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三級防護應穿戴哪些防護用品
三級防護用品主要包括:正壓頭套或全面防護型呼吸防護器、防滲隔離衣或防護服、一次性乳膠手套或丁腈手套、鞋套等。
三級防護需要做好診區、病區的通風管理,根據診療護理操作中可能的暴露風險選擇適當的防護用品:可能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嘔吐物及污染物品時,戴清潔手套,脫手套後洗手。
可能受到血液、體液、分泌物等噴濺時,戴護目鏡/防護面屏、穿防滲隔離衣;可能出現呼吸道暴露時,戴醫用外科口罩或醫用防護口罩。
適用范圍
①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出現症狀的 密切接觸者、疑似病例或確診病例進行標本採集人員。
②標本處理和檢測時可能產生氣溶膠操作的人員。
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觀察或確診病例實施可能產生氣溶膠近距離治療操作例如氣管內插管、霧化治療、誘發痰液的檢查、支氣管鏡、呼吸道痰液抽吸、氣管切口的護理、胸腔物理治療、鼻咽部抽吸、面罩正壓通氣(如 BIPAP 和 CPAP)、高頻震盪通氣、復甦操作、死後肺組織活檢等醫務人員。
④處理患者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和死亡患者屍體的工作人員。
❷ 接觸傳播疾病的主要預防措施有哪些
接觸傳播主要是通過直接或間接接觸患者或患者周圍環境導致的病原體傳播。常見的經接觸傳播疾病有多重耐葯菌感染、腸道感染及皮膚感染等。接觸此類患者應採取標准預防聯合接觸傳播的預防策略:
①對患者進行隔離,限制患者的活動范圍。如有條件,可選擇單間隔離,條件受限時進行床旁隔離。隔離病房或床頭、患者腕帶設立隔離標識。
②減少轉運,確需要轉運時應採取有效措施,減少對其他患者、醫務人員和環境表面的污染。
③醫務人員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時,應戴手套;離開隔離病房前,接觸污染物品後應摘除手套並進行手衛生;手上有傷口時戴雙層手套。進行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時,應穿隔離衣,隔離衣每天更換清洗和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離衣。接觸甲類傳染病患者時應按要求穿脫防護服。
④醫療設備、儀器和診療器械、用品應做到一用一清潔消毒/滅菌或專人專用並定期清潔消毒。
⑤加強環境清潔消毒,特別是高頻接觸表面。
⑥規范處置醫療廢物和組織物。
❸ 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嘔吐物及污染物品時應戴哪種手套
患者的血液體液。體液分泌物。分泌物排泄物嘔吐物及污染物。物品應該用一次性的橡膠手套。因為這種手套密封性好。防感染,防細菌的。
❹ 新冠二級防護標准要求
1、一級防護
(1)適用范圍: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觸者進行醫學觀察的人員,樣本運送人員,一般呼吸道發熱門急診醫務人員。
(2)防護要求:穿工作服(白大褂)、戴一次性使用帽子、穿一次性使用隔離衣和戴一次性使用手套、戴一次性使用外科口罩(每4小時更換1次或感潮濕時更換,有污染時隨時更換)。
2、二級防護
(1)適用范圍: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出現症狀的密切接觸者、疑似病例或確診病例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的人員,在疫源地內進行終末消毒的人員,在生物安全櫃內對標本進行處理和檢測的實驗室人員,病人轉運的司機和醫務人員,進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隔離留觀室、隔離病房或隔離病區。
(2)防護要求:戴一次性使用帽子、醫用防護口罩(N95或更高級別醫用防護口罩)、護目鏡(陰務里)物 e-』II書防護服或穿工作服(白大褂)外罩一件醫用防護服、戴一次性使用手套、穿一次性使用鞋套。
3、三級防護
(1)適用范圍: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出現症狀的密切接觸者、疑似病例或確診病例進行標本採集人員。標本處理和檢測時可能產生氣溶膠操作的人員。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觀察或確診病例實施可能產生氣溶膠近距離治療操作例如氣管內插管、霧化治療、誘發痰液的檢查、支氣管鏡、呼吸道痰液抽吸、氣管切口的護理、胸腔物理治療、鼻咽部抽吸、面罩正壓通氣(如BIPAP 和CPAP)、高頻震盪通氣、復甦操作、死後肺組織活檢等醫務人員。處理患者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和死亡患者屍體的工作人員。
