部合攏。事實上,和服的穿著有著如此之多的講究,以至在日本有著專門教人如何穿著和服的"教室"。

【和服的歷史】

傳說中日本神治時代有位依邪那歧命神,他在舉行祓除(用齋戒沐浴等方法初災求福)之事時,常常脫去上衣、袴、帶,裸露身體。據後人考證,傳說中描述的神治時代相當於日本的原始社會時期,那個時代日本人生活的遺址現已發現數千處,其分布區域,北起北海道,南至九州,幾乎遍布全日本。原始社會的日本人以群體方式過著遷徙不定的生活,主要的生產活動是狩獵和採集(不要總是想到帝國時代去)。也許就是在那個時代,日本人開始了用動物的皮毛或者樹葉加工禦寒,走出了裸露的時代。 在繩文式文化時代後期(日本新石器時代,相當於前800-前500年)和彌生式文化時代(日本使用彌生式陶器的時代,相當於前300-300年),日本出現了兩種基本的服裝式樣。一種是套頭式圓領衫,造型類似於今天的圓領針織套衫;另一種是對襟式,門襟採用左衽,領尖至腰間,等距兩初用細繩系結扣接,袖子為筒形袖,長度在膝以上。與上衣配套的還有袴、領巾、於須比。袴原指穿在下身遮掩於上衣內的一種襠布,但是這里的袴是指有腿部連接的類似於褲子的下裝。男子有一種稱為裳的纏腰,纏腰繞系於上衣,由於系結出現褶襇,使服裝產生了一些變化。女子大都穿裳,與男子不同的是,女子裳長及地,形式與今天朝鮮婦女裙"其瑪"頗為相似。

領巾一般作為裝飾搭掛在兩肩,搭掛的形式不限,通常是又個人的愛好決定的。在生產勞動中領巾還時常被用作挽系長袖的帶子,或者作替代包袱布之用。在別離的場合,人們揮動著領巾,以示依依不捨的心情,它與後來明治時代流行的以揮舞手帕表示告別的作用是一樣的。於須比是一種比領巾大且長的一種帶狀織物,蒙在頭晌垂繞至腰間。古代日本婦女忌諱被男子窺容,所以用於須比蒙面。

據《古事記》、《日本書紀》、《植輪圖集》、《古語拾遺》等文獻記載,日本繩文式文化時代後期和彌生式文化時代的服裝已經採用楮布、麻布、棉粗布、藤布、科布等植物纖維材料製作,帶子是選用倭文布。服裝材料的出現籠罩著神話的光暈,如天日鷲神裁楮織布、日長白羽神自創麻布以利民用。

染色在當時已經比較普遍,據《應神記》載景行天皇時,平民已經知道用茜草染紅、靛藍染青、藎草染黃、橡果染果黑、紫根染紫。染織品大多無紋,偶有一些印紋,一般都是直接利用樹葉花草擦印完成的。所用的植物有月草、燕子草、榛、山藍、忍冬等。

1.奈良時代:日本上古時代的粗布服裝,窄袖斜襟,與古代中國穿著十分相似。但是,真正有文字記載,將中國服飾引進日本,並使之制度化的,應該是從奈良時代開始。日本的奈良時代正值中國盛唐時期。日本派出大批學者、僧侶到中國學習。這些遣唐使者把唐代文化藝術、律令制度都帶回了日本――"衣服令"就是奈良時代模仿唐代制定的制度之一。"衣服令"規定了禮服、朝服和制服――朝服包括冠帽,按官職等級區分;制服是無官職的公務人員的服裝,按行業分類。總體而言,奈良時代的服裝色彩還是較為簡單的。 平安時代:到了平安時代(九世紀以後),由於國風的盛行,日本和服漸漸擺脫外來的影響,發展出獨有的奢美與精緻的特色,其衣服色彩開始多樣化,衣袖也向寬大方向發展。舉個例子,熟悉日本史的人一定聽過"唐衣"和"十二單"。唐衣是盛裝(禮服)的一種,以紫、緋為貴,金碧輝煌,美麗異常。十二單實際是一種穿著方式,她並不是十二層單衣,而是在單衣上疊十二層被稱為圭的服裝,圭輕薄透明,多層圭疊起時仍然能隱約看見單衣或表著的顏色,倍添朦朧恍惚的美感。從這里也可略窺日本人的審美觀,既喜歡抽象化的美,又喜歡真實細致地反映自然世界的美感。

2.鐮倉時代:由於過度腐化,窮奢極欲,公卿統治終於衰退。鐮倉時期,相對精幹、簡易的武家文化出現,這一時代特徵也反映在服裝上。當時,元朝統一中國,並連續十次侵犯日本:日本人為了便於戰爭,服裝又回復樸素,寬袖又變回窄袖。

3.室町時代:室町時代,在衣服上印上家紋(古代日本按姓氏每家都有家紋,估計家紋數目超過二萬種),便服設計開始禮服化。直垂和侍烏帽子是時髦的男裝,普及很廣。而女裝則更朝簡單化發展。

4.桃山時代:織田信長的安土、桃山時期(十六世紀中葉),人們開始講究不同場所穿著不同服式,於是出現了參加婚宴、茶會時穿的"訪問裝"和參加各種慶典、成人節、宴會、相親時穿的"留袖裝"。女子流行穿著小袖:雖然美麗,但比起唐衣之類,還是簡陋。這一時期,帶有鮮明民間性的"能樂"逐漸成型,綺麗豪華的"能"裝束出現。此時,公卿的服裝沒有大的改變,基本是平安時代宮廷服裝的延續,而公卿與武家的最終融合是在明治時期,那是後話。

5.江戶時代:江戶時代是日本服裝史上最繁盛時期,其時,男裝、女裝雖有變化,(如女裝的小袖形狀變得接近現代,而男裝流行羽織<以黑五紋為正裝,茶、黃次之>,帶結開始流行。)但是,基本格局已定,到了明治時代,現在意義上的和服就定型了,此後一直沒有太大變化。我們現在今看到的和服大都是沿續了江戶時代服裝特式。

