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套類別 » 天藏師為什麼不帶手套
擴展閱讀
怎麼用綿羊油擦皮衣 2025-01-16 16:55:10
長沙品牌女裝哪裡買 2025-01-16 16:46:42
有個女裝品牌叫什麼blue 2025-01-16 16:42:28

天藏師為什麼不帶手套

發布時間: 2022-02-14 10:00:51

Ⅰ 西藏自助游攻略

西藏自助游攻略:准備厚衣服、預防高原反應、帶防曬霜、規劃好路線。

1、西藏晝夜溫差大,年平均氣溫為-2.4°C-12.1°C,自東南向西北遞減,月平均氣溫6月或7月最高,1月最低,大部分地區氣溫日較差在15°C以上,氣溫日較差冬季大、夏季小。建議帶點後衣服。

2、西藏取錢其實還是很方便的,但建議最好使用郵政儲蓄,最方便的一家銀行,其他比如建行、農行、中國銀行也有,只是有的小地方可能沒有他們的網點,有的縣城上這些銀行又常常關門,但一般有提款機,其他比如光大、交通這些西藏都沒有的。

(1)天藏師為什麼不帶手套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西藏空氣稀薄,氣壓低,含氧量少,平均空氣密度為海平面空氣密度的60%-70%,高原空氣含氧量比海平面少35%--40%。太陽輻射強烈,日照時間長。到西藏一定要注意言行,要注意民族團結,要尊敬佛像,不能用手摸,另外藏族人的頭也是不能摸的,這是禁忌。

