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寶寶睡覺時蓋多了又出汗,蓋少了又著涼怎麼辦呢
生理性夜汗屬正常 原因:要從汗液的排瀉說起。汗液是由分布在皮膚的汗腺產生並排出的,受交感神經控制。出汗的多少與汗腺的發育情況和交感神經敏感性有關。嬰幼兒的汗腺和神經系統發育都還不完善,同時,新陳代謝旺盛,皮膚微血管分布多,含水量大。這些生理特點就是嬰幼兒夜間出汗的主要原因。 有些活潑好動的孩子,白天運動量大,產生的熱量多,機體沒有能力將多餘的熱量通過出汗散發出去,熱量積聚在寶寶體內,寶寶晚間體溫可達38℃左右。寶寶入睡後,產生的熱量減少,交感神經敏感性減弱,身體便通過出汗散發多餘熱量,以維持機體正常體溫。 夏天天氣悶熱,卧室通風不良,寶寶更容易出汗。這種出汗在醫學上稱「生理性出汗」,一般都發生在上半夜剛入睡時,深睡後汗液便逐漸消退。對於生理性出汗,家長不必過於擔心,這只是寶寶生長過程中一種生理現象,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這種現象會逐漸減少。 對策:需要注意的是,對於出汗多的寶寶應適當減少白天、尤其是臨睡前的活動量,不要給他們吃大量的熱食和熱飲料,被褥隨季節增減,不要太厚。 病理性夜汗要警惕 原因:少數孩子夜間出汗是由於疾病所致,其中比較常見的是佝僂病。患這種病的孩子,由於營養不足、缺少陽光照射等原因,體內缺乏維生素D,血鈣降低,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促使汗腺分泌增多。病兒吃奶或睡覺時頭部多汗。此外,還有睡眠不安、煩燥、驚跳及不同程度的骨骼改變等。 急性或慢性感染也可引起小兒夜間出汗。下半夜出汗又稱盜汗,是身體能量因感染消耗過大、天亮前血糖濃度降低引起的虛汗,如活動性肺結核病人的盜汗。這種小兒常有與肺結核病人(家人或鄰居等)密切接觸史。除盜汗症狀外,還有發熱、消瘦、咳嗽等症狀,化驗血液,血沉值增大。 對策:發現孩子出汗,可用干毛巾及時擦乾,或更換內衣,注意防止著涼感冒。平時經常洗澡。被褥或睡袋經常曬曬太陽,保持乾燥,同時進行殺菌消毒。 對於疑為病理性出汗的孩子,應注意觀察伴隨症狀,及時到醫院檢查,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如佝僂病患兒,應在醫生指導下補充鈣質和維生素D;感染性疾病應抗感染治療。疾病治癒後,夜汗症狀也就消失了。
② 冬季嬰兒房開窗睡覺易著涼怎麼辦
睡覺:最好開一點窗通風 冬天天氣寒冷,媽媽擔心寶寶著涼,總會給寶寶蓋得厚實而暖和。如果睡覺時蓋得過暖和過緊,會令孩子覺得過熱,這時就很容易踢被子。如果在白天玩得太累,或在臨睡前很興奮,入睡後大腦皮層還處於興奮狀態,也會使寶寶踢被子。 寶寶的免疫能力較差,經常踢被子會使機體免疫能力下降而導致生病,如感...冒、咳嗽、腹瀉等。因此,寶寶睡覺時,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不要給寶寶蓋得過厚、過重,也不能穿得太多。寶寶睡覺時宜穿寬大柔軟的單衣褲,可以給他做一件馬夾式的長背心套上能免於寶寶踢被子時胸腹部受涼。 *也可讓寶寶睡睡袋,既方便,又不會著涼。睡袋大小可隨著月齡更換。 *選擇柔軟而保暖性好的棉質床墊和被子,臨睡前可用熱水袋把被窩捂熱,寶寶睡覺時取掉,這樣既使孩子感到暖和又不過分熱。 *寶寶和大人睡一條被子,不僅會使他覺得空間狹小,而且很容易使寶寶覺得過熱。應該讓寶寶一個人睡一條被子。 *睡覺前,不要讓孩子再玩游戲,應讓他安靜下來。臨睡前給寶寶喂母乳或牛奶,也有助於安撫他的情緒。 *天氣再冷,也建議房間內開一點窗戶,這樣有利於空氣流通,使寶寶更容易安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