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套類別 » 使用二氯甲烷應該戴什麼手套
擴展閱讀
女裝多多拼網店怎麼開 2025-02-07 00:37:10
女裝羊毛衫肩寬怎麼量 2025-02-07 00:32:02

使用二氯甲烷應該戴什麼手套

發布時間: 2023-09-05 19:18:26

1. 二氯甲烷對皮膚內的傷害

二氯甲烷的職業危害與防護

  1. 二氯甲烷簡介

    二氯甲烷,又名甲叉二氯、二氯亞甲基,是甲烷分子中2個氫原子被氯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分子式CH2Cl2。二氯甲烷是無色、透明、比水重、易揮發的液體,有類似醚的氣味和甜味,不燃燒,但與高濃度氧混合後形成可爆炸的混合物。微溶於水,可與絕大多數常用的有機溶劑互溶,與其他含氯溶劑、乙醚、乙醇也可以任意比例混溶。純二氯甲烷無閃點,當二氯甲烷與丙酮或甲醇液體以10∶1比例混合時,其混合物具有閃點,蒸氣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極限6.2%〜15.0%(體積)。

  2. 二氯甲烷的用途

    工業中二氯甲烷由天然氣與氯氣反應製得,經過精餾得到純品,是優良的有機溶劑,常用來代替易燃的石油醚、乙醚等。因二氯甲烷具有溶解能力強和毒性低的優點,大量用於製造電影膠片和聚碳酸酯,在制葯工業中做反應介質用於制備氨苄青黴素、羥苄青黴素和先鋒黴素等,還用作塗料溶劑、金屬脫脂劑,氣煙霧噴射劑、聚氨酯發泡劑、脫模劑、脫漆劑、石油脫蠟溶劑、有機合成萃取劑等,並可用作牙科局部麻醉劑、製冷劑和滅火劑等。

  3. 二氯甲烷的職業危害

    危害途徑:二氯甲烷可經吸入、食入和經皮吸收3種途徑進入體內,吸入為人類接觸的主要途徑。

    ① 吸入式危害:二氯甲烷具有麻醉作用,主要損害中樞神經和呼吸系統。少量吸入可對鼻子及喉嚨造成輕微刺激。短時間吸入較高濃度的二氯甲烷可能導致頭暈、頭痛、惡心、嘔吐、手腳麻木、疲勞、協調性降低以及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狀,高濃度暴露可能導致共濟失調、意識喪失甚至死亡。長期吸入較高濃度的二氯甲烷會造成肝及腎的損傷,還有報告指出一直暴露於含量為0.5‰〜3.6‰的二氯甲烷環境中會造成腦損傷。

    ② 接觸式危害:二氯甲烷液體接觸會對皮膚造成刺激,如流入手套內、鞋內或衣內可能會嚴重刺激皮膚。二氯甲烷液體及高濃度蒸氣能對眼睛造成刺激甚至引起角膜損傷。

    ③ 食入式危害:在動物實驗中,二氯甲烷經消化道攝入會被迅速吸收入體內造成中度毒性,症狀與吸入相同。

    ④致癌性危害: 現有研究並未發現長期暴露於二氯甲烷的工人有癌症增多的跡象,但因其具有致突變性,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將其列為疑似致癌物。

  4. 二氯甲烷的危險特性

    二氯甲烷遇明火高熱可燃。受熱分解能發出劇毒的光氣。若遇高熱,容器內壓增大,有開裂和爆炸的危險。

    我國的職業衛生標准GBZ2.1-2007《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 第1部分:化學有害因素》規定二氯甲烷的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為200 mg/m3。前蘇聯制定的車間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為50 mg/m3。

  5. 避免二氯甲烷泄露或中毒的預防措施

    ① 生產和使用二氯甲烷的生產流程應盡量保持密閉操作,定期檢修設備,防止跑、冒、滴、漏發生,同時加強局部排風。

    ② 接觸使用二氯甲烷的人員要做好個人防護,空氣中濃度超標時,應該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應該佩戴空氣呼吸器。必要時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穿防毒物滲透工作服,戴防化學品手套。

    ③ 工作現場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工作畢,沐浴更衣。單獨存放被污染的衣服,洗後備用。注意個人清潔衛生。

    ④ 加強對儲存二氯乙烷的管理,貯存在陰涼、乾燥、通風良好及陽光無法直射的地方,遠離熱源、火焰及不相容物,如強氧化劑、強酸、硝酸。貯存在貼有醒目標簽的適當容器里,用過的空容器應緊密地蓋好,避免容器受損並定期檢查貯桶有無缺陷如破損或溢漏。在適當處張貼警示標示。