2、到西藏可以入宿家庭旅館之類的,有藏式風味,又不貴,很舒服。人身安全方面不需要擔心,西藏很安全,街上很多武警巡邏,完全不需要擔心。

Ⅱ 歷史最驚人的傳統陋習有哪些

1、纏足
在大約一千年之前,纏足是中國在年輕女性中實行的一種習俗。此項風俗始於十世紀,終於二十世紀早期。中國人的纏足文化是指,大約在女孩兒六歲或是更早時,將她們的腳用布條纏緊,這樣做她們的腳就不會按照正常情況長大:然後,為了重新塑型,他們將腳打碎變得嚴重畸形。一般纏足的腳不會超過4—6英寸(約10——15厘米)。這就是如今一些上了年紀的中國女性殘障(無行走能力)的重要原因。步驟是:第一,把兩只腳都浸泡在混有葯草和動物血液的溫水裡。這種混合葯劑使得肌肉鬆弛易塑。隨後將她們的指甲剝去以防止術後的內部感染。以上步驟都是為接下來真正的纏足作準備。現在進入塑造「優美線條」。准備絲質或棉質綳帶,大約長10英尺、寬2英寸。也把它浸泡在先前准備的混合葯劑里。把每沒一隻打碎的腳趾用濕綳帶纏好,這些濕綳帶在變干過程中不斷束緊,然後逐漸收緊至腳跟。製作鞋子時,為了更適合於纏足而大幅度縮減鞋子大小。
2、木乃伊化
sokushinbutsu是指通過一種獨特的方式自行死去的佛教徒和僧人,這種特殊死亡方式我們稱為木乃伊化。據報道,這種習俗幾乎只發生在日本北部的yamagata市。人們在那裡發現大約有16-24具木乃伊。僧人們在三年裡維持一種特殊的飲食習慣——只吃堅果和種子。他們嚴刻的執行這種對身體「療程『,以此減少身上的脂肪。過了這樣的三年後,他們開始只吃一些樹皮和樹跟,喝一些漆樹產生的毒汁(一般用塗有漆的碗來盛放)。此過程還是要持續三年。這種飲食方式使得他們容易嘔吐,身體內的液體迅速流失;並且能夠殺死身體里的蛆,使他們死後的屍體不易腐敗。最後,為了能夠讓軀體一直保持蓮花狀,即將木乃伊化的僧人會進入一個與身體大小相近的墓穴中。僧人與外界唯一的聯系就只通過通氣管與鈴聲。每天他搖響鈴鐺來讓外界知道他還活著。如果某天鈴聲停止了,外面的人就會移除通氣管並將墓封死。
3、太監
太監就是割去生殖器的男性:因為特定的社會職責,產生了特指割去生殖器的男性的專有名詞——太監。此後作為一個常見的名詞,成為了許多社會體系的一部分。在古代中國閹割生殖器不僅是一種傳統的刑罰方式(起始於隋朝),也是一種得到侍奉帝王這個職位的方法。在明代末期皇宮內約有70,000個太監。這種職位的價值在於:處於一定地位的太監可以得到巨大的權利——甚至高於帝王——但是自行閹割是違法的。在 1912年侍奉帝王的人——太監,這個職業停止了。而其數量驟降至470人。在青春期左右閹割的太監需要十分重視。他們不僅需要進行多種文化的訓練和並且還要保持他們獨特的嗓音。這些孩子與一般的孩子一樣有天生的頑皮和尖細的嗓音,但適應性極好。這就是我們所知的太監。不幸的是,太監的擇選都是有年齡限制的。這些男孩必須是在沒有性別意識時閹割的。而且要保證閹割手術後他們的聲音依然要優美清脆。
4、殉葬
殉葬是印度一種葬禮習俗。但是在如今的印度殉葬是十分稀少的,並且認為殉葬是一種嚴重的犯罪行為。在葬禮儀式中,死去丈夫的寡婦為了向其丈夫貢獻自己而跳入焚燒丈夫的火堆中自殺。人們猜測殉葬的做法是殉葬者心甘情願的,根據現有的資料證實她們大多數人都是十分自願的。在一些社會中人們期望寡婦能夠陪葬。某種程度上殉葬是一種強迫制度。社會給她們施加壓力,期望她們去殉葬。在現代社會就此已經展開激烈辯論。經常出現的狀況是。寡婦在失去丈夫後對生命失去的期望,尤其是她沒有孩子的情況下。不管怎樣,同樣也有不同意寡婦殉葬的例子,他們作出積極努力防止此類死亡。
5、決斗
15世紀至 20世紀,決斗出現在西方社會。決斗就是在達成協議的兩個人之間進行搏鬥。按照雙方明確或默認的規定,各自配備致命武器,並且是為了榮譽而戰。他們會找一些信任的人作為見證人(也有時私下搏鬥的)。但這種行為是違法的。決斗一般由想要決斗的一方發出(挑戰者),他多半是為了糾正人們對他的侮辱。決斗的目的不是為了殺死對手而是得到承認的「滿足感」等等。他們自願冒險也要為恢復自己的榮譽而戰。決斗者會在搏鬥時使用劍類武器,但是從18世紀開始,人們改用槍只。為了製作這種最終武器貴族們精心的搜羅手工製作人。這類犯罪發生後,不管這事是真是假,這名罪犯都會為了得到「滿足感」而開一場慶祝會。有人會向他作出些侮辱的手勢,比如把手套丟在他面前,用此來暗語「棄甲被服」。
6、切腹
切腹是武士道的重要精髓。這是作為一名勇士的守則;切腹一般用在以防勇士落入敵手或是減少恥辱的一種方式。武士也會聽從與他們的領袖(封建統治者)執行切腹。因此隨後,也出現了一些受辱的武士甘願切腹也不願死在一般人手下的情況。至此,切腹也在那些並非世襲武士(沒有人命令和期望他們切腹)中流行,成為了主要恢復或維護自己榮譽的做法。但那些女性武士只可以根據許可來執行。武士沐浴後,穿上白色袍子。吃一頓最喜歡的食物。這些都做完後,把他的文書放在碟子上。身著傳統服裝的日本切腹人,會將他的配刀放在身前。有時在坐處墊上特殊的布。並且在死前他會准備好遺書。讓他所選的助手(介錯人 ——幫助他進行下一步程序的人)站在其後,切腹人要打開他的和服(衣服),拿起他的武士刀(刀)直接切入腹部,刀口從左至右。隨後介錯人進行下一步「介錯 「程序,一刀將切腹人斬首。(在一瞬間肉體痛苦中替其斬首)
7、活人祭祀
活人祭祀的方法是用來祭祀神靈或其他神物。人們通常用殺死人類來乞求超自然力量和權利。這種習俗常常出現在古代文化中,並且在多個文化領域中發揚,如因殺人儀式而惡名昭彰的瑪雅文化和阿茲特克文化——一些人將這兩種文明視為這種恐怖習俗的本源。人們認為受害人的死亡儀式是為了取悅神靈、安撫靈魂的方法。受害人的選取范圍從囚犯到嬰孩到純潔的處女,他們遭受著悲慘的命運——焚燒、斬首、活埋。經歷了數年,活人祭祀在全球范圍內已經變得不常見。如今這種祭祀已經非常稀少。大多數的宗教譴責這種行為,當代法律也將其定位違法行為。盡管如此,在如今還是會看見這種習俗,特別是仍然信奉傳統文化的不發達地區。
8、納妾制度
妾是一個由婦女和少女組成的社會階層。她們與社會地位高的男人組成類似婚姻的關系。典型是,男人有一位正式的妻子和一位或者更多的妾。妾擁有來自於男人給予的一定權利。他們的子女公開承認為男人的孩子,但是這些孩子的地位低於正式的妻子(妻子們)歷史上,女人做妾經常是自願的(由少女或其家人安排)。作妾可以給婦女的將來帶來經濟保障。而有時妾也會遭到強迫、奴役,成為性奴隸關系中的一員(多半為女性)
9、藝妓
正統的藝妓已經被現代社會系統所代替。曾經藝妓數量數不勝數。在1900年,藝妓數量超過25,000人。到了1930年早期藝妓數量為80,000人。大多數藝妓都在京都,京都是日本古代首府。如今,藝妓數量不到10,000人。在東京,還留有100多名藝妓。但事實上藝妓已經非常的稀少了。現代藝妓不是來自於貧窮的家庭。她們還是孩子的時候就去了藝妓學校。在現代成為藝妓完全是自願的。而且那些不是幼年成為藝妓的女性也可以做藝妓。無論如何,藝妓的訓練與過去是一樣的嚴格。年輕的女孩們一定要擔起責任努力學習日本傳統舞蹈、演唱、音樂等眾多技藝。傳統藝妓不需要提供肉體服務,雖然有些現代藝妓會這樣做。
10、藏族天葬傳統
天葬都安排在早晨進行。據說神鳥啄食屍體,如果全部吃凈,就表明死者生前沒有罪惡,靈魂能夠升天;如果沒吃干凈,就意味著死者身前有罪過,靈魂也就難以升天了。由於這個緣故,所以天葬都要趕早進行,免得「天鳥」吃了別的東西,把屍體剩下。按照傳統的風俗,為表示對親人的悼念,人死了以後,先由家屬給死者脫光衣服,把屍體捲曲起來,把頭屈於膝部,如同母體中成形的胎兒,用白色藏布(氆氌)裹起來,再用繩子攏住,在家裡停放三天,第四天早晨就抬出去天葬。 掌司天葬的過去稱「巫師」,現在稱作「天葬師」。天葬的儀式開始了:天葬師點燃「桑」煙,引來鷹鷲,接著用長刀去其肌肉,先從背部開刀,逐漸分解,將肉割碎、將骨砸碎,混以糌粑(青稞面)拋灑給鷹鷲,據說,這樣,連一點血腥味也不留在地上,才意味死者整個身軀升入天堂。 按照藏族風俗,如果同時天葬的有男有女,就先葬男的,後葬女的。這倒不是男人的特權,主要是女屍的肉比男屍的肉容易吞食,不致造成過剩。

