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手套怎麼織
手套的織法是:
1、起針36針,大約10號或11號針,織羅紋。
2、再織手套的腕處。
3、織到想要的高度,(本人編織了16層)開始織平針。
4、織平針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在兩側加幾針,使掌部更舒服。
5、14行後開始分針,本人留出了8針,用別的顏色的線串起來。
6、留出8針,餘下的加4針,繼續織掌部。
4、如果你選擇的是那些由合成橡膠製成的手套,那麼其顏色應該是十分均勻的,並且手掌部分應該是比較厚的,但是其它的部分的薄厚程度卻是要一樣的。且其表面要是比較的光滑的。最為重要的是,此種手套的上面不能出現任何的損壞,否則就不能再使用了。
5、如果你選擇的是那些橡膠製成的手套,那麼你不應該讓其長期的與酸等物質接觸,同時更應該注意的是不能讓那麼尖銳的物體接觸到它。
6、不管你使用的是哪一種手套,你都應該定期的對其進行相應的檢查,如發現損壞,則應作出相應的措施。
❷ 手套的尺碼是怎麼表示的
一般手套規定代號:男士(M),女士(L),兒童(J)。M/S=男士S號,L/M=女士M號,J/L=兒童L號。
選擇手套時手套尺寸要適當,如果手套太緊,限制血液流通,容易造成疲勞,並且不舒適;如果太松,使用不靈活,而且容易脫落。手套按照製作方法分為縫制、針織、浸膠等。手套用各種皮革、橡膠、針織物或機織物裁剪縫制而成。
(2)白線手套多少針怎麼看擴展閱讀:
1、查閱手套的歷史記載,它最早見於公元前六世紀的《荷馬史詩》,古希臘人進食時,同印度或中東人一樣,是吃抓飯的,不過他們用手抓飯之前,要戴上特製的手套,手套的實用功能和我們中國人使用的筷子功能相同。所以,手套曾是歷史上的用餐抓飯工具。
2、歐洲宗教界接過手套後,改變了它的功能,神職人員戴白手套,表示權威、聖潔和虔誠,仍有某些教派的宗教儀式,必須戴白手套。十九世紀前,白手套的神聖作用擴大到國王發布政令、法官判案都要戴上,歐洲騎士戴上白手套,表示執行神聖公務。
3、女人戴手套多為高雅美麗,所以古歐洲有絲綢、絲絨等質地的裝飾手套,黑白彩色長短俱全。十九世紀還出現手繪和黑色網織手套,給人以神秘的感觀。
❸ 手套要怎麼織
找寬17厘米、長20厘米的布料8塊/(4塊紫紅燈芯絨做面,4塊花布做里)和一些棉花。 第一步是比著自己的手在紙上畫樣。在手的周圍放大出1.5厘米,將這個手的放大樣剪下來,即成為手套的樣紙。將面料一正一反地摞在一起,里料也一正一反地摞在一起,將手套樣紙用線綳上,沿周圍剪下來(如圖1)。
第二步是將里、面布各一塊合到一起(正面向內),綳好。用平針沿邊縫合,留出下口不縫(圖2);在里子布上均勻地絮上棉花,將樣紙敷在棉花上面,從上向下慢慢地捲起來,卷到下邊開口處,輕輕地從下口翻過來,撤出樣紙攤平(圖3);照圖4的樣子在面布上用白粉劃線,用針線按平針方法將面布、棉花和裡布縫在一起,再將下邊開口處的里、面布各向里折,邊捏住邊用斜料縫合,這樣就會完成一片。照這方法再做三片。 第三步將相對的兩片對齊(面布向外),綳好。用斜針縫合(圖5)。另外兩片也依此法縫合。最後,在下口處釘上帶子(圖6)。一副棉手套就做成了。
❹ 織手套怎麼分成4根針
織法:
一:准備:粗毛線
1根
棒針:4根
二:從手腕處開始織:
起上下針
30隻針左右
織上下針
約
5cm長(或按自已喜歡可長、可短)
織平針(或自已喜歡的花型)2.5cm長時分出大指:
(約
8-10行(圈)左右)
分大指:用別針或線移出4-5隻針,織完這行(圈)
注意:左右手移大指的位置要對稱
。
在移出的4-5隻針部位,起針4-5針(剛好與移出的針形成一個指洞)織完這行(圈)
繼續織,織到8cm長左右,將針數對分為手背17針/
手心15針,大指這邊為手心,
收掌頭:仍用4根針(見附圖的打「X」處)(若織半指手套此處就可收針啦)
(1)在分出的15隻針,開始端與結尾處:都2針並1針=
各收去1針,
(2)在分出的另15隻針,開始與結尾處:都2針並1針=
各收去1針,
此時一面的開始端與另一面的結尾的收針是並在一起的
(3)隔1-3圈
四端頭各收去1針,要使掌頭修長一點多織幾圈,短一點就每圈收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