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醫生戴的手套裡面沒有汽水
首先,醫生的手套裡面有滑石粉;
然後,他們是要用手套口把袖口扎住,所以中間有一部分透氣空間, 而我們戴手套一般是直接戴在手上,手套出口也貼著皮膚,透氣空間會少很多;
最後,醫生可以在感覺不方便的時候,要求護士幫他更換手套。
這樣,醫生的手套裡面看起來是沒有水汽了。
㈡ 震驚!萬能的橡膠手套竟這么能招細菌
百變多樣的橡膠手套是一個神奇的存在
例如:
呼吸機管路支撐架
橡膠手套裡面注滿空氣,然後結扎手套進氣口,橡膠手套食指和中指交叉處作為呼吸機管路支撐點,其餘手指均綁住,形成一個v形的充氣固定器。甚至可以用油性筆在手套上畫上一些笑臉或者寫上祝福的詞語鼓勵患者。
這是一個簡易好用的支撐架,有效支撐了呼吸機管路,減少了呼吸機管路與病人皮膚的摩擦,而且這種支撐隨時可調整,應用簡單方便。
防褥瘡墊
橡膠手套裡面注滿水,然後結扎手套進水口,就是一隻好用的自製水囊。
這種簡便易得的由橡膠手套變身而來的水囊,可以給一些長期卧床的病人放在肘部、膝部、內外踝、足跟等部位。因為注滿水手套非常有彈性,對於促進局部的血液循環非常有益,而且增加了病人的舒適度。對卧床病人在進行預防壓瘡的常規護理的同時使用橡膠手套製作的水囊,可以有效降低四肢壓瘡發生。
萬能的橡膠手套卻是鮑曼不動桿菌俱樂部
研究團隊負責人Fujita博士將醫院中常見的多重耐葯菌【肺炎克雷伯菌、銅綠假單胞菌、鮑曼不動桿菌(Ab)、大腸桿菌等】接種在最常用的丁腈手套上。每種菌群分別以10萬cfu/10μl、1000cfu/10μl、10cfu/10μl 接種,然後將污染的手套立即接觸無菌的聚丙烯表面。在手套完全涼干後30秒和3分鍾後分別檢測聚丙烯表面的活菌數量。
結果發現,手套上只有5%~10%的細菌接種到聚丙烯表面上,幾乎所有的微生物的數量都會隨著劑量和時間發生變化,在接種後3分鍾在聚丙烯表面上找不到任何細菌,除了Ab。
這也就意味著,當其他細菌早已在塑料表面躺屍時,Ab仍然十分堅挺。不僅在耐葯方面,對自然環境的耐受能力上Ab也是強於其他院內感染菌種。研究人員認為,他們觀察到Ab如此方便的傳播方式可以解釋多重耐葯性Ab的出現。不僅如此,Ab即使暴露在外環境也非常持久。研究中發現,即使是感染患者出院9天後,在床欄上仍可發現Ab。
南卡羅來納大學醫學院微生物系副主任Michael Schmidt博士認為,這個研究證明相對於人體, Ab可能更愛塑料 。「但更加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團隊提供的可能是第一個證明手套對醫療保健存在重大隱患的數據。 而另一個隱藏在研究結果的警告是,人們應該知道許多在醫院工作的醫務人員及其他工作人員並不經常更換手套。 」
不及時更換手套是最常見的院感來源
在臨床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現象:一些醫務人員戴手套做完操作後,並不是脫下手套再洗手,而是不脫手套直接用速乾洗手劑消毒手套。他們認為這樣可以起到雙向防護;當手套接觸到患者體液時,就更換。他們也知道這樣並不規范,但認為更方便並節約成本。
然而,這種想法是 導致院內感染的重要隱患 。由於大多數的速乾洗手劑可以破壞手套的屏障作用,不僅無法達到雙重保護的作用,而且使得細菌和乳膠混合在一起,無法完全被消毒劑殺死。在今年美國微生物學學會年會上,一項來自日本的研究顯示,導致院內感染重要的病原體,Ab,對於手套和塑料製品有特殊的親和力,可 以輕易地從手套轉移到塑料表面並存活很長時間 。
手套只是「小游輪」,工作服才是「航空母艦」
手套畢竟用完即扔,但是工作服是一天到晚穿在身上的,如果說手套只是耐葯菌的「小游輪」,工作服才是耐葯菌的「航空母艦」!