Ⅲ 雨崩村徒步攻略

雨崩徒步全攻略:
當你將終點設為雨崩,你必須知道,這不是野炊,亦沒有停車坐愛楓林晚的浪漫。這可以是一次滌盪心靈的艱苦旅程,可以是輕微的戶外自虐線路。他什麼都可以是,因為他就是天堂。
雨崩徒步常規來講需要6天,大概設置線路為本線路為童話雨崩單身俱樂部線路。


D1:早6:45在大水車集合,7:00出發 → 近觀長江第一灣 → 金沙江沿途田園風光 → 穿越原始森林 → 白馬雪山埡口(4292米)→ 飛來寺(住觀景酒店或同等標准住宿)

早上從大水車出發,行駛50公里,途經長江第一灣,欣賞「三江並流」的罕見奇觀;欣賞完畢後離開兵家必爭之地的石鼓鎮,沿途飽覽金沙江田園風光。可見盛夏的麗江山高水長,陽光照耀下的田園美景沁人心醉。一路穿越鬱郁蔥蔥的原始森林,到達雲南海拔最高的路段白馬雪山埡口(海拔4292)飽覽巍峨雲嶺,當晚到達以清幽別致聞名的飛來寺(海拔3400),入住觀景酒店用膳。


D2:飛來寺早上觀看「日照金山」美景—西當 → 雨崩(住普間);徒步大概6小時

早晨七點起來,拍攝難得一見的日照金山奇觀,飛來寺觀景台是拍攝梅里雪山最佳的位置,從這里你將領略藏區八大神山之首,世界最美的雪山之一,神聖的梅里十三峰。看完日照金山奇景,驅車2小時抵達西當村,開始徒步進雨崩,經過5小時左右徒步,抵達世外桃源——雨崩村 宿雨崩上村。
從西當到那宗埡口,12公里的路程海拔從2608米上升到3720米,非強驢大概需要3小時,非驢需要4-5個小時,這段路雖不險不陡卻一路上坡,開始會覺得很累,有個辦法可以數垃圾筐上去,從70開始,中間有兩個休息站,第一個休息站是27號垃圾筐,第二個則是14號,第二個休息站就是出鏡率非常高的泡麵天堂了,這里的老闆很熱情淳樸。不要怪10元一桶的泡麵貴,他們都是自己背上來的。到達那宗埡口就能遠眺雪山了,想到即將面對的都是下坡,就覺得渾身輕松,但這6公里的下坡卻不是那麼好走的。一路會比較急坡,山路比較滑,加之前面的12公里爬坡,腿會比較吃力。注意保護膝蓋,以及小心崴腳,這兩種情況是最常見的。


D3:雨崩 →大本營 → 冰湖 → 雨崩(住普間);往返8小時左右

清晨用完早餐後, 從住宿地出發,經高海拔原始森林及杜鵑叢林,徒步將近2小時後翻過海拔3900米的上那宗拉丫口,之前有一個休息站,有冰爽的紅牛賣哦,12一罐。直至雨崩河河底,再穿過一片原始松樹林後就到達的笑農大本營(海拔3800米),笑農大本營現在要加收30元每人了,需要自帶午餐,大本營現在荒無人煙;稍作休整後就向海拔4100米的冰湖進發;大約下午二點鍾的時候開始返回,於黃昏六點鍾左右返抵雨崩上村。非驢朋友一般此行要8-10個小時。全程22公里。

D4:雨崩 →神瀑(往返4小時) → 雨崩—西當(徒步6小時)——坐車返回飛來寺(住觀景酒店或同等標准住宿)

清晨用完早餐後,從徒步者之家穿過,一路急坡下去,經下雨崩村徒步前往神瀑(海拔3950米),西當至神瀑距離8公里,無急坡,強度稍微低一些,最難走的是眼見神瀑那一段。神瀑是朝聖必拜的聖地,可以准備個容器接點神瀑的神水,如果勇敢,下去轉三圈神瀑吧,給自己一番洗禮,轉完神瀑三天不可沐浴。
神瀑回來大概下午1點了。客棧吃午飯,整理行李,6天的行程需要在這個下午返回西當村再乘車到飛來寺。返回雨崩村徒步前往西當(6-7個小時),經瀾滄江大橋到達飛來寺。到達飛來寺的時間基本已經夜裡10點過了。飢腸轆轆,可以吃頓飽飯了。第二天的行程很輕松,基本在暈車。
D5:飛來寺 →白馬雪山 → 遠觀納帕依拉草原 →香格里拉(住獨克宗古城)

在飛來寺觀景房裡觀梅里雪山充滿傳奇和神秘色彩的日照金山奇景,經德欽縣城和梅里十三迎賓塔到達白馬雪山丫口(4294米),觀白馬雪山主峰扎拉雀尼峰和皇冠峰。遠觀納帕海和依拉草原後經到達香格里拉獨克宗月光古城,晚上逛獨克宗月光古城,遊玩龜山公園及世界最大轉經筒。
D6:香格里拉→小中甸牧場→ 中虎跳峽(徒步往返3小時山路) → 返回麗江,結束愉快旅途。

