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套類別 » 手套膜用什麼麵粉
擴展閱讀
穿旗袍怎麼擺姿勢甜美 2025-02-06 23:15:15
冬季什麼材質做睡衣最好 2025-02-06 23:14:05

手套膜用什麼麵粉

發布時間: 2023-09-06 18:10:51

① 手套膜不用揉,放一個晚上就有了!超簡單,方法給你,一看就明白

很多朋友都說烘焙太難,麵包做法復雜,面團怎麼揉都揉不出手套膜,好不容易烤出一個麵包,卻硬得像石頭似的,教人難以下咽。但其實,麵包的做法非常簡單,只要你跟著往下看,懶人也能做出香甜營養,柔軟拉絲的麵包,可比外面買來的麵包好吃多了。

麵包是否香甜柔軟,取決於揉面時是否能揉成手套膜。可手套膜不是輕易就能揉出來的,所以很多焙友們都敗在這一步。但我這里有個特別節省體力的懶人手套膜方法,面團稍微拌勻後(面團拌勻這步,我用麵包機代替了。如果家裡沒有麵包機,那就動手揉吧,將面團揉到三光狀態即可),放置一個晚上,第二天檢查面團,手套膜就出來啦。方法特別簡單,包你一看就會,喜歡的朋友趕緊試試吧。

這款手撕麵包,我添加了柚子蜜。柚子蜜是由自製的柚子醬和蜂蜜混合而成,不甜膩,也不苦澀。風味獨特,吃起來特別香。我最愛將麵包一片一片撕著吃,金黃色的表皮下,白色的麵包,夾雜著香氣濃郁的柚子蜜,吃起來就特別享受。

配方: 高筋麵粉260g,雞蛋50g,牛奶140g,玉米油20g,細砂糖30g,即發酵母粉4g,鹽1g,柚子蜜80g(可做2盤手撕柚子蜜麵包)

模具: chefmade學廚7寸日式鋁陽極活底中空蛋糕模(WK9260)

烤箱溫度、時間: 上下火160度,16分鍾

麵包配方: 高筋麵粉260g,雞蛋50g,牛奶140g,玉米油20g,細砂糖30g,即發酵母粉4g,鹽1g

輔助食材: 柚子蜜80g

1、將麵包配方里的所有食材都放入麵包機內膽,啟動一次「和面」程序,時間為12分鍾;

2、面團放入冰箱冷藏一晚;第二天早上檢查出膜情況;輕輕鬆鬆拉出一大片膜,這法子特別適合懶人;

親們愛吃手撕柚子蜜麵包嗎?歡迎留言~O(∩_∩)O~~

② 面團可以拉出「手套膜」是不是面團的筋度就很高呢

如果了解烘焙的朋友就應該非常熟悉,面團拉出手套膜了,面團拉著手套膜主要是用在製作麵包上面,那麼我們在製作麵包的時候拉出手套膜,就說明面團已經有一定的筋性,做出來的麵包才會更好吃。

面團可以拉出手套膜,是不是面團的筋度就很高的?

面團之所以能夠形成手套膜,還在於用到的麵粉,麵粉由於本身的特性分為三種,低筋麵粉,中筋麵粉和高筋麵粉,這三種麵粉決定了,面條是否能夠拉出手套膜,如果面團已經拉出了手套膜,說明面團中的麵筋已經形成了,筋度自然比一般面團要高很多。


結語。

面團之所以能夠拉出手套膜,是因為用到的麵粉本身就具有筋性的,中筋麵粉和高筋麵粉都能夠拉出手套膜,在揉制面團的時候,面團中已經形成了筋度。這個面團的筋度是比一般的面團筋度要高很多,不過在製作麵包的時候用中筋麵粉和高筋麵粉,差別也不是特別大。

③ 為什麼麵包揉不出手套膜(為什麼面團揉不出手套膜)

1.沒出膜也沒問題,麵包出膜是表示麵筋形成程度比較高,這樣的麵包更加松軟一些,不影響做麵包的。

2.做麵包揉面就是反復將面團折疊用掌根按壓,一半用力折疊按壓十幾分鍾面團表面光滑細膩不太沾手並且很有彈性就好了,就說明揉出筋」了,沒必要出什麼膜」,用市場賣的一般的常用麵粉就可以,沒必要高筋或低筋麵粉。

3.麵包揉出膜的方法:1、一定要用高筋粉,超市裡的富強粉、餃子粉這些筋度不夠。

4.2、面團越柔軟越容易出膜,除了吐司、貝果、羅宋麵包等一些特殊品種的麵包外,普通麵包的水量(雞蛋、牛奶這些液體最好也要折成相應的水量)差不多在粉量的60%左右。

