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裝穿搭 » 有童趣童裝怎麼理解
擴展閱讀

有童趣童裝怎麼理解

發布時間: 2022-07-06 15:17:53

❶ 《童趣》的理解

文章簡介
童趣, 即兒童的情趣。 本文選自《浮生六記·閑情記趣》卷六第二章
其主要特點就是天真爛漫,純潔無邪,活潑可愛,無憂無慮,無牽無掛。兒童一般都是有童趣的,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深厚,人變成熟、穩重了,也有城府、有心計了,童趣也就盪然無存了。所以,童趣也是兒童最可寶貴的財富。
亦有《童趣》一文,稍微改編後收錄於人教2002版初一上冊語文課本第5課
亦有《童趣》一文,稍微改編後收錄於人教2009版初一上冊語文課本第5課
一種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過想像和聯想,會變成美麗而又奇特的東西。
原文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於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為之怡然稱快。
余常於土牆凹凸處,花台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台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上面的是語文書里的原文,以下是《浮生六記》里的原文: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盛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沖煙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怡然稱快。於土牆凹凸處、花台小草叢雜處,常蹲其身,使與台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塹,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也,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註:「蝦」讀"há"
「強」與「僵」同音(jiang),指僵硬的意思。
『物外』: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
『項』:頸,脖頸。
『徐』:慢慢地。
『素帳』:未染色的帳子。
譯文
我回憶童年時,能張開雙眼直視太陽,連最細微的東西也能看清,只要見到細微的東西一定要仔細察看它的紋路、條理,所以常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樂趣.
夏天,成群的蚊子的叫聲像打雷一樣,我暗暗地把它們比作一群在空中飛舞的仙鶴,心裡這樣想,那成百上千的蚊子,果然都變成鶴了。我昂著頭看這個景象,脖子也累得發僵了.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帳子里,慢慢地用煙噴它們,讓它們沖著煙霧而邊飛邊叫,我把這個景象比作"青雲白鶴"的景觀,果然它們就像白鶴一樣在雲端飛鳴,我為此高興得不停地拍手叫好.
我常常在凹凸不平的土牆邊、花台旁和小草叢生的地方,蹲下身來,讓身子和花台一樣高;聚精會神地仔細觀察,把草叢看作樹木,把蟲蟻想像成野獸,把凸起的土地比作山丘,把低窪的地方當成壕溝,我便完全沉浸在其中.感到愉快又滿足。
有一天,我看見兩個小蟲在草間爭斗,我就仔細觀察,看得興致正濃時,突然有個龐然大物,掀倒"山"壓倒"樹"地走來,原來是一隻癩蛤蟆,它舌一吐,兩只小蟲就全被它吞掉了.當時我年紀小,正在出神地看那兩只小蟲爭斗,癩蛤蟆的到來不覺讓我猛然一驚.等我神情安定下來,便捉住了這蛤蟆,,用樹枝打了它幾十下後,把它趕到別的院子里去了.
1、節選自《浮生六記·閑情記趣》(自傳性散文)。題目是編者加的。沈復(1763-1825)字三白,號梅逸,長洲(現在江蘇蘇州)人,清代文學家。
2、余:我。
3、稚:幼小。
4、張目:睜大眼睛。
5、秋毫:鳥類到了秋天,重新生出來的非常纖細的羽毛。後用來比喻最細微的事物。
6、藐:渺小。
7、細:仔細。
8、故:所以。
9、物外: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
10、之:的。
11、項:脖頸,頸。
12、強:通「僵」,僵硬的意思。
13、於:在。
14、素帳:未染色的帳子。
15、徐:慢慢地。
16、唳:鳥鳴。
17、以······為=把······當作。
18、怡然自得:形容安適愉快而滿足的樣子。怡然,安適、愉快的樣子。
19、興:興趣。
20、方:正。
21、蓋:原來是。
22、鞭:鞭子。
23、之:代蝦蟆。
註:脖頸的「頸」讀「gěng」 項為之強的「強」讀jiang 蝦讀ha
物外之趣的三件事:1.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沖煙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怡然稱快。 2.於土牆凹凸處,花台小草叢雜處,常蹲其身,使與台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3.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也。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課文研討
一、整體把握
本文主旨是寫作者兒時的「物外之趣」。「物外之趣」雖非物自身所有,卻又與物有關,它是觀物者的主觀體驗作用於物的結果,也可以說是因物而生成之意趣。本文中所說的夏蚊及草間之蟲皆極細小之物,可以誘發兒童的好奇心和想像力,意趣即由此生成。
開篇先說作者兒時視力極好,然後點明文章主旨。「張目對日」,猶言兩眼能經受強光刺激;「明察秋毫」,言視力極佳,極細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有如此好的視力,再加上「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的癖好,因而能發現「物外之趣」。這是總提,僅用32字,行文簡潔可見。以下分述。