【和服的美術】

日本的繪畫史一直是與中國的美術史同步的,特別是在中國唐代的時候,佛教藝術傳人中國及日本,無論是寺廟中的壁畫塑像還是生活中的肖像畫,兩個國家都有相似之處。

真正反映日本和服的繪畫作品主要是日本的風俗畫。日本的 風俗畫興起於室盯時代(1392-1573年),相當於中國的明代。 當時有許多中國的風俗畫傳入日本,如反映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生 產過程的《耕織圖》,被日本畫家作為一種模式來效仿,以致日本 也出現了許多版本的《耕織圖入有獰野永納本,也有和歌山縣高 野山遍照尊院的彩繪屏風《織圖》等。但日本風俗畫的真正興起是在江戶時代,當時雖然有一派古典畫派專以傳統物語為繪畫題材,如源氏物語、凈琉璃物語等都相繼出現於當時皇宮貴族的屏風上,這種傳統題材一般用傳統的繪畫手法來表現。畫中人物穿著的都是當時宮中的華麗衣服,造型風格有些類似有職雛人形。 但當時更多的是同時繪於這些屏風上的風俗畫,這是江戶初期 (16世紀初)的一大特色,其繪畫中心在京都,當時正值廣仁文明之亂之後,京都的經濟正在復興,作為復甦象徵的明廣九年的 園祭活動也在京都一年一度地舉行,正因為如此,一系列的屏風圖大量出現,如獰野永德的《洛中格外圖》,此圖有三種版本,盯田本、歷博乙本、上杉本,此外還有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的《洛中風俗圖》屏風(17世紀前半)、靜嘉堂文庫的《四條河原游圖》屏風,這些屏風的題材頗有些類似於唐代的游春圖,但人物更為眾多,場面更為宏大,其中突出的是歌舞伎的內容。如四條 河原和六條柳叮。前者是歌舞伎興起的中心地,後者是游女歌舞 伎雲集的地方。開創於慶長八年(1603年)的北野社頭歌舞伎在一夜之間流行起來。慶長末年在四條河原常設舞台,供六條柳町游女們來表演,當時有大量的文字記載了這一風俗,當地成為京都的文化中心地。從中可以看出當時和服的穿著情況。

但是,歌舞伎的盛況為當政者所反感,寬永十六年政府下令禁止歌舞伎,所以在寬永年間大量增加的是室內游樂圖。

到江戶中期,與風俗畫相對應的是桃山時期的浮世繪,浮世繪是從室內游樂圖中抽出單獨的一個美人進行描繪,這種形式在寬文時代特別流行,因此稱為寬文美人圖, 其中的《八千代大夫圖》是特別優秀的作品。

17世紀中葉,在江戶的出版物中出現了版畫插圖,繪制這些插圖的稱為板下繪師,大多都是無名的繪師,其中脫穎而出的是菱川師宣(-1694年),師宣曾擔任進原西鶴《好色一代男》江戶版的插圖作者,其中的每一幅插圖都能獨立欣賞。師宣是一枚繪的創始人,他所作的《見返美人圖》中的美人身穿紅色小團花地的刺綉大團花圖案的和服,美人回首,巧笑倩今,極為動人。

明和二年(1765年)開始流行以俳人為中心的繪畫。用豪華的多色摺招版畫來製作,其中優秀的作者是鈴木春信(1725-1770年),其版畫有如錦之美,故稱錦繪,其所繪美人尤以柳腰為美,風靡一時。春信以後的美人畫代表有勝川春章、鳥居清長等,但最為有名的浮世繪大家則數喜多川歌磨(1753-1806年),其畫大多是半 身繪或大首繪,如《婦人相學十軀》等。此後有許多反映蠶桑或紡織生產的風俗畫也用了這種浮世繪的風格,畫中的女性穿的則是下層勞動婦女的和服。

日本到現代還有美人畫這一專門畫派,所畫大多都是穿和服的日本婦女。

從明治三十年開始,日本的畫家開始創造了新的美人畫法, 大約可以分成三個流派,一是從浮世繪中脫胎而出的近代美人畫派,以關東鏑木清方為代表;二是以貴婦和上流社會的太太們為主的美入畫,以圓山四條為代,其中上襯松園的作品中有著成群的穿和服的日本太太,豐姿綽約,臉龐豐潤,所描繪的和服製作方法也十分清楚,是絞纈還是友禪,都能分清;三是東西合壁的美入畫,以西洋畫的風格來描繪穿著和服的日本婦女。

上述與和服有關的美術作品。不但保存了歷史上不同時期的和服的色彩、面料、圖案、款式和配飾,還反映了和服的穿著方法,以及穿了和服的日本人的舉手投足的千姿百態。此外,這些作品事實上是藝術家眼中的和服,流露了藝術家及其同時代人對和服的態度和感情。

【和服的種類】

和服的種類很多,不僅有男女和服之分,未婚,已婚之分,而且有便服和禮服之分。男式和服款式少,色彩較單調,多深色,腰帶細,穿戴也方便。 女性和服款式多樣, 色彩艷麗,腰帶寬,不同的和服腰帶的結法也不同,還要配不同的發型。已婚婦女多穿"留袖"和服,未婚小姐多穿"振袖"和服。此外,根據拜訪、遊玩和購物等外出的目的不同,穿著和服的圖樣、顏色、樣式等也有所差異。

1.留袖和服:女性參加親戚的婚禮和正式的儀式,典禮等時穿的禮服,主要分為黑留袖和色留袖。以黑色為底色,染有五個花紋,在和服前身下擺兩端印有圖案的,叫"黑留袖",為已婚婦女使用;在其他顏色的面料上印有三個或一個花紋,且下擺有圖案的,叫"色留袖"。

2.振袖和服:又稱長袖禮服,是小姐們的第一禮服,根據袖子長度又分為"大振袖","中振袖"和"小振袖",其中穿得最多的是"中振袖"。主要用於成人儀式、畢業典禮、宴會、晚會、訪友等場合。 因為這種和服給人一種時尚的感覺,所以已婚婦女穿"中振袖"的也越來越多。

