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靖康之恥電視劇叫什麼
"靖康之恥"的電視劇叫做《射鵰英雄傳》。
《射鵰英雄傳》是金庸先生創作的一部著名武俠小說,被多次改編成電視劇和電影。在這部小說中,"靖康之恥"是一個重要的歷史背景,對故事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靖康之恥"是中國歷史上一次著名的事件,發生在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當時,金朝軍隊攻破了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省開封市),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兩位皇帝以及大量皇室成員、文武百官等,共計三千餘人。這一事件被視為中國歷史上的恥辱之一,對後來的南宋王朝以及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射鵰英雄傳》中,"靖康之恥"被用作故事背景,通過主人公郭靖和楊康的成長經歷以及他們與身邊人物的互動,展現了這一歷史事件對當時社會和個人命運的影響。同時,小說中也通過對金國和南宋之間的斗爭,探討了民族大義、忠誠與背叛等主題。
除了《射鵰英雄傳》之外,還有其他一些以"靖康之恥"為背景的電視劇和電影作品,但《射鵰英雄傳》是最著名和最受歡迎的一部。
2. 有哪些直接描寫靖康之變的電影和電視劇
《精忠岳飛》。
《精忠岳飛》是由中央電視台、東陽盟將威影視文化有限公司、上海華大影業有限公司、北京光線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出品 ,鞠覺亮執導,黃曉明、林心如、羅嘉良、丁子峻、鄭佩佩、劉承俊、邵兵、吳秀波、劉詩詩、張馨予、於榮光、張嘉倪領銜主演古裝歷史劇 。
該劇聚焦一代英雄岳飛,用切合史料記載的方式來講述岳飛的生平及他帶領岳家軍征戰的傳奇故事。
評價:
該劇動作戲佔了很大篇幅,武打場面雖頻頻出現,但是質量卻一點不輸動作電影,走的都是硬橋硬馬、拳拳到肉的功夫路線。
沒有了以往古裝劇中的輕功、凌波微步,整部劇看起來更加真實可信,動作廝殺場面也更加令人脈噴噴。
該劇是一部男人劇,征戰沙場、奮勇殺敵的場面會讓人血脈噴張,但看多了武打場面的觀眾也會期待溫馨浪漫的感情戲。
在該劇中,林心如飾演岳飛的妻子李孝娥,雖然這個角色在劇中沒有太大推動劇情的作用,除了照顧岳母和孩子外,鮮有參與岳飛戰役或出謀劃策的事跡,但她作為中國傳統女性的典範,隱忍、賢良淑德的品質也會引起觀眾的憐愛之情。
3. 在電影《赤壁》當中提到的康靖之恥是什麼意思
靖康之恥
元1127年,即北宋靖康二年,南宋建炎元年。
這一年,北宋帝國覆滅,南宋帝國在風雨飄搖中宣告誕生。
中國人陷入長達十餘年的兵凶戰危血雨腥風之中。
宣和七年(1125年),金軍分東、西兩路南下攻宋。
宋徽宗見勢危,乃禪位於太子趙桓(欽宗)。
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金東路軍進至汴京(今河南開封)城下,逼宋議和後撤軍。
同年八月,金軍又兩路攻宋;閏十一月,金兩路軍會師攻克汴京。
次年三月,金軍大肆搜掠後,立張邦昌為楚帝,驅擄徽、欽二帝和宗室、後妃、教坊樂工、技藝工匠等數千人,攜文籍輿圖、寶器法物等北返,北宋亡。
史稱「靖康之變」,或「靖康之難」、「靖康之禍」、「靖康之恥」。又因靖康元年為丙午年,亦稱此事件為「丙午之恥」。
「靖康之變」是指靖康年間金朝滅亡北宋的歷史事件,又稱「靖康之難」。
