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套類別 » 口罩變成手套怎麼做
擴展閱讀
什麼童裝店不囤貨 2025-04-16 06:39:06
皮衣撕開怎麼修復 2025-04-16 06:31:05

口罩變成手套怎麼做

發布時間: 2025-04-15 23:17:01

1. 做手膜用什麼手套好做手膜的步驟是什麼手膜的正確使用時間知道嗎

平時經常可以看到很多人喜歡敷手面膜,護膚效果很好。手套是用來做口罩的。手套的種類很多,不同的手套有不同的護膚效果。那麼用什麼手套做手膜好呢?

手貼膜的適當使用時間

20-30分鍾。

不同品牌的口罩使用時間也不一樣,具體要參考使用說明書上的使用時間。但是大部分的手面膜都是用20-30分鍾,所以不要捨不得在規定的時間拿出手。手部面膜使用時間過長,不僅對手部皮膚不利,還會使手部浮腫。

2. 一次性手套的折疊步驟是什麼

一次性手套的折疊步驟:

  1. 雙側手套重疊,拇指相對,兩手套口相距約2寸;

  2. 左手捏住手套,右手將指套向手套邊緣處折疊長度約6 cm至手套邊緣處翻轉;

  3. 一支手套的套口包裹於手套的一端後,再將另一支手套的套口包裹於手套的另一端,手套即已折好。

使用方法:

  1. 根據需要將折疊好的手套放置在儲槽或有蓋方盤內,手套上分別撒上滑石粉;

  2. 容器外面貼上標簽,即可拿去消毒;

  3. 使用時,取出手套,將手套上的滑石粉塗擦雙手後,分別拉開其兩端。

一次性手套:在一些手套更換頻率較高的行業,通常建議使用一次性口罩,這樣不但可以避免交叉感染,更可以大大節約更換成本,比如醫療行業、實驗室、食品加工行業等對衛生要求比較高的行業。

3. 做手膜是很好的一種護手方式,手膜手套可以戴一晚上嗎

        很多女性朋友都會非常注重手部皮膚的保養。 製作手罩是保護雙手的好方法。 製作手膜可以充分滋養手部肌膚。 製作手罩的時間長短是很多問題。

六、敷手膜有什麼好處

     手膜蘊含多種天然植物精華和豐富的生物活性細胞分子,溫和溶解老廢角質,深層補水,並從根部滋養指甲,提高手部防禦與自我修復能力,配合天然維生素,使手部老繭/粗糙皮膚變得水嫩光滑,細致柔軟白皙且富有彈性。

4. 簡易防護器材的製作

簡易防護器材的製作

簡易防護器材的製作,在一些緊急的情況下,一時難以找專門的防護器材,就需要利用身邊常用的物料來製作簡易防護器材,佩戴好個人防護器材,將最大限度保護我們的生命安全。以下是關於簡易防護器材的製作內容分享。

簡易防護器材的製作1

(一)浸鹼防毒口罩。把普通毛巾迭成12層,將上端兩角折回,按自己的臉型縫成鼻墊,或縫上一塊鋁片,加上帶子,製成口罩。也可用紗布折迭30-40層製成,使用前,浸於鹼性溶液。

戴上後用手捏壓鋁片,使之與鼻頰密合。使用時要經常使口罩保持濕潤,也可事先配好鹼水,裝在小瓶內以備使用,用後洗凈、晾乾,以備再用。浸鹼防毒口罩對防沙林、路易氏氣、氫氰酸等毒劑蒸汽效果較好。但對毒煙、毒霧防護效果較差,使用時最好在外面加上毛巾或棉花。

(二)裝料防毒口罩。用紗布或毛布製成口罩,內裝3厘米厚的活性炭和黏土(不能用沙土)各半,攪拌均勻,製成大米粒大小的顆粒,晾乾即可。製成的裝料口罩或石灰土顆粒,應放在塑料袋內密封保管。