3.訪問和服:是整體染上圖案的和服,它從下擺,左前袖,左肩到領子展開後是一幅圖畫,近年來,作為最流行的簡易禮裝,訪問和服大受歡迎。開學儀式,朋友的宴會,晚會,茶會等場合都可以穿,並且沒有年齡和婚否的限制。

4.小紋和服:衣服上染有碎小花紋。因為很適合用於練習穿著,所以一般作為日常的時髦服裝,在約會和外出購物的場合,常常可以看到。小紋和服也是年青女性用於半正式晚會的禮服。

5.喪服:連腰帶在內全部為黑色,喪禮時穿。

6.婚服:結婚時穿的禮服。

7.浴衣:沐浴之前所穿。

8.男式和服:男子和服以染有花紋的外褂和裙為正式禮裝。除了黑色以外其它染有花紋的外褂和裙子也只作為簡易禮裝,可以隨便進行服裝搭配。

9.素色和服:這是一種單色和服(除黑色以外),如果染有花紋可以作禮服,如果沒有花紋則作日常時裝服。

10."付下"和服:袖子,前後身,領子的圖案全是自下而上的方向印染的和服總稱。比訪問和服更輕便舒適。

11.十二單:乃是古代婦女進宮或節會時所穿的盛裝禮服。分為唐衣、單衣、表著等,共十二層

【和 服 的 穿 法】

和服的穿法

練習和服的基本穿法,熟練後,會穿得很漂亮。如果讓別人穿,穿時容易,解時難。 穿出和服的韻味要掌握以下要點:

首先第一步是穿上足袋(襪子),然後按順序整齊穿上,帶子不能系得太緊。

1. 披上和服,把內襯衣的袖子套進和服袖裡。把和服的背縫調整到後背中心,然後用夾子把襯衣與和服的領子固定住。

2. 用手提起領子並調整下擺的長度,以不接觸到地面的長度為止。

3. 打開和服把前領放到腰骨的位置,決定正面的幅寬。和服邊緣與身體側邊對齊為宜。

4. 決定幅寬後,慢慢把正面打開,接著把底面合身定寬,然後把右手所拿著的領子下部提高10公分,使下擺線程傾斜狀。

5. 重復正面,把左手所拿的領子下部分提高5公分,注意不要錯位。腰間出現後皺折往上調整。

6. 在腰間繫上第一根細繩。帶子從身體正面往向系,在背中交差後線回到前面打結。

7. 把腰間的皺折拉平。手從和服袖裉下的開衩處伸進去檢查和服是否被帶子夾住,弄平背後多餘的部分。

8. 同樣把胸前多餘的部分平整好,把皺折拉到腋下,兩手抓住兩袖邊,輕輕拉袖口。

9. 檢查兩領子是否整齊交差好,如有錯位,把手從袖裉下的開衩口伸進去調整。領口開衩不能太在也不能太小。

10. 在胸下繫上第二根細繩,多餘的部分一定要拉整齊,正面重復的部分程水平狀。

11. 端正腰身,在胸前繫上一條叫"伊達"的小帶子,因為小帶子有伸縮性,注意不要系得太緊。

12. 檢查胸前和後背是否有折和鬆懈,有的話,往腋下這邊拉平整。

整體完成後用大鏡子檢查是否有差錯,然後摘下領上的夾子。

和服帶子的系法

下面介紹一種基本的系帶方法,操作簡單易學,使用場合較廣。如果是你一個人系帶的話,可以在胸前打結,然後右手拿著結子,左手拿住後背的下側,從右方向把結轉到背後。

1. 把腰帶寬上下對折,貼在腰上,取好打結眼的長度,結眼長以20公分為宜。

2. 把打結眼的部份掛在肩上,剩下的部份嚴整地圍腰兩圈。

3. 圍腰兩圈後剩下的帶子對折後與掛在肩上的一端打結。

4. 兩腳稍分使身體穩定,然後用力勒緊帶子。

5. 拿起打結眼的部分疊成三折。

6. 用一條繩子繞兩肩一圈系好,用夾子把結眼部份固定在繩子上。

7. 把結翅部份的皺折拉平整。

8. 結翅的長度與兩肩同寬,正面朝上卷好。

9. 拿起結翅,在帶子襯墊上放入帶枕後卷好。

10. 把結翅疊成漂亮的褶,貼在後背上。

11. 把結翅打開整理漂亮。

完成後再做一次檢查調整好結翅的角度。

【和 服 的 禁 忌】

和服的著裝禁忌

據說,周武王氣絕後,有12人小臣分別拿著武王常穿的冕服,分頭爬上各處屋頂上面,面向北方大聲叫喊:"天子回來啊!"連叫三聲後,又回來把冕服蓋在武王身上,希望武王的魂魄可以跟了衣服回來。(想起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里公瑾死掉後一幹人等一邊用衣服招魂一邊大叫"都督歸來"的情形沒有......) 日本也有用衣服"招魂"的習俗:人們或者在死者的枕邊,或者登上房頂朝向高山大海,或者揮動死者衣服大聲呼喚死者回來。為死者洗用過的衣服時,要面北而洗,夜半晾曬。洗完晾乾後,必須整整齊齊疊好,收藏一段時間後再用棒敲打幾下,生者才能穿用。因此,人們在日常漿洗衣服時,都絕不朝北晾曬,而且夜間也不掛在外面。

在城市,正月初一,大部分家庭都不洗衣服。古俗,每月的一日、十五日、二十八日,甚至彼岸等祭日也不得洗衣。這固然是節假日需要好生休息,也是畏懼這一天祭祀對象的魂靈飄游而過時附在晾曬的衣服上。新穿剛做好的衣服時,有的地區(如紀州)先將衣服披在柱子上;有的地方(沖繩)要口唱"我也千年,柱也千年"、"衣服單薄,身板結實"。即使不先給木柱穿,也要疊好後敲打兩下再用。這都是出於擔心衣服上藏有某種魂靈的緣故。收藏一段時期後用棒敲打,或者先給木柱穿,從主觀願望來講,希望起到化解的作用,去災避邪。