5.3、揉面的手勢一定要正確,所謂的出膜是通過不斷的擴展、拉扯、摔打等辦法改變蛋白質的排列結構。

6.所以揉面時一定要不斷地去拉扯麵團,就是拉住面團的一段,提起、向前向下把面團甩到案板上、折疊,轉90度再重復這一動作。

7.4、把除了鹽、酵母、黃油以外的其他所有原料混合,密封,扔冰箱2、3個小時,然後再揉,這樣出膜會很快。

8.或者也可以揉5分鍾,讓面團鬆弛10分鍾,再使勁揉5分鍾,反復這個過程,這樣面團也容易出筋,而且也省力得多。

④ 手工揉面之手套膜的做法步驟圖,怎麼做好吃

用料

普通中粉 375g

白砂糖 37g

玉米油 37g

鹽 3g

酵母 3g

雞蛋 一個(約50g)

水 160g

手工揉面之手套膜的做法

  • 我用的都是最基本的配料,而且都是家裡經常用的最普通的麵粉和玉米油~首先我用的是先油法(個人感覺,先油後油對於出膜真的影響不大,而且我用的是玉米油,最後放的話真的挺不好揉進去的,乾脆別浪費那時間了),把所有配料放到一塊兒,記住鹽和酵母分開放兩邊

  • 拿一雙筷子,把配料攪勻,盡量攪到沒有乾粉,蓋上保鮮膜,放冰箱冷藏半小時

  • 拿一個碗,盛些冷水(用來給面團補水,防止面團過干)取出冷藏的面團,倒在面板上開始揉面,剛開始搓面時會覺得很粘,不過不用擔心,過會兒面團起筋了就不那麼粘了,你要做的就是不停地搓啊搓,搓啊搓,面團搓出去卷回來,如果很濕卷不回來,就拿刮刀刮回來

  • 我一般是大約15分鍾左右吧,揉面時就能聽見面團啪啪的響,那是面團里的泡泡被揉破了的聲音,這個時候差不多就能出手套膜了,開始摔面(我摔面完全是為了把面團摔得光滑一些),摔幾下,面團就已經很光滑了,就可以切下一塊來,檢查一下出膜情況了,是不是很輕松地搓出了手套膜呢?沒有也不要氣餒,繼續再搓一會兒,手套膜馬上就出來了

  • 小貼士

    鹽和酵母一定要分開放兩邊

⑤ 麵包和面怎麼揉出薄膜

問題一:麵包和面怎麼揉出薄膜 首先,麵粉要使用高筋粉,或麵包專用粉。
然後,要有足夠的水,作為溶粘劑。
適量的加鹽,有助於麵筋的更早形成。
溫度控制,面團在揉制過程中的溫度要低於20度,揉好時的溫度在25-26度左右。避免面團太熱,自身先發大了,麵筋就無法完全擴展,就出不了膜了。
打面的過程:
以甜麵包的配方為例:
麵粉、水、糖、酵母、鹽、雞蛋、奶粉、黃油。
1、麵粉+奶粉+冰水+糖+雞蛋+酵母+水++++鹽,混合均勻。(現在天氣熱鹽也可以一起加入,鹽對酵母的生長有抑製作用,在夏天能防止面團過早發酵。冬天的晚加為宜,而且冬天酵母要用溫水化開後加入。)
2、若是機器揉面,那麼現在開始慢速,揉至乾粉顆粒都已經收起。再可以換成快速,打到面團表面看起來比較光滑。用手扯麵團,不能一下子扯斷,加入黃油。
如果,手揉,那就不停的揉到沒有乾粉,然後,用手用力摔打面團,直到表面有些光滑,面團不容易扯斷。
3、加入黃油,也是先慢速,讓面團吸收黃油,然後快速打至面團光滑,用手拍不粘手。這樣,用手拉一塊小面團出來,撐出膜很容易了。
手工的話,面團包入黃油,拍開,折起,再拍開,再折起重復五六次,又是用力的摔打面團,直到面團光滑不粘手,就可以試著撐膜看看了。沒有到位就繼續摔打到出膜為止。

