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套類別 » 為什麼歐洲盛行手套
擴展閱讀
新的加厚睡衣怎麼洗 2024-10-11 05:29:46
膠皮手套太大怎麼辦 2024-10-11 05:28:12
皮衣外皮掉了怎麼修補 2024-10-11 05:21:58

為什麼歐洲盛行手套

發布時間: 2024-10-11 02:52:25

A. 手套的歷史

查閱手套的歷史記載,它最早見於公元前六世紀的《荷馬史詩》,古希臘人進食時,同印度或中東人一樣,是吃抓飯的,不過他們用手抓飯之前,要戴上特製的手套,手套的實用功能和我們中國人使用的筷子功能相同。所以,手套曾是歷史上的用餐抓飯工具。
從13世紀起,歐洲的女性開始流行戴手套為裝飾。這些手套一般是亞麻布或絲綢質地,可以長達肘部。這期間,男性貴族也流行戴有裝飾的手套。
歐洲宗教界接過手套後,改變了它的功能,神職人員戴白手套,表示權威、聖潔和虔誠,仍有某些教派的宗教儀式,必須戴白手套。十九世紀前,白手套的神聖作用擴大到國王發布政令、法官判案都要戴上,歐洲騎士戴上白手套,表示執行神聖公務;摘下手套拿在手中,表示瀟灑閑暇;把手套扔在對方面前,表示挑戰決斗;被挑戰的騎士拾起手套,宣示應戰。不僅西方如此,近百年的中國軍閥混戰、日軍侵略中國等,軍官們也戴白手套,成了軍人標榜尚武聖戰的裝飾。而今各國軍隊儀仗仍戴白手套,就逄赤道上的軍人也仍然保持傳統。
2011年開始中國市場出現了一款新式的手套,這款手套是伴隨著觸屏手機等觸摸屏電子設備的產生而產生的,由於電容式觸摸屏屏幕是通過人體電流感應而起到操控效果的,然而普通的手套並不能傳導人體電流,因此嚴冬的時候人們便遇到了一個難題,戴著手套無法操控手機,然而當有電話或者需要用手機的時候便必須摘下手套在嚴冬中裸露著雙手,由於人們的需要,便有了一款新式的觸屏手套,此種手套因為在手套織物里植入了導電纖維,從而使手套有導電的作用,人體電流能夠順利的傳遞到屏幕上從而起到操控電容式屏幕的效果。
女人戴手套多為高雅美麗,所以古歐洲有絲綢、絲絨等質地的裝飾手套,黑白彩色長短俱全。十九世紀還出現手繪和黑色網織手套,給人以神秘的感觀。

B. 為什麼軍人都要帶白手套呢

看過《亮劍》的人會發現,裡面的楚雲飛經常穿著軍裝戴著白手套,而在現實戰爭期間也是一樣,那我們就會想,打仗時候肯定是兵荒馬亂,戰火紛飛,沒有一個干凈地方,手套也不保暖,才戴上沒一會就弄臟了多尷尬!那為什麼國民黨的將領們都喜歡戴白手套呢?

原來戴白手套這個習俗是西方的傳統,歐洲曾用手套象徵權威和聖潔,話說在北洋時期,中國的軍隊主要是向西方學習現代化軍事思想,大部分國民黨士兵都是從黃埔軍校畢業,而當時在黃埔軍校有很多的的外教,帶來了很多西方的習俗,所以當時教育出來的年輕軍隊西化現象嚴重。

歐洲的宗教從中世紀開始,就在各種活動中頻繁使用手套,早年的歐洲騎士將白手套戴上,表示執行神聖公務;摘下手套拿在手中,表示瀟灑閑暇;把手套扔在對方面前,表示挑戰決斗;被挑戰的騎士拾起手套,宣示應戰。有大主教曾表明:「白色像征主持儀式者的雙手必須保持清白潔凈。所以手套必須是白色」

後來則演變為從法律宗教到愛情婚姻以及決斗都用到白手套,時間久了,後世軍官們也戴白手套,白手套慢慢變成了軍人標榜尚武聖戰的裝飾,也跟著流傳到了中國。

其實白手套的作用很多,不僅僅只有象徵作用,白手套在海軍那裡還可以用來考察勤務,軍官上軍艦的時候為了檢查內務,就帶著白手套這里摸摸,那裡蹭蹭,在船上轉一圈後,如果白手套還是干凈的那就合格;要是白手套臟了,那這條船上的海軍士兵就要挨罵了。