《無何集》載:"毋反懸冠,為似死人服",河南沁陽一帶有"反穿羅裙,另嫁男人"的傳說。由於死者去的是一個與陽世截然相反的陰間世界,所以死後要反穿衣,反戴帽。日本習俗,人死了下葬時,要左向掩衣襟,意味著死者的一切裝束都與生者相反。所以,平時人們穿衣服時,最忌諱領子窩在裡面,或者以後為前,以里為面。

同樣,由於"萬物有靈"思想,人們認為自己穿用的衣服必然寄存有自己的靈魂,把自己穿用的衣服贈給最親近的朋友,意味著把自己的魂魄也贈給了對方,足見一片誠心。有的人贈衣時,還在兜內放一枚五圓的日幣,這是取五圓的諧音,表示"御緣"(與您有緣)之意,目前還存在的贈"買衣服錢"、"買腰帶錢",都是這種習俗的表現。

和服的色彩禁忌

《中國民間禁忌》一書中曾將服飾的顏色歸納為四:貴色忌、賤色忌、凶色忌、艷色忌。
《禮記》載,天子彈服裝因季節不同而顏色不同,按季節的陰陽五行,分為青、赤、黃、白、黑五色。
唐太宗貞觀四年定百官朝服顏色,紫列朱前:三品以上服紫;四品、五品服緋;六品深綠;七品淺綠;八品深青;九品淺青。
可以這樣說,日本歷史上的色彩禁忌與這些都有不同程度的相似之處。

推古天皇十一年(605年),聖德太子頒布"冠位十二階",按階位用冠。
從上至下是德(紫)、仁(青)、禮(赤)、信(黃)、義(白)、智(黑)。這六種顏色和冠位又分別細分為大小兩種,共十二階。

日本歷史上曾定桔黃色、深紅色、青色、深紫色分別為皇太子、太上皇、天皇、和親王的禮服用色,限制他人使用。尤其深紅色和深紫色,更不準皇室以外的人使用,這種規定一直持續到1945年。

在日本高松冢古墳壁畫上,除有唐裝男子和女子畫像外,尚有作為四方守護神的青龍、朱雀、白虎、玄武(黑龜)畫圖。直到今天,在日本的一些地方穿著和服時,非隆重儀式,一般不選用白色和紅色。因為白色代表神聖、純潔;紅色象徵魔力。

『陸』 穿日本和服的講究都有哪些

和服是日本大和民族的服裝,它在形成的過程中雖然接受了一些外來的服裝,特別是中國服裝的影響,但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和服服裝的形式卻是中國所沒有的。有人說日本的和服非常適合於日本這個個子矮小的民族和它所處的地理環境,這是有一定道理的。 和服是採用直線造型,它取門幅約36厘米的布料,採用直裁法,經縫合完成。和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補正日本人在體形上的不足,它同時也適合於不同體態的人穿著。和服與現代西方體系的服裝也有明顯的區別:如西裝以男式、女式來區分服裝的主要類型,男裝包括西裝上衣、褲子、西裝背心等;女裝包括西裝上衣、普通上衣、裙子等,此外,還有帽子、圍巾、手袋、襪子、領帶等附屬品。而和服則不分上下,也不是以男裝女裝來劃分,而是按照和服的組合式樣,分為長著、羽織、襦袢、帶、上衣等。也就是說,和服各部位的名稱都是相對立的。和服的種類很多,從使用的功能上分,有禮服和日常服兩當大類。根據具體穿著的場合、目的和時間的不同又有許多區別。以下是最主要的和服類型。 黑留袖:黑留袖是已婚婦女在慶典中的正式禮服。結婚儀式上,新郎新娘的父母及親戚朋友中的夫人,都是穿黑留袖參加婚禮儀式的。黑留袖為黑色,上印五紋,下擺的紋樣華麗,格調高雅,題材多寓意吉祥。帶子取袋帶,面料採用金銀絲織綿、斜紋地緯花織物等。 色留袖:除黑色以外的有色留袖都稱色留袖。色留袖的下擺裝飾紋樣、衣服上的五紋以及採用比翼縫合等都與黑留袖相同。所謂的比翼縫合,就是指雙層縫,即在領、袖口、下擺部位將和服的襯里和面料縫合在一起。色留袖原來是皇宮內一些貴婦人參加集會或上流社會婦女們穿的比較貴重的服裝,現在作為普通婦女的華麗禮服,用於披露宴和各種聚會。對於做禮服之用的色留袖帶子、拎包等附屬品必須在色彩、紋樣方面與服裝配套。色留袖中三紋和一紋的色留袖是僅次於黑留袖的貴重禮服,無紋單層的色留袖與訪問服相同,未婚女性也可以穿用。 訪問服:訪問服是繼留袖和振袖之後的一種禮服,也稱簡式禮服,一般是在結婚披露宴茶話會、一般聚會、拜訪上司等場合穿用的。訪問服的繪羽紡樣面積較大,從胸前開始及至後肩、兩袖、下擺,而且要求衣服接縫處的紋樣連貫不能中斷。紋樣的題材內容往往根據穿著者的興趣愛好,沒有特別的規定,但是色調和文樣風格要求高雅不落俗套。 付下:付下是一種與訪問服風格接近,但應用范圍更加廣泛的簡式禮服。付下紋樣指的是與和服配套的紋樣,即通常所謂的件料紋樣,紋樣依據和服的前後身、大襟、袖等不同的部位進行安排。付下紋樣由於巧妙地利用布局和形、色的分配,使和服的款式結構和紋樣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與付下配套的帶子最常見的是名古屋帶。 色無地:除黑色以外的單色和服叫色無地。色無地有一紋的色無地和三紋的色無地,前者稱為簡式禮服,後者比前者尊貴。色無地即可在喜慶、披露宴等場合穿著,也可在喪葬、祭祀等場合穿用,不同場合的色無地主要在於和服紋樣上的區別。用於喜慶時的色無地紋樣一般是龜背紋、扇面紋等吉祥紋樣,而雲紋、編織紋等色無地則是慶吊兩用的紋樣。不同的場合對色無地的顏色也有不同的要求,紅色系列或艷麗色彩的色無地宜遠離不吉利的事;喪事中穿的色無地要求用黑色,和服帶也要用黑色。此外,在孩子入學儀式、畢業典禮,特別是在與法律事務相關的一些場合通常也穿色無地。 小紋:是指採用型染工藝印製完成的匹料製作的和服。傳統的型染技術如型友禪、江戶小紋、紅染等都非常著名。小紋是一種應用非常廣泛的和服式樣,它可用於訪問、聚會、看戲等不同的場合。 相對於女子和服來說,男子和服的類型則簡單得多。男子和服有三種最常見的類型:浴衣、日常服、禮服。 浴衣:通常是在夏天的祭祀活動、納涼晚會、盂蘭盆舞上穿著的和服。年輕男子的身材比較單薄,穿和服時要補正腹部。 日常服:是平時在家中穿的服裝。 禮服:男子的禮服,已婚、未婚、喜喪都沒有明顯區別。如穿拔染的五紋的羽織和裙子,裙子和襪子是白色的,和服帶用博多織物和織錦。 兒童和服:是日本和服中一個比較特殊的門類,主要因為兒童和服的尺寸比較特殊。製作時關鍵在於兒童和服肩上的窩褶和窩邊處理,這方面的工藝非常講究。從種類上看,以兒童浴衣、七五三節和服最為常見。 在夏天的祭祀活動、納涼晚會、盂蘭盆舞上,經常可以看到成群結隊的兒童,穿著漂亮的浴衣,歡快地唱歌、跳舞或玩耍,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無論男孩、女孩、大小胖瘦,製作的浴衣似乎件件都合身適體,這令許多外國人感到非常驚訝。因為孩子天天都在成長,一年一變,而和服的製作成本又很高,一個普通家庭的孩子,在成年以前一般只有1-2套和服,而這些衣服又怎能適合不同年齡層次的兒童穿著呢?其實是日本人很巧妙地在肩側縫制了窩褶,在群擺、袖口部位縫制了窩邊。窩褶的尺寸約等於肩寬的一半,在前後袖窿位置取2厘米左右的松份作針跡,前袖窿稍側斜,後袖窿平行。窩邊也要留取二次縫合的松份,在袖口部位折返一定的餘量。這樣,隨著孩子一年一年長大,可以逐步將餘量放出,隨時調整衣與人體的比例。 七五三是慶祝兒童成長的非常重要的節日,孩子三歲時有「發置之儀」,舉行此類儀式的目的是祝賀孩子在儀式上剃頭以後開始正式長發,男女都是如此;五歲主要是祝賀男孩穿上裙褲,稱為「裙裝之儀」;七歲主要是祝賀女孩解下和服帶子開始打結,故名「帶解之儀」,這就是七五三節的由來。每年的一月十五日,到了這個年齡的兒童都穿上美麗的和服,按照神社和當地守護神詣意,在母親的幫助下,進行祝賀儀式。