吃完早點經小中甸牧場到達虎跳峽,徒步虎跳峽精華的一段中虎跳峽(往返3小時左右山路),遊玩虎跳峽後,拍照留影。返回麗江,結束此次香格里拉梅里之旅。

Ⅳ 雪狼突擊隊是什麼組織如題 謝謝了

雪狼突擊隊 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守護神 2006年4月27日,北京奧運安保實戰培訓啟動儀式在北京警察學院隆重舉行,標志著北京2008年奧運會安保培訓工作全面進入實戰培訓階段。在啟動儀式上進行了北京奧運安保知識競賽、隊列禮儀與安保裝備、培訓圖片展、實戰科目等四部分,共計九個項目的演示。其中首次公開亮相的武警特勤大隊「雪狼突擊隊」和北京特警進行的實戰科目演練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武警「雪狼突擊隊」的冠名更給這支承擔奧運安保重任的武裝特警突擊隊增加了神秘的色彩。 首次公開亮相 據《北京日報》報道,「雪狼突擊隊」組建於2002年12月,此前從未公開露面。這支隊伍隸屬於北京武警部隊,和公安特警隊伍一樣,他們也將參加執行奧運安保的反恐防暴任務,如反劫持、反爆炸、反襲擊等特殊作戰任務。「雪狼突擊隊」的每名隊員都是經過嚴格選拔、嚴格訓練、裝備精良、技能高超的武裝特警。參加戰術動作表演的24名突擊隊員都身著防彈背心,頭戴防彈頭盔、護目鏡,腿帶護膝,手持95式5.8毫米自動步槍,大腿槍套內帶92式9毫米手槍。這套裝具和香港特警「飛虎隊」使用的尼龍多用途作戰背心、尼龍手槍套和彈匣套、美國特種部隊護膝、高質防火手套、LEVEL防彈衣基本相同。歐美各國的反恐特種、特警部隊大都使用這樣的作戰防護裝具和輕武器,參加過2004年雅典奧運會安保工作的希臘反恐特種行動部隊當年亮相時,也使用的是同類型的裝具和武器。 為保證在今後的反恐防暴作戰中出奇制勝,「雪狼突擊隊」沒有展示反恐作戰的高技術裝備和表演模擬反恐作戰的具體科目。在啟動儀式上他們只進行了戰術動作表演,24名隊員在10分鍾內進行持槍、隊列、手勢信號等精彩表演。單是專業的持槍射擊動作就引起觀眾的一片叫好,他們按照匪徒襲擊的不同方向,分別採取站、跪、卧、仰,快步前進接側身等各種射擊姿勢,以達到「一槍制敵」效果。尤其是「後倒射擊」,令人們意想不到,當口令發出後,24名隊員齊刷刷地從立姿迅速將後背摔在水泥地上,而他們的眼神和手中95式自動步槍的槍口卻始終對著前方。據介紹,這是在面對威脅時的最有效防護和打擊的動作,需要艱苦的訓練後才能熟練運用。 「雪狼」寓意耐人尋味 「雪狼突擊隊」武裝特警的右臂上都綴著一枚威武的「雪狼」臂章,臂章不僅是軍、警的飾物,也是特種、特警部隊體制、實力的體現。「雪狼突擊隊」臂章色彩鮮明,對比性強,構圖充分體現了突擊隊反恐防暴的職能和特色,比武警部隊統一製作綉有利劍和橄欖枝的特警臂章更具個性化。許多收藏軍、警服飾、臂章的軍迷都特別鍾愛「雪狼突擊隊」這枚新穎、獨特的臂章。「雪狼」盾形臂章為藍底黃邊,上下綉有「雪狼突擊隊」的漢字和英文,中間綉著一個張嘴長嗥的雪狼正面頭像,狼頭下面綉有兩支交叉的95式自動步槍,狼頭兩邊為橄欖枝。臂章上的圖形使人聯想到,要想獲得社會的和平,必須依靠像「雪狼突擊隊」這樣的精銳反恐特警隊打擊、震懾恐怖分子。臂章中央沾滿雪花的狼頭實為罕見,它的寓意引起讀者的猜想。人們不禁要問,這支精銳的武警突擊隊為什麼以「雪狼」命名呢?有人說該突擊隊以「雪狼」命名,就是要求每名武裝特警能像狼一樣機敏,在常人難以想像和忍受的環境中生存、作戰。 的確,縱觀各國戰功卓著、令恐怖分子聞風喪膽的特警、特種部隊,大多以勇猛、機警的動物命名或被社會以這樣的綽號贊譽。如美國海軍特種作戰部隊命名為「海豹突擊隊」,印度國家安全衛隊命名為「黑貓突擊隊」,法國國家特警隊被譽為「黑豹突擊隊」,德國邊防警察第九大隊被譽為「德意志捷豹」,原以色列101特種部隊被譽為「中東飛虎」。在各國反恐特種、特警部隊中也不乏以狼命名的突擊隊,如美國海軍的「狼牙反潛直升機中隊」,俄羅斯空降兵1999年6月10日在科索沃戰爭中,超越美軍、英軍,以神速搶占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納機場,令世界矚目。俄羅斯空降兵第45團的部隊就以「飛狼」命名。 與各國相同,在我國除了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警察機動部隊特別任務連被譽為「飛虎隊」外,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特種部隊也大都以猛獸、猛禽命名。如沈陽軍區的「東北虎」特種部隊,成都軍區的「西南獵鷹」特種部隊,南京軍區的「飛龍」特種部隊,蘭州軍區的「夜老虎」特種部隊,濟南軍區的「雄鷹」特種部隊等。和設計精美的「雪狼突擊隊」臂章相同,香港特區警察「飛虎隊」的盾形隊標中央繪有一隻展翅的飛虎,沈陽軍區「東北虎」特種部隊的盾形臂章中央綉著一個兇猛的東北虎頭,南京軍區「飛龍」特種部隊的橢圓形臂章中央綉著一條從大海中躍起的猛龍,蘭州軍區「夜老虎」特種部隊的盾形臂章中央繪著一個瞪大雙眼的虎頭,濟南軍區「雄鷹」特種部隊的盾形臂章中央綉著一隻展開雙翅的雄鷹。如今,在我國特種、特警部隊中,又增添了一支機警「雪狼突擊隊」。 反恐特種、特警部隊,俗稱「精銳部隊」、「強力部隊」、「決勝部隊」等。在應對國際上重大爆炸、劫持人質、生物化學等恐怖襲擊事件時,反恐特種部隊都發揮了十分重要甚至決定性的作用。他們取得的勝利,對恐怖組織形成了震懾。反恐特種部隊一般編制規模小而精悍,擁有高科技、高性能的特種裝備,訓練難度極高,隊員技能高超。在反恐作戰中,他們具有勇猛頑強、堅忍不拔和關鍵時刻勇於犧牲的精神。因此,特種、特警部隊在他們佩戴的臂章上綉上猛虎、雄鷹、雪狼的頭像,就代表這支部隊所倡導的戰斗精神。 自古以來,我國的許多民族都以狼作為圖騰崇拜。蒙古族以蒼狼為圖騰,狼是蒙古這個草原民族的獸祖、宗師、戰神與楷模,狼的團隊精神和家族責任感,狼的智慧、頑強和尊嚴,對蒙古鐵騎的馴養和對草原的保護,都起到了示範作用。游牧民族千百年來對於狼的至尊和崇拜,蒙古民族古老神秘的天葬儀式,以及狼嗥、狼食、狼煙、狼旗等都對他們有著深厚的意義。狼是群居動物,現代人認為,狼群最值得稱道的就是它們的團隊精神,協同作戰,統一策略,甚至為了勝利不惜犧牲自己。在反恐作戰中,這種精神是絕對最讓對手恐懼的,其力量也是最強大的。如果一支突擊隊具備了這種精神,那它就將無往而不勝,無敵於天下。 從雪狼臂章上,我們能看到反恐武裝特警的必備素質,如堅韌、頑強、忍耐、戰斗、犧牲等等。而「雪狼突擊隊」的「雪」字除了寓意北方雪原外,還告訴我們,雪狼要在高寒的艱苦環境中耐受漫長的冬季。俄羅斯空降兵第234團以「雪豹」命名,俄羅斯陸軍「北極狼」部隊的命名,都是勇於接受北半球嚴寒挑戰的象徵。