問題二:怎麼可以把面團揉出膜 這是我從別人那看到,希望會對大家有所幫助!揉面最最關鍵的問題是----干濕原料的配比!乾性原料主要是麵粉和少許奶粉,可可粉之類的;而濕性原料主要是水、牛奶(含88%的水),包括蛋液(含73%的水)。為敘述簡單,下面分別以麵粉和水代表干、濕原料。如果幹濕原料配比合適,面團最初是很粘手的,但是經過數分鍾的揉搓之後就會慢慢變的光滑。如果你採取正確的手法揉了半個多小時還是很粘手,那絕對是水多了,這時只能加麵粉了,雖說各種原材料都是以麵粉為標准配備的,最好不要輕易加麵粉,但是這種水多的情況下,不加麵粉揉到天黑也出不了膜。我曾有兩次水加多了,揉了四十分鍾面團一點變化也沒有,後來只能一點點加麵粉,一共揉了一個半小時才差不多。而另一種情況,面團雖然成團但是很乾的話,也是揉不膜的。因為麵筋的形成是靠麵粉和水的結合,如果水分不足,也是不行的。如何判斷水分是否充足?如果面團很乾,摸起來會較硬,用手掌根部揉面時,感覺到面團內部是偏硬且沒有彈性的,那就是面團偏幹了。干濕配比得當且最後揉出膜的面團的特點是用手掌按下去時能感覺到面團內部是柔軟而富有彈性的。(文中提到的出膜都是能拉出大片薄膜且破洞邊緣光滑的膜,即完全階段。)
我這里想說的是,面團寧干不濕!加水過多的面團就像一場噩夢,手都黏在裡面出不來就甭提揉了。所以不要一次把水全加進去。[/b[b]](因為你很少那麼幸運的和配方的作者的原料、作業環境完全相同,麵粉吸濕性不盡相同等各種原因會造成即使配方一樣,面團也不一樣。)那水加到什麼程度呢?加到能把面盆里的麵粉攢成一個面團的程度就好了,不要有剩餘的乾麵粉就成。然後就可以把面團拿出來放到大理石檯面上開揉(記得把面盆用刮板刮干凈噢)。這個過程中要不斷地往裡加水,但是每次只加一點點。我管這個過程叫「揣水」,可以這么操作:每次把面團中間按出一個小坑,用手沾一點點水進來。然後像包包子似的把中間的水包進去,邊包邊揉,這時檯面上可能會粘連粘面,那是因為水還未全部被吸收。可以盡量用面團乾的部分去把檯面上的粘面粘起來,大概半分鍾左右水就會慢慢地被面團吸收進去,這時就是三光(手光、面光、檯面光)了。然後再重復前面的做法,按個坑,沾點水進去繼續揉。直到面團越來越柔軟,手掌按下去時感覺內部也越來越有彈性,甚至有點氣體的感覺時,不用檢驗,膜肯定出來了。當然這時,你如果想讓成品更濕潤綿軟的話,還可以這樣再揣幾次水。這樣一點點揣水的好處是不會加多,你能隨時感受到面團的狀態。這時面團會非常柔軟濕潤,手接觸和按壓上去的感覺很是享受,就像在和它打太極一樣。你可以繼續享受一會這樣的狀態,然後差不多就可以收工了,雖然不至於把麵筋揉斷,但是我們可以把力氣留給下一個麵包哈。
整個過程的關鍵就是每次只需一點點水,然後揉到三光以後再加下一次水。我上次做孟老師書里的鮮奶油麵包,所有原料(包括全部水)都加進去之後,居然還有好多乾麵粉(所以即使是書上的配方也不能生搬硬套也要靈活使用),然後通過這種方法加了大概十多次共計40多克水。這個過程千萬要有耐心,其實每次如果只加一點點水,半分鍾就能三光。即使加20次也只需十分鍾。而這時,基本上已經能出薄膜了。假設這40g水一次或者比如5次加入,那後果不堪設想,不僅出不了膜,你的手都會黏在面團里出不來。所以,欲速則不達。只要遵循這個原則,揉500g左右的面團半個小時之內完全能搞定,而且整個過程手和檯面會很乾凈。網上的很多方法我都試過,比如泡麵法,還有酵母提前溶解至有大泡泡時再加入麵粉等等,個人認為效果不是很明顯。泡麵法可能是和溫度有關,北京這里室溫20度可能不適合......>>

問題三:請問怎麼用手能揉出麵包手套膜嗎 一、暢法
1
將麵粉、奶粉、糖、鹽放入盆中,加入蛋液和水(一定要冷水),用筷子攪均,直到沒有乾麵粉。蓋上保鮮膜或濕紗布,放入冰箱冷藏室或就放在室內,醒15-20分鍾。
2
拿出醒好的面,加入酵母粉(酵母也可以加量溫水後放入,前面的水減量即可)稍微揉成團就將面團移到案板上揉。一兩分鍾面團就光滑了(冰箱里拿出來的容易成團,越揉也會越沾)這時可以摔打面團了(摔面團也是有方法的,不會的一定要去搜視頻看。其實就是把面團摔長了,疊起來,換個方向再摔……)。
3
摔打比較省力,又不會覺得很粘手,當然速度不能太慢,大概六七分鍾就可以出膜了,這時的膜還容易破,這時可以加黃油了(黃油不要提前拿到室內軟化,最好是直接從冷凍室拿出來的,很冰很硬的),直接把黃油揉進面團,因為它很硬,容易跑出來,跑出來又塞進去揉就是啦……
二、 大概五六分鍾,黃油基本全揉進去了,這時切一小塊面團,旋轉著扯開就可以拉出薄膜,就算破了,斷面也很光滑,做麵包是可以的啦!要做土司,就繼續摔打吧!最多半小時就能出手套膜了……
三. 小貼士
1、和面的水一定要冷的,不然會促使酵母發酵,會影響出膜的,我之前一直不成功就是揉著揉著就覺得面團膨脹了,加上中途哄孩子,面團越是發酵的厲害,所以徹底失敗。
2、黃油最好先放到冷凍室凍成硬塊,這樣加黃油到面團的時候會讓面團降溫,不用擔心天氣太熱揉著揉著發酵起來; 其次,這樣黃油就是一點點的融入到面團,等黃油完全融入時,膜已經出來了,省事!
3、摔面是很好的方法,但一定要注意方法,不知道怎樣摔的,就去看看《保羅教你做麵包》第一集。其實就是把面團摔兩下,它就變長了,然後疊起來,換個方向再摔!
4、希望愛麵包的廚友們都能把面團套手上……加油,親愛的們,只有自己總結了方法,才能得心應手!