(2)防護要求:除按二級防護要求外,將護目鏡(防霧型)或防護面罩,換為全面型呼吸防護器或更高級別帶電動送風過濾式呼吸器(正壓式頭套)。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第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領導傳染病防治工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制定傳染病防治規劃並組織實施,建立健全傳染病防治的疾病預防控制、醫療救治和監督管理體系。
第六條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主管全國傳染病防治及其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傳染病防治及其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傳染病防治工作。軍隊的傳染病防治工作,依照本法和國家有關規定辦理,由中國人民解放軍衛生主管部門實施監督管理。
第七條 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承擔傳染病監測、預測、流行病學調查、疫情報告以及其他預防、控制工作。醫療機構承擔與醫療救治有關的傳染病防治工作和責任區域內的傳染病預防工作。城市社區和農村基層醫療機構在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指導下,承擔城市社區、農村基層相應的傳染病防治工作。
❺ 標准預防一二三級防護包括哪些
1、一級防護標准
穿工作服、隔離衣,戴工作帽和醫用防護口罩。每次接觸病人後立即進行手清洗和消毒。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劑(洗必泰醇、新潔爾滅醇、75%酒精、復配消毒劑等)揉搓1~3分鍾。接觸可疑的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質時建議戴手套。
2、二級防護標准
使用醫用防護服、醫用防護口罩、防護眼罩/面罩、醫用乳膠手套、防護鞋、工作帽。
3、三級防護標准
三級防護的適用范圍是與傳染病人群密切接觸、負責標本採集、處理病患血液或分泌物的醫護工作人員,除了按二級的防護要求之外,還需要加強防護,可將護目鏡、防護口罩換為全面型呼吸防護器或電動送風過濾式呼吸器。
(5)接觸新型冠狀病毒患者血液應戴什麼手套擴展閱讀:
一級防護標准著裝:標准預防制度:
1、接觸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質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時應當戴手套;
2、脫去手套後立即洗手;(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3、一旦接觸了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質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後應當立即洗手;
4、處理所有銳器時應當特別注意,防止被剌傷,如:禁止將使用後的一次性針頭重新套上針頭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觸使用後的針頭、刀片。
❻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場所的物品
要求
(一)加強通風,保持環境衛生。
(二)觀察對象應單獨居住,房間內設衛生間,隔離區域相對獨立,避免與其他密集接觸者接觸,不選擇有地毯織物的房間。
(三)留觀人員醫學觀察期間不得外出。
(四)不宜使用有中央空調系統的房間作為隔離觀察房。
(五)工作人員手消毒可在公共活動區域、每層樓樓梯口備速干手消毒劑,衛生間內應備有洗手液供隨時取用。
二、工作人員個人防護要求
(一)工作人員在診療觀察中個人防護。
進行體溫測量、診療、房間消毒等工作,應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工作服、乳膠手套,必要時加戴醫用防護口罩和護目鏡。
(二)工作人員在一般生活照顧活動中個人防護。
工作人員在送飯、詢問留觀人員需求等活動中,應穿工作服、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
(二)工作人員手衛生。
參與現場工作的所有人員均應加強手衛生,可選用有效的含醇速干手消毒劑,特殊條件下,也可使用含氯或過氧化氫手消毒劑;有肉眼可見污染物時應使用洗手液在流動水下洗手後消毒。
三、嚴格對隔離場所環境和物品開展消毒
(一)日常預防性消毒措施
1.室內空氣消毒
(1)保持隔離居住環境室內空氣流通。
首選自然通風,盡可能打開門窗,保證室內空氣質量,每日通風2-3次,每次不少於30分鍾。
(2)加強室內空氣和室內公共設施的預防性消毒。
密閉環境可採用化學方法預防性消毒。可用2g/L過氧乙酸或200mg/L二氧化氯氣溶膠噴霧,用量為20ml/m3,作用時間30-60分鍾;每天至少1次。
2.隔離居住環境和物體表面消毒
對隔離居住環境每天濕式清掃,每天對房間地面和檯面、桌椅、床頭櫃、熱水壺、開關、水龍頭、門把手、垃圾桶、洗手池、坐便器等物體表面,可選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採用噴灑或擦拭方法消毒1次,作用時間應不少於30分鍾,消毒後再用清水擦拭;一些用具的物體表面也可使用75%酒精擦拭或醫用消毒濕巾擦拭消毒。