簡易防毒眼鏡的製作

自製簡易防毒眼鏡的製作方法是:用粗鐵絲做兩個圈,在圈上纏上棉花,使其與眼眶四周緊密貼合,用玻璃片或透明塑料做鏡片,並用膠布粘於鏡框上,再縫上系帶即可備用。也可用普通風鏡改制或用透明塑料袋開個口,把防毒口罩縫在口上,使用時套在頭上,扎緊即可。

簡易皮膚防護器材的製作

製作簡易皮膚防護器材盡量要用隔絕材料,包紮時要注意密合並便於解脫。例如,為保護手部皮膚免遭放射性灰塵和毒劑的傷害,橡膠手套皮手套和棉手套等都可使用,但醫用手套和塑料薄膜手套則不宜使用。腳部防護可用勞保靴套、膠鞋和長筒雨鞋,必要時可用布塊、塑料布等耐磨柔性材料做成簡易綁腿」進行下肢防護,也能收到一定效果。

風雨衣、皮茄克、防塵服或塑料服、帆布、毯子、大衣、被子、雨傘等在緊急情況下均可用來保護身體,帽子、圍巾對頭部也有一定的防護作用。

註:使用簡易防護器材時要盡量減少暴露皮膚,捆綁牢固,便於解脫,通過染毒地域時間盡可能短,使用後要焚燒或掩埋。解脫時防止二次染毒。

簡易防護器材的製作2

什麼是個人防護器材?

它是保護人員免受戰爭、災害、事故等各種殺傷因素直接傷害的器材,主要是對呼吸道、眼鏡、皮膚進行防護,分為制式和簡易兩大類。

制式防護器材

制式防護器材共分為兩類:呼吸道防護器材及皮膚防護器材。

呼吸道防護器材

構造、性能

以過濾式防毒面具為主,用於保護人員呼吸器官、眼睛及面部免受毒劑、生物戰劑和放射性物質的傷害,主要由面罩、濾毒罐和面具袋組成。

使用

選配面具:面具的面罩分為大、中、小三個號碼或者1、2、3、4、5五個號碼兩種,需依據頭型大小和佩戴後松緊程度來確定合適的號碼。

外觀檢查及滅菌試戴:對面具各部件進行外觀檢查,查看是否有損壞,並將面具擦乾凈,用衛生酒精滅菌,再調整頭帶直至試戴基本合適為止。

氣密檢查:用手堵住面具進氣口,用力吸氣,若感到憋氣則說明氣密性好,否則應按進氣路線排查漏氣部位。

佩戴面具:迅速閉眼,屏住呼吸,雙手配合將下頭帶與面罩之間形成的戴脫孔撐開,同時下頦稍向前伸出,用面罩先套住下頦,接著雙手向上向後迅速移動,將面罩戴好。深呼一口氣,再睜眼,恢復正常呼吸。

面具正確佩戴的標準是:眼窗中心位於兩眼正前偏下,頭帶墊位於頭的後上方,頭部壓力適中。

皮膚防護器材

構造、性能

主要是隔絕式皮膚防護器材,分為全身防護和局部防護兩種,隔絕連身式防毒衣在毒劑滴液直接與防毒衣接觸的情況下使用,對芥子氣有幾小時的有效防護。

使用

選好合適的防毒衣,當聽到化學武器襲擊報警時,完成呼吸道防護後,立即進行全身防護。

動作要領如下:

打開防毒衣袋,取出防毒衣。撐開防毒衣的頸口、胸襟,兩腿伸進褲內,穿好上衣,捲起外袖,並將拇指插入套環,系好鞋帶、腰帶。行動中盡量減少直接接觸毒劑液滴。脫防毒衣時,要避免未染毒部位與染毒部位接觸。

簡易防護器材

簡易防護器材指遭到化學毒劑襲擊後,在無制式防護器材的情況下,就地取材製作而成的各種形式的防護器材。主要有呼吸道防護、眼防護和皮膚防護等方面的簡易器材。

毛巾可做成口罩,將被子或大衣淋濕後披在身上可作為防火逃生使用。

用浸鹼液紗布做成防毒口罩,配以風鏡、安全帽、帶罩頭雨衣、雨靴、防酸手套,可做成全套防毒服,穿著它可通過染毒區。

穿厚工作服,用紗布口罩、塑料袋防護頭部,用手套、長筒靴或在膠鞋外纏上塑料布防護四肢,能通過染毒區。

小海衛

接下來,小海衛將為大家展示部分簡易防護器材的製作步驟,大家可以一起來動動手哦~

紗布棉花口罩

材料:紗布、棉花、針線、剪刀

方法:

