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騎賽車上路要帶什麼東西
針對騎車的愛好者,先簡單談談不可缺少的裝備。
1、
頭盔:頭盔幹嘛用的?跟建築工地的民工一樣是為了保護腦袋。尤其是我們在高速騎行的時候起保護作用。佩戴頭盔需注意大小尺寸要合適,帶子要不松不緊,佩戴時注意不要把前額露出來,應該象特務戴帽子似的把帽檐稍微壓低點。但頭盔不是帽子,跟建築、攀岩用的頭盔也不一樣。騎行頭盔的頂部開了很多窟窿,越多越好,散熱透氣。要注意頭盔的質量,雖然都是泡沫,但有些摔一次就報廢了,有些壽命可以延長。切記即使裝備再貴,頭盔的錢不能省,因為生命只有一次!
2、 眼鏡:作用在於擋風、擋塵土、濾凈太陽光,也有專門用於陰天、下雪等天氣的鏡片。
高速騎行一定要佩戴眼鏡,事故總發生在眨眼功夫。建議選用那種摔破了也不至於傷著眼睛的樹脂眼鏡。
3、
服裝:騎普通車只需要穿著普通衣服即可,淑女們的長發、絲巾、裙子還能滿大街地迎風飄揚。騎賽車則需要從頭到腳的專業武裝。騎行服的上衣基本要求是寬松合體,但不要太肥以免風阻太大。兜風的衣服不要穿,尤其是天冷穿風衣騎車,要穿那種收口處是系繩子的而不是松緊帶的,松緊帶收口的風衣,一來是騎起來感覺象拖著一隻大氣球,還忽左忽右的亂飄;二來是弓腰蹬車的時候,衣服會向上縮呀縮,很不自在。再有就是要求透氣和排汗。騎行褲則一般要求帶墊檔,如果春秋兩季,可以先在裡面穿一條緊身的健美褲,再加套一條帶墊檔的短褲,又或者是短褲加一副長腿套。再有,假如穿時間長了建議在洗完褲子後,在褲檔上打一點凡士林油,以防墊檔太硬難受。此外,按理說還應該有女士專用的騎行褲,可惜俺們國家的自行車運動愛好者中女士少之又少,除了專業隊以外,這種褲在市場中是很少有賣的,只能湊和男女平等了。
4、
手套:分長指和短指。目的都是為了防止打滑,保護手,減少震動等作用。因為在高速騎行中如果出現摔車,手與地面必有一個很大的摩擦力,沒有手套的話手就會被擦傷。手套最好挑那種「手背」方便擦汗的那種。
5、
鞋:初學者一般都穿普通運動鞋,在快速的激烈沖刺中起不了作用。如何選好專業鞋,大小一定要適中,否則影響蹬踏。運動鞋一般是海棉底,踩踏時間長了腳掌會酸脹;而專業鞋是硬底,不光疼痛減少而且能使腳的蹬踏力全都使在腳踏上。專業自鎖鞋中又分山地鎖鞋和公路鎖鞋。如果沒有強烈的公路車競技需求,建議使用山地鎖鞋。因為山地鎖鞋方便走路,公路鎖鞋只能上趟廁所都要騎車過去,無法正常走路的,但公路的鎖片大有利於蹬踏,適用於單純競技比賽。
② F1賽車手為什麼戴個頭套
您好,樓主頭套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防範車子著火燒傷車手..謝謝
③ 賽車比賽為什麼在車內都要帶頭盔 傳賽車鞋
F1賽車手比賽時的裝束,必須穿上配有國際汽車運動管理機構批準的標牌專用服裝。國際汽車聯合會在賽車手的裝束方面,特別是對裝束的耐燃性,有著非常嚴格的標准。標準保證一個裝備齊全的車手在700℃的火焰中必須有12秒鍾的時間不受傷害。F1賽車手具體裝束如下:
頭盔:頭盔具有吸震作用。賽車手在一個賽季中一般要換戴15頂頭盔左右,現在用的全臉頭盔只有1.2千克。頭盔除了有效地保護賽車手的頭部以外,頭盔上還標有車手個人和贊助人的彩色標記。
頭盔的面罩:一種叫"列桑(Lexan)"的頭盔面罩能抵擋時速為500公里的飛石。
耳塞:賽車手帶無線電耳機的特製耳塞,是保護耳膜不受賽車發動機隆隆雜訊的傷害。發動機的雜訊與噴氣式戰斗機起飛發動時的雜訊一樣響。
頸帶與頸圈:是限制賽車手頭部的活動,並在長距離快速轉彎時防止車手頸部肌肉疲勞。
諾梅克斯賽車服:車手的賽車服(防火服)是起到防止車手燒傷作用的。賽車服是用防火的諾梅克斯材料縫制的,可保證車手在700℃的火焰中有12秒的保護時間。所有賽車服的縫線,甚至廣告條,都必須符合"12秒的保護時間"的標准
防火面罩:防火面罩和賽車服一樣是用防火的諾梅克斯材料縫制的,可保證車手在700℃的火焰中有12秒的保護時間
新穎的內衣:車手的內衣不能有一點的性感裸露,更不能在內衣上鑲花邊。由於車手衣著有防火的要求,因此諾梅克斯是唯一指定的材料。另外車手的襪子、T恤衫和長村褲規定必須得穿。
結實防火的手套:塗有諾梅克斯的手套防火是最有效的。手套表層的拇指和食指部位鑲有皮革,便於車手能握緊羊皮包裹的方向盤。手套通常很緊,並用"維爾科羅"(Velcro)帶固定住。
