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套類別 » 提取大豆為什麼要戴手套
擴展閱讀
皮衣碎花連衣裙怎麼搭配 2025-02-08 08:24:39
淘寶女裝一開始哪裡進貨 2025-02-08 08:24:30

提取大豆為什麼要戴手套

發布時間: 2023-08-26 21:35:38

① 是不是只要是手部直接接觸食品的崗位都要帶手套

不是這樣的,食品如果還有經過清洗的,可以不強求一定要戴手套的,如果是即食食品,那是一定要戴手套、戴口罩的。當然,手部直接接觸食品的崗位的職工,最好戴手套和口罩,這樣更衛生、更安全。

② 為什麼實驗過程中要穿實驗服,戴橡膠手套

為確保實驗人員生物安全,環境不受污染,樣本質量不受影響,對於可能具有傳染性的樣本和培養物,在操作時均應帶手套。

③ 為什麼實驗過程中要穿實驗服,戴橡膠手套

由於大部分化學物質對人體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因此進入化學實驗室時,尤其是有機化學實驗室,特別要注意個人防護。化學實驗室個人防護一般包括以下四個步驟:

1、進入實驗室時,防護服是必不可少的。一般為白大褂,和醫生穿的類似。主要作用是防止化學試劑或葯品落到自己的衣服上,起到隔離作用。

2、穿上白大褂後,帶上防護眼鏡。實驗室一般選用3m的透明眼鏡。防護眼鏡的作用是起到防止化學物品濺入眼鏡。如果出現意外情況,馬上摘掉眼鏡,使用洗眼器清洗眼鏡。

3、帶上手套。一般實驗室裏手套有兩種,一種是PE手套,一種是乳膠手套。可以兩種分開用,也可以先帶一層PE手套,再帶一層乳膠手套。戴手套的作用是因為化學試劑有很強的腐蝕性,戴手套可以防止化學試劑對余亮歲皮膚的腐蝕。4、帶上口罩。實驗室常用的口罩有兩種,一種是防止顆粒,類似於防護PM2.5的口罩,有活性炭的和3M的。另一種是防止化學試劑蒸氣的防毒面具,一般我們稱為豬鼻子。平豎睜時實驗室里操作使用第一鍵飢種口罩;在使用有毒、有害物質、或者氣體反應時,使用防毒面具。

④ 實驗室為什麼要戴防醇類的手套

天然橡膠乳膠手套通常沒有襯里,並有多種款式,包括清潔款式和無菌款式。 這些手套能針對鹼類、醇類,以及多種化學稀釋水溶液提供有效地防護,並能較好地防止醛和酮

⑤ 在超凈工作台做微生物實驗要帶手套嗎

這個是不一定要求的,如果是一些致病菌的話要做好防護,如果是常見的弱致病菌是可以不用這個的,如果是做一些誘變方面長時間實驗的話最好還是要戴手套的。

關於防止染菌的話
可以用些乙醇無菌水配溶液,然後進行初步消毒。

另外還可以在培養基中加入卡那黴素、慶大黴素之類的廣譜葯物,又可以抑制雜菌生長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雜產物伴隨生成量。

⑥ 澱粉的水分測定時,取放盒子時為什麼要帶手套

這主要是因為手上的一些東西可能會干擾實驗結果,所以必須要佩戴手套的

⑦ 關於食品衛生和安全問題

一、造成食物中毒的危害因素

1、食品本身有害有毒:如毒草、莽草、發芽的馬鈴薯、木薯、苦杏仁、河豚魚、湟魚、毒蚌等。

2、食品被有害有毒物污染,如化學毒物、有害生物污染。

3、不衛生的設備,容器或用具。

4、生熟食品交叉污染。

5、使用了腐敗變質的原料。

6、剩餘食物未重新加熱。

7、誤用有毒有害物。

8、不適當的貯存。

9、食品加工烹調不當。

10、個人衛生素質差。

二、食物中毒分類

1、微生物性食物中毒

(1)細菌性食物中毒,特點:以胃腸道症狀為主,常伴有發熱,其潛伏期相對於化學性的較大。

(2)真菌毒素與真菌食品中毒,特點:中毒發生主要通過被真菌污染的食品;用一般的烹調方法加熱處理不能破壞食物中的真菌毒素;沒有傳染性和免疫性,真菌毒素,一般都是小分子化學物,對機體不產生抗體;真菌生長繁殖及產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溫度和濕度,因此中毒往往有較明確的季節性和地區性。