Ⅳ 有哪位大蝦知道西藏那邊的天葬為什麼要把死者遺產給天葬師··導游都說天葬師很富有

我是來自西藏的,天葬之後老鷹會把逝者的肉體全部吃掉,一起帶上天,如果逝者把自己身上佩戴的珠寶摘下,那麼就意味著對神靈不敬,升不了天。老鷹不會吃他的肉體。

Ⅵ 滿族風俗習慣

1.禮節習俗:

滿族重視禮節。過去少輩對老輩是三天一小禮,五天一大禮。少輩每隔三天要給長輩打千請安,隔五天見長輩得叩頭,打千的形式男女有別,男人哈腰,右手下伸左手扶膝,似抬物狀,女人雙手扶膝下蹲。路上遇見不相識的長者,要鞠躬垂手問「賽音」(滿語,好的意思)。如騎馬,要下馬閃在路旁讓路,等長輩過去,再上馬趕路。遠方親友相見,不分男女皆行抱腰接面大禮。「

2.婚嫁習俗:

滿族舊時婚姻重視門第,盛行早婚和娶大齡女。這與旗內男子當兵出征,希望早育子女有關。貴族官宦人家,盛行指婚,多由朝廷指定結婚對象,一般旗人也有由族長指婚的情況。清代宮廷的「選秀」,是為皇帝及親王選妃,一般限定在八旗三品官內部遴選。八旗內男女年齡到十六、七歲,即可訂婚,男子訂婚與結婚年齡可能更小一些。婚姻由父母包辦。

3.飲食習俗:

滿族喜愛吃粟米,如糜子、粘谷、稗子、穀子等,喜粘食。粘食如大黃米干飯、大黃米小豆乾飯、粘糕、油炸糕、粘火勺、粘豆包、豆面卷子、灑糕、蘇子葉餑餑等。小米麵餑餑有牛舌餅、碗坨;苞米面餑餑有「菠蘿」葉餅、苞米餑餑;高粱米面甜餑餑。

Ⅶ 幫我介紹一下鄂倫春族的起源和歷史

鄂倫春」這一名稱於清初始見文獻記載。《清太祖實錄》卷五十一在一份奏報中首次提到「俄爾吞」;康熙二十二年(1683)九月上諭中稱之為「俄羅春」。此後才比較統一地以鄂倫春這名稱來稱呼他們。鄂倫春一詞有兩種含義.一為使用訓鹿的人,一為山嶺上的人。根據2000年全國人口普查統計,鄂倫春族人口數為8196。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鄂倫春自治旗、布特哈旗、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以及黑龍江省呼瑪、愛輝、遜克、嘉蔭等縣。使用鄂倫春語,屬阿爾泰語系滿一通古斯語族通古斯語友。沒有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漢語、也有部分鄂倫春族用蒙古文。

【歷史】

鄂倫春族的祖先也是「室韋」,即森林人。到了元代,稱之為「林中百姓」。明代泛指為「北山野人」,游獵於外興安嶺以南、烏蘇里江以東、西起石勒喀河,東至庫頁島的廣闊地區。17世紀中葉,沙俄殖民者侵入中國黑龍江流域,迫使鄂倫春人南遷,集中分布於大小興安嶺。然而1689年中俄尼布楚條約簽訂之後,直至不平等的中俄璦琿條約與北京條約簽訂以前,他們仍至外興安嶺以南廣大地區游獵,並且還參加清政府定期巡邏邊界等活動。只是19世紀中葉沙皇俄國侵佔了中國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地區以後,鄂倫春族人民才喪失被侵佔區域的廣大游獵場所。清廷對於鄂倫春族的統治,迭有變遷。康熙三十年(1691),清廷把鄂倫族分成「摩凌阿」與「雅發罕」兩部分,歸布特哈總衙門管轄。「摩凌阿鄂倫春」為騎馬鄂倫春之意,編入八旗組織,用以南征北戰。「雅發罕鄂倫春」意為步行的鄂倫春,指失去馴鹿尚未得到馬匹仍在游獵的鄂倫春族,分設庫瑪爾、畢拉爾、阿力、多布庫爾、托河5路,路下分8佐,每佐設鄂倫春族佐領1人。每年清廷派「安達」進山一次,征取貢貂。光緒八年(1882),清廷廢布特哈總管衙門,設立興安城總管衙門,專管5路鄂倫春族。光緒十九年,興安城總管衙門裁撤,將原來5路合並為4路16佐(阿力、多布庫爾兩路合並,其餘未動),分屬黑龍江、墨爾根、布特哈、呼倫貝爾4城副都統衙門。