『柒』 誰知道類似和服的睡衣怎麼穿呀

兩根細的是綁在一起的,漢服,吳服(和服)穿法一樣

『捌』 關於漢服的問題

作為一種有幾千年歷史的「新興事物」,漢服在如今中國人的眼裡無疑是陌生的。有多少人知道交領、右衽?又有多少人知道深衣,襦裙?在驚疑、贊許的目光中,漢服熱正慢慢升溫,在聽得耳朵起繭的「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後面,人們總想親身感受一下往日的氣韻。漢服即中國漢族的傳統民族服飾,又稱為漢裝、華服,有些人誤認為漢服只是漢朝的服飾,其實它主要指在約公元前21世紀至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近4000年中,以華夏(漢後又稱漢民族)民族文化為基礎,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華夏民族文化風貌性格、區別於其它民族的傳統服裝的服飾體系;或者說:「漢民族傳統服飾(漢服)」是從夏商周時期到明朝,華夏(漢)民族所著的、具有濃郁華夏(漢)民族風格的一系列華夏(漢)民族服飾的總體集合。漢服是包括衣、冠、發式、面飾、鞋、飾物等共同組合的整體的禮儀系統,而並非僅僅是一件衣服。
【漢服的歷史和發展】
非實物時期
在有現有考古實物支持的年代之前,一些古籍的觀點認為,漢族(及其先民)已有獨特的服裝體系了。
例如,《史記》認為「華夏衣裳為黃帝所制」。「黃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黃帝造屋宇,制衣服,營殯葬,萬民故免存亡之難。」(《史記》卷一 五帝本紀 第一)
有人認為(註:無充分的考古資料支援):約五千年前,中國在新石器時代的仰紹文化時期,就產生了原始的農業和紡織業,開始用織成的麻布來做衣服,後又發明了飼蠶和絲紡,人們的衣冠服飾日臻完備。黃帝時代冕冠出現,服飾制度逐漸形成。夏商以後,冠服制度初步建立,西周時,逐漸完備。周代後期,由於政治、經濟、思想文化都發生了急劇的變化,特別是百家學說對服飾的完善有著一定的影響,諸侯國間的衣冠服飾及風俗習慣上都開始有著明顯的不同。並創造深衣。冠服制被納入了「禮治」的范圍,成了禮儀的表現形式,從此中國的衣冠服制更加詳備。
實物時期
漢族的這一服飾制度自周代至明代,三千年來漢人服裝的基本特徵是沒有大的該變。一直三百多年的清初,這一服飾制度才崩潰。1644年明朝滅亡後,清在與南明的戰爭中,清朝統治者為了達到削弱漢人的民族認同感,以達到統一中國的目的,而大力推行滿族發型和滿族服裝,禁止人民穿戴漢族服飾,史稱「剃發易服」(「剃發」也作 「剃發」)。這使得漢服逐漸消亡。當時孔子的後裔衍聖公孔聞謤上書多爾袞,請求保存孔府家服飾,說:「先聖為典禮之宗……定禮之大要莫於冠服……惟臣家衣冠,三千年來未曾變易……」,遭到多爾袞拒絕。今天的旗袍、長衫、馬褂都是以滿族為主體的民族服飾的改良和發展而來。
辛亥革命推翻滿洲貴族的統治之後,人們的思想趨於西化,改穿西式服裝,沒有恢復漢服。但在21世紀初,隨著中國國力的發展,人們開始審視自己傳統文化中的優秀部分。一些人又重新宣導恢復傳統漢服並身著漢服進行推廣。
【漢服的特點和樣式】
漢服的主要特點是交領、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繩帶系結,給人灑脫飄逸的印象。這些特點都明顯有別於其他民族的服飾。漢服有禮服和常服之分。從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縫連起來)、「襦裙」制(襦,即短衣)等類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禮服;袍服(深衣)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則為婦女喜愛的穿著。普通勞動人民一般上身著短衣,下穿長褲。
【配飾】
頭飾是漢族服飾的重要部分之一。
古代漢族男女成年之後都把頭發綰成發髻盤在頭上,以笄固定。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樣。
女子發髻也可梳成各種式樣,並在發髻上佩帶珠花、步搖等各種飾物。鬢發兩側飾博鬢,也有戴帷帽、蓋頭的。
【漢服對中國周邊其他民族服飾的影響】
▲北魏孝文帝禁止穿鮮卑服裝,一律改著漢服