問題四:做麵包時,手工揉面要揉多長時間? 這個要看你一次揉多少面,還有你揉面的速度。 一般我自己做麵包就家裡三個人吃一次最多300克麵粉,揉十幾分鍾就可以了。面是否揉好不是看時間,而是看面團的狀態,可以把面團拉開,如果能拉成半透明的膜而不容易破,或者破裂的口成圓形,面團就揉好了。
希望採納

問題五:麵包揉麵包出膜技巧 麵包揉麵包出膜方法
材料:高粉230g,低粉70g,一個蛋+牛奶=210g,糖50g,鹽3g,酵母3g,黃油30g。
1.按照說明書上的投料順序:先放液體(蛋+奶),糖鹽分置兩角,加入麵粉,上面挖一坑,填入酵母覆蓋好。放好桶,插電源,選擇菜單10發面團,按啟動鍵。
(其實我覺得這樣的順序應該是為了定時啟動時用的,需要保持酵母的乾燥啊,以及酵母不能和鹽接觸這樣的問題。如果直接開始做,怎麼放料並不是太重要,鹽是會降低酵母的效力沒錯,但也不至於一定要挖坑放酵母的。但用麵包機揉面需要注意的是,因為揉面過程一般很長,普通甜麵包也得30分鍾,而吐司則需要40-50分裝,麵包機本身工作過程中發熱很厲害,夏天溫度較高,揉面時一定要使用冰水和冰蛋來幫助降溫,否則中途面還沒有揉好就發酵,很影響最後成品的口感。揉面過程中也可以開著蓋幫助散熱,或者使用電風扇,吹空調等辦法。)

2.為了防止麵粉外撲,系統會自動慢轉2分鍾,之後攪拌刀會連續運轉。麵包機與廚師機的揉面原理不太一樣,它沒有廚師機那麼強大,只是底部有個攪拌刀來攪動面團以達到需要的程度。所以,面團柔軟是出膜的關鍵,太硬的面團,很難用麵包機揉到想要的效果。怎麼來界定面團軟硬合適呢?如圖倒計時1:55,也就是轉了5分鍾時,如果桶中基本沒有乾粉,而面團也恰好成團,刀能在面團里帶動面團轉動,而不是面團被刀撥來撥去的樣子,也不會濕軟成一灘,這樣就正合適。

3.轉了10分鍾,也就是倒計時1:50時,檢視面團情況,勉強能拉出薄膜,但不均勻,且易破。

4.揉面20分鍾,也就是倒計時1:40時,檢視面團情況,拉出的薄膜稍微有點筋度,但還是易破。麵包機會有幾秒中短暫的停頓,這時可以投入黃油。

5.放入切小塊的黃油,夏天不需軟化。這時長按關閉程序3秒鍾。再從新啟動。還是發面團程序,倒計時又從2:00開始。

6.這是轉動5分鍾,6分鍾,7分鍾的樣子。可以看到,面團已經光滑了。

7.繼續揉至倒計時1:50,也就是總共揉了30分鍾時,檢視面團,可以拉出較大片的薄膜,有一定的筋度。破洞的邊緣有小鋸齒樣,不光滑。這個程度,就可以做甜麵包了。如果要放入乾果或者果泥等做各種口味的甜面團,也可以這時投放,繼續揉個兩三分鍾的樣子,稍微均勻即可。揉入雜料後若再揉太長時間,會破壞面團筋度。

8.如果繼續揉,倒計時1:40時,檢視面團,可以拉出很有筋度的薄膜,用手指捅也不輕易破,破了的話,破洞的邊緣很光滑,這個程度就可以做吐司了。當然,只用麵包機很難揉出那種可以套在整隻手上的手套膜。而揉到這個程度,尤其是夏天,面團就會有稍微的發酵現象了,繼續揉下去只會破壞麵包的口感。而這個程度做出的吐司一樣可以拉絲,口感細膩,甚至要比買的吐司都柔軟。

9.做小排包。圖中是用了8寸方模和6寸圓模。面團根據自己想要的程度揉好後,拿出來滾圓,放入抹了黃油的盆中,蓋保鮮膜,室溫發酵1-1.5小時至兩倍大。可以手指粘麵粉插一下,不回縮,不塌陷即成。

問題六:為什麼做麵包和面要揉出膜而做包子卻不用 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是一種東西。

問題七:如何揉麵包用的面團,死活做不了手套膜 麵包可以說成兩種, 一種就是能食用的麵包,另一種就是指的物質上的東西,或者食物,或者是金錢,這就是更深層次的意義。 也不知道你說的是哪一種。
所謂麵包,就是以黑麥、小麥等糧食作物為基本原料,先磨成粉,再加入水、鹽、酵母等和面並製成面團坯料,然後再以烘、烤、蒸、煎等方式加熱製成的食品。
通常,我們提到麵包,大都會想到歐美麵包或日式的夾餡麵包、甜麵包等。其實,世界上還有許多特殊種類的麵包。世界上廣泛使用的製作麵包的原料除了黑麥粉、小麥粉以外,還有蕎麥粉、糙米粉、玉米粉等。有些麵包經酵母發酵,在烘烤過程中變得更加彭鬆柔軟;還有許多麵包恰恰相反,用不著發酵。盡管原料和製作工藝不盡相同,它們都被稱為麵包。
麵包又被稱為人造果實,品種繁多,各具風味。
麵包是高熱量碳水化合物食品,多吃容易肥胖。
溫度高時較為松軟好吃,低溫的狀態下會變硬,風味口感都會差很多。

