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裝穿搭 » 被禁播的中國校園愛情電影
擴展閱讀
疫情手套買什麼樣的 2025-02-05 13:44:59
崩壞3黑希旗袍怎麼獲得 2025-02-05 13:31:19

被禁播的中國校園愛情電影

發布時間: 2024-04-22 22:27:16

1. 曾火爆全國卻被禁播的4部網劇,部部是經典,都是哪4部

網劇類型的影視作品現如今也越來越受大家的歡迎,一開始網劇在推出的時候很多人是不看好的,因為出演網劇的大多數都是那些名氣不太大的演員。

他們的演技沒有保障,而且網劇在製作的時候看上去也特別的粗糙,所以很多人對於網劇是不信任的。然而後來隨著網劇的不斷發展,現如今網劇也成為大家都特別喜歡的一種影視類型,再加上網劇的審核並沒有那麼嚴格,現在還有很多大製作會選擇網劇的形式播放,但是也有一些非常優秀的。

上癮

最後一部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這部劇,他就是太子妃升職記。

這部劇屬於輕松詼諧類型,本來是一部比較好的電視劇,但卻因為裡面的畫面尺度太大,所以慘遭禁播,甚至有網友調侃道:這劇組是有多麼的窮,演員身上就幾塊布條,不過不得不說,裡面演員的顏值是真的非常高,從於朦朧到張天愛,真的可以說是顏值爆棚。

不管網劇禁播,台劇也有禁播的可能,比如下面兩部劇就因各種原因禁播了一段時間。

《亮劍》

電視劇《亮劍》,劇中經常出現金句。到目前為止,義大利大炮的梗已經在微博上被網民廣泛使用。這部戲劇除了提供了許多熱門的梗和金句外,其價值取向也非常積極,使人們理解了當時革命前輩的辛勤勞動、英勇不屈和令人欽佩的精神。但是,這部劇只播放了前36集,後續內容一直無法播放,這讓人們很想知道內容是什麼,導致無法出現在大眾的視野里。

《武媚娘傳奇》

這部電視劇是由范冰冰主演武媚娘,劇情就是那種宮斗劇,果然是一入後宮深似海,曾經最好的姐妹都會為爭得皇上的寵愛而反目成仇,整部劇下來,總結出來歷代以來第一位女性當皇帝。

這部電視劇剛上播就火爆了大江南北,劇中有諸多高顏值的女明星坐鎮,所穿的衣服款式很特別,但後來卻遺憾被下架了,至於這部電視劇能火,就是憑靠出賣「色相」,下架就是為了防止小孩子看了之後思想會早熟

2. 中國拍的哪幾部片國內不讓播

中國內地十大禁播電影
、《十七歲的單車》(2000年)

該片是第六代導演代表人物王小帥的最新作品。王小帥在沒有拿到審片結論之前便攜片參加了柏林國際電影節,雖贏得一尊銀熊,卻被禁止在國內公映。

2、《鬼子來了》(2000年)

獲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獎。影片以獨特的視角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者,圈內口碑不錯,因沒有突出某些政治派別的良好形象,迄今不能公映。

3、《蘇州河》(2000年)

獲荷蘭鹿特丹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日本銀座影展大獎。影片以王家衛的電影風格敘述了一個愛情悲劇故事,表現對愛的執著和愛之意義的探討。因首先在台 灣上映遭禁映。

4、《過年回家》(1999年)

獲1999年第56屆義大利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導演獎。這是一個關於寬容和愛的故事,主人公過年回家,傾訴了17年的難言人生。因詆毀社會主義形象,導演張元受到處罰。

5、《趙先生》(1998年)

本片獲第51屆瑞士洛迦諾電影節「金豹獎」

導演:呂樂攝影:王大麟主演:施京明 張芝華陳怡南蔣雯麗第5代最傑出的攝影師之一呂樂試圖通過拍攝處女作《趙先生》,像他的同門師兄張藝謀一樣成功轉型成電影導演。但這一努力卻並未取得太大的成效,雖然本片在瑞士洛加諾電影節獲得金獎,不過因詆毀社會主義形象在國內被禁映。他執導的第二部電影《小說》據說因為情節晦澀,映射中國百姓悲慘生活,也處在封存狀態中。

6、《小武》(1997)

導演賈樟柯憑借《小武》在國際影壇一舉成名,成為青年導演中後來居上的代表人物。他的拍片方式與其他一些人並無二致,都是走國際融資與發行的道路,基本與本土電影市場不發生任何關系。在國內,《小武》及其他類似的電影作品,因詆毀政黨形象,涉嫌煽動都是通過盜版VCD的形式與觀眾見面。

7、《郵差》(1995年)

這部電影是導演何建軍得到鹿特丹電影節的一個基金的資助拍攝,並在歐洲完成後期製作的。這就決定了本片不可能在國內獲得放映的機會。從國外電影節或電影基金獲取資金支持是不少青年電影導演的基本運作方式,也是他們完成的電影無法與觀眾見面的重要原因。涉嫌詆毀中國官員形象。

8、《活著》(1994年)

張藝謀評價最高的作品,獲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獎和男演員獎。根據余華小說改編,表現人在極端艱難的生存環境下可悲的頑強和堅韌,因詆毀社會主義法制,詆毀政黨執政能力,迄今不能公映。

9、《東宮、西宮》(1996年)

獲阿根廷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編劇、攝影大獎。根據王小波的小說改編,講述一對同性戀者復雜的心路歷程,因詆毀社會主義形象,涉嫌宣傳腐化思維,迄今未被准許上映。

10、《藍風箏》(1993年)

獲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大獎。以悲哀、灰暗的基調講述幾十年的故土舊事,透視埋在歷史灰燼下的人的命運,審查未通過即參賽,導致中國電影代表團退出東京電影節,因詆毀社會主義形象,詆毀之政黨形象,該片迄今不能獲准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