軍閥統治時期,只是廢除了八旗組織的內容,4路16佐的機構基本上沒有變動。管轄系統上,其中3路劃歸黑龍江省督辦公署管轄,l路劃歸海拉爾蒙古衙門管轄。「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略者將鄂倫春族名義上分別置於偽黑龍江省和興安北省管轄。

在日本帝國主義統治期間,鄂倫春族人民奮起反抗,鄂倫春族子弟參加了東北抗日聯軍,英勇參戰。用自己的鮮血保衛祖國和本民族的生存。1945年8月獲得解放。1951年10月1日,內蒙古自治區鄂倫春族自治旗建立。

【社會經濟】

17世紀中葉,鄂倫春族的社會發展還停留在被稱為「烏力楞」的父系家族化公社階段。當時氏族組織雖仍然存在,但社會的基本經濟單位已不是氏族,而是「烏力楞」。每一個「烏力楞」包括著同一祖先若干代子孫的一些小家庭。「烏力楞」的家族長稱為「塔坦達」,其內部生產資料是公有的,過著共同勞動、平均分配的原始共產制生活。17世紀中葉以後,清廷對鄂倫春族的管轄制度更趨嚴密,鄂倫春與滿、漢等族的經濟交流也得到了發展,鐵質工具、槍支的輸入,以及狩獵產品同農牧手工產品交換的發展,逐步在鄂倫春族社會內部引起了一系列的變革。除獵場、森林、河流仍屬於公有而外,一些重要的生產資料已由公有演變為私有,勞動組織和分配製度也起了相應的變化。由於原來孕育在「烏力楞」內部的個體家庭的崛起,終於導致了「烏力楞」由血緣組織演變成為地緣組織,氏族制度已經走到了盡頭。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逐漸成為社會經濟的基本單位。到1945年8月解放前,鄂倫春族的社會已進至毗鄰公社階段。

鄂倫春族人民主要居住在大興安嶺山林地帶,地勢在海拔500—1500米之間,正是高寒山區,全年平均氣溫在攝氏零下20度左右。莽莽興安嶺棲息著鹿、狍、犴、虎、豹、野豬、熊、狐狸、猞猁、水獺等野生動物,縱橫交錯的河流,生長著各種魚類。這優越的自然環境最好的天然獵場,為狩獵的鄂倫春人提供了豐富的衣食之源。建國前,鄂倫春族的主要生產活動是狩獵,輔之以捕魚、採集和手工業。社會內部只有男女老少之間的自然分工,還沒有形成社會分工。在1000多年前,就有關於鄂倫春族是狩獵民族的記載。狩獵主要是男的事情,有時婦女也隨同出獵。狩獵工具有槍支、馬匹和獵犬。主要採取集體狩獵方式,但已不是以「烏力楞」為單位,而是根據自願臨時組織起一個或幾個「阿那格」分頭進行。所獲獵物在「阿那格」內平均分配,但獸肉的分配則是一直保持在「烏力楞』』內平分。同一「烏力楞」內未參加出獵的鰥寡孤獨,一般比獵手分得要多。外來客人如果遇上分配,也照例可以分得一份。個體狩獵雖已出現,但為數極少。狩獵所獲是鄂倫春族衣食的主要來源。捕魚多用「擋集子」方法集體進行;也有的乘樺皮船叉魚;用網捕魚是從別的民族中傳入的。捕魚大都由男子負責,採集則多由婦女承擔。捕獲的魚類,採集的野菜、野果,是鄂倫春族食物的一種重要補充,如一時食用不完,即把它曬干貯存起來,以備獵獲物缺少時食用。

鄂倫春族的手工業主要有皮毛製品和樺皮製品;多由婦女製作。對在不同季節打獵所得的獸皮,她們按其性能和部位,縫製成適宜於不同季節穿用的服裝;將從樺樹上剝下的整張樺皮,加工製成適合於不同用途的器皿。婦女們在這些皮毛製品和樺皮製品上面綉的或雕的各種圖案。最能反映狩獵文化的傳統特色。此外,男子還用手工製作骨器、木器和鐵器。

近代以來,農業在部分地區的鄂倫春人中有了萌芽。清末及辛亥革命以後一段時期,政府強制推行「棄獵歸農」政策,鄂倫春地區的農業有了初步發展。但從事農業非鄂倫春人所習慣,加之日本帝國主義統治時期的嚴重摧殘,到1939年,鄂倫春地區的農業已被破壞凈盡。

各個部分鄂倫春族之間由於從事著大體相同的生產,基本上沒有什麼交換關系,交換多與其他民族進行。開始是偶然的,以後逐漸成為經常的,並由此打開了鄂倫春社會自然經濟的大門,促進了私有制的形成和發展。

盡管鄂倫春族在歷史發展中有著許多優良傳統,但由於長期以來的民族壓迫,特別是日本侵略者推行的種族滅絕政策,使鄂倫春族人口銳減,到1945年8月獲得解放的前夕,鄂倫春族只剩下1千餘人,境遇悲慘。抗日戰爭勝利以後,東北地區的鄂倫春族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建立了人民政權,於1951年10月1日成立了鄂倫春自治旗和多處民族鄉。國家給予鄂倫春以特殊照顧,撥出大批資金,於1953年開始建築新房,逐步實現了定居。現在綠樹成蔭的新村裡幢幢整齊明亮的大瓦房以及學校、商店等代替了昔日的「仙人柱」。興安嶺上出現了電燈通明的新城鎮。狩獵的土槍已換成步槍和半自動步槍。相繼興建了養鹿、養豬、養牛、養蜂場。每年向國家提供上千兩鹿茸。農田耕作已使用多種農業機械,糧食總產量成倍增長。以往馬是主要交通工具,現在築起公路,通了汽車,鐵路也通向鄂倫春的一些新城鎮。過去連文字都沒有的鄂倫春族人民,如今已普及了中學教育,不少青年上了大學;有了電影隊、文藝隊、俱樂部、廣播站,本族豐富的民間歌舞搬上了舞台與銀幕。舊社會鄂倫春族地區無醫無葯,開花、傷寒等傳染病流行。患婦女病的竟達婦女總數的80%以上,而今天鄉有衛生院,大隊有衛生所,村有衛生員,天花、傷寒等傳染病已絕跡,人口成倍增長。特別是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鄂倫春族人民的各項生產迅速發展,收入大為增加,生活顯著改善。他們不僅大力發展農、牧、副業等生產,而且肩負護林防火的重任,護衛大小興安嶺森林的安全,為保障木材源源不斷地運出供應國家建設作出了貢獻。