◆取長100厘米,寬50厘米的紗布,在中間鋪上一層30*20厘米、厚2厘米的棉花。

◆將紗布上下兩邊向內折疊蓋住棉花,然後從紗布左右兩端剪出30厘米左右的開口,形成頭帶,必要時可縫好固定。

◆將紗布棉花口罩與防毒眼鏡或透明塑料薄膜頭罩配合使用,就能起到一定防毒作用。

棉花防毒眼鏡

材料:鐵絲、透明塑料薄膜、膠紙、棉花、布條、剪刀、針線等。

方法:

◆用粗鐵絲做兩個圈,在圈上纏上棉花,使其與眼眶四周緊密貼合,用玻璃片或透明塑料做鏡片,並用膠布粘於鏡框上,再縫上系帶即可備用。

◆也可用普通風鏡改制或用透明塑料袋開個口,把防毒口罩縫在口上,使用時套在頭上,扎緊即可。

簡易防毒面具

材料:鐵皮筒(或易拉罐、空礦泉水瓶)、鐵沙網、鐵絲、紗布、棉花、木糠、石灰粒或活性碳顆粒、橡膠膜片、膠紙、布條、透明薄膜、松緊帶。

方法:

◆選用一個內徑為6~8厘米鐵皮筒或塑膠罐作為外殼,在底部均勻地鑿出約10個1毫米左右的進氣孔,在貼近下頜的罐壁上開一個直徑為5毫米的呼氣孔,用來安裝呼氣活門。呼氣活門可用彈性較好的橡膠片製成。

◆檢查氣密性後,在鐵皮筒的內壁塗上一層膠漿,然後按圖上順序裝料,一般裝入5厘米(壓實)厚度的木糠和3厘米厚的'濾毒石灰土粒或活性碳顆粒,即成濾毒罐。

◆用鐵絲結合自己的口鼻形狀製作一個鐵絲環,用紗布纏繞增強舒適性,再在鼻翼及嘴角位置各繫上一根松緊帶,然後用透明塑薄膜將濾毒罐與鐵絲環用膠紙密封連接起來,即成簡易防毒面具。

◆將濾毒罐與透明塑料薄膜頭罩配合使用,防毒效果較好。

簡易防護器材的製作3

簡易個人防護器材

指遭到化學毒劑襲擊在無制式防護器材的情況下,就地取材製作而成的各種形式的防護器材。 主要有呼吸道防護、眼防護和皮膚防護等方面的簡易器材。

1、簡易呼吸道防護器材:

主要包括浸漬口罩、裝料口罩和簡易濾毒罐(裝料防毒筒)等。

1. 浸漬口罩。用紗布30-40層或毛巾10~20層將上端兩角折回,按自己的臉型縫成鼻墊或縫上塊鋁片,加上帶子,製成口罩。使用前,浸於鹼性溶液中,如5%鹼水、石灰水和草木灰水等,擰干後即成浸漬口罩。

2.裝料口罩。用毛巾紗布、舊布做成比普通口罩稍大的裝料口罩,然後裝填或包裝一層濾毒材料,如3~4厘米厚的活性炭或石灰土顆粒。

3.簡易濾毒罐。可用內徑和高各為8~10厘米的硬紙筒、罐頭盒或竹筒做成罐體,罐底鑽有許多小孔,罐上端用棉花、紗布等柔軟材料固定,以保證罐體與口鼻密合。罐內裝5厘米厚的鋸末(粒度為0.6~1.2毫米)和3厘米厚的生石灰與黏土(1:1)混合的石灰土顆粒(粒度為0.6-1.2毫米)。