問題八:做麵包的面團為什麼要揉出膜 揉出膜,表示麵筋完全擴展,有利於下一步成形,醒發和烘烤,麵包會有更好的感官性狀,吃起來也會更加韌,有嚼勁~

問題九:做麵包,為什麼要能拉出薄薄的膜?揉面排出空氣?二次發酵? 那是因為面裡面的麵筋在你和面的時候已經形成,我們和面就是為了讓他形成麵筋,而醒面就是為了讓麵筋能有一個舒緩的過程,讓本來被我們和在一起的麵筋慢慢舒展開,舒展完之後,面團中間會有氣,那是因為面團在醒制過程中會發生一系列反應,就像是呼吸一樣,我們要將那些空氣揉沒再次讓麵筋聚攏也就是讓他更加結實,也是為了讓麵筋更加均勻,其實那薄薄的膜就像是織好的布,麵筋就像是布裡面那一根根線一樣,縱橫交錯,我們通過二次發酵會讓麵筋更加緊密結實,就形成了膜一樣的感覺,這也是為了使我們做出的麵包口感更有層次,更加能發揮面團中神奇的力量,做出更加或蓬鬆或緊實的麵包,只要掌握好面團的呼吸,讓他們得到很好的舒展,相信你一定能做出好吃的麵包!