C. 軍閥軍官為啥都帶白手套

邢冰為你解答,希望對你有幫助: 白手套既不結實也不耐臟,起源是為了區別與勞動者的實用型手套,以裝飾為主。 歐洲中世紀開始在宗教的儀式化活動中頻繁使用手套,正常宗教活動中用的手套的都是白的,象徵儀式的純潔無瑕。據說有大主教曾表明:「手套必須是白色,因為白色像征主持儀式者的雙手必須保持清白潔凈。」 因為被神職人員的反復使用,白色手套的象徵意義被大幅度誇大了,貴族封邑的時候也需要白手套,貴族給屬下騎士下令也會給予白手套,象徵隨身之物,有些類似於我們這的玉帶香囊囧。。。 後面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因為法律和宗教都有用到白手套,所以不止定情信物用手套,決斗也都開始用白手套了,時間久了,白手套慢慢變成軍人紳士間整潔穩重嚴肅尚武的貴族象徵。 北洋時期,中國學習的現代化軍事思想都是西方傳來,黃埔軍校都是外教,很多蘇聯教官都是一戰老兵,教育出來的年輕軍隊西化現象嚴重(當然這是對的!),這種情況下軍官會帶白手套也就不奇怪了。

D. 皮手套起源於何時

皮手套起源於公元1200年左右,在諾爾曼王朝時期發展迅速。
在公元第十一世紀時,手套成為了更受歡迎的服裝配件,尤其是貴族和騎士。貴族開始戴手套作為標記或作為他們的權力和財富地位的象徵,也可以認為貴族用手套去證明他們是具有權力或財富的。手套用來作為一種手段,天氣冷的時候可以保持溫暖,早在歐洲中世紀時間,他們開始成為一種時尚符號或富庸的狀態,手套在英國和歐洲的象徵意義和實際意義主要是名聲和地位的顯要,權力和財富的掌控,它最早代表了富人的階級地位。
手套:它最早見於公元前六世紀的《荷馬史詩》,古希臘人進食時,同印度或中東人手套一樣,是吃抓飯的,不過他們用手抓飯之前,要戴上特製的手套,手套的實用功能和我們中國人使用的筷子功能相同。所以,手套曾是歷史上的用餐抓飯工具。

E. 歐洲人打戰都用鐵手套,為什麼中國鎧甲卻缺乏手部防護

在人們的印象中,歐洲的板甲騎士有著完整的防護,從頭到腳都覆蓋著鐵甲,就連手部都有著華麗的鐵手套作為防護。比如下圖中的義大利的哥特式鐵手套。還刻有浮雕,非常的華麗。

近些年冷兵器格鬥開始慢慢流行起來,只要是玩過兵器類格鬥的朋友都會發現,手部是最容易被打到的部位。而手指由於骨骼纖細,且神經密集,手部被擊中更加疼痛且更容易受傷,甚至致殘。於是就產生了一個疑問,為什麼西歐有防護嚴密的鐵手套,而中國古代卻從未見過手部防護?難道中國古代的人就不怕被擊中手部嗎?

首先要說一點的是,古代中國人是有手套的。畢竟中國北方的冬天冷,行軍打仗都會凍掉手指,所以凍傷膏都發明出來了,怎麼會不戴副手套?

▲戰國中期楚地持兵器時所戴皮手套

比如在1973年湖北江陵縣藤店1號墓,就出土了一雙皮手套。湖北省江陵縣藤店公社社員在興修水利時發現一座戰國(公元前475?前221年)中期墓葬。經研究,墓主生前的身份相當於大夫一級。當時與刻有「越王朱勾自作用劍」的烏書銘文銅劍等300餘件隨葬品同時出土的,還有一雙皮手套。