【服飾】

在長期的游獵生活中,鄂倫春人獨具匠心,創造了極富民族特色的狍皮服飾文化。狍皮不僅經久耐磨,而且防寒性能極好。不同季節的狍皮,可以製作各種不同的衣著。如秋冬兩季的狍皮毛長而密,

皮厚結實,防寒力強,適宜做冬裝。夏季的狍皮毛質稀疏短小,適宜做春夏季的衣裝。

鄂倫春族的服裝以袍式為主,主要有皮袍、皮襖、皮褲、皮套褲、皮靴、皮襪、皮手套、皮坎肩、狍頭皮帽等,最具特色的是狍頭皮帽。

這種帽子用完整的狍子頭皮製作而成。其方法是:將狍子頭皮剝下、熟好,把眼圈的兩個窟窿鑲上黑皮子,再把兩個耳朵割掉,用狍皮做兩只假耳朵縫上,狍角照舊保留即可。這種帽子不僅保暖禦寒,而且還是狩獵的極好偽裝。據說如果不換上兩只假耳朵,獵人在遠處就會誤認為是真狍子而出現誤傷。

【文化藝術】

在長期的狩獵生產和社會實踐中,鄂倫春人創造了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有口頭創作、音樂、舞蹈、造型藝術等。 口頭創作是鄂倫春人主要的文學形式。他們的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歌謠等廣泛地涉及了民族歷史、社會、狩獵採集、風土人情、生活習俗等各個方面的內容。古老的族源神話《恩都力創造了鄂倫春人》、神話《倫吉善和阿伊吉倫》、《白衣仙姑》、《吳達內的故事》等,涉及鄂倫春先民對人類起源的探索及對祖先的生活、英雄人物業跡的描述和歌頌。鄂倫春族的「扎恩達勒」(民歌),多以固定的曲調即興編詞歌唱,種類繁多,風格多樣。尤其是新民歌,內容更為豐富。顏語、謎語,是後期發展起來的文學形成,是生產勞動的反映,是生活經驗的總結和智慧的結晶。這些口頭文學豐富了中華民族文學藝術的寶庫。

鄂倫春族能歌善舞,他們邊歌邊舞,表現勞動生活的豐富內容。《熊舞》、《野牛搏鬥舞》、《樹雞舞》、《依哈賴舞》、《紅果舞》等都是表現獵人對野獸、飛禽的觀察以及生產過程的模仿。「轉圈舞」是一種帶有自我娛樂性質的群眾性歌舞,男女都參加,邊唱邊跳。「假面舞」是融進了宗教內容的由「薩滿」跳的祈求狩獵獲得豐收的祭祀舞。

樂器有「朋奴化」(鐵制的一種口琴)、「文土文」(手鼓)。鹿哨、狍哨既是生產工具,也是早期的樂器。鄂倫春族在載歌載舞時,常有這些樂器伴奏。

【建築】

「斜人柱」是鄂倫春語,意為「木桿屋子」。它是一種用二三十根五六米長的木桿和獸皮或樺樹皮搭蓋而成的很簡陋的圓錐形房屋。斜人柱的搭建十分簡單:先用幾根頂端帶枝杈、能夠相互咬合的木桿支成一個傾斜度約60度的圓錐形架子,然後將其它木桿均勻地搭在這幾根主架之間,使之形成一個傘狀的骨架。上面再覆蓋上狍皮或樺樹皮,一架夏可防雨,冬能禦寒的「斜人柱」就建成了。斜人柱的頂端要留有空隙,以便裡面生火時通風出煙,又可採光。南側或東南還要留出一個讓人出進的門。斜人柱上的覆蓋物要根據季節的更迭而變換。冬天氣候寒冷,多用狍皮覆蓋。一架斜人柱約需狍皮五六十張。到了春天,天氣漸暖,就可以換蓋樺樹皮了。斜人柱多搭建在山坡的背風向陽處,而夏天則多搭在地勢較高、通風涼爽的地方。

斜人柱結構簡單,拆蓋極為容易,所用原料幾乎俯首即拾。它是鄂倫春族游獵生活的產物。定居以後,鄂倫春人大都已住上了寬敞明亮的磚瓦或土木結構的房屋,這種較為原始的活動性住房只有在秋冬季外出狩獵時才偶爾搭建,用以棲身或暫避風寒。

【禮儀】

鄂倫春族很注重禮儀,尊老愛幼是傳統。無論在什麼場合,都必須讓老者坐在正位,飲酒要由老人開杯,吃肉吃飯要等老人舉刀動筷後,其他人才能動。

鄂倫春族好客,賓友光臨,除好酒好肉接待外,客人臨別之際,還要饋贈自家的土特產。鄂倫春族待客純朴、誠懇,獵人馱肉歸來,不管相識與否,只要你說想要一點肉,主人立即把獵刀交給你,從何部位割,割多少,都由客人自己動手,主人十分慷慨大方。