495年1月13日(太和十八年十二月初二日)。北魏孝文帝大力推行了一系列漢化政策,主要內容有:1. 禁止穿鮮卑服裝,一律改著漢服。2. 禁止說鮮卑話,以漢語為唯一通行語言。3. 凡遷到洛陽的鮮卑人,一律以洛陽為籍貫,死後葬在洛陽,不準歸葬平城。4. 改鮮卑姓為漢姓。首先從皇室做起,把拓跋氏改為元氏,「其餘所改,不可勝紀(記)」。還規定鮮卑族的八個大姓與漢人頭等貴族崔、盧、李、鄭四姓門第相當,鮮卑八個大姓以外的貴族也規定了品級。使鮮卑貴族也和漢族一樣實行門閥制度。5. 禁止鮮卑族同姓通婚,鼓勵鮮卑族按門第與漢人結婚。孝文帝還率先做起,納漢族大姓的女子做後妃 並為他的五個皇弟娶漢族大姓的女子作正妻,同時把公主們嫁給漢族大姓。
盡管遭到一部分鮮卑貴族的阻撓和反對。孝文帝的改革最終得以成功,極大的促進了民族融合,此後僅經過數十年時間,中原的鮮卑等各少數民族就基本上和漢族人民融為一體了。
▲日本和服
在日本的奈良時代,也即中國的盛唐時期,日本派出大量遣唐使到中國學習中國的文化藝術、律令制度,這其中也包括衣冠制度。當時他們還模仿唐制頒布了「衣服令」。至今日本仍把刺綉等紡織品稱為「吳服」,意為從中國的吳地(今江浙一帶)傳來的。初期和服為唐服翻版,之後的盛裝十二單的外套華服也被稱為「唐衣」(李氏朝鮮禮服外套也稱為唐衣,雖然兩者已經有了更多的民族特色)。和服雖由漢服發展而來,但經過漫長的歷史時期,已經發展岀自己的民族特色。如男服的褲子,江戶時期之後女服腰帶逐漸增寬到比較大的尺度,腰帶鼓節移到後背並發展出種種樣式,也是區別和服與漢服的主要標志。和服衣料上的紋飾等往往也具有鮮明的日本民族特色。
▲朝鮮半島傳統服飾
韓國稱한복(韓服),朝鮮(指北朝鮮)稱조선옷
唐代時,新羅與唐朝交往甚密,服飾特點幾乎與唐朝無異,李氏朝鮮中期之後韓服特別是女服朝高腰襦裙發展,同漢服區別逐漸增大,但官服,朝服,宮廷重要禮服仍一直保留較多漢服制度,並隨漢服變化而變化,如唐朝時官員的烏紗襆頭的後系帶為下垂帶樣式,新羅官員襆頭同為此樣式,而明代之後改為展角樣式,李朝也改為短展角;如李朝國王、王妃、文武官服飾即用明制(冕服、朝、祭服、補服等雖有變化,但大體保持明制,尤其冕服與文武官朝、祭服到朝鮮滅亡還大致還保留了明嘉靖八年服飾改制前的明朝樣式)。而現代韓服和漢服的主要不同之處:漢服一般是交領右衽,也有對襟的(V字領),而朝鮮服裝(以交領類舉例)的交領發展為小v領;女服裙子束的特別高,而且下擺十分寬大、蓬鬆。長衣帶也是其明顯特徵。近年有改良韓服(又稱生活韓服),一般以男服居多,在現今韓國比較常見,其與漢服距離更遠。
【漢服和網上文化】
近年有許多年輕網友在網上結識,然後約定著漢服在公共場合見面。
近年來,以一部青年為主體,以網際網路為載體,出現了「恢復漢服」運動。並一起了很大反響和爭議。正以主要集中在以下一些問題:
▲漢民族服裝盡管受到其他民族服飾的影響,但其基本民族特徵則並未改變,只有各朝流行時尚花色品種習慣穿法的不同。
各民族的民族傳統服裝都是從古代發展過來的,這正是民族性與傳統性的體現。漢服是漢族的傳統民族服裝,是民族傳統、民族文化的代表。漢族服裝又是漢族的文化的載體,在現代社會中,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傳統文化對社會的和諧發展所起到的作用。推行漢服,有利於漢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有利於提高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在現代恢復漢服十分必要。可在有民族特色的節日、盛大慶典、婚禮、壽辰、喪禮以及休閑時穿著漢服的禮服和常服。
▲馬褂、旗袍是滿裝的改良及其延續,跟漢族傳統民族服裝差別較大,無法代表漢族傳統文化。
馬褂、旗袍和漢服都是中國的民族服裝,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多彩。
▲漢服運動嚴格遵守國家法律禁止出現辱罵、貶低其他兄弟民族的言語和行動,漢服是56個民族服飾大家庭中的一員。
▲交領右衽為主流,間或有盤領、翻領、對領、對襟款式。上衣下裳,深衣制。隱扣系帶,很少使用明裝的扣子,基本都是以帶子來固定的,即使有扣子,或藏於不可見處,或藏於較少被人看到的地方。漢服中,純黑、純白有特殊含義,不可隨便以全黑或全白裝束示人。
▲漢服不是復封建制度的古。也不是社會時尚復古風潮。它是為今天現代中國漢族群眾而復興的民族服飾,它將擁有和我國其他55個少數民族服飾相同的地位。
▲漢服並非作為日常服裝,而是在不同禮儀、文化、節日場合穿著。
【漢服款式】
常被漢服復興者們穿著的漢服款式有:曲裾、直裾、高腰襦裙、襦裙、圓領袍衫、褙子、朱子深衣、玄端等。