穩妥的賽車鞋:車手的賽車鞋是用皮革做的,內幫相襯泡沫塑料,用以避免車手在駕駛座艙中的擦碰傷。為了更好地防火,賽車鞋表面還塗有一層諾梅克斯,鞋底用高級防滑橡膠做成。
④ 戴手套開車好嗎﹖
開車戴對了手套當然是好的,最簡單的一點,專業車手,F1等專業汽車賽事的選手都會戴手套的。所以注意一個前提,戴合適的手套能增加安全性,而戴錯了手套反而會更加危險。
戴對手套增加安全性的理由:
1、防滑,專門的開車手套掌心一般會有防滑設計,讓你更穩的抓住方向盤。
2、還是防滑,就算沒有專門的掌心防滑設計,手套能夠吸汗,不管是出於潔癖還是手汗真的很多,戴一副手套能讓手掌保持乾燥,同樣還是防滑的目的,讓你更穩的抓住方向盤。
3、防凍手,冬天的時候,車子如果沒有配備方向盤加熱之類的功能的話,剛上車的時候方向盤很凍手,導致有人會用幾根指頭控制方向盤,起碼持續5-10分鍾才把方向盤用手捂熱了,這5-10分鍾都跑出去多遠了?用幾根手指開車不靠譜吧?所以戴手套還是讓你更穩的抓住方向盤。
注意:手套需要選擇,不是什麼手套都適合開車的時候佩戴。比如一些女士喜歡用的絲質手套,是為了好看、防曬的目的,而絲質手套很滑的,反而降低了對方向盤的掌握。還有很厚的勞保手套,這種太厚並會影響你手指感覺的手套也不怎麼適合。還有就是選購的時候買大了、買小了,不合自己的手型,手動了手套還沒動,存在曠量的也不合適。
PS:專業賽車手的手套除了防滑的基本功能外,還具有防火的能力,他們的賽車服和頭盔也都防火,畢竟賽車事故往往都伴隨著起火,所以他們的服裝要有保護車手的能力。
我們自己買的時候就不必追求什麼賽車手級別了,我自己買手套只有三個要求:1、厚度適中,不會厚到影響知覺,又不會很薄,戴了手套還是凍手,也吸不了多少汗。2、選購的時候要試一下,保證買到合手的尺碼。3、材質有摩擦力,不要那種很光滑的,起碼戴上之後比我空手的摩擦力要大。
我自己的話,手汗不怎麼多,所以夏天光手不戴手套,冬天才戴。
⑤ 跑賽道需要什麼條件
1.裝備:
(1)頭盔。全盔或者半盔皆可,建議買認證過期的淘汰款,1500-2000之間。18年浙賽M3事故之後,應該全國所有賽道都強制要求戴頭盔了。場地應該也有租的,但是開賽道出汗量非常大,租來的頭盔都是一陣汗臭味,不建議省這點錢。全盔的話還要買一個頭套,500左右,買正版的A星、OMP或者SPARCO。
(2)手套。買正版的防火阻燃手套,打折款500-800之間。
頭盔手套平時就可以試著戴上習慣一下,特別是頭盔,因為後腦勺多出來一塊,座椅相對於你平時肯定要調整。賽道上座椅也建議調得比平時稍微靠前一點。
(3)P-Gear(車涯)盒子。現在車涯基本上標配了,在上面可以記錄你自己的路線和圈速,也可以方便跟高手對比,找到不足。新款的P510淘寶上標價488,找改裝店幫忙拿應該能便宜點,公司是深圳的。
(4)一雙好鞋。不一定要賽車鞋,但一定要開車舒服的、能夠清晰感知到踏板上傳遞來的各種信息的鞋子。
(5)氣泵。放氣、測胎壓、打氣都要用。賽前建議前輪1.7bar,後輪1.9bar,後驅車後輪胎壓高點不容易甩尾。跑完比賽了回程之前記得打回日常胎壓。雨戰胎壓各提高0.3bar,便於排水。
(6)一個大收納箱。放你的所有雜物,包括車內的靠枕、裝飾,後備箱里的工具之類的東西。收納箱也可以在你挪車上場的時候用來占車位,賽道的車位都很搶手,你不拿東西佔著回來位置就被人佔去了。
2.車輛保養:
(1)機油:重中之重,剩餘壽命50%左右的可以用,但是跑完賽道日建議就換掉。剩餘壽命小於30%的建議換完機油再去跑賽道。
賽道上1公里大概折公路12-20公里,自己估摸著要提前保養。
有沒有必要用高標號要看你的油壓和油溫,一般不加裝表是看不到的,個人認為只是一般賽道日的話,原裝動力總成沒必要高標號。
(2)剎車油:超過2年的就換掉。
(3)剎車片:壽命至少要有30%以上,不夠的就換新的再下賽道。建議用一些比較穩妥的升級剎車片,比如HAWK HPS5.0,Dixcel ES,EBC綠皮。
(4)輪胎:原廠的輪胎不是不能跑,只是很難盡興。但第一次跑賽道以體驗為主,只要輪胎壽命還有50%以上就沒什麼問題。50%以下的話,各項性能指標會開始下降,建議換一套新胎跑。
新胎的話可選范圍很多,可以高級運動胎也可以半熱熔,後驅車日常用半熱熔要求一定駕駛技術,主要是雨天非常容易甩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