2、簡易眼防護器材

可利用普通風鏡,將空隙用膠布或石蠟密封即成;或用透明塑料袋開個口,把防毒口罩縫在口上,使用時套在頭上,扎緊即可。如果沒有風鏡,也可用玻璃紙或透明塑料薄膜製成防護眼鏡,均可保護眼睛免受毒劑損傷。

3、簡易皮膚防護器材

可利用雨衣、塑料布、帆布、油布、大斗笠和棉大衣等遮蓋身體,防止毒劑液滴落到身上,起到一定的防護作用。當人員通過染毒區時,可利用長筒雨靴、皮鞋、膠鞋和油布等保護下肢免受毒劑損傷;也可用塑料布、帆布、麻袋片、稻草、竹葉、茅草、竹筍皮和芭蕉葉等材料包紮腳和小腿部,這些簡易下肢防護器材對持久性毒劑有一定的防護效能。

使用簡易個人防護器材時要盡量減少暴露皮膚,捆綁牢固,便於解脫,通過染毒地域時間盡可能短,使用後要焚燒或掩埋,解脫時防止二次染毒。

5.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流行期間用完的口罩怎麼處理

衛生健康委:
疑似病例或確診患者佩戴的口罩,不可隨意丟棄,應視作醫療廢棄物,嚴格按照醫療廢棄物有關流程處理,不得進入流通市場。健康人群佩戴過的口罩,沒有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的風險,一般在口罩變形、弄濕或弄臟導致防護性能降低時更換,按照生活垃圾分類的要求處理即可。
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不同風險人群防護指南和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製成員單位:
為指導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不同風險人群防護工作,降低因防護用品配備使用不當等引發的疾病感染風險,我們組織專家編制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不同風險人群防護指南》和《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現印發你們,供指導加強個人防護使用。
疫情防控組
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代章)
2020年1月30日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不同風險人群防護指南
為指導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不同風險人群防護工作,特製訂本指南。本指南適用於普通居家人員、出行人員、居家隔離人員、特定行業人員。
一、普通居家人員
(一)盡量減少外出活動。減少走親訪友和聚餐,盡量在家休息。減少到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活動,尤其是相對封閉、空氣流動差的場所,例如公共浴池、溫泉、影院、網吧、KTV、商場、車站、機場、碼頭和展覽館等。
(二)做好個人防護和手衛生。家庭置備體溫計、口罩、家用消毒用品等物品。未接觸過疑似或確診患者且外觀完好、無異味或臟污的口罩,回家後可放置於居室通風乾燥處,以備下次使用。需要丟棄的口罩,按照生活垃圾分類的要求處理。隨時保持手衛生,從公共場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後、飯前便後,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免洗洗手液。不確定手是否清潔時,避免用手接觸口鼻眼。打噴嚏或咳嗽時,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居室整潔,勤開窗,經常通風,定時消毒。平衡膳食,均衡營養,適度運動,充分休息。不隨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紙巾包好,棄置於有蓋垃圾箱內。
(四)主動做好個人與家庭成員的健康監測,自覺發熱時要主動測量體溫。家中有小孩的,要早晚摸小孩的額頭,如有發熱要為其測量體溫。
(五)若出現發熱、咳嗽、咽痛、胸悶、呼吸困難、乏力、惡心嘔吐、腹瀉、結膜炎、肌肉酸痛等可疑症狀,應根據病情,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
二、出行人員
(一)日常生活與工作出行人員,外出前往超市、餐館等公共場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要佩戴口罩,盡量減少與他人的近距離接觸。個人獨處、自己開車或獨自到公園散步等感染風險較低時,不需要佩戴口罩。
(二)出現可疑症狀需到醫療機構就診時,應佩戴口罩,可選用醫用外科口罩,盡量避免乘坐地鐵、公交車等交通工具,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場所。就診時應主動告知醫務人員相關疾病流行地區的旅行居住史,以及與他人接觸情況,配合醫療衛生機構開展相關調查。
(三)遠距離出行人員,需事先了解目的地是否為疾病流行地區。如必須前往疾病流行地區,應事先配備口罩、攜帶型免洗洗手液、體溫計等必要物品。旅行途中,盡量減少與他人的近距離接觸,在人員密集的公共交通場所和乘坐交通工具時要佩戴KN95/N95及以上顆粒物防護口罩。口罩在變形、弄濕或弄臟導致防護性能降低時需及時更換。妥善保留赴流行地區時公共交通票據信息,以備查詢。從疾病流行地區返回,應盡快到所在社區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進行登記並進行醫學觀察,醫學觀察期限為離開疾病流行地區後?14?天。醫學觀察期間進行體溫、體征等狀況監測,盡量做到單獨居住或居住在通風良好的單人房間,減少與家人的密切接觸。
三、居家隔離人員
(一)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密切接觸者,採取居家隔離醫學觀察。醫學觀察期限為自最後一次與病例、感染者發生無有效防護的接觸後?14?天。居家隔離人員應相對獨立居住,盡可能減少與共同居住人員的接觸,做好醫學觀察場所的清潔與消毒工作,避免交叉感染。觀察期間不得外出,如果必須外出,經醫學觀察管理人員批准後方可,並要佩戴醫用外科口罩,避免去人群密集場所。