  6. 二氯甲烷泄露或中毒的應急處置

    (1)泄漏或急性中毒現場控制措施

    ① 停止導致事故的作業,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切斷火源。加強事故現場的通風。

    ② 急救人員應穿戴適當的個人防護裝備,現場濃度較高或泄漏控制時要穿防護服,使用攜氧式呼吸器或正壓式呼吸器才能進入現場處理。

    ③ 發生泄漏事故時立即將非相關人員隔離在至少25〜50 m外,當發生大量外泄時應將人員撤離到逆風處100 m外,當起火燃燒時應將人員撤離到800 m外。

    ④ 避免外泄物進入下水道、水溝或密閉的空間內,可使用砂、泥土或其他不與泄漏物質反應的物質來圍堵泄漏物。已污染的吸收物質和外泄物具有同樣的危害性,須置於加蓋並標示的適當容器里,用水沖洗溢漏區域。

    (2)二氯甲烷中毒的急救措施

    ① 皮膚接觸 脫去被污染的衣服,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

    ② 眼睛接觸 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或就醫。

    ③ 吸入 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與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由受訓過的人施以人工呼吸,但不要使用口對口人工呼吸,應使用單向給氣式之口袋型面罩和其他醫療器材來執行人工呼吸。若心跳停止要施行心肺復甦術,應迅速將患者送至緊急醫療單位。

  7. 二氯甲烷中毒案例

    2007年11月10日上午9點,某化工公司TAC工段需要二氯甲烷,而回收工段的閥門未關閉,致使二氯甲烷未能進入TAC工段而流入回收工段,造成回收工段儲液罐中的二氯甲烷大量溢出。發現泄漏後,1名值班人員一方面電話通知上一工段停止供液,一方面在沒有個人防護的情況下試圖關閉閥門,在緊急處理過程中吸入泄漏的二氯甲烷而昏迷,另外2名值班人員發現後(也沒佩戴個人防護用品)立即將該人拖到緊急逃生口處,並聯系市急救中心急救。這3名勞動者均沒有佩戴個人防護用品到現場關閉閥門,隨後2人亦出現昏迷,3人被同時送某醫院搶救。3名患者入院後出現呼吸困難、惡心、嘔吐、咳嗽等症狀,被診斷為二氯甲烷中毒合並腦水腫、肺水腫。

2. 為什麼二氯甲烷滴在手上沒感覺,滴在戴手套的手上會很痛

直接滴在手上一般很快就揮發來不及被皮膚吸收反應。一般的丁腈手套等不能阻擋二氯的穿透,進去後與皮膚接觸來不及揮發導致疼痛。

二氯甲烷是一種有機物,分子式為CH2Cl2,為無色透明液體,具有類似醚的刺激性氣味。微溶於水,溶於乙醇和乙醚,在通常的使用條件下是不可燃低沸點溶劑,其蒸氣在高溫空氣中成為高濃度時,才會生成微弱燃燒的混合氣體,常用來代替易燃的石油醚、乙醚等。

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二氯甲烷在2A類致癌物清單中。2019年1月23日,二氯甲烷被列入有毒有害大氣污染物名錄(2018年),2019年7月23日,二氯甲烷被列入有毒有害水污染物名錄(第一批)。

基本性質:

甲烷分子中兩個氫原子被氯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二氯甲烷是無色、透明、比水重、易揮發的液體,有類似醚的氣味和甜味,不燃燒,但與高濃度氧混合後形成爆炸的混合物。二氯甲烷微溶於水,與絕大多數常用的有機溶劑互溶,與其他含氯溶劑、乙醚、乙醇也可以任意比例混溶。

二氯甲烷能很快溶解在酚、醛、酮、冰醋酸、磷酸三乙酯、甲醯胺、環己胺、乙醯乙酸乙酯中。含等體積的二氯甲烷和汽油、溶劑石腦油或甲苯的溶劑混合物是不易燃的。

然而當二氯甲烷與丙酮或甲醇液體以10:1比例混合時,其混合液具有閃點,蒸氣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極限6.2%~15.0%(體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二氯甲烷

3. 聚氯乙烯手套隔二氯甲烷嘛

pvc手套,如果它沒有空洞的話,是可以防一些有機溶劑的

4. 二氯甲烷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1、環境危害:該物質對環境可能有危害,在地下水中有蓄積作用。對水生生物應該特別注意。還應注意對大氣的污染。