⑥ 揉出手套膜怎麼做如何做好吃

食材食譜熱量:600(大卡)
主料中筋麵粉(油皮用)94克豬油(油皮用)33克
方法/步驟
1
將油皮用的材料混合後揉成能出膜的光滑面團。快速揉出膜的辦法如下:面團混合揉好後拿起甩出至操作檯面上,甩出稍長的面團後,再對折甩出,重復此動作三次左右,面團再揉好,這時候就用刮板,如圖所示,切成一塊塊,可以切得比圖中所示小塊些,不一定要切得很工整,因為我們接下來要將這些切出的小面塊再次揉好,揉好面團後再甩面團,這就是重復前面說的步驟,按這種辦法一般8分鍾左右就可以出完美手套膜了。甩到面團在手中有一種很綿軟的感覺時,就可以用刮板切一小塊,試著撐下能不能撐出手套膜,如果效果沒達到時,可以繼續再操作。
怎麼樣做蛋黃酥才好吃,快速出手套膜及各要點
怎麼樣做蛋黃酥才好吃,快速出手套膜及各要點
2
接下來將油酥用的材料混合好,注意這里只要將材料混合均勻了便可以,不能過分的揉搓。把做好的油皮和油酥用保鮮膜蓋好。
鹹蛋黃選擇時應選擇腌制好的。如果取出的鹹蛋黃有中心留出蛋黃的情況就是還沒有腌制好的,請盡量不要使用。鹹蛋黃可以事先用食用油泡上幾小時,不過新鮮咸鴨蛋取出的泡不泡口感區別不會太大。鹹蛋黃表面塗上或噴上高度白酒後入烤箱180度烤個五分種左右,蛋黃發黃便可,因為烤盤的余熱還會將鹹蛋黃烤熟。鹹蛋黃是要包於最中心的,所以先烤好到時烤整個蛋黃酥時酥皮烤好後就不至於裡面還沒熟。(據說也可以用熟的鹹蛋黃,我沒有試過。另外也可以直接買鹹蛋黃)。紅豆沙等分成10份每個25克的量,然後壓成扁圓形,再把鹹蛋黃包入,包時建議用虎口來包(如果不知道虎口的,我向你說明下虎口就是大拇指和食指之間的地方,如圖示)。
怎麼樣做蛋黃酥才好吃,快速出手套膜及各要點
怎麼樣做蛋黃酥才好吃,快速出手套膜及各要點
3
取出油皮和油酥面團,各均分成10等份。都揉圓。注意:全程都應該蓋好保鮮膜,以防麵皮出現乾的現象,特別是夏天溫度較高。
取一個油皮擀圓,將一個油酥包入油皮中,也是用虎口包。收口向下放置,注意蓋好保鮮膜,接下來不再提醒大家。
不會用擀麵杖擀圓面的可以用手掌壓扁的方式,但是要注意,不能一直按,要按一下拿起面團放好再按,不然在一個位置一直按壓,很容易造成粘在了操作台上的情況。
怎麼樣做蛋黃酥才好吃,快速出手套膜及各要點
怎麼樣做蛋黃酥才好吃,快速出手套膜及各要點
怎麼樣做蛋黃酥才好吃,快速出手套膜及各要點
怎麼樣做蛋黃酥才好吃,快速出手套膜及各要點
4
全部包好後,取出第一個油酥皮擀成長舌形,然後從上而下捲起。所有油酥皮卷好後蓋上保鮮膜松馳15分鍾左右(動作比較慢的,或者做的量很多的,可以不用等松馳時間,而是直接從第一個油酥皮開始往下操作)。
松馳好的油酥皮,豎放著(注意不是立起來,只是豎著放)壓扁下再擀成長舌形,仍然是從上而下捲起。再松馳15分鍾。
注意:如果取出松馳好的油酥皮進行擀制的時候,會出現不好擀,彈回的情況,就是沒有松馳好,應該再讓它靜置松馳會。
怎麼樣做蛋黃酥才好吃,快速出手套膜及各要點
怎麼樣做蛋黃酥才好吃,快速出手套膜及各要點
怎麼樣做蛋黃酥才好吃,快速出手套膜及各要點
5
油酥皮靜置松馳好後,收尾朝上,從中間按下,兩邊靠擾後,擠按壓扁。輕輕擀成薄圓片。一定要輕擀。取出包好鹹蛋黃的豆沙團再包入擀好的油酥皮中(仍然可以用虎口包的方式)。收口向下放置於墊好油紙的烤盤上。這時蛋黃酥主體就已經完成了。
怎麼樣做蛋黃酥才好吃,快速出手套膜及各要點
怎麼樣做蛋黃酥才好吃,快速出手套膜及各要點
6
這時可以預熱烤箱至180度。烤箱預熱過程中,我們可以用羊毛刷將包好的蛋黃酥刷上蛋黃液。蛋黃液刷兩遍,等第一遍干時刷第二遍(如果用土雞蛋,可以只刷一遍,因為較黃)。然後表面撒上黑芝麻裝飾下,就可以放入預熱好的烤箱中,烤半小時左右,看錶面上色差不多時即可。
怎麼樣做蛋黃酥才好吃,快速出手套膜及各要點
怎麼樣做蛋黃酥才好吃,快速出手套膜及各要點
7
烤好後,可以先不從烤箱中取出,待烤箱溫度下降到一定時再取出。如果要包裝,就等拿出冷卻後包裝便可。
怎麼樣做蛋黃酥才好吃,快速出手套膜及各要點
怎麼樣做蛋黃酥才好吃,快速出手套膜及各要點
END
注意事項
鹹蛋黃的品質很關鍵,所以選擇鹹蛋黃時一定要挑選腌制好的紅紅的鹹蛋黃。白酒是為了給鹹蛋黃去腥,所以這步不能少。
油皮一定要揉至出手套膜狀,因為那樣面團的延展性才好,在後面的操作中才不至於漏酥而且更好包蛋黃酥。
紅豆沙要用油豆沙,如果覺得買來的太甜也可以自己炒制。水豆沙不僅粘手不易於操作而且容易造成出來的成品出現漏餡的現象。
擀成長舌形時,注意不要擀得太長了,擀成比一乍稍長便可以了,擀時也不可以來回一直擀,不然也容易造成漏酥現象。
刷蛋黃液時要用羊毛刷,不要用硅膠刷。刷的時候沾取蛋黃液後在容器邊稍刮下再刷,然後刷的時候靠近底下的地方也刷下,這樣出來的成品比較美觀。

⑦ 為什麼有時候揉面揉不出薄膜

很開心與大家一起探討這個問題。

對於為什麼有時候揉面揉不出薄膜,以蛋黃酥舉例從我個人結合生活經驗分析,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與選擇的麵粉類型有關

如果想盡快揉出薄膜,盡量選擇高筋麵粉,我們一般用的普通麵粉蛋白含量太低,而高筋粉蛋白含量高,韌性強,這樣揉的時候更容易揉出薄膜,也容易拉絲,更適合做麵包、面條類。

2.與麵粉內加的東西有關

麵粉內加的酵母、鹽、糖、水分黃油都是影響面揉出膜的因素,麵粉內可以加糖粉、雞蛋、牛奶能增加面的柔度和韌性,更容易揉出薄膜。

3.與揉面的姿勢和時間有關

揉面的時候從里向外一直搓,搓出去的面團收回來繼續搓,反復的搓,時間稍微長點更好。

4.與面團發酵時間長短有關

我們揉一會然後用保鮮膜包住醒一會,然後繼續揉。這樣反復揉面,更容易揉出薄膜。一般面發酵大概20分鍾左右,醒兩次以上。

5.與和面的柔軟度有關

和面的時候盡量去和軟一些,軟的面團,韌性更大,揉的時候更容易出現薄膜,硬的面團,沒有韌性。

以上就是我揉面過程揉出薄膜的希望經驗,與大家共享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大家好,我是拉麵那些事兒 ,本人從事蘭州牛肉麵行業多年,對於麵食的製作是專業級別的,揉面揉不出薄膜,這是什麼原因,下面我就從專業角度去講一下!