(二)居家隔離人員每日至少進行2次體溫測定,謝絕探訪。盡量減少與家人的密切接觸,不得與家屬共用任何可能導致間接接觸感染的物品,包括牙刷、香煙、餐具、食物、飲料、毛巾、衣物及床上用品等。
(三)他人進入居家隔離人員居住空間時,應規范佩戴KN95/N95及以上顆粒物防護口罩,期間不要觸碰和調整口罩。盡量避免與居家隔離人員直接接觸,如發生任何直接接觸,應及時做好清潔消毒。
四、特定行業人員
(一)對於公共交通工具司乘人員、計程車司機、公共場所服務人員、武警、交警、安保人員、媒體記者、快遞人員等行業人員,因日常接觸人員較多,存在感染風險,其所在單位應為其配置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或KN95/N95及以上顆粒物防護口罩,以及手消毒液、消毒紙巾、體溫計等物品,並做好工作環境的日常清潔與消毒。工作期間,應做好個人防護,規范佩戴口罩上崗。口罩在變形、弄濕或弄臟導致防護性能降低時需及時更換。注意保持手衛生,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免洗洗手液。每日至少2次測量體溫。一般情況下,不必穿戴防護服、防護面罩等防護用品。如出現可疑症狀(如發熱、咳嗽、咽痛、胸悶、呼吸困難、乏力、惡心嘔吐、腹瀉、結膜炎、肌肉酸痛等),應立即停止工作,根據病情居家隔離或就醫。
(二)對於隔離病區工作人員、醫學觀察場所工作人員、疑似和確診病例轉運人員,建議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醫用一次性防護服、醫用防護口罩或動力送風過濾式呼吸器、防護面屏或護目鏡、工作鞋或膠靴、防水靴套等。
(三)對於流行病學調查人員,開展密切接觸者調查時,穿戴一次性工作帽、醫用外科口罩、工作服、一次性手套,與被調查對象保持1米以上距離。開展疑似和確診病例調查時,建議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醫用一次性防護服、KN95/N95及以上顆粒物防護口罩或醫用防護口罩、防護面屏或護目鏡、工作鞋或膠靴、防水靴套等,對疑似和確診病例也可考慮採取電話或視頻方式流調。
(四)對於標本採集人員、生物安全實驗室工作人員,建議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雙層手套、醫用一次性防護服、KN95/N95及以上顆粒物防護口罩或醫用防護口罩或動力送風過濾式呼吸器、防護面屏、工作鞋或膠靴、防水靴套。必要時,可加穿防水圍裙或防水隔離衣。
(五)對於環境清潔消毒人員、屍體處理人員,建議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和長袖加厚橡膠手套、醫用一次性防護服、KN95/N95及以上顆粒物防護口罩或醫用防護口罩、工作鞋或膠靴、防水靴套、防水圍裙或防水隔離衣等。環境清潔消毒人員使用動力送風過濾式呼吸器時,根據消毒劑種類選配塵毒組合的濾毒盒或濾毒罐,做好消毒劑等化學品的防護。
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
口罩是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重要防線,可以降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風險。口罩不僅可以防止病人噴射飛沫,降低飛沫量和噴射速度,還可以阻擋含病毒的飛沫核,防止佩戴者吸入。根據目前對該疾病的認識,就如何正確使用口罩制定本指南。
一、佩戴原則
基本原則是科學合理佩戴,規范使用,有效防護。具體如下:
(一)在非疫區空曠且通風場所不需要佩戴口罩,進入人員密集或密閉公共場所需要佩戴口罩。
(二)在疫情高發地區空曠且通風場所建議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進入人員密集或密閉公共場所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或顆粒物防護口罩。
(三)有疑似症狀到醫院就診時,需佩戴不含呼氣閥的顆粒物防護口罩或醫用防護口罩。
(四)有呼吸道基礎疾病患者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防護口罩。年齡極小的嬰幼兒不能戴口罩,易引起窒息。
(五)棉紗口罩、海綿口罩和活性炭口罩對預防病毒感染無保護作用。
二、推薦的口罩類型及使用對象
(一)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推薦公眾在非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使用。
(二)醫用外科口罩:防護效果優於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推薦疑似病例、公共交通司乘人員、計程車司機、環衛工人、公共場所服務人員等在崗期間佩戴。
(三)KN95/N95及以上顆粒物防護口罩:防護效果優於醫用外科口罩、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推薦現場調查、采樣和檢測人員使用,公眾在人員高度密集場所或密閉公共場所也可佩戴。
(四)醫用防護口罩:推薦發熱門診、隔離病房醫護人員及確診患者轉移時佩戴。
三、使用後口罩處理原則
(一)健康人群佩戴過的口罩,沒有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的風險,一般在口罩變形、弄濕或弄臟導致防護性能降低時更換。健康人群使用後的口罩,按照生活垃圾分類的要求處理即可。
(二)疑似病例或確診患者佩戴的口罩,不可隨意丟棄,應視作醫療廢棄物,嚴格按照醫療廢棄物有關流程處理,不得進入流通市場。
四、兒童佩戴口罩的標准與注意事項
建議兒童選用符合國家標准GB2626-2006?KN95,並標注兒童或青少年顆粒物防護口罩的產品。兒童使用口罩需注意以下事項:
(一)兒童在佩戴前,需在家長幫助下,認真閱讀並正確理解使用說明,以掌握正確使用呼吸防護用品的方法;
(二)家長應隨時關注兒童口罩佩戴情況,如兒童在佩戴口罩過程中感覺不適,應及時調整或停止使用;
(三)因兒童臉型較小,與成人口罩邊緣無法充分密合,不建議兒童佩戴具有密合性要求的成人口罩。