在臨床上我們都會見到這樣的情形:我們穿著工作服在各個科室到處穿梭,下了班也穿著工作服到值班室,甚至不脫直接躺在床上。雖然條件相對較好的醫院和科室會要求員工必須將工作服扔進污衣籃定期清洗,但是對很多基層醫務人員來說,他們並沒有這樣的條件。甚至一些醫生從工作至今沒洗過幾次白大褂,上面有多少細菌大家可以想像。
曾經有研究檢測過,如果不洗,一周內工作服的每天帶菌量:
這樣的趨勢還是非常可怕的,跟別提帶菌量和季節也有一定的關系:
醫務人員養成勤洗手、勤送洗工作服的習慣。更正用工作服擦手、穿工作服進入餐廳、工作服口袋狀物過多等不良習慣。控制院內感染意識的增強,不僅可以減少院內感染的發生,也有利於醫務人員自身的防護。
㈢ 防護手套有哪些防護作用
醫用手套通常出現在比較專業的場所,比如醫院、手術室、實驗室、牙科等場所。由於此次新冠疫情,醫用手套進入了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多的人佩戴醫用手套來進行防護,以防感染。這次和大家聊聊醫用乳膠手套用途和妙用,推薦一非常不錯的醫用手套品牌,讓我們一起往下看吧!1.接觸或預料到要接觸分泌物、排泄物、體液、血液或其他污染,如抽血、靜脈穿刺、傷口換葯、料理血液污染器械、持血標本等方面
2.醫護人員手指破損而必須接觸有傳染性患者時。
3.醫護人員接觸開放性窗口或施行侵入性無菌操作時。臨床上醫用乳膠外科手套主要應用於外科手術,醫務人員對乳膠醫用手套進行簡單處理就可以滿足臨床上的很多需求,如在重症監護室里,它可以是呼吸機管路支撐架;在搶救室里它可以是呼吸機模擬肺;在病房裡它可以是防止褥瘡的水囊;在清創室里它可以是外科手術時的引流條;注水放入冰箱冷凍後它又是多功能的冰袋……聰明機智的醫務人員已經把醫用手套的用途發揮到了極致。
在選擇手套時一定要認清符合國家標準的,避免買到質量不佳的手套。
㈣ 護士操作吸痰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吸痰注意事項:
1)提倡適時吸痰:即在聽到或觀察到患者有痰時及時吸痰,不主張定時吸痰,以減少吸痰爛罩帶來的並發症及減輕患者的痛苦
2)吸痰前後給予患者100%的純氧2分鍾,以提高患者的SPO2(經皮血氧飽和度)至所能達到的最高值,從而避免吸痰時發生嚴重的低氧血症
3)注意無菌操作:吸痰過程中對吸痰管晌歷跡及氣道的污染會造成患者的肺部感染,必須嚴格無菌操作,現吸痰管內多配有無菌手套,進行吸痰操作前必須做好用物准備,要注意保持呼吸機接頭不被污染,戴無菌手套持吸痰管的手不能被污染,一根吸痰管只限用一次,沖洗吸痰管的生理鹽水瓶應註明吸引氣管插管及口鼻腔之用,不得混用
4)吸痰動作要輕快,吸引負壓不得超過—6.67Kpa,以免損傷氣道粘膜,尤其對支氣管哮喘的患者,則更應注意,以免誘發支氣管痙攣
5)吸痰時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順利,遇到阻力時應分析原因,不要盲目插入
6)如欲吸引左支氣管內的分泌物,應將患者頭部盡量轉向右側,因吸痰管比較容易插入左側支氣管
7)操作者動作宜輕柔迅速,吸痰時間不要超過15秒
8)吸引完插管內的痰液後,可用同一根吸痰管吸引口鼻腔的分泌物
吸引方法不當,可帶來如下後果:
1)氣道粘膜損傷:負壓過高,吸痰管開口正對氣管壁且停留時間長
2)加重缺氧:吸痰不僅吸除一定量的分泌物,同時也帶走一定量的肺泡內氣體,使肺內通氣量減少,加上導管內插入吸痰管後氣道阻力增加,造成通氣不充分
3)肺不張:負壓吸引,減少肺內通氣量,促進肺不張
4)支氣管哮喘:負壓吸引刺激可能引起
人工氣道氣囊的管理
在人工氣道中,氣囊充氣後,可使插管外的氣道保持密閉狀態,有三個作用:在正壓通氣時可保證潮氣量的給予,預防口腔及胃內容物宴並的誤吸,如果氣囊充氣過大壓迫氣道粘膜過久,會影響該處的血液循環,導致氣管粘膜的損傷,甚至壞死,理想的氣囊壓力應小於毛細血管滲透壓(3.33K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