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檯球手套分左右手嗎
不分。檯球手套是三指,主要是為了運桿順滑。檯球手套是不分左右手按照個人的習慣進行穿戴。在打檯球時,部分人手會出汗,影響打檯球時的手感,這時通常會用到檯球手套。
㈡ 個人檯球技術總結
總結最近一段時間對檯球練習的感受,以文字的形式梳理和分析一下,構建自己的檯球知識體系,以理論指導實踐。對於每次忽然領悟到的心得體會,我都是小心翼翼地去探索,就象一層一層地剝開洋蔥,生怕這種靈感和體驗瞬間又消失不見,不敢說現在理解的分析的總結的就是正確無誤的,但最起碼,我記錄下這些感受和想法,記下這些心路歷程,以失敗是成功之母做為動力,不斷償試、分析、調整、鞏固。具體的心得體會和技巧如下:
1.開球
開球要用上腰和腿上的力量,身體重心比平時打球姿勢更高,採取雙腳前後站位,先動身體再動手臂,速度疊加後力量會更大。開球時大臂比小臂用力更多,手肘略向外支出,延伸擊球,擊中球堆最前面那個球的正中心。握桿手延伸時手心朝向身體或略向側上傾斜,更符合手臂出桿時的生理結構和人體力學。
2.站位
站位時右腳踩在瞄準線上,左腳向左前方邁出小半步,兩腳與肩同寬,每個人身高體重不同,使用的球桿種類不同,使用的桿法不同,這些都決定站位的不同。我在中桿中力擊打五分點直球時,左腳向斜左方邁出半步,此時身體重心前移,手架離母球距離長短合適,桿頭正好貼近和對准母球時小臂剛好垂直地面。小臂垂直地面擊中母球時,球桿接近水平,球桿力量幾乎全部傳遞給了母球,效能最大。
3.瞄準
瞄準我認為最關鍵的地方是俯身過程中,視線一直不要離開目標球的瞄準點。桿頭貼近母球,放在母球正中央,觀察袋口、目標球和母球,確定好瞄準點後,鎖定手架,注意一定要鎖定手架!然後再運桿,確切說叫試擊,球桿前後動一動,看看是否順暢,放鬆小臂,要能感受到球桿的重量。出桿前要有一個前停,把桿頭靠近母球,必須要停頓一下,我的理解是形成手臂肌肉記憶,至於後停有沒有不是很重要,緩慢拉桿就行,拉桿過快則動作變形,而且拉桿過快,沒有後停就出桿擊球,勢必後手還要多出一個減緩球桿向後運動慣性反向的抑制力,導致出桿因產生的合力而不穩定,出桿要有一個引導,一個由慢漸快的加速度。
4.發力
發力可分三種。一是點力,力量點到為止,這種方式打10度以內的高低桿時分離角度小,發生橫向偏移也小。二是延伸力也叫穿透力,顧名思義就是球桿延伸發力。三是推力,一般擊球點在母球中上位置,不必太往上。如果角度小於10度,可以用大力蹬桿來走位。發力時不是短促的爆發力,既使發大力也要平穩,要把桿拉長,如果需要可以拉滿弓。採取拉一半的桿去打大力球,這種力野蠻不厚重,不集中,力量控制不住。正常擊打時主要是用球桿的力去撞擊球,擊球瞬間球桿與手幾乎是松開的,不是用手發力的,手給桿力後桿有了一定的動能,依靠球桿的速度去撞球。我個人的感受是推桿時可以把球桿當作手臂一部分,感受球桿觸球時給手帶來的反作用力。
5.翻袋
翻袋球的原理是鏡面反射原理,可以把長庫邊當做一面鏡子,瞄準鏡子里看到的中洞袋口就能進球,前提是不考慮球的半徑,而且打這種翻袋球時,小力擊打時反射角大於入射角。但是這種鏡面反射袋口是虛的,只能是大概位置,實際操作起來有難度,很多人都是反復練習後憑經驗和身體感覺在瞄準,憑感覺瞄準或許也是好辦法,甚是最好的方式,人體的奇妙和潛能誰能知道呢?可我寧願相信眼睛直觀能見到的東西,願意接受簡單容易操作的辦法。我採用的辦法是翻袋等距法,凡是需要中洞翻袋的球,如果不是特殊球型,需要翻袋的球應該都是貼近中袋附近的庫邊,球離庫也一兩個球的距離,並且該球此時橫向離袋口大約10到20厘米左右,這時只要測量一下對岸目標球與中袋中中間距離,然後在自己一側庫邊找到距中袋口中間2倍距離的這個點位,標住這個點為C點,半貼庫的目標球為B點,母球為A點,那麼,AB和BC兩條直線所形成的夾角就是翻袋擊球的角度,半徑因素和離庫距離不同則需要微調。