6. 車間購買口罩,手套入什麼科目,是入製造費用--勞保用品,還是製造費用---低值易耗品

應該計入:製造費用:勞保費

1、如果該手套的功用在於保護產品或半成品,工藝要求需要使用的手套,計入生產輔助材料中;

2、如果該手套是因為安全的原因,對勞動者其勞動保護作用,那麼計入勞保費用中,在安全生產提留中予以體現。

3、安全生產費用(簡稱安全費用)是企業按照規定標准提取,在成本中列支,專門用於完善和改進企業安全生產條件的資金。安全費用按照"企業提取、政府監管、確保需要、規范使用"的原則進行財務管理。車間購買口罩,手套應該計入:製造費用:勞保費。

(6)口罩變成手套怎麼做擴展閱讀:

低值易耗品是不作為固定資產核算的各種勞動手段,包括一般工具、專用工具、管理用具、勞動保護用品等。生產單位耗用的低值易耗品,由於其價值低或容易損壞,一般不用像固定資產那樣嚴格計算其轉移價值,而是採用比較簡便的方法將其費用一次或分次轉入產品成本。

製造費用是企業為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包括企業生產部門(如生產車間)發生的水電費、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管理人員的職工薪酬、勞動保護費、國家規定的有關環保費用、季節性和修理期間的停工損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