▲北朝時期的玫紫色地刺綉菱格紋手套

手套在長沙馬王堆漢墓也有出土。墓中隨葬的一件九子漆奩里,就裝著三副手套。其中一副「硃色菱紋羅手套」,長26.5厘米,直筒露指頭形,大拇指套分縫,掌面為朱紅色菱紋羅,掌部上下兩側飾「千金絛」,絛上有篆書白文「千金」字樣。所以禦寒用的手套在中國是不缺的。在馬王堆漢墓中,由於墓中所有的隨葬品都登記在簡冊上,所以我們才有機會知道漢代人稱手套為「尉」。

但雖然有禦寒用的手套,古代中國卻的確沒有戰斗中用來防護的鐵手套。事實上,除了歐洲,其他地區也都沒有這種防護用的鐵手套。也就是說在世界范圍來看,出現這種防護的鐵手套的西歐騎士才是非主流,是另類。之所以沒有鐵手套,不是因為其他地區的古人的手指砍掉了能再生,而是因為戰爭形態以及軍制的不同。

▲唐代壁畫中的士兵

我們先看一下戰爭形態,首先中國古代戰爭對弓箭非常重視。我們看看《新唐書?6?兵志》中的唐代士兵的裝備記載:「人具弓一,矢三十」,??麥飯九斗,米二斗,皆自備,並其介胄、戎具藏於庫。有所征行,則視其入而出給之。其番上宿衛者,惟給弓矢、橫刀而已。」看到了沒?人手一把弓,30支箭。即便宿衛也要必備弓矢和橫刀。

再看看明末《從征實錄》中記載鄭成功鐵人軍:「每班帶班長六員,配雲南斬馬各二、牌?各二,弓箭則全班俱執。又十班之中,弓箭居四,刀牌居六。每班另募伙兵三名,挑帶戰裙、手臂、披掛隨後,遇戰便穿帶,行伍免勞頓。」鄭成功的軍隊里,有的部隊是所有人都拿弓箭,有的是四成配備弓箭。

可以看出,我國古代對於遠程武器的裝備率是非常高的。玩過射箭的人就能明白,戴鐵手套是沒法射箭的。所以出於射箭需要,我國古代盔甲並沒有出現鐵護手。歐洲的著名的英格蘭長弓手,也沒有任何裝備鐵護手的記載。而歐洲的板甲騎士也沒有騎射的記錄。所以因為戰爭形態的不同,護具產生了不同的變化。中國頂盔摜甲的將軍們都以能開幾石弓來彰顯勇武。而重步兵們,以宋代穿著步人甲的重步兵為例,大多使用長槍和重弩,手部的防護需求其實並不高。至於那些穿號衣的雜兵,誰會在乎他們手指會不會被砍掉?

而且,歐洲騎士早期的比武風氣可能也有著對於手部防護的需求推動。畢竟只是比武,在比武中死去還能獲得榮譽和賠償,但沒人希望在比試中掉幾根手指致殘,那代表以後生活可能都無著落。而且比武和戰斗也是有區別的,比武的公平比試的環境下,雙方實力接近,這就導致想要一下擊中對手要害其實比較難以做到,而攻擊對方手部則更方便打擊,且能解除對方武裝取得勝利又不傷及對方性命。所以在比武的環境下,比起戰場上廝殺環境對於手部的攻擊招式就更多。

而且這也跟歐洲與其他國家不同的軍隊制度也有很大的關系。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歐州大陸的戰場上,雖然意識形態已經從中世紀發展為文藝復興時期,但是軍制仍然是從中世紀流傳下來的自備裝備的軍事貴族們充當騎兵。所有的武器裝備都是騎士們自行准備,而不是國家統一招募、訓練和裝備。

即便是在後期的法國敕令騎兵團中,國王也只是給騎兵們支付薪餉,而士兵的裝備需要按照「置裝敕令」自行購買。這種情況就導致從中世紀延續而來的騎士階層普遍具有較好的經濟能力,因此對於自己掏錢保護自己的小命積極性還是很充足的。而到了17世紀,歐洲的軍制也產生了較大的變化。自備武器裝備的雇傭兵團逐漸被常備軍團所代替。常備軍團的裝備則由國家承擔。別說昂貴的板甲了,普通的士兵們能領到制式軍服都算不錯了,更不用說鐵手套。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人渣嘯西風,任何媒體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