【生活習俗】

鄂倫春族的物質生活極具特色。除食肉、衣皮外,過去的住所「仙人住」亦是狩獵文化的一種創造。「仙人柱」形同半張開的雨傘,由30多根樹桿塔成,外面夏季覆蓋樺皮,冬季覆蓋獸皮,可很快塔成,可隨時拆卸。「仙人柱」入門正對面的上方和左右兩側,專供人們坐卧,但有嚴格的規定。「仙人柱」中央終日燃燒著篝火,用以熟食和取暖。「仙人柱」後面的樹桿上懸掛著盛有神象的樺皮盒子,一般不準婦女接觸。

鄂倫春族基本上實行一夫一妻制婚姻。實行嚴格的氏族外婚,各互相通婚的氏族成員之間,大多親上加親。家庭中男女地位不過分懸殊,唯財產繼承權一般屬於男子。一個家庭兩代人共居的較多,如果人口過多,常常是長子結婚後在父母居處附近另立一「仙人柱」。婦女生育不得在原來的「仙人柱」內,須到遠處設立產房,男人也不得入內接近,滿月後才回家。以往,人死後一般行天葬(即風葬)。下山定居後,一般行土葬。

鄂倫春族婦女絕活是給獵手製作「密塔哈」(狍頭帽子)。這帽子是用整狍子的頭顱,去掉骨肉後,保留狍頭上的毛、角、耳朵、鼻子和口,精心鞣製而成。戴上這種帽子可以誘惑獵物。鄂倫春人座森林、走森林、吃森林、穿森林。衣、食、住、行都來自大森林的賜予。

鄂倫春族遷到黑龍江南岸以來,馬是主要的交通工具。1990年鄂倫春馬隊曾給入侵的沙俄侵略軍以沉重打擊。夏天,河流里以樺皮船作為交通工具。現在鄂倫春族居住的地區已通了火車、汽車,交通更加方便了。

【食俗】

過去一直以各種獸肉為主食,一般日食一、兩餐,用餐時間也不固定。近年來,鄂倫春族的日常飲食多了許多米面品種,麵包餃子也很常見。

鄂倫春族食肉面很廣,除森林裡各種野獸外,還捕食飛禽和河裡的魚類。食用最多見的是狍肉,其次是犴肉,把犴鼻視為美味佳饌。

鄂倫春族的成年男子都好飲酒,所飲用的酒有兩種,一種是馬奶酒,用馬奶、小米和稷子米放在一起,發酵一星期,然後用蒸酒器蒸,家家都能自釀;另一種是白酒,大都是由外地輸入。

【節慶】

每年臘月二十三和春節的早晨,鄂倫春族家庭都要拜火神,向篝火燒香,並扔進一塊肉和灑下一杯酒,當客人來拜年時,也要先拜火,然後往火里扔一塊肉和一杯酒(多由客人自帶)。

【宗教信仰】

鄂倫春族信仰具有自然屬性和萬物有靈觀念的薩滿教。這種宗教與該民族特有的原始觀念是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的。他們的宗教形式,表現為自然崇拜、圖騰崇拜和祖先崇拜,「薩滿」(巫師)是溝通神人之間的使者。薩滿教信奉的神靈相當多。鄂倫春族崇拜的自然神有太陽神、月亮神、北斗星神、火神、天神、地神、風神、雨神、雷神、水神、青草神、山神等等。除自然崇拜外,鄂倫春先民還崇拜「牛牛庫(熊)」、「老瑪斯(虎)」圖騰,鄂倫春人忌諱直乎熊、虎名、而是稱它「寶日坎(神)」、「諾彥(官)」、「烏塔其(老爺)」。鄂倫春族對祖先崇拜十分盛行,而且現在亦如此。

【天文歷法】

過去鄂倫春人的歷法十分原始、簡單。他們辨別方位是根據太陽的位置、星辰(北斗星)的位置、山脈的走向以及河流的流向。記月的方法是以月亮的圓缺為標准。從月出到月圓到月落,循環12次即為一年。記日的方法是:在一根繩子上穿30個小木棍,從正月初一開始,一天拔一根,30根為一月,重復12次為一年。對四季的劃分主要以氣候的循環為依據。「額魯開依」,冰雪融化,即為春天;「昭內」,是青草長出來的季節,即為夏天;「保緣」,草木枯黃,即為秋天;「托」,是落雪的季節,即為冬天。

鄂倫春人經過長期觀察,積累了一些氣象方面的經驗。他們認識到了有日環和月環的月分雨雪大;冬天刮南風預示要降雪;雲彩發黃要大旱;春蘆魚膽膨脹,河水要上漲等。

Ⅷ 第一次去西藏需要注意什麼

1、欲進入高原地區的人員,應進行全面體格檢查,一般健壯者較適應低氧環境。凡孕婦及有明顯心、肺、肝、腎等疾病,較嚴重高血壓(高血壓2期),嚴重貧血等均不宜進入高原地區。

2、正在患呼吸道感染(例如:感冒)的人不能入臧。

3、初入藏時應注意休息。特別是入臧的第一天,應該避免任何的體力勞動。要知道,我們原來可是生活在海拔近2000米的地區,平原地區的人就更難適應了)。如果第二天沒有明顯的高原反應可適當地進行活動,若出現不適,仍應進行適當的休息和治療。這一點異常重要,可是有血的教訓哦!

4、旅遊線路應安排適當,除了日程不能太緊外(以保證充足的休息和適應),還應注意旅遊的地區海拔應呈階梯上升,使身體逐步適應。例如,應先安排拉薩然後再游覽日喀則等地。

5、初入藏時應多吃碳水化合物、多種維生素和容易消化的食物。禁止飲酒。避免大量飲水。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

6、應隨身備有一些常用的葯物例如:抗菌素,以防治呼吸道感染;止喘葯物,如:喘樂寧氣霧劑,可以在出現喘息時使用;擴張肺血管的葯物,如:巰甲丙脯酸,可以吃12.5毫克/次,2次/天;激素,如:強地松,可減輕高原反應的症狀;鎮靜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