6.加塞
我認為加塞有三個作用,一是可以改變母球吃庫後反射角度的大小,利於走位。二是加塞吃庫後可以對母球進行二次加速,讓母球走得更遠或更近,也可以通過加逆塞吃庫後減速,用中等力量出桿時能達到小力擊球的效果。三是藉助母球與目標球加塞後撞擊時的齒輪效應,增大或減小目標球分離角。我先定義一下加塞的概念,瞄目標球左邊,打母球左邊,這是順塞,瞄目標球右邊,打母球右邊,這也叫順塞。瞄目標球左邊,打母球右邊,是反塞,瞄目標球右邊,打母球左邊,也是反塞。正塞反塞是相對於母球和目標球兩個球之間來說的。如果打母球左邊的點上移一點,打在母球10點或11點方位時,就叫高桿左塞,其他同理,有低桿左塞,高桿右塞等。我加塞採取的方法如下:順塞瞄厚一點,反塞瞄薄一點。比如正常角度20度的球型,想加順塞,可以按15度角去擊打。我在實際加塞操作上,採用的是事先就瞄向袋口中心左邊或右邊一點,具體可根據加塞強弱和目標球距離袋口遠近有所調整。
7.貼庫
對於貼庫球,我的經驗是比正常角度略大一點點,假如是15度角,在正常瞄準基礎上偏移一點,目的是讓母球撞到目標球之前先撞上庫邊,由庫邊反彈再撞上目標球,這樣進球率較高,並且採用中桿中力擊球。若角度是50度以上的大角度,甚至達到90度角,則採取母球加左右塞的辦法去擊打,依靠母球旋轉的塞力,母球吃庫後向左或向右移動,撞擊目標球滑入袋口,只是這種球型難度太大,成功率不高。貼庫球一樣也可以高桿或低桿,如果目標球離庫邊有點距離,甚至只有一兩厘米的縫隙,也可以按照正常角度去擊打。
8.路線
一般水平的檯球愛好者最關注的是把球打進,顧不上走位,母球隨緣走位,愛去哪去哪,擊球前也不太去想母球應該走到哪裡,甚至連大概方向都不知道。這是可以理解的,每個高手也都是從菜鳥到高手走過來的,不會走怎麼會跑?如果連球都打不進去還會想走位嗎?如果採用高低桿或加塞來走位時球都打不進了,還會去想走位嗎?走位的前題是既能走到位又能進球,在有了最起碼的進球能力後才能開始走位練習。那麼在基本功練習時,同一個角度球,用不同的桿法和為量都能進才行。檯球案子上的球散落一桌,每一個球都可以看做一個點,這些點可以用兩條過渡線連起來,連接這兩條線的正是母球,如果母球多庫走位,那麼就是多條相互連接的線段。你看到的,你關注的,你想像的,不同水平的人是不一樣的。初學者眼中只有一個目標球,沒有母球走位線路,更沒有多個球先後鏈接的線路。線路練習有幾個基礎訓練,一個是90度分離角原理,這個大家都明白,只是實戰時初級水平的球友不會去想,也不會走到側面去觀察母球路線。二是高桿30度原理,在四分之一厚度至四分之三厚度之間適用,母球高桿撞到目標球後行走的路線和母球撞擊前行走的路線是大約呈30度,其中30度角球型是大約偏移34度,其他角度在27度至34度之間,但經過我自己的反復測試,應該偏移大概40度,不知是我自己高桿水平不夠還是視覺看角度不準的原因。第三個是45度角吃兩庫會經過檯球中央的路線,經測試,45度只是大概角度,不同位置還要微調,觀看角度可以看母球行走路線和自己最近庫邊夾角,易於觀察,靠近自己這邊的角度如果是40度,母球吃直角相鄰的第一庫邊時的角度就是90度減40度,等於50度,我這樣講不知道說明白沒有。我第四個路線是我自己發明的平行四邊形法則,讓我先畫個圖,球桌上任意母球A點和目標球F連線找到中點E,E點與某袋口C連線為EC,從母球A點畫一條與庫邊平行的線與EC或EC延長線相交於B點,那麼AB線段的長度就是庫邊距袋口C的瞄準點D。母球A瞄準庫邊D點的行進路線,經二次碰庫後就會碰到目標球F,這樣就可以去解斯諾克球型,該圖上ABCD構成平行四邊形,所以我給它起名叫平行四邊形法則,具體情況視球型遠近和發力以及加塞旋轉略有調整。