●曲裾:流行於秦漢時期,到隋唐基本絕跡,到明朝已屬於「古裝」。
●直裾:流行於秦漢時期,後來衍生出多種款式,如直裰、直身等。日本和服很大程度上學習於此款。
●高腰襦裙:隋唐女子流行時裝,同期流行的貴族釵鈿大禮衣,就是現在日本和服十二單的鼻祖。同時,高腰襦裙的款式,對韓國朝鮮服飾也有深遠的影響。日本和服在唐朝基本定型。
●襦裙:作為女子服裝,她幾乎在各個朝代都是基本款式。
●圓領袍衫:自唐起,基本成為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才有資格穿著的款式,宋明官服基本都是圓領的。並且明朝時期,韓國李氏王朝的朝服幾乎就是照搬明朝。韓國的韓服就是在明朝最終定型的。
●褙子:宋明時期的流行時裝,宋朝流行大袖褙子,接縫處基本鑲花邊,明朝流行小袖褙子。
●朱子深衣:即,將傳統的上衣下裳分開剪裁,但縫合成一個整體名為深衣。朱子深衣一般為學者所服。
●玄端:中國式燕尾服,傳統大禮服。
【具體分類和基本特徵】
可以基本上分為四大類:裙裳式 深衣式 長衫式 褙子式
(其實這四大類在樣式上基本沒什麼區別 都是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相通的 所分成類只不過是由於少許穿法上部分結構上有些不同 幾種風格興於很長一段時間 在歷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影響很廣泛 而且 主要由於其是漢服的最基本的樣式是漢服的基礎 源頭 很多後來的新式樣皆出於此的緣故 故分之)
一 裙裳式:(此為漢服的源頭)
上下兩截分開。上面的為衣,下面的為裳,我們現在所說的衣裳就是指此。衣與裳兩種不同顏色
1 組成部分:白色內衫,長到腰部的右衽或對襟上衣;白色襯裙,長到膝蓋的帷裳,蓋到腳面的寬裙(裙可有皺折),腰帶,綬佩帶。
2 穿著方式:將內衫與上衣穿好後,再將圍合式的襯裙包住上衣圍好(也就是說 上衣一定腰掖到裙裡面),繫上腰帶即可。惟裳與裙的穿法皆同上。最後等一切穿好後,繫上最後的腰帶,再在腰帶的正中間部位掛上綬佩。一般來說,裙的縫隙處是在後面。
3 裙組成部分:
A 裙腰部分:既裙的頭端。也可以和裙身顏色一樣,也可以不一樣(不一樣時多為白色)。明代時裙腰多為白色松緊帶
B 裙身部分
C 也可以沒有裙腰
4帷裳分類:
A 直裾
B 曲裾
C 皺折式(即像摺扇那樣的感覺 當然那是布料 沒那麼誇張)
D 燕尾式(形狀如同燕子的尾巴 就和我們看到踏歌女子舞蹈服的裙底部一樣 興於魏晉南北朝 不過只限於女子)
當然 後三者都是屬於藝術造型之類的 存在過但可能女子穿配的可能興更大一些 只有第一種才是最常見的
5掛在裙裳上的其他裝飾:一般都是玉佩 在周禮盛行時期 士大夫缺少玉佩被視為如同衣冠不整一樣的失禮行為 而且玉佩的掛法不同人該佩帶什麼樣的玉佩都有待於詳細復雜的研究不過一般是掛在腰帶的左右側;其次是結帶 大概到了後期只是裝飾性作用 多為女子所用
6總結:最開始的裙裳裝不限於男女 既男女都是穿一樣的 但後來男子著裙裳逐漸被長衫袍褂所代替 由日常生活逐漸退隱到禮儀祭祀中去 是漢服中作為禮服必不可少的一種;在常服中裙裳裝發展到後來逐漸興於女性范圍中 到了漢代以後 女子漢服早從連體的深衣重新回歸到以前的上下兩截的分開穿法 隋唐時常說的襦裙裝 上襦下裙 其實就是裙裳裝的一種只不過襦稍短些 裙稍長些(襦 其實就是上衣 只不過一種很短的上衣)它其實也是上衣掖在裙里 只不過將裙提到了胸部 到了明代 基本上又一次復禮 恢復了原始那種正統的裙裳樣式。分辨裙裳裝最重要的是看下身是否為裙子 只有是上下兩截分開既都可算 沒有必要區分的更加詳細
二 深衣式
深衣按大類分其實也可算做是裙裳裝的一種,因為它下面配的是裙。但由於上衣很長,不是掖在裙里而是散落在外。而且又有曲裾這種樣式穿法都很獨特的一種。故上衣曰深衣 (深衣分直裾 曲裾兩種。但直裾除掉下面的裙其實和後來男子穿的長衫沒什麼太大區別 因此只說曲裾)
1 組成部分:長到膝蓋以下的曲裾上衣,蓋到腳面的寬裙,腰帶
2 穿著方式:由於很復雜 見馬王堆考古研究。基本上是交領後將衣繞腿纏裹住 然後再將衣角上提到腰部 繫上腰帶
3 總結:深衣也是男女沒什麼區別,漢代男女都穿一樣的深衣。不過可能男孩子穿直裾 女孩子穿曲裾效果更好些(因為曲裾更顯女孩子身材)不過現在再讓男士下面穿裙顯然很不對勁所以為了與時俱進 最好女孩子穿裙子 男孩子換成普通長褲
三 長衫式
