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旗袍展示 » 旗袍發展怎麼樣
擴展閱讀
14晶銳手套箱怎麼拆 2024-12-05 10:39:19
簡易插肩連衣裙子怎麼裁 2024-12-05 10:39:10
睡衣應該怎麼搜 2024-12-05 10:38:22

旗袍發展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2-01-17 10:07:44

⑴ 談談你對旗袍的發展和演變看法

初二還寫論文?
我給你提供一個思路,旗袍的發展可以很明顯地看到,旗袍從最初一個很二逼的服裝,演化成了一個性感妖嬈,代表了東方美的近現代中國女性時裝,反映了中國的個性解放之路。

⑵ 中國女性旗袍發展史,旗袍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旗袍是有滿清的旗服發展而來在經歷民國時期,外國文化的沖擊,讓女性覺得勾勒身形很是唯美,就有了旗袍

⑶ 旗袍未來的發展趨勢

你好,我覺得喜歡旗袍的人會買旗袍,而不喜歡旗袍的人我也不買。給我感覺在未來,越來越多的人會不喜歡旗袍。

⑷ 旗袍的未來發展將如何

前市面上旗袍的價格大約在2000兀到5000元之間。由於穿旗袍的人具有一定的消費能力,所以鋪面位置的選擇一般住比較繁華的地方,租金比較貴,但是如果產品有足夠的競爭力,月收入還是可觀的。以一個25平方米的店而為例,經營得當月純利可過萬。

⑸ 旗袍的歷史發展過程

一、旗袍發展的歷史

清朝男人的服飾以長袍馬褂為主,此風在康熙後期雍正時期最為流行,婦女服飾在清代可謂滿、漢服飾並存。滿族婦女以長袍為主,漢族婦女則仍以上衣下裙為時尚。清代中期始,滿漢各有仿效,至後期,滿族效仿漢族的風氣頗盛,甚至史書有「大半旗裝改漢裝,宮袍截作短衣裳」之記載。而漢族仿效滿族服飾的風氣,也於此時在達官貴婦中流行。婦女服飾的樣式及品種至清代也愈來愈多樣,如背心、一裹圓、裙子、大衣、雲肩、圍巾、手籠、抹胸、腰帶、眼鏡......,層出不窮。
1840年以後進入近代,西洋文化浸襲著中國本土文化,許多沿海大城市,尤其是上海這樣的大都會,因華洋雜居,得西文風氣之先,服飾也開始發生潛在的變革。
旗袍是中華女性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服裝。說到傳統,人們總要想到封建主義的保守 、 封閉,還有封建主義對婦女的各方面的禁錮。數千年來,中華女性的著裝是嚴肅的。直到現在,嚴肅而正規的「職業女裝」仍然占據著中國女性服裝的主要地位。
二、旗袍的發展的過程
服裝不能脫離人體而孤立存在,旗袍也一樣。女性的頭、頸、肩、臂、胸、腰、臀、 腿以及手足,眾多曲線巧妙結合的完美整體。旗袍的審美,似乎可以從這里談起 。
(1)旗袍之源~~「棗」(Zao三聲)旗袍,大家族中的一員,其發源有人認為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的深衣。
旗人之袍與旗袍棗旗袍不是一個固定的形式,而有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把旗袍視為旗人之袍或旗女之袍,雖看似無大錯,但卻難免有望文生義之嫌。
(2)民國之初旗袍開始了悄然過渡和發展。
民國20世紀初,中國政治風雲跌宕。辛亥革命廢除帝制,創立民國,剪辮發,易服色,摧枯拉朽,把屬於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級制度送進了歷史博物館,這一切都在為新式旗袍的誕生創造了條件。
(3)民國初期20年代出現的倒大袖與新樣式。
民國20世紀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時興過一陣「文明新裝」。
30年代旗袍迎來了它的第一個黃金時代。
本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是近代中國女裝最光輝燦爛的時期,而30年代又可謂這一時期燦爛的頂峰。也就是在此時,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裝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為中國女裝的典型代表。
民國的30~40年代,旗袍迎來了它的第二個黃金時代
旗袍走向經典的過程,可說在30年代已基本完成,而40年代是其黃金時代在時間上的延續。
(4)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50年代裡~~旗袍也有過燦爛的一瞬間,那是因為在人民當家作主的時代,如果說服裝也有流行的話,那流行的主導已轉向平民化。
(5)在中國的60年中葉~70年代是旗袍被冷落的20年。
從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是對傳統民俗文化的一場浩劫,也是旗袍經歷的災難期。
到了中國改革開放的80~90年代旗袍已是輝煌難再了
旗袍的鼎盛年代已經遠去,被冷落了30年之久的它,在80年代以來開放後的國土上顯得有些落伍了。

