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趣的手套小班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准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有趣的手套小班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趣的手套小班教案1
教學背景:
我們都知道,托班孩子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的學習就是在生活中學習。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說過:一日生活皆課程。而手套對於寶寶來說,也已經不在陌生,但是他們對手套的認知可以說是比較淺顯的。因此基於以上兩點,我設計了本次活動多彩的手套,嘗試聯系生活,讓寶寶從無意識到有意識地去關注手套,關注自己周圍的事物,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慾望。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讓幼兒感知了解手套的多樣性。
2、初步引導幼兒學習配對。
3、在操作活動中體驗到學知識的快樂。
教學准備:
各種各樣的手套音樂:捏攏放開,開火車
教材分析:
手套對於孩子來說是很熟悉的事物,冬天的時候孩子們每天戴著手套來上學,在課間的時候發現女孩子之間會比較誰的手套好看,誰的手套暖和,這給我一個啟示,用手套上一節課,會讓孩子們的好奇心得到很大的滿足,激發他們對事物觀察的興趣。我通過在網路搜集資料,將課堂的環節設計的吸引幼兒的興趣,在快樂中學到知識。
活動過程:
一、律動:《捏攏放開》
師:寶貝們,我們的小手本領可大啦,能做好多的事情。(師邊說邊做洗臉、刷牙、梳頭的動作)現在讓我們的小手一起動起來吧!(師幼共同隨音樂做律動)
有趣的手套小班教案2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手套。
2。學會自己動手戴手套。
3。通過活動,了解媽媽對孩子的愛,並試著去關心、去愛媽媽。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對各種手套的認知及情感教育。
活動准備
橡膠手套、紗手套、毛線保曖手套、隔熱手套。(註:各種手套的數量根據班上小朋友的人數而定)。
活動過程
導入:以有趣的童話故事導入,引出手套。
一、說一說。
向小朋友們展示各種手套,然後每個小朋友各找一個手套,並和身邊的小朋友們說說自己所找手套的樣子、大小,及摸在手上的感覺。
請兩至三個小朋友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發現。
二、玩一玩。看哪個小朋友能以最快的速度把自己的小手變到手套里藏起來呢?
三、分一分。
找朋友。(小朋友舉起戴好手套的小手,然後找到和自己同一副的另一隻手套)
說說為什麼它們是朋友。
猜猜各種手套的作用。
四、歸類整理。
五、解決問題
六、延伸。
教學反思
由於我是剛從小學轉型過來的幼兒教師,沒有經過有關幼兒方面的相關訓練,所以對幼兒的發展特點了解的不夠,導致了我在設計教學活動方案及施展活動時,沒能好好把握住幼兒的相關特性,面對孩子們表現出現出來的小問題所採取的措施不夠到位,讓孩子們不能更好的理解並接受我所傳達的教意。今後再設計教學活動時, 我想,我得先看清楚我的孩子們所處的階段在哪,他們的水平如何,再來相應的設計活動方案了。
有趣的手套小班教案3
設計思路
最近幾天氣溫驟降,幼兒陸陸續續開始戴手套了。來園的'時候,我們會在一起談論手套,幼兒很開心,這給了我教育的靈感。我想:手套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用品,能否利用手套演繹一個有意義的集體活動呢?結合托班時我們曾開展過的「襪子找朋友」活動,幼兒已積累了初步的配對經驗,我預設了集體教學活動「有趣的手套」。 本次活動凸現一個「趣」字,即各種各樣不同手套的「有趣」,讓幼兒找找、說說、戴戴手套的「樂趣」,以及在寬松的環境中快樂學習的「興趣」,從而挑戰並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促進幼兒多向思維的發展。
活動目標
1.喜歡各種各樣的手套,初步感知其明顯不同。
2.知道手套可以保暖,體驗活動的樂趣。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准備
1.創設手套商店場景,其中包括各種不同種類的手套(如五指的、並指的、半指的、能翻蓋的、有掛繩的,大人戴的手套和幼兒戴的手套等)。
2.事先帶領幼兒參觀過手套商店。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引起興趣
呈現「手套商店」場景,引起幼兒的活動興趣。
1.這是什麼地方?(教師帶領幼兒學說「手套商店」。)
2.手套商店裡有些什麼?我們一起進去看看吧!