9.跳球
打跳球最好選擇使用跳桿,有了跳桿這個工具,跳球就會變得簡單,解障礙球也多了一種方法。我採用跳桿的握桿方式是握筆式,更易於豎起球桿,感覺小臂在用力,點到為止,不能延伸,延伸容易戳破台尼。遇到稍微有一點障礙需要跳球時,真正起跳半顆球的高度即可,此時不必換用跳桿,用打桿與檯面傾斜約30度角去擊打就能跳過,這樣能更准一些。需要注意的是,打跳球要用球桿皮頭打母球中上位置,若水平持桿打母球最下面的點,其實是把球鏟起來了,這不是跳球,這是犯規。九球和黑八可以跳球,司諾克不可以使用跳球打法。另外,初次練習跳球或弧線球時,可以在母球下面墊一塊廢舊替換下來的台尼,避免因技術不熟而戳破台尼。
10.低桿
打好低桿球是檯球一項重要技術,我總結有兩種方式打低桿。一是手掌放平讓架桿的手架降低,水平出桿,可以空桿練習看桿頭行走路線。第二種方式是可以正常手架或者抬高一點手架,動作有些象開球的動作姿勢,目的就是便於發大力,握桿後手由後點向前下運行,但在擊球瞬間球桿應該水平。這兩種方式都不要讓桿頭與母球撞擊時觸碰到檯面,否則容易打跳,皮頭與母球分離後桿頭若順勢碰到檯面則可以。可以細心去體會用皮頭最上部去擊打母球最下部這句話,關鍵一點是注意球桿在母球上的擊打點,調整好球桿的坡度,在打低桿時別同時碰到檯面。打有角度的低桿時,比如30度角,大力延伸擊打和點力擊打時,母球低桿回來的路線不一樣,力量大,母球橫向偏移大,偏移後再後退,利用這一規律,可以主動避開都踢開其他球,達到走位目的。
11.專業
想要打好檯球,達到一桿清台的能力,就不僅要練習基本功和技戰術,還要有更專業的東西。一是專項訓練,比如練習5分點、蛇彩、15度角高桿走位、貼庫球練習、開球練習、軟塞練習、45度走位等等。二是裝備要精良,球桿不一定要多昂貴,但一定要用著舒服順手,最好要有自己的球桿,在此基礎上有沖桿有跳桿還有備用打桿。除了球桿,巧粉和巧粉夾、檯球手套也要有。在練球過程中,捲尺量角器和用於錄像的三角架也可以有。第三是要建立固定的擊球流程,姿勢要標准,擊球有節奏,不要倉促出桿,先站立思考,看球型局面,思考擊打順序,思考母球走位,根據角度確定瞄準線,採用合適的桿法和力道。俯身瞄準,鎖定手架,試擊,前停慢拉桿後停。擊球後不要著急起身。第四要有專業的范,衣著最好是襯衫和馬夾,若是穿外套打球會束縛身體,不放鬆而且衣服下擺容易觸碰球犯規。磨練性格,打球要沉穩,不因幸運球喜形於色,也不因母球摔袋而表現不滿。一舉一動要象專業球員學習,先有形式再有內容,建立氣場,讓別人相信,讓自己相信,慢慢就會更專業。
㈢ 買檯球三指手套有沒有講究比如哪個牌子好等等
手套是沒有講究的 只是因為有的時候運桿不順暢才戴手套 個人建議不要帶手套打球 帶手套打球會影響運桿時的手感 多打打就明白了
㈣ 檯球的問題
有時候是這樣,特別是到了夏天,因為熱,手出汗太粘,推薦你在比如買一個檯球專用手套(帶上打球很帥的),去買也就兩塊到五塊不等!
我也很不推薦用什麼滑石粉,那樣特別毀案子!
如果真買不到,就在桿上想辦法,用砂紙擦(只擦手架位置接觸的那段就夠了),很管用的,但也不推薦,因為一是毀桿(去檯球廳打球,要用他那的桿沒事,畢竟不是自己的,帶長砂紙去就OK啦),二是夏天嗎,你擦完了到時候該粘還是粘……
一點個人小的建議,僅供參考,最後,祝你以後檯球打得更好!
㈤ 三指手套什麼用
三指手套,是打撞球時為了保護做支架的手指而使用手套。
㈥ 檯球桿手套太滑怎麼辦有沒有不太滑的手套,差不多接近手感的手套
不戴不就行了嗎,你又不是在龍宮打檯球,我就不信你的球桿有多粘手,實在不行用砂紙打一下,表面粗糙了就不會剌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