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可以給我推薦一些比較有深度引發人思考的電影嗎
1.《為奴十二年》
影片講了一個59歲的英國木匠布萊克因為心臟問題不能工作,然而被醫療機構診斷為擁有工作能力,因此不給他頒發就業補助。無奈之下,布萊克只好去申請失業補助,但是制度規定:必須要證明自己在努力找工作卻找不到。因此他就不停遞簡歷,被僱傭了還要給人不明不白地解釋一番。諷刺的是這一切貌似在求職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拿到失業補助。布萊克並不能在這其間游刃有餘,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難,比如不懂電腦沒法按部就班地辦理哪些手續等等。影片最後,布萊克眼看就要申訴成功時,卻因為太激動突發心肌梗塞而死。凱蒂在悼詞中讀出了一個至死不服輸的反抗者的心聲,影片戛然而止。
⑵ 剛上映的電影《信條》中,都有什麼看不懂的物理名詞
都說《信條》難懂,但看過後分析一下:也許難懂的並不是故事本身,只是物理專有名詞太多、場景太陌生。美人這就解讀一下,保證看懂後,電影燒腦程度直降兩顆星。
影片首先出現的物理名詞是熵。
男主經歷了中情局在烏克蘭戲劇院對他的“忠誠測試”後,被派到一個研究所,一個身著制服的女研究員向他說明了任務。
就是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戰”,這個世界大戰是什麼呢?
就是未來人用逆向武器攻擊現在,毀滅世界。
說到這里時,女研究員提到了熵。
熵,物理意義是體系混亂程度的度量。
通俗地說,宇宙中所有事物都像老子說的那樣: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熵就是這樣,在宇宙中只要有一個物質,就會越來越混亂。比如說一個裝修的新房,從擺進去第一個沙發以後,就越來越雜亂。或者一顆子彈碰觸到玻璃,子彈殼、玻璃碎片、爆發熱量等越來越多,這就是是熵的正常運轉,熵增。
但是如果打碎玻璃的子彈也沒有爆發碎片和熱量,反而熱量減少了或子彈消失了,那就說明體系在逆向運轉了。
影片當中,科學家就是利用這個原理研究出了一套演算法,可以讓世界通過熵變,實現世界逆轉(不只是時間逆轉)。
名詞五:祖父悖論
祖父悖論出現過多次,是尼爾講給男主的,當時男主正懷疑,為什麼未來人會想毀掉過去,過去的人類祖先沒有了,那麼不也沒有他們了嗎?
於是尼爾給他講了祖父悖論:假如你回到過去,在自己父親出生前把自己的祖父母殺死,就沒有父親,沒有父親也不會有你,那麼是誰殺了祖父母呢?
未來人雖然忌憚祖父悖論,但卻相信平行宇宙,認為可以放手一搏,沒准可以重新創造一個更純凈的新世界,反正未來人對當時的世界也絕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