2、化學性食物中毒,特點:發病與進食時間,食用量有關;;發病快,潛伏期短,多在數分鍾至數小時;常有群體性,病人有相同的臨床表現;中毒程度嚴重,病程長,發病充及死亡率高;季節性和地區性均不明顯,中毒食物無特異性;剩餘食品、嘔吐物、血和尿等樣品中可以檢測出有關化學毒物;誤食混有強毒的化學物質或食入被有毒化學物污染的食物;臨床表現因毒性物質不同而多樣化,一般不伴有發熱。

三、禁止采購的食品

1、腐敗變質、油質酸敗、霉變、生蟲、污穢不潔、混有異物或者其他感官司性狀異常,含有毒有害物質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質污染,可能對人體健康有害的食品;

2、未經醫學衛生檢驗或者檢驗不合格的肉類及其製品;

3、超過保質期或者不符合食品標簽規定的定型包裝食品;

4、其他不符合食品衛生標准和要求的食品。

四、為什麼說剩菜應徹底加熱後才能食用

各種剩菜應盡早放入冰箱冷藏,再食用時應徹底加熱,這是消除微生物的最好辦法,剩菜在貯存時微生物也許已經生長繁殖,因為適宜的貯存僅能減慢微生物的生長,並不能殺滅它們,所以剩菜應盡量當餐食用。徹底加熱是指食品所有部位的溫度至少達到70℃以上。通常情況下,這樣可保證食品衛生質量。

但是新鮮蔬菜最好不隔夜、隔餐食用。各種葉菜尤其如此,如白菜中含有大量的硝酸鹽,吃剩的白菜經過一夜後,由於細菌的作用,無毒的硝酸鹽會轉化為劇毒的亞硝酸鹽。亞硝酸鹽可使人體血液中的低鐵血紅蛋白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引起頭痛、頭暈、惡心、嘔吐、心慌等中毒症狀,亞硝鹽還是一種致癌物質。

五、為什麼說有些手部不良的習慣動作具有潛在危險性

我們雙手有很多的小動作是不自覺而又經常重復的。如擦鼻子、抓弄頭發、撓鬍子、觸摸口部、抓癢,這些動作若與做飲菜連在一起,有相互污染的風險。歷史上曾發生過由於這些動作導致疾病流行的事件。我們在製作食品時應避免這些小動作,若發覺有這些動作應立即洗手,不要怕麻煩。集體食堂、賓館、飯店等尤其如此,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是防止疾病流行,確保吃的衛生的重要環節之一。

六、為什麼應避免用手去直接接觸熟食和其他隨時可吃的食物

手上有大量的細菌,盡管在接觸食品前進行了洗後,但不可能全部洗掉。熟食和其他隨時可吃的食物大多不再加熱處理,一旦污染了細菌,細菌會隨這些食物進入人體,引起食物中毒。

如果這一定要用手處理食物,應該戴手套(如果食物是已包好或需要再煮的可不用戴手套)。戴手套要注意以下要求:

1、當手套破損了,被污染了或因任何理由脫下來後,這些手套一律應棄掉。

2、在處理生和熟食之間要更換手套。

3、手套要經常更換(至少每小時一次)。

4、用過後的手套不能再用。

七、為什麼烹調方法不當,可產生多種致癌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由於烹調方法不當,會產生多種致癌因素。

1、動物肉、魚類等動物蛋白,火候超度,容易產生致癌物氨甲基衍生物,所以動物禽畜肉類、魚肉類,不可爆炒,燒焦後更不宜吃。

2、高溫加熱或油炸食品,可產生致癌的多環芳烴物,因此應少食或不食油炸食品。

3、新鮮蔬菜洗切後擱置時間過長會產生致癌物質亞硝酸鹽,因此蔬菜應現洗、現切、現炒、現吃,這樣既避免產生亞硝酸鹽產生,也減少了營養素的損失,特別是水溶性維生素的損失。

4、嚴禁用煤、原油、木柴等燃料熏制食品,否則會產生致癌物3.4苯並芘,對人體有害。

八、為什麼會出現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首先應有中毒的食物,並且該食物中帶有足夠劑量的致病因子,具備了這兩條,即可引起食物中毒。

經分析,引起食物中毒常見的有十大因素:

1、不適當地冷藏食物(冷藏溫度不夠);

2、在室溫下貯藏食物(室溫在危險溫度帶范圍內);

3、過早地准備食物(使細菌有足夠的繁殖時間);

4、不適當地冷卻食物(冷卻時間過長);

5、不適當地加熱食物(加熱不徹底或低溫長時間加熱);

6、內務管理不善(偶然的污染事故);

7、交叉污染(衛生制度不健全,個人衛生習慣不良);

8、不適當地解凍食物(在室溫條件下解凍);

9、食品加工或製作人員有感染並且有不良衛生習慣;

10、已加工的食物被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