2、健康危害:該品有麻醉作用,主要損害中樞神經和呼吸系統。

5. 二氯甲烷的注意事項

侵入途徑:吸入、食入、經皮吸收。
健康危害:該品有麻醉作用,主要損害中樞神經和呼吸系統。人類接觸的主要途徑是吸入。已經測得,在室內的生產環境中,當使用二氯甲烷作除漆劑時,有高濃度的二氯甲烷存在。一般人群通過周圍空氣、飲用水和食品的接觸,劑量要低得多。據估計,在二氯甲烷的世界產量中,大約80%被釋放到大氣中去,但是由於該化合物光解的速率很快,使之不可能在大氣中蓄積。其初始降解產物為光氣和一氧化碳,進而再轉變成二氧化碳和鹽酸。當二氯甲烷存在於地表水中時,其大部分將蒸發。有氧存在時,則易於生物降解,因而生物蓄積似乎不大可能。但對其在土壤中的行為尚須測定。
健康危害效應:
急性:1.鼻子及喉嚨的輕微刺激。
2.於500~1,000 ppm 1~2小時可能會導致中樞神經系統的輕度抑制,如:頭暈、頭昏眼花、惡心、手腳麻木、疲勞,無法集中精神及協調性減低。
3.非常高濃度暴露可能導致喪失意識及死亡。
皮膚:1.液體會刺激皮膚。
2.如流入手套內、鞋內或緊的衣內可能會嚴重刺激。
眼睛:1.液體及高濃度蒸氣可能造成刺激。
2.液體可能導致角膜的短暫刺激。
食入:1.於動物實驗中,二氯甲烷會被迅速吸收入體內造成中度毒性,症狀如吸入。
慢性:1.吸入:於非常高濃度會造成肝及腎的損傷。亦有報告指出一再暴露於500~3,600 ppm會造成腦損傷。
⒉致癌性:三研究指出長期暴露的工人並無癌症增多的跡象,但IARC將其列為疑似致癌物。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職業衛生標准GBZ2.1-2007 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化學有害因素
二氯甲烷的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PC-TWA 200mg/m3。 攜帶型氣相色譜法;水質檢測管法;氣體檢測管法
氣體速測管(德國德爾格公司產品)
實驗室監測方法:
監測方法 來源 類別
氣相色譜法 《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測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編 空氣
吹掃捕集-氣相色譜法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水質
氣相色譜法 《固體廢棄物試驗與分析評價手冊》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等譯 固體廢棄物
氣相色譜法 《城市和工業廢水中有機化合物分析》王克歐等譯 廢水
色譜/質譜法 美國EPA524.2方法 水質 前蘇聯 車間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 50mg/m3
中國(待頒布) 飲用水源中有害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 0.02mg/L
中國(GHZB1-1999)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I、Ⅱ、Ⅲ類水域) 0.005mg/L
前蘇聯(1975) 水體中有害物質最高允許濃度 7.5mg/L
日本(1993) 環境標准(mg/L) 地面水:0.002
廢水:0.02
土壤浸出液:0.002
嗅覺閾濃度 150ppm 一、泄漏應急處理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並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空氣呼吸器。並利用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構築圍堤或控坑收容。
廢棄物處置方法:建議用焚燒法處置。廢料同其他燃料混合後焚燒,燃燒要充分,防止生成光氣。焚燒爐排氣中的氮氧化物通過酸洗滌器除去。
二、防護措施
呼吸系統防護:空氣中濃度超標時,應該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佩戴空氣呼吸器。
眼睛防護:必要時,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
身體防護:穿防毒物滲透工作服。
手防護:戴防化學品手套。
其它:工作現場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工作畢,沐浴更衣。單獨存放被污染的衣服,洗後備用。注意個人清潔衛生。
三、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脫去被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
