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哪個民族吃魚刨花,穿魚皮衣
A 冰雪民族——赫哲族
穿魚皮
赫哲族世代生活在松花江、黑龍江兩岸,常年以捕魚為生。魚在他們的生活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們用魚肉充飢,用魚皮做衣。
每年的夏、秋兩季,是捕魚的最好時間。赫哲族婦女將捕來的胖頭、干條、草根、鯉子等皮剝下,去鱗晾乾,用熟魚皮的木棰棰軟,就可以裁製衣服做魚皮衣的魚,要選擇比較大的,一般都選用十幾斤或幾十斤的。赫哲族婦女將胖頭魚皮切成細條,製成魚皮線,將其用野花染成各種顏色,就可以根據生活的需要,裁剪、縫制各種衣服。
食魚肉
赫哲族人由於身處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里江沿岸,常年以捕魚為生。因此他們在吃魚上不僅方法多,而且十分講究。赫哲族人吃魚,主要分為生食和熟食兩類。
生魚片,也叫殺生魚。多選用鱘魚、鰉魚和鯉魚。將活魚去頭、去皮、剔骨,切成細絲,用好米醋浸泡,待魚肉變白,加入鹽、調料和土豆絲、菠菜、香菜、豆芽,拌勻即可,吃起來鮮而不腥、涼滑爽口,味美異常。生魚片,既是赫哲族人平時經常吃的菜,也是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佳餚;
魚刨花,是赫哲族人冬季吃生魚的一種方法。先將凍魚的皮用刀削掉,然後用刀或刨子將魚削成刨花一樣的薄片,加一些鹽就可以了。據說這是冬季下酒的好菜;
「他拉哈」,將魚肉帶皮片下,切成連搭肉片,放在篝火上烤熟,稱為「他拉哈」,用不同柴火、放不同調料,可以烤出風味不同的「他拉哈」。
美麗的赫哲族姑娘
B. 魚皮衣是哪個民族的標志性服飾
魚皮衣是赫哲族的標志性服飾。
長年生活在水邊、山裡,棉布衣料之類想必無法運達。以漁獵為生的赫哲族,一邊捕魚、食魚,一邊還要用魚皮蓋房、造舟、制衣,成為世人皆知的「魚皮部落」。年復一年,他們穿著魚皮,守著魚皮,等來了豎著美麗犄角的鹿,也等來了裹著沙塵的風。魚皮服上的花紋隨著年輪漸漸變淡,點點斑痕日益凸顯出生存的艱辛和歲月的滄桑。
赫哲族是我國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目前總共只有4600多人,世代生活在東北的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里江流域。他們掌握的魚皮服製作技藝,是當今世界上的「唯一」。
魚皮衣的製作工具
1、木槌床:碼雀飢造型別致,狀如元寶。用一根直徑約50㎝的實心木鑿制,底部削平,兩歲拆頭上翹,上部鑿成凸凹狀,長約62㎝,寬約35㎝,主要用於放置魚皮,棰打鞣製魚皮之用。
2、木棰:造型如鐵頭錘,用約35㎝的整段粗柞木砍制,柄與棰連接,柄長19㎝,棰厚6㎝,棰長16㎝,主要用於棰打魚皮之用。
3、木刀:造型似一彎月,用柞木削制,一面薄一面厚,長約65㎝,主要用於剝制鮮魚皮,因鐵質刀易碰壞魚皮,影響魚皮質量。
4、木齒鋸:造型如同鐵鋸,一面薄一面厚,薄面鑿成鋸齒狀,遲返長約56㎝,寬約5㎝,主要用於刮魚鱗。
5、鐵鏟:造型如斧型,鐵頭、木柄,鐵鏟成倒三角形,柄長約48㎝,鏟長約20㎝,寬約13㎝,用於鏟除干魚皮上的油脂、魚肉等。
6、木鍘刀:造型如同現代鍘草用的鐵鍘刀,是赫哲族經改良後的鞣製魚皮工具,只是鍘槽、鍘刀全用木質鑿制。鍘槽長51㎝,鍘刀長57㎝,主要用於鞣製魚皮,用此工具,鞣製魚皮效果較高,即省時又省力。
C. 魚皮衣的概述
赫哲族世代居住在中國 東北 烏蘇里江、黑龍江、松花江沿岸地帶,是我國55個少數民族中唯一以捕魚、狩獵為主要謀生手段的民族,也是唯一能用「魚皮」縫制衣服的民族,史稱「魚皮部」。赫哲族有語言、無文字,因居住區域、語言和服飾用料的不同,有「奇楞」、「赫哲」等自稱。主要分布在黑龍江省 同江市 八岔鄉、街津口鄉,饒河縣的四排鄉,其餘散居在佳木斯、富錦、依蘭、撫遠等市縣,現有四千餘人,是我國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之一
D. 那個民族會做魚皮衣