公元1125年,金朝在滅遼之後驅兵南下,分兩路進攻北宋,進逼宋朝都城汴梁(今河南開封)。昏庸無能的宋徽宗趙佶聽到金兵來犯,驚恐萬狀,傳位給太子趙恆(宋欽宗),自稱太上皇,借「燒香」為名,逃往鎮江避禍。宋欽宗即位後,改年號為「靖康」。他同樣畏敵如虎,只是迫於形勢,才任命主戰派李綱負責保衛汴京。同時,派遣使者前往金營求和,答應割地輸款。金兵在獲得北方大片土地和大量金銀之後北撤。投降派又得勢起來。宋欽宗以為天下無事,罷免了李綱。太上皇宋徽宗回到汴京,繼續過著腐朽的生活。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秋天,金兵第二次南侵,東西兩路軍隊合圍汴京。在這危急關頭,無賴郭京說他能請「神兵」退敵,宋欽宗竟信以為真,下令撤去城上守軍,大開城門,請「神兵」退敵。金兵就乘機攻人汴京,徽宗、欽宗束手就擒,做了俘虜。第二年春,金兵北撤,將城內92個府庫內的財物席捲一空,又把微欽二帝及皇族、大臣等大批人員俘至北方,北宋王朝也就滅亡了。
——————————————————————————————
宋朝第八個皇帝徽宗趙佶於公元1125年金人進逼汴京之際倉皇傳位於皇太子趙桓,翌年改元靖康,徽宗南奔,趙桓成為歷史上的欽宗。這位苦命的皇帝,做皇帝只一年多,被金人擄去,終身監禁達三十年之久。
其實徽宗也未漏網。1126年,也是靖康元年,欽宗搜括開封市內的金銀貢獻於金軍,承認割讓北方太原等三鎮,敵方後撤,京師解嚴,太上皇徽宗為群臣諫勸表示團結一致的局面下回汴京開封。不料朝庭尚在和戰未決間金人卷土重來,這次他們不再與趙宋交涉,竟擄獲當今皇上、太上皇、後妃、皇子、公主等三千多人北去,雖然這事發生於1127年初,通常歷史家公認北宋亡於1126年。此後徽欽二宗先後死於五國城(今日中國之東北角)已不在話下。
只有在這紛亂期間徽宗之子欽宗之弟康王趙構能夠舉兵脫逃,在南京稱帝,是為南宋的高宗。他即位未久也被金人追逐於江浙沿海一帶,有一個時期亡命於海舟之上。後來總算定都(只稱「行在」)於臨安(杭州)。又直到1141年秦檜的和議成功,趙構向金主稱臣,每納歲幣銀絹各二十萬,又認定淮河為界,南宋的局面才算比較安全,如此保持半壁江山至1279年亡於忽必烈之元,先後延宋祚又153年。
靖康這悲劇性的年號千古普遍的流傳,大概是由於岳飛所填詞《滿江紅》有「靖康恥,猶未雪」字句之故。既稱之為「恥」,則是不應當發生的事跡,竟讓之發生。1126年斡離不進軍開封之際,兵力不過六萬,北宋各方召集勤王之師,號稱二十餘萬。只是和戰之計倉皇未決,以致人心瓦解。當時如果持以恆靜,何至如此凌受羞辱?這樣子的分析與辯駁,已經有很多歷史學家先後為之。並且追究責任,既有靖康不可收拾局面則徽宗之任用蔡京,因蔡京更可以追究到神宗之任用王安石。
歷史家鋪陳往事,其主要的任務是檢討已經發生的事情之前因後果,不能過度著重並未發生的事情,如遇不同的機緣也可能發生,並且可以產生理想上的衍變(除非這樣的揣測提出側面的及反面的因素,可以補正面觀察之不足)。並且金人入主中原,「廢」北宋皇帝為「庶人」,至今已八百多年。今日我們亟要找得眾所公認的原因,專門相信當時人個別追究責任維持己見的說法,很難與今日的理解符合。
從這種立場,我們可以看清:趙宋王朝319年與邊區少數民族所樹政權的周旋,經常站在被動地位,因其不能戰,也難能邀得對方的同意言和。太宗攻遼既已三度失敗(詳「澶淵之盟」),1041年契丹又准備南犯,富弼的交涉,總算不辱使命,但是還是以增歲幣了事,到頭仍是軍事力量不夠。北宋不僅對契丹之遼及女真之金如此,他們對以西羌為主體組成的夏國也不能採取主動。其軍事行動,經常曠日廢功,敗兵折將。神宗朝的戰事,連亘14年,竟留下一段「官軍、羯羌、義保死者六十萬人」的紀錄,趙頊一聞前線受挫折的戰報終夜繞榻而旋,其衷心痛苦可知。議和時宋朝仍承認歲「賜」銀綺絹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