個人主頁有一系列蘭州拉麵製作視頻教程和拉麵各種配方的分享,感興趣的可以去看一遍

看了很多回答對於肉面出現不了薄膜的回答,說了很多原因,看似說的都很有道理,其實沒有幾個正確的。

面團出現薄膜需要具備幾點因素:

1.面團中的水與麵粉充分融合

2.面團經過充分的醒面過程

3.揉面過程要將面團揉到位

面團出現薄膜時說明了面團中的水與麵粉的比例正合適,且面團中的水份分布均勻充分與麵粉融合後的結果。而這樣的面團再經過揉面一系列操作後,會有一個特點也就是面團表面光滑且細膩。一般能出現薄膜的面團都具有外表光滑細膩的特點,但是並非所有光滑細膩的面團都可以出現薄膜。

個人主頁有鹵菜各種做法的講解和鹵菜香料配方的分享,定時解答鹵菜製作常見問題的處理方法

原因就是 :面團薄膜的形成從另一個方面來講就是面團中含有良好的麵筋網,所以才會有接近透明狀態的薄膜,如果面團中沒有良好的麵筋網,那麼面團一拉扯就會撕裂。

醒面的過程即是麵筋生成的過程

如果面團中水與麵粉的比例正合適,但是卻沒有充足的醒面時間,那麼面團也很難出現薄膜,無論是麵筋網還是水與麵粉都需要一個融合生成的時間。

分享拉麵專業知識,講解專業拉麵技巧,關注我教你在家自學蘭州看哈

揉面即是強筋的過程

有句話說的好,打倒的媳婦,揉倒的面,意思就是說面團揉的越多越勁道,揉面之所以能夠強筋是因為,面團經過醒面後,雖然生成了良好的麵筋網,但是麵筋網的排列卻不夠緊密,所以我們會發現面團醒過後體積會變大,所以我們揉面的過程即使壓縮面團體積的過程,同樣數量的麵筋網,面團的體積越小其筋度就越高,所以其柔韌性和延伸性也就越好,這就是為啥想要出現薄膜,揉面過程十分重要。

個人主頁有各種鹵菜做法的講解和鹵菜香料配方的分享,定時解答鹵菜製作常見問題的處理方法

1.水與麵粉的比例不正確

發酵類麵食製作的面團需要根據麵粉的吸水性以及具體的麵食製作調整水的用量,一般都是一斤麵粉放250克-270克。過多或者過少的水都不利於薄膜的出現。

非發酵類麵食所用的水在235克-260克之間。

個人主頁有牛羊肉湯各種做法的講解和高湯製作經驗分享,定時解答調湯製作常見問題的處理方法

2.揉面手法不對,導致面越揉越硬

大多數人揉面的手法用力技巧其實都是錯誤的,面少的話還能揉動面,但是如果說一袋子面那麼絕大多數人都揉不動,這主要是因為揉面的姿勢和用力技巧導致的。專業人士揉面用的是身體的力量,以胳膊為支點,身體重心前傾的慣性力量傳遞到胳膊上,然後在到手上,這才是正確的揉面方法,而大多數人是用胳膊和手碗的力量,所以面揉不光滑或揉不透則很正常,因為揉面的力量不夠,所以揉面的次數就會增加,而這樣不正確的揉面方法會把面揉糟了,所以很難出現薄膜。

個人主頁有詳細拉麵製作視頻教程和拉麵各種配方的分享,感興趣的可以去看下

3,揉面技巧:輔料的使用

揉面的時候准備些植物油,均勻塗抹在雙手上,這樣揉面的時候可以防止面破皮且不粘連,而且能夠最大程度上增加揉面的工作效率,植物油也具有給面團增加光滑度和增加延伸性的作用呦!

個人主頁有一系列蘭州拉麵製作視頻教程和拉麵各種配方的分享,本人定時分享:

各種麵食做法的講解,各種鹵菜製作講解和鹵菜香料配方分享,各種湯類製作講解和調湯經驗分享

揉面揉不出薄膜的原因有好多種,面團太硬和太軟都揉不出薄膜,一定要把面團做成軟硬適中的面團,在把面團放在面版上使勁揉,大約揉十五分鍾,薄膜就揉出來了

其實按照物理和化學的解釋來說,出膜是為了讓麵包中黏性最高的部分揉出來,具有很強的拉力和黏性。這樣放入的酵母在發酵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才會被包裹在黏性很大的麵包的氣孔中而逐漸長大,體積變到2倍以上。如果不出膜,黏性沒達到,就很難包裹住而二氧化碳,也就體積難以膨脹,就會做出一團死面。

您好

為什麼有時候揉面揉不出薄膜?