魚皮皮衣工藝——赫哲族是我國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據有關史料記載和出土文物考證,赫哲族距今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該民族自古就以漁獵為生,用魚皮製作各種服飾(包括薩滿宗教服飾)也有千年歷史。赫哲族是中國東北地區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黑龍江省同江縣、饒河縣、撫遠縣。少數人散居在樺川、依蘭、富饒三縣的一些村鎮和佳木斯市。因分布地區不同,從而有不同的自稱。居富錦縣大屯沿松花江上游的稱「那貝」,居嗄爾當屯至津口村的稱「那乃」,居勒得利村沿黑龍江下游至烏蘇里江的稱「那尼傲」。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赫哲族人口數為4640。是中國北方唯一以捕魚為生的民族。使用赫哲語,屬阿爾泰語系滿一通古斯語族滿語支。無文字。早年削木、裂革、結革記事。因長期與漢族交錯雜居,通用漢語文。 沛代有人叫他們其中一部落為費雅喀
魚皮製衣酒敬神狗拉雪橇赫哲人
據2001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數字顯示,全國共有赫哲族人4600多人,是全國人口最少的民族,大部分居住在黑龍江省的同江、饒河、撫遠等市縣境內。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鄉是全國四處赫哲族聚居地之一。赫哲族 魚皮衣
赫哲民族文化村大門——典型的赫哲族建築木克楞
一唱起赫哲族民歌《烏蘇里船歌》那優美舒展的「赫尼哪」調,總會讓人想起生活在我國東北三江(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流域以漁獵為生的赫哲族人民。
「赫哲」一詞有「下游」或「東方」之意。赫哲人自稱『用日貝」、「那尼卧」、「那乃」,即本地人的意思,又稱「赫真」(意為:「東方的人」)、「奇楞」(意為「住在江邊的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統一族名為「赫哲」。人口約4200多人,主要居住在同江市、饒河縣、依蘭縣、佳木斯市郊區敖其村等。
赫哲族生活的地方,是我國黑龍江省松花江下游與黑龍江、烏蘇里江構成的:,三江平原」和完達山一帶。三江沃野,山水縱橫,這里有馳名中外的特產——蝗魚、蛙魚、三花五羅、貂皮、麝鼠……自古以來,就是富饒的天然漁場和逐獵之地。人們常用「棒打樟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鍋里來」來描述這里的富庶。勤勞的赫哲人世世代代生息
E. 有誰知道什麼叫「魚皮布」
就是用魚皮加工出來的皮革。就像加工皮衣的皮革一樣,可以加工成衣服、皮包鞋等。黑龍江赫哲族人民有加工魚皮衣的傳統。
F. 魚皮衣是哪個民族的
魚皮衣是赫哲族服飾。
赫哲族的獨特服飾,距今已攔鬧有1000多年的悠久歷史。專家們表示,赫哲族生活在黑龍江的饒河縣和撫遠縣等地,他們也一直沿江而居以捕魚為也的古老民族。對赫哲族人來說魚就是生活的一切,不僅可以用來吃,烹飪出各種不同的美食,還會用魚製作生活器具,比如魚刺可以做縫衣針,魚骨可以做裝飾品,最厲害的還是魚皮做衣服。
赫哲族人經過長期的摸索和實踐,找到仔正了一些適合做衣服的魚皮,如胖頭魚,鱘魚,大馬哈魚和草根魚等等。製作魚皮衣服的第一步就是捕魚,根據要做什麼樣的衣服,捕捉大小合適的魚。第二步就正式進入製作過程,第三步就是裁剪衣服樣子,第四就是縫合,用魚皮線將衣服樣子縫合即可,此時可以搭配不同的魚皮形成美麗的圖案,讓衣服顯念衡悔得更華麗。
赫哲族介紹
赫哲族是中國東北地區一個歷史悠久的少數民族,民族語言為赫哲語,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滿語支,沒有本民族的文字,使用西里爾字母來記錄語言,因長期與漢族交錯雜居,通用漢語。
由於居住地域廣闊,赫哲人的自稱較多,如「那貝」、「那乃」、「那尼傲」,「赫哲」作為族稱最早出現於康熙二年(1663)三月,1934年凌純聲《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一書出版後,「赫哲」作為族稱開始廣泛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