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周恩來的故事
學習周恩來精神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光榮職責
繼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光榮職責。因此,學習周恩來精神並不僅僅是共產黨員的專利,也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光榮職責。
周恩來不僅是一個共產黨員、一個國家領導,更是一個平凡而偉大的中國人;他是中華民族智慧和力量的象徵,但他更是由一個普通人成長起來的。他的精神既體現在遠大的革命理想目標中,更體現在腳踏實地、平易近人的工作和生活中。他的民主作風,他的超人的智慧和實踐藝術都是我們每個中華兒女所應學習的和繼承的東西
周恩來出生在上個世紀末年。他的一生參與了解決這兩大歷史任務的偉大事業。他為拯救中華和振興中華獻出了畢生精力。為中華之崛起
恩來在沈陽讀書的時候,只是個十二三歲的少年。他學習非常勤奮、刻苦,常常和老師同學一起討論自己在閱讀書報時思考的問題。當時他們討論得最多的是怎樣救國和宣傳救亡的問題。
恩來在課堂上認真聽講,認真完成課外作業,尊敬老師,團結同學,有禮貌,守紀律。他特別注意課外閱讀,來彌補課堂上學習的不足。他所讀的書報,范圍也比較廣泛,除了社會科學的書籍外,自然科學和軍事科學的書籍也是他喜愛的讀物。他還能把幾本書的內容對照起來閱讀,加以比較,探求最科學的內容和答案。
有一天,東關模範高等學堂的魏校長把同學們召集起來,問大家:「讀書為了什麼?」
有的同學說:「為了給自己將來找條出路。」
有的同學說:「為了能發財致富。」
還有個同學說:「為了幫助父母記帳。」原來他的父親是個商人。
魏校長問恩來:「你呢,為什麼讀書?」
恩來站起來,大聲地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就是說為了中華民族的強大興盛,像巨人一樣挺立在世界而讀書學習。
老師和同學們都敬佩地望著他。
恩來在小學三年,學習成績始終名列前茅,他的作文曾經被選送到省里,作為小學生的模範作文印行,這篇題目為《東關模範學校第二周年感言》的文章,後來還收入上海進步書局出版的《學校國文成績》和上海大東書局出版的《中學國文成績精集》這兩本書里。這篇九百多字的文章寫得非常精采,其中對於老師、同學充滿著熱情的希望,希望師生一道以擔負「國家將來艱巨之責任」。這對一個13歲的孩
❷ 周總理的睡衣的課本原文
鄧奶奶七十多歲了。她戴著老花鏡,安詳地坐在沙發上,給我們敬愛的周恩來總理補睡衣。睡衣上已經有好幾個補丁了。這一回,鄧奶奶又穿上了線,右手捏著針,略略抬起,左手在熟練地打結。她是多麼認真啊。
一位年輕的護士,雙手捧著周總理的睡衣,望著補丁上又勻又細的針腳,眼睛濕潤了。
面前的小凳子上擺著個針線笸籮,笸籮里放著剪刀、線團、布頭和針線包。針線包上綉著個紅五星,特別引人注目。多年來,鄧奶奶隨身帶著它,一直帶到了北京。從什麼時候起,她就有了這個針線包呢?從延安的窯洞里,從重慶的紅岩村,也可能從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路上。
❸ 課文《周總理的睡衣》的全文 是什麼
周總理的睡衣
鄧媽媽七十多歲了。她戴著花鏡,安詳地坐在椅子上,給敬愛的周總理補睡衣。睡衣上已經有好幾個補丁了。這一回,鄧媽媽又穿上了線,右手捏著針略略抬起,左手在熟練地打結。她是多麼認真啊。
一位年輕的護士,雙手捧著這件睡衣,望著補丁上又勻又細的針腳,眼睛濕潤了。
在她們面前的小凳子上,擺著個針線包。這個綉著紅五星的針線包特別引人注目。它是多年來周總理和鄧媽媽隨身帶著的。是從什麼時候起他們就帶在身邊,一直帶到北京來的呢?是從延安窯洞,從重慶紅岩,還是從二萬五千里的長征路上?
根據補充:身為一國總理,貼身之物睡衣如此樸素,補了又補仍捨不得扔,體現了周總理艱苦樸素的精神。相較於現在東一個貪污、西一個受賄,真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府官員已經很少了。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4254893.html?fr=qrl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