首先說用酵母發面是可以過夜的,之前我經常這么做,每隔地方溫度不一樣,也因為懶不想把活一天都幹了,所以經常頭一天晚上發面,第二天用

說一下酵母

酵母是一種真菌微生物,在有氧氣和沒有氧氣的情況下都能夠存活,發酵主要是利用了酵母的生命活動,產生二氧化碳以及一些其他物質,能夠讓面團發生一系列復雜的生物化學變化,變得蓬鬆柔軟,在整個發酵過程當中,酵母一直是處於活躍狀態。

面團在一定溫、濕度條件下,讓酵母充分繁殖產氣,促使面團膨脹的過程。當酵母菌在面團內部有氧的環境下,將澱粉轉化為糖並消耗掉的時候,會釋放出二氧化碳氣體。這時,面團的體積就會膨大,就發了起來。

和面用溫水。溫度在28-30度之間最好。但很多朋友家裡沒食品用溫度計怎麼辦?用手來感覺吧。別讓你的手感覺出燙來就行。特別提示:用手背來測水溫。就算是在夏天,也建議用溫水。當然你也可以用冷水,我只是希望發面過程盡量短一些,能節約時間。

麵粉、水量的比例對發面很重要。不少朋友總是說發不起來,可能是因為面團太硬了。水少面多,面團就硬,這樣的面團適合做手擀麵。水多面少,發出來的面團軟踏踏,成品口感差。什麼比例合適呢?我給個大致的配比:500g麵粉,水量不能低於250ml,即約等於:2:1的比例。/*某個新手親身證明2:1和出來的是年糕。當然,做饅頭還是蒸包子,你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飲食習慣來調節面團的軟硬程度。同時也要注意,不同的麵粉吸濕性是不同的,還是要靈活運用。

活性乾酵母的生產日期很重要,過期的酵母失去了活性,就失去了酵母發酵的作用,切記。

二次發酵也很重要:在蒸之前,最好再進行二次發酵,生坯在蒸鍋中靜置約20分鍾-30分鍾左右,建議不要忽略這一步。經過二次發酵的饅頭或包子,蒸出來肯定會比缺少這一步的好。天氣熱,蒸鍋里裝冷水,因為氣溫高容易發酵;天氣冷,蒸鍋里就裝熱水,更有助於二次發酵。

教大家一個不用揉面也能出手套膜的方法,正常活面之後把面團放到盆里,蓋上保鮮膜封好,放到冰箱冷藏里,冷藏一晚上,第二天早上從冰箱拿出來輕輕揉一下,一拉就出手套膜了,然後進行面團排氣,然後整形進行2次發酵,面團是原來的2倍大就可以了,就可以烤麵包啦,非常省事

手套膜想迅速出來,我教你個辦法,放冷凍室二十分鍾出來就有膜了。

下面就是我按這個程序操作的,做的電飯鍋麵包 。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下面我做的經驗手套膜對於麵包烘焙而言,不但使得烤制的麵包組織更細膩,口感更松軟,也是檢驗烘焙者對面團掌握能力的考驗,所以麵包製作中,烘焙者都會強調要揉出手套膜。

「手套膜」是烘焙愛好者製作麵包時,將高筋面團揉到可以套在手上類似薄膜而不破的一種狀態,俗稱手套膜。面團揉到手套膜對提升麵包口感有如下優點:

1、手套膜意味著高筋面團已經揉到最佳的出筋狀態

2、高筋面團揉成手套膜後,烤制的麵包,特別是手撕包、北海道吐司等,麵包的組織會很細膩,可以達到「拉絲」狀態。

3、手套膜也是檢驗烘焙者對麵粉、黃油、水、鹽、酵母比例的掌握,揉面力度、發酵時間、麵粉好壞的檢驗,太油或者麵粉不對,都會影響手套膜的出筋狀態,所以手工揉面的烘焙者往往力求達到手套膜。

這個手工出膜好難。我試過,汗水都出來了。就是不出膜

我最近做麵包總結出一點,就是和好面團以後,先蓋保鮮膜醒發半個小時,然後再放在案板上,像搓衣服一樣反復來回揉搓,大約需要20-30分鍾,一定會出膜,親,你的沒有出膜應該是功夫還沒有到家,下次你按照我的方法試試,一定會出膜的

⑧ 手套膜是什麼

「手套膜」是烘焙愛好者製作麵包時,將高筋面團揉到可以套在手上類似薄膜而不破的一種狀態,俗稱手套膜。手套膜對於麵包烘焙而言,不但使得烤制的麵包組織更細膩,口感更松軟,也是檢驗烘焙者對面團掌握能力的考驗,所以麵包製作中,烘焙者都會強調要揉出手套膜。

「手套膜」指的是攪打面團到「完全階段」。一個最佳的手套膜,會薄到可以看清指紋的程度。面團只能拉出相對厚的膜的話就是還處於擴展階段,說明面團的延展性還不夠,還要繼續攪打。

拉出的薄膜狀態應該是很光滑很細膩,可以看到很多小氣泡的,如果薄膜拉出來還是很粗糙,有很明顯的網狀結構,就表明麵筋還沒有強化到位,也沒有排列整齊,需要繼續攪打。

面團揉到手套膜對提升麵包口感有如下優點:

1、手套膜意味著高筋面團已經揉到最佳的出筋狀態。

2、高筋面團揉成手套膜後,烤制的麵包,特別是手撕包、北海道吐司等,麵包的組織會很細膩,可以達到「拉絲」狀態。

3、手套膜也是檢驗烘焙者對麵粉、黃油、水、鹽、酵母比例的掌握,揉面力度、發酵時間、麵粉好壞的檢驗,太油或者麵粉不對,都會影響手套膜的出筋狀態,所以手工揉面的烘焙者往往力求達到手套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