夏蚊成雷,人不堪其苦,而年幼的作者異想天開,將它想像成「群鶴舞於空中」的動人圖景,並且看得入了迷。隨後他又聯想到曾經見過的「鶴唳雲端」的圖景,於是「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結果是他真的見到了這樣的圖景。這是一幅憑借想像而「放大」了的圖景,它表現了一個孩子幼稚心靈中自發的審美意識。此其一。
其二,作者年幼時居城中,渴望見到大自然風光而不得,於是他用想像來實現自己的願望。他把花園里土牆凹凸處和花台上的叢草想像成樹林,把蟲蚊想像成野獸,把高出的小土塊想像成丘陵,把低陷的小土塊想像成山溝,這使他有了一個自由而廣闊的天地,可以飽覽「大自然」的風光。有一天,有兩只小蟲在草間相鬥——在年幼作者的想像中就成了兩獸在樹林里相鬥,使他看得格外入神;不料一個「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一伸舌,便將兩獸一齊吞入腹中。年幼的作者被嚇得六神無主;待到清醒過來,幻覺消失,才發現此前那個「龐然大物」不過是一隻癩蝦蟆。他惱恨之極,卻並不想傷害它,僅以鞭打示懲——用什麼做鞭子,文章未做交代,大概是小樹枝吧?他懲罰癩蝦蟆,可能含有為兩小蟲復仇的意思,但從「驅之別院」一舉來看,主要原因是它破壞了自己的審美情趣。
作者用「物外之趣」一語來統攝以上二事,意在說明他幼年時已有自發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
二、問題研究
沈復《浮生六記》中「閑情記趣」一章,主要記作者長大後對花木的喜愛和婚後跟妻子一同美化居室及周圍環境的瑣事;記童年趣事的只有開頭一小段,因而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在描寫兒童觀物的心理過程上頗具特色,值得研究。
年幼的作者由群蚊亂飛想到「群鶴舞於空中」,這是所謂類似聯想;再想到「鶴唳雲端」,則是接近聯想。這後一種聯想又促使他產生了模仿的意願,於是「留蚊於素帳中,使之沖煙而飛鳴」,再經過凝神細觀,「果如鶴唳雲端」,這是年幼作者的錯覺,也是他所追求的目標,因為鶴翔,鶴鳴都是比喻人生大志的,所謂的鶴鳴九皋,沖天一鶴就是表達寬廣胸懷和積極向上的遠大抱負的——這是一個很美好的畫面,很值得玩味。
觀蟲斗一節與上述過程大體相似,「以叢草為林,以蟲蚊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都屬於類似聯想,「龐然大物」的出現,也是錯覺;所不同的是這種錯覺產生的原因。此刻,年幼的作者已經完全陶醉在他聯想的境界之中,他眼前的實物已經被放大了千萬倍,而癩蝦蟆又是突如其來,對比之下,自然就成為「龐然大物」了,這種錯覺是在極短時間內經受強刺激而突然產生的,跟「鶴唳雲端」的有意而為不同。
我們應當注意培養學生的聯想力和想像力,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閱讀欣賞文藝作品的能力,對加強記憶力和促進創造性的思維能力也大大有益。
練習說明
一 朗讀課文,用自己的話敘述「我」看到「鶴唳雲端」的景象和遇到那個「龐然大物」的經過。為什麼作者說這兩件事都有「物外之趣」?你認為要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情趣豐富的人?
設題意圖是使學生感知課文整體內容,把文言文學活。凡記敘文都應當讓學生能「用自己的話」來復述內容大意,這正是學活的辦法之一;如果一開始學文言就句句搞文白對詳,則無異於堵塞學活之路。教師在指導過程中對學生創造性的復述成分應予肯定,只糾正明顯的錯誤。
第一問要放在學生基本成誦後作答(參考答案見「課文研討」),教師要善於啟發學生說出自己的體會。
示例:「物外之趣」雖非物自身所有,卻又與物有關,它是觀物者的主觀體驗作用於物的結果,也可以說是因物而生成之意趣。本文中所說的夏蚊及草間之蟲皆極細小之物,可以誘發兒童的好奇心和想像力,意趣即由此生成。
第二問是開放性的,目的是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喚起學生的審美意識。可以從學生的課余愛好入手,啟發培養學生的情趣和聯想、想像能力。
二 解釋詞語。
1.文言詞的意思,有的可用加字的辦法解釋,如「必細(仔細)察(觀察)其紋理」;有的要用換字的辦法解釋,如「昂(抬)首(頭)觀之」。試選用一種方法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字。(1)項為之強(2)果如鶴唳雲端(3)以叢草為林(4)興正濃(5)方出神(6)驅之別院
2.下面的詞語大多作為成語保留在現代漢語中,解釋時不妨採用講述大意的辦法。示例:怡然稱快(高興得連聲叫好)。
(1)明察秋毫 (2)怡然自得 (3)龐然大物 (4)夏蚊成雷(5)物外之趣
設題意圖是告訴學生可用簡單的辦法解釋文言詞語,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在初學文言文階段只能如此,講多了反而不好。釋文可抄在書上,以便積累。
處理此題可有多種方式:或在讀課文數遍後讓學生試解;或在疏通文意過程中依次作解;在水平較好的教學班也無妨讓學生在預習中作解。
參考答案
1.(1)項(脖子、頸項)為之強。 (2)果(果真)如鶴唳雲端
(3)以叢草為林(樹林) (4)興(興趣)正濃
(5)方(正)出神;入神 (6)驅(趕、驅逐)之別院
2.(1)明察秋毫(見「疏通文意」)
(2)怡然自得(見「注釋」)
(3)龐然大物(體積極大的東西)
(4)夏蚊成雷(夏天成群的蚊子的叫聲跟雷聲一樣,這是誇張的表現方式)
(5)以童稚之心去觀察事物,以兒童那種純真無暇的思維通過玩耍,得到的一種別人得不到的感覺。那種感覺很微妙
三 背誦全文。
背誦此文,須先讀得正確並粗知內容大意。為此,教師必須作具體指導:(一)通過范讀和領讀使學生能讀得節奏分明,並經過反復練習達到口熟;(二)理清文章的敘事順序,使學生了解各層大意。
要堅持當堂成誦,可以先依次熟各段,最後練習背誦全文;也可以教讀一段背誦一段。

❷ 童趣是什麼,比如童趣是快樂的。。。

小孩子一本正經乾的事情,但是大人看了認為很稀奇,謂之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