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導尿術名詞解釋
導尿術是將導尿管經尿道插入膀胱引出尿液。
導尿術的目的是減輕尿瀦留,取未污染的尿液樣本進行檢查,確定殘余尿液,確定膀胱冷熱感、容量、壓力,注射造影劑或葯物以幫助診斷或治療。
外科醫生站在患者右側,戴無菌手套,用無菌水或苯扎溴銨消毒會陰和尿道口,用無菌潤滑劑染色導管前端,左手握住陰莖(女性患者,外科醫生)左拇指和食指與小陰唇分開,露出尿道口)。尿道插入膀胱,直到導管流出尿液。
(1)導尿為什麼戴手套擴展閱讀:
導尿的注意事項:
1、嚴格無菌操作,防止尿路感染。
2、輕輕插入尿道,以免損傷尿道粘膜。如果插入時有阻塞感,則改變方向,當有尿液流出時插入2厘米。不要過深或過淺,尤其要避免反復拉動尿道。
3、選擇合適的導管尺寸。對於兒童或懷疑有尿道狹窄的人,導尿管應良好。
4、對於膀胱充盈過度,排尿應緩慢,避免突然減壓引起出血或暈厥。
5、測量殘余尿量時,要求患者自行排尿,然後導尿。殘余尿量一般為5-10毫升,如果超過100毫升,應保留導尿。
6、留置導尿時,應定期檢查尿道的情況,是否有出來,必要時應每天用無菌液體沖洗膀胱一次,每5-7天更換一次,再插入前應先讓尿道放鬆幾個小時,然後再插入。
B. 女性導尿術消毒步驟有哪些
女性的導尿需要進行充分的消毒,因為女性的尿道陡直,容易繼發細菌的逆行感染,因此在消毒當中需要有一定的步驟和順序。醫師應該佩戴手套,同時應用鉗子、鉗夾、碘伏、棉球,進行初步的外陰消毒,消毒順序依次為恥骨上區、陰阜、大陰唇、小陰唇,消毒的方向為從外到內,由上到下。先消毒大陰唇,再消毒小陰唇,消毒的方向是以順時針同心圓方向,逐漸由外到內進行消毒,每次消毒過後,棉球都要拋棄,然後再換新的棉球進行消毒。在首次消毒之後,還要進行二次的消毒,一般消毒應該三遍,消毒過後應該打開導尿包,潤滑導尿管,可以進行石蠟棉球在導尿管的前端進行潤滑,然後進入尿道口,留置氣囊可以完成導尿。
C. 導尿術的注意事項
導尿術的注意事項如下:一、首先要明確導尿術的目的、導尿術的指征。二、要與患者和家屬溝通導尿術的必要性、操作流程,取得患者和家屬的配合,避免患者和家屬不必要的恐慌和擔心。三、准備導尿術的物品,比如一次性導尿包、碘伏消毒液、一次性手套、不同型號的導尿管、引流袋等。四、操作過程當中要注意嚴格無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對於男性患者,一般採取平卧位,消毒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特別是包皮過長的患者要翻轉包皮,將包皮內板的包皮垢完全清除,而且男性患者導尿的過程當中,一定要注意生理彎曲的存在。對於女性患者,一般採取平卧、雙膝屈曲外展位,外陰完全顯露,消毒的時候要注意大小陰唇及陰道周圍一定要消毒徹底。導尿的過程當中要用潤化劑或者石蠟油較導尿管完全潤滑,操作切忌粗暴,避免不良的刺激,導尿成功以後要於氣囊內注入生理鹽水5-10ml,然後牽拉固定,導尿完畢一定要貼標簽標記,記錄尿量,觀察尿液的顏色。五、導尿完畢以後,要告知患者和家屬護理方式、注意事項、如何與值班護士和醫生溝通病情。對於導尿所需的一次性物品,要嚴格按醫療垃圾的要求處理,避免不必要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