二、看看說說,感知手套的不同
1.參觀手套商店,引導幼兒發現手套的不同。
(1)手套商店裡有那麼多手套,你最喜歡哪一副手套?(鼓勵幼兒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2)這只手套有什麼特別?
(3)這兩只手套有什麼不一樣?(引導幼兒從手套的顏色、大小、花紋、款式進行感知比較。)
2.根據幼兒的描述,教師簡單小結手套的不同。
三、找找戴戴,體驗手套能保暖
1.幼兒自由挑選手套,鼓勵他們自己學戴手套。
(1)每個人要選幾只手套?為什麼要選兩只手套?(豐富詞彙:一副手套)
(2)請你去選一副自己最喜歡的手套,戴在手上。(重點幫助戴「分指手套」的幼兒。)
2.教師巡迴指導,引導幼兒說說自己喜歡的手套是什麼樣的?戴上手套後有什麼感覺?
(1)你的手套是什麼樣子的?(鼓勵同伴之間互相交流。)
(2)帶上手套後你的小手有什麼感覺?(豐富詞彙:暖和、溫暖、舒服……)
3.教師帶領幼兒念兒歌《小手套》,激發幼兒喜歡自己的小手套。 一副小手套,真呀真漂亮。帶上小手套,真呀真暖和。
4.幼兒為教師挑選手套。
(1)你們戴上了手套都覺得很暖和,我的手好冷呀。(引發幼兒主動為教師挑選手套的願望。)
(2)今天來了許多客人老師,他們也想戴上暖和的手套,請你們挑選一副手套送給他們。
活動延伸
1.讓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玩」手套商店。
2.在區域活動中開設手套商店,並投放手套紙樣,供幼兒玩塗色、配對游戲。
3.在生活區中讓幼兒學戴手套,並創設「小陽台」,鼓勵幼兒每天將自己帶來的一副手套夾在一起擺放。
活動反思
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本次活動我注重創設「手套商店」的場景,讓幼兒在情境中進行操作,以增加活動的趣味性。活動時幼兒在「手套商店」的情境中始終能積極參與,並樂意仔細觀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我較好地處理了以下幾對關系,並提升了現場教學的靈活調控能力:
1.預設問題與生成問題的關系
圍繞目標,我預設了「手套商店裡有那麼多手套,你最喜歡哪一副手套?這只手套有什麼特別?」以及「這兩只手套有什麼不一樣?」等比較開放的問題,試圖通過這些問題引發幼兒主動地觀察與比較。在現場教學中,我能根據幼兒的表達,有意識地引導他們說出每副手套的主要特點,如有兩個幼兒選擇了兩副顏色相同、圖案不同的手套(一副圖案是米奇、另一副圖案是米妮),我馬上引導幼兒發現其中的不同,自然地將「男孩女孩」的性別概念整合在其中:又如當一個幼兒選擇了一副帶掛繩的手套時,我通過追問「這根繩子有什麼用呀?」引導幼兒發現有掛繩手套的方便之處,並及時地將幼兒的個別經驗提升為共同經驗。
2.個別互動與多向互動的關系
活動中,我進一步認識到教師應該及時將個別幼兒的發現「回歸」到集體中,讓大家分享經驗、拓展思維。如當一個幼兒選擇了羊毛手套,並表示「自己最喜歡這副手套」時,我馬上就請每個幼兒都通過觸摸感受羊毛手套厚、軟的特點,同時引起同伴間的經驗交流。這不僅加強了師幼間的個別互動,也增進了生生間的同伴互動。
3.關注差異和適時指導的關系
現場教學中,我還發現對一些幼兒來說很容易的操作行為對另一些幼兒來說卻很難。這就需要教師關注並把握幼兒發展中的差異,因人而異,及時指導。如活動的第三個環節「找找戴戴,體驗手套能保暖」,幼兒在戴手套的過程中,同樣是一副五指手套,有的幼兒很快就自己戴好了,有的幼兒努力了半天卻還是將兩只手指伸進了同一個指洞……這時教師要及時作出反應,通過語言、動作等輔助,讓不同能力的幼兒都能及時戴上手套,獲得成功快樂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