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1.若患者即將喪失意識、已失去意識或痙攣,不可經口餵食任何東西。
2.不可催吐。
3.給患者喝下250毫升的水稀釋胃中物。
4.若患者自發性嘔吐,讓其身體向前傾以減低吸入危險,並反覆給水。
5.若呼吸停止,立即由受訓過的人施以人工呼吸,心跳停止施行心肺復甦術。
6.迅速將患者送至緊急醫療單位。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最重要症狀及危害效應:非常高濃度暴露可能導致喪失意識、死亡。
對急救人員之防護:當患者吸入和吞下毒性物質時,別直接使用口對口人工呼吸,應使用單向給氣式之口袋型面罩和其他醫療器材來執行人工呼吸。應穿著C級防護裝備在安全區實施急救。
滅火方法:霧狀水、砂土、泡沫、二氧化碳。滅火措施 適用滅火劑:化學乾粉、泡沫、二氧化碳、水霧
滅火時可能遭遇之特殊危害:1.超過120度,其蒸氣具可燃性。2.火災中會分解出毒性氣體具危險性。
特殊滅火程序:1.灑水使暴露在火場中的容器冷卻,噴水將外泄物沖離暴露區。
2.如此物質起火或陷於火中時:除非可以制止其流散,否則不要做滅火的工作。若火勢無法控制或容器暴露在火中時,必須疏散方圓 2500 英尺內的區域。
⒊ 用大量的水冷卻容器,直到火被熄滅。(erg2002)
4. 不要直接對溢出的物質沖水,可能會發生濺的現象 (erg2002)
消防人員之特殊防護設備:1.燃燒後毒性產物:燃燒後產物包括有毒氣體和蒸氣 (例如氯化氫、光氣及一氧化碳)。
2.二氯甲烷的蒸氣比空氣重,可飄到相當遠的距離到點火源再燒回來。 操作與儲存注意事項
1.操作時避免產生霧滴,並穿戴適當之個人防護裝備。
2.避免讓釋出的蒸氣和霧滴進入工作區的空氣中。
3.在通風良好的特定區內操作並采最小用量。
4.須備隨時可用於滅火及處理泄漏的緊急應變裝備。
5.空的貯存容器內可能仍有具危害性的殘留物。
6.於焊接、火焰或熱 表面的附近不可操作使用此物。
7.貯存於陰涼、乾燥、通風良好及陽光無法直射的地方。
8.貯存須遠離熱源、火焰及不相容物,如強氧化劑、強酸、硝酸。
9.貯存在貼有標簽的適當容器里。
10.不用的容器以及空桶都應緊密的蓋好。
11.避免容器受損並定期檢查貯桶有無缺陷如破損或溢漏等。
12.容器鍍鋅或有 Phenolic 合成樹脂的內襯,可降低二氯甲烷發生分解的可能性。
13.限量貯存。
14.於適當處張貼警示符號。
15.貯存區要與員工密集之工作區域分開,限制人員接近該區。
16.使用被規定可用於物質的塑膠水管去卸載毒化物。(hazardtext)
17.物質可能會積聚靜電可能會造成燃燒。(hazardtext)7.貯存於陰涼、乾燥、通風良好及陽光無法直射的地方。
包裝儲運:用鍍鋅鐵桶密閉包裝,每桶250kg,火車槽車、汽車均可運輸。應貯存在冷暗乾燥、通風良好的地方,注意防潮。
產品指標 項 目 指 標 優 等 品 一 等 品 合 格 品 二氯甲烷的質量分數/% ≥ 99.95 99.90 99.80 水的質量分數/% ≤ 0.010 0.020 0.030 酸(以HCl計)的質量分數/% ≤ 0.0004 0.0008 色度/Hazen單位(Pt-Co色號) ≤ 10 蒸發殘渣的質量分數/% ≤ 0.0005 0.0010 添加穩定劑的量不計入二氯甲烷的質量分數。 個人應注意事項:1.在污染區尚未完全清理乾凈前,限制人員接近該區。
2.確定清理工作是由受過訓練的人員負責。
3.穿戴適當的個人防護裝備。
4.對該區域進行通風換氣。
5.撲滅或除去所有發火源。
6.報告政府安全衛生與環保相關單位。
環境注意事項:
1. 一發生外泄時立即將非相關人員隔離在至少25~50尺外[erg2002]
2.當發生大量外泄時應將人員撤離到逆風處100公尺外。(erg2002)
2.當起火燃燒時應將人員撤離到800公尺外[erg2002]
清理方法:1.不要碰觸外泄物。
2.避免外泄物進入下水道、水溝或密閉的空間內。
3.在安全許可狀況下設法阻止或減少溢漏。
4.用砂、泥土或其他不與泄漏物質反應之吸收物質來圍堵泄漏物。
5.少量泄漏:用不會和外泄物反應之吸收物質吸收。已污染的吸收物質和外泄物具有同樣的危害性,須置於加蓋並標示的適當容器里,用水沖洗溢漏區域。小量的溢漏可用大量的水稀釋。
6.大量泄漏:構築圍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蓋,降低蒸氣災害。用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
7.環境考量:
A.土壤中:
1. 掘一個窪坑, 池塘,瀉湖去容納液態的或固體的物質。
2. 使用聚氨酯,沙包和土壤覆蓋表面。
3. 在天空灑灰盡吸收大量液態的物質,使之成粉末。(HSDB)
B.水中:
1. 使用自然的障礙物或油來控物污染范圍。
2. 再用水管吸收被控制住的物質。
3. 使用機械挖掘器來將無法控制的范圍清除。(HS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