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手套是誰發明的
手套是荷馬史詩發明的手套的歷史手套是個很非凡的東西,當初它的產生並不是為了實用,只是到近代,它才成了嚴寒地區保溫必備之物,或是醫療防菌、工業防護用品。
查閱手套的歷史記載,它最早見於公元前六世紀的荷馬史詩,古希臘人進食時,同今日的印度或中東人一樣,是吃抓飯的,不過他們用手抓飯之前,要戴上特製的手套。所以,手套曾是歷史上的用餐抓飯工具。
歐洲宗教界接過手套後,改變了它的功能,神職人員戴白手套,表示聖潔和虔誠,至今仍有某些教派的宗教儀式,必須戴白手套。十九世紀前,白手套的神聖作用擴大到國王發布政令、法官判案都要戴上,甚至將軍、騎士們也戴起白手套表示為神聖而戰。不僅西方如此,近百年的中國軍閥混戰、日軍侵略中國等,軍官們也戴白手套,成了軍人標榜尚武聖戰的裝飾。而今各國軍隊儀仗仍戴白手套,就逄赤道上的軍人也忍熱保持傳統。
歐洲曾用手套象徵權威和聖潔,所以早年的歐洲騎士,將白手套戴上,表示執行神聖公務;摘下手套拿在手中,表示瀟灑閑暇;把手套扔在對方面前,表示挑戰決斗;被挑戰的騎士拾起手套,宣示應戰……
女人戴手套多為高雅漂亮,所以古歐洲有絲綢、絲絨等質地的裝飾手套,黑白彩色長短俱全。十九世紀還出現手繪和黑色網織手套,給人以神秘的感觀。
『貳』 拳擊手套什麼時候發明的
布勞頓在一七四七年設計了拳擊手套,發明了第一種軟皮手套以保護臉部皮膚。
公元十七世紀末,拳擊在英國復興起來。公元十八世紀初在英國出現了有獎的拳擊比賽。
一七一九年產生了被稱為現代拳擊始祖的第一位英國拳擊冠軍——詹姆斯·菲格(一六九五至一七三四年),並把冠軍保持了十一年之久,因此他獲得了「無敵將軍」的美稱。當時菲格的拳擊是沒有防護的、徒手的「生死」型格鬥。後來他創立的世界上最早的拳擊學校,成為英國拳擊運動員的培養搖籃。菲格死後,
他的得意門生約翰·布勞頓(一七零四至一七八九年)則繼承了他的拳擊事業。為了使拳擊減少傷害事故,他組織了拳擊俱樂部。
為了使拳擊更富有體育精神,他於公元一七四三年八月十六日針對拳擊比賽的混亂局面,制定出了最早的一份拳擊規則,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職業拳擊運動比賽規則,並被命名為「布勞頓規則」。規則主要規定不準打擊已倒地者和不準打擊腰部以下任何部位。
同時,布勞頓又在一七四七年設計了拳擊手套,發明了第一種軟皮手套以保護臉部皮膚。後來布勞頓還在倫敦建造了一所大型競技場,作為專門教授拳擊和組織拳賽的中心。由於布勞頓對現代拳擊運動近代拳擊運動的開展做出了貢獻,為拳擊運動提出了新的方向;同時對拳擊的健康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因此後人稱他為「拳擊之父」。
『叄』 手套什麼時候傳入中國
杭州附近出土崧澤文化陶紋輪上的手形刻畫
南方的冬季護手也很必要,手套也可能在5500年的崧澤文化時期已經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