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問】關於兩岸三地電影界的金馬獎、金雞獎、金像獎名字結構雷同的淵源關系
沒什麼關系
金馬獎——「金馬」二字取自於福建沿岸的金門和馬祖的頭一字,那是這兩個為台灣當局所標榜對抗大陸之戰地,隱含著以電影文化促進反共抗俄之意,充分顯現出冷戰時代思維。
金像獎——1979年,一份日後成為香港電影界權威雜志的《電影雙周刊》誕生,從事電影界報道、評論的創作。當時香港電影已經發展到一定的規模,在亞洲乃至全世界佔有一席之地,但是卻沒有自己的電影節,甚至沒有電影人自己的官方組織。《電影雙周刊》以其對電影事業的關注和責任感,組織了一群電影人進行年度優秀電影和優秀電影人的評選,並從1982年開始,與香港電台合作舉辦正式的頒獎典禮,此後每年一度,目的是通過評選與頒獎形式,對表現優異的電影工作者加以表揚,同時檢討過去一年電影的成績,希望藉此促進香港電影的質素,提高電影人的製作水平和觀眾的欣賞水平。這就是目前在華語影壇具有極高影響力和權威地位的香港電影金像獎。
這個電影獎和世界著名的奧斯卡一樣取名為「金像獎」而不是通常的「金馬獎」、「金雞獎」,從一開始就展示了創辦者對這個活動的眼界和雄心。
金雞獎——首屆金雞獎評獎活動於1981年(農歷雞年)5月舉行,以金雞啼鳴象徵百家爭鳴並激勵電影工作者聞雞起舞,故名金雞獎。
三者沒什麼聯系,都用金,應該是一種習慣,以金為貴,就像金牌,銀牌,銅牌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