其實萬變不離其宗 所說的四大類根本就不存在樣式上的不同處 差別只不過時穿著搭配不同而已一切都是由裙裳裝發展演變而來的 何謂長衫?就是右衽式(交領)的袍褂 只不過僅僅是將上衣變長 蓋到腳面而已 說白了就是長式上衣。
1 組成部分:白色內衫 白色襯裙;蓋到腳面的右衽或圓領上衣,腰帶。
2 穿著方式:白色內衫 襯裙先以裙裳裝的穿著方式穿好,然後再穿上長衫。
3 總結:長衫可系腰帶 也可不系。到了後來成為男子常服,下面不再配裙子, 或是長褲, 或是綁腿的長襪。
四 褙子式
褙子其實也是長衫,只不過其對領的形式存在的普遍, 因此感覺好象和右衽的長袍不一樣但和長衫不同的是: 它稍短, 而且左右兩面開衩(這樣是為了方便行動)有些婦女的甚至開衩到腋下, 而且, 和長衫不同的是: 它一般不配腰帶, 因為其本來就是以超級休閑舒適為主的。
1 組成部分:長到膝蓋的對襟上衣,長褲或寬裙。
2 總結:背子男女則是有區別的,男著長褲女著寬裙。
不管這幾類如何變化,有幾個特徵是一直貫穿始終的:
一 漢服領子:
1 右衽:又叫交領。
A是漢服最原始的特徵,也是一直由漢服誕生之初延續到明末的是漢服最明顯的標志, 缺少右衽特徵的漢服根本不能稱之為漢服。 漢服右衽的穿法是漢服的核心,其他配件及穿著方式可以說都是圍繞此展開的。
B 穿著方式:穿上漢服後交疊衣領。右衣領在上, 左衣領在下, 右領壓住左領使左右兩衣領形成交叉狀。 到腰部將右領下角的衣帶與左腰側的衣帶系在一起打上結。之所以稱為交領是因為左右衣領交疊後成 X 狀(如果衣料透明的話)而衣料不透明的情況下呈 y 字狀。
2 對領
A 雖然借於其他民族因素而興起但到了宋明時期也逐漸成為主流 。對領不同於右衽與圓領 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沒有衣領 因為它直接一條直線開到上衣的末端 這樣是為了更簡捷方便。在歷史上對領女子用的時候較多
B 穿著方式:穿上漢服後不用交疊衣領 直接將左右衣領上的衣帶系在一起 打成結。
C 對領分類:
a 一種是最常見的直接一條直線開到上衣的末端呈 II 狀。至於衣帶的部位 在上端 中端 末端皆可。一般普遍是在中端 因為這樣系的穩固
b 另一種是有衣領衣領開到胸部 在衣領末端繫上衣帶 餘下部分自然散開 呈 Y 字狀(如此符號 衣帶處在「兩條線匯成一條線的地方」)。這種對襟類似現在韓服的衣領。這種衣領多用於褙子。
3 圓領
A 前兩者多用於常服圓領多用於禮服。雖然不同衣領沒什麼性別區分 但圓領還是男子用到多些
B 穿著方式:穿上漢服後也是右部分在上 左部分在下 右部分覆蓋住左部分 到肩部將右領處的衣帶與左肩上的衣帶系在一起 打成結
注1:衣帶等於現在的扣子 衣帶主要是固定上衣。裙帶主要是固定裙裳
二 漢服袖子
1 廣袖:廣袖就是我們看到漢服上很大的袖子。呈半弧形有收袖口。與和服的正方形袖子還是有區別的。是漢服最原始的袖子之一 漢代時收袖口部分較袖子整體是多出來的一部分顏色也與袖子整體部分不一樣 一般是和衣緣一個顏色 但到了後來這種突出來的收袖口逐漸隱蔽 只容手伸出來 下面卻是縫合在一起的 這樣是為了少往袖裡灌風 像漢服那麼大的袖子如果整個袖子都是開的 不知會有多冷!不過在魏晉南北朝時代由於受思想文化的影響 為顯出飄逸灑脫的本性 整個袖子都是開口的。但在現代 可以定為冬天時穿的漢服有收袖口夏天則可以整個袖子都為開口
2 箭袖:又叫胡袖,是從胡服來的。基本上是很窄的袖子和現代差不多。為何叫箭袖?因為形狀如箭 上端較寬一些 下端較窄些
3 坎袖:坎袖就是沒有袖子部分。一般情況下對領的上衣坎袖時較多。右衽與圓領的上衣很少有不帶袖子的
三 漢服衣緣
A 衣緣就是衣的邊。衣緣是漢服的重要標志之分更是區分漢服和服的重要的特徵。雖然和服也有衣緣 但沒有顏色 而漢服衣緣是和衣服主體顏色不一樣的另一種顏色
B 衣緣分類(按性別):
a 男子的衣緣主要是單一的一種顏色。所取的顏色應為像棕黑 青 灰這樣凝重扎實的深色調 少用些亮色 花色 淺色
b 女子的衣緣上可綴有各種圖案如刺綉等等。如果是單一顏色的話則多取些鮮艷的顏色
四 漢服罩衫
A 如果漢服按從表到里分的話可以分為罩衫既披在漢服的外面 類似風衣披風的功能之類。常服 所穿的正式部分。內衫其實就是襯衣。內衫的樣式和外邊穿的上衣是一樣的 只不過是白色 多為右衽領(現在睡衣不也吸取了右衽風格嗎?就是因為這樣感覺舒適對領雖然舒適可暴露太大 圓領則像制服一樣很不舒服)而罩衫一般不系掛 只是胳膊套上袖子披在身上即可。
B 罩衫分類:
a 廣袖的罩衫
b 無袖的罩衫 只是披掛在身上
c 拖地的長罩衫
d 只到達膝蓋稍微短些的罩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