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儀仗隊軍刀動作是怎樣的
1、中國儀仗隊的持刀禮節是從1992年開始的。
2、參照國際慣例設計出的拔刀、撇刀、立刀、托刀、舉刀、刀入鞘這六種具有中國軍人特色的持刀禮節,軍刀與儀仗隊的有機結合,構成了中國軍隊儀仗兵特有的風范。
3、軍刀禮最難的動作就是刀入鞘。
(1)國外的儀仗隊完成這個動作通常是低著頭看,兩手配合完成。
(2)我們中國儀仗隊的刀入鞘動作,要求必須保持正常的軍姿儀態。
(3)指揮刀重1.65公斤,長1.15米,要准確的插入只有3毫米寬的刀鞘里,這就需要一個艱苦訓練的過程。
(4)用了整整一年的時間練習動作,剛開始練的時候倒剪經常扎進左手背,在這一年中,左手手背舊疤連新傷,有時候還沒好就又被扎開了,光被血染紅的手套就有200多雙。
⑵ 二戰日本軍官為什麼要配備這些裝備,意義是什麼
軍刀,白手套這些都是身份的象徵,你見過那個小兵戴的?日本軍官的軍刀很多是祖傳的,這些家族也都是日本比較顯赫的家族,容易當大官,軍刀也就成了身份的一種象徵,向一些低級軍官,雖也配刀但都是一些廉價的、大批量生產的軍刀,根本無法與其相比。
⑶ 作戰時戴手套起什麼作用
實戰中,沒有戴手套握刀劍的,不過訓練刀劍戴手套的倒是經常有。
先說一下對比:
一是手感明顯有很大出入,戴手套劍和手的距離就增加了兩毫米左右,很難感覺到劍柄的扁圓形狀,這樣就下意識的很難控制刃的方向。
二是對握力的要求明顯增加許多,手套和劍柄的摩擦力比赤手要小,所以要施以更大握力;有時手套是牛皮的,手掌處較硬,把這片硬皮彎曲本身也需要一點力。
三是體能消耗和赤手有明顯區別,大部分因手套失去的體能不是由於散熱,而是上面提到兩點。
我國古人即使在明光鎧上也沒有手套的痕跡,這個區別真不是一點兩點。所謂大家看到的中世紀歐洲戰士們戴的手套,其重要性和頭盔無異,主要是防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