3.毛巾、衣服、床上用品等織物,可用250-500mg/L含氯消毒劑浸泡30分鍾,或開水浸泡30分鍾,再常規清洗晾曬。毛巾一天一洗,衣被勤洗。
4.盡量使用一次性餐飲具,用後用1000mg/L含氯消毒劑噴灑消毒後,用垃圾袋扎緊再作為生活垃圾處理。對復用餐飲具,用後煮沸15分鍾以上或消毒碗櫃消毒。
5.對排泄物、分泌物消毒,工作人員每天配備一定量的5000mg/L的含氯消毒劑,留觀人員在每次大小便前,在馬桶內投入儲水量相當的消毒劑,如廁後使排泄物和消毒液充分接觸30分鍾後沖掉。
6.轉運密切接觸者的車輛,可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溶液噴灑門把手、方向盤、車內空間至表面濕潤,作用時間30分鍾後清水沖、擦洗。
7.留觀房間內產生的廢棄物如口罩、個人衛生相關物品等用1000mg/L含氯消毒劑噴灑消毒後,用垃圾袋扎緊再作為生活垃圾處理。若經醫學觀察,確定為疑似或確診病例或高風險人群,則其產生的廢棄物按醫療廢棄物處置流程由專用車輛送指定的場所處置。工作人員使用過的一次性防護用品廢棄物均按照醫療廢棄物處理。
8.每周一次對分體式空調回風網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作用時間30分鍾後清水泡干凈,晾乾後使用。
(二)終末消毒
對經醫學觀察確定為疑似或確診病例的接觸者,轉移至定點醫院隔離後,應對原隔離場所進行全面徹底的終末消毒。
❼ 新冠一級防護措施包括哪些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分為三級防護。一級防護一般是戴上口罩、手套,穿上白大衣等。二級防護一般要穿上隔離,防護面具以及護目鏡或者是帶上防護鞋套等。三級防護一般必須帶n95口罩以及或者是kn90口罩,同時要帶上乳膠手套,穿上防護衣以及防護面具等。這三級防護措施適用於不同的地方,通常情況下,社區的診所就需要實行一級防護措施,醫院一般要實行二級防護措施,但是對於需要接觸新型冠狀病毒重症感染者,那麼就需要實行三級防護措施了。
醫務人員根據級別選擇防護用品。
(1)一級防護:適用於預檢分診工作人員:戴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外科口罩、工作服、隔離衣,乳膠手套,嚴格執行手衛生。
(2)二級防護:適用於醫務人員從事與疑似或確診患者有密切接觸的診療活動:穿戴一次性工作帽、醫用防護口罩、防護服或隔離衣、一次性乳膠手套、護目鏡或防護面屏,一次性鞋套,嚴格執行手衛生。目前我院發熱門診工作人員採取二級防護措施。
(3)三級防護:適用於為疑似或確診患者實施產生氣溶膠操作者,如吸痰、呼吸道采樣、氣管插管、氣管切開等有可能發生患者呼吸道分泌物、體內物質的噴射或飛濺的工作時:
規范著裝工作衣後:手衛生 戴醫用防護口罩 戴帽子 穿防護服 ( 打開防護服並整理好,拉開拉鏈,先穿褲子,再穿上衣,戴帽子,拉上拉鏈、系好扣子,整理好防護服) 戴第一層手套 穿第一層鞋套
加戴帽子、外科口罩 穿隔離衣 戴護目鏡 戴手套 穿鞋套 戴防護面屏
3.外科口罩、醫用防護口罩、護目鏡或防護面屏、防護服等防護用品被血液、體液、分泌物等污染時應及時更換。
4.醫務人員在診療操作結束後,及時離開隔離區,並規范更換個人防護用品。
5.醫務人員應掌握防護用品選擇的指征及使用方法,並能正確且熟練地穿脫防護用品,脫摘不同的防護用品後應立即手衛生。
❽ 採集新冠病毒標本時戴什麼口罩
採集新冠病毒的時候必須要帶專業的N95口罩,而且要穿好防護服,戴好隔離手套。
新型冠狀病毒傳染性較強,主要通過呼吸道進行傳播,感染者打噴嚏、咳嗽、說話時產生的飛沫,攜帶著病毒,可被近距離接觸者直接吸入,導致感染。
因此在選擇口罩時,要挑選具有阻隔飛沫、體液、分泌物等作用的,且可以與面部良好貼合的口罩,不僅可以阻擋病人噴射飛沫,降低飛沫量和噴射速度,還可阻擋飛沫被佩戴者吸入。
(8)接觸新型冠狀病毒患者血液應戴什麼手套擴展閱讀:
預防方法
到底應該如何預防感染冠狀病毒,北京市疾控中心建議要加強個人防護,避免接觸野生禽畜,杜絕帶病上班、聚會。
從武漢等地外出旅行歸來,如出現發熱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狀,應根據病情就近選擇醫院發熱門診就醫,並戴上口罩就診,同時告知醫生類似病人或動物接觸史、旅行史等。具體建議如下:
1、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避免接觸發熱呼吸道感染病人,如需接觸時要佩戴口罩。
2、勤洗手。尤其在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時、觸摸過公共設施後、照顧發熱呼吸道感染或嘔吐腹瀉病人後、探訪醫院後、處理被污染的物品以及接觸動物、動物飼料或動物糞便後。
3、不要隨地吐痰。打噴嚏或咳嗽時用紙巾或袖肘遮住口、鼻。
4、加強鍛煉,規律作息,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❾ 接觸傳播的防護辦法有 多選題
接觸傳播的防護辦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