⑹ 現代旗袍有什麼樣的發展史

講起現代旗袍的發展史,那就不得不提起旗袍最初的原型--清朝時期滿族貴族女子所穿著的旗裝了。清朝女子所穿著的旗裝,衣裳總體上較為寬博,線條平直硬朗而大氣,衣長可至腳踝 ,不似現代旗袍那樣剪裁細致,裙旁兩側分別都有開叉,腰部線條有明顯的“S”型曲線,裙長有膝上、過膝、至腳踝等不同的長度。這么一對比,是不是發現了現代旗袍和清朝旗裝的區別之大呢?那麼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波兒現代旗袍的演變與發展。


⑺ 近現代旗袍的發展

旗袍一開始下身是不被剪開的,後來人們覺得旗袍下身裁開兩條縫,女人走起路來,腿部亦真亦幻,一會浮現 一會消失。很是神奇,正是這樣,才能體現出東方女子的一種很神秘感------------------------

⑻ 旗袍文化,你覺得有沒有發展前途

我個人認為旗袍的話還是非常有發展前途的。其實從目前的整個狀況來看的話,雖然說算是一種小眾的文化,但還是受到了多數人的認可,這樣的一種小眾文化它的受眾群體是很高的。之所以將它稱之為是小眾文化,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之日中多數的人是不會將旗袍穿出來的。

我們會用一種欣賞的眼光去看待他們的服飾,因為我們在心中對於這種服裝本身也是很喜歡的,只不過自己沒有將它穿出來而已。其實從旗袍它在眾人心中的地位以及口碑來講的話,旗袍文化在日後發展的空間實際上是很大的,就比如現在很多的服飾都出現了旗袍形式的結合,或者說是對旗袍本身進行改造,將它改造成現在多數人更能夠去駕馭的一種款式。由此可見旗袍文化實際上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歡,在未來想必也會獲得更好的發展空間。

⑼ 旗袍的發展史是怎樣的

到了20世紀20年代,受西方服飾影響,經改進之後的旗袍逐漸在廣大婦女中流行起來。這種旗袍是漢族人在吸收西洋服裝樣式後,通過不斷漢化改進,才進入千家萬戶的。旗袍的樣式很多,開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雙襟;領有高領、低領、無領;袖口有長袖、短袖、無袖;開衩有高開衩、低開衩;還有長旗袍、短旗袍、夾旗袍、單旗袍等。改良後的旗袍在20世紀30年代,幾乎成為中國婦女的標准服裝。

清朝後期,旗女所穿的長袍,衣身為寬博,造型線條平直硬朗,衣長至腳踝。「元寶領」用得十分普遍,領高蓋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綉以各色花紋,領、袖、襟、據都有多重寬闊的滾邊。至咸豐、同治年間,鑲滾達到高峰時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邊鑲滾,以至幾乎難以辨識本來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裝飾之繁瑣,幾至登峰造極的境地。此時的清王朝正內外交困,為挽救危亡,清廷洋務派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救國方略,派遣大批留學生到國外學習,軍隊也改練新軍。在中國學生和軍人中最先出現了西式學生的操衣、操帽與西式軍裝、軍帽。洋裝的輸入,提供了評判美的另一種參照系,直接影響社會服飾觀念的變更。日後旗袍演化為融貫中西的新式款型,其受西方影響的改變可說即是由此開端。

20世紀初,中國政治風雲跌宕。辛亥革命廢除帝制,創立民國,剪辮發,易服色,摧枯拉朽,推翻了滿族封建統治者,把屬於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級制度送進了歷史博物館,這一切為新式旗袍的延生創造了條件。辛亥革命後「達拉翅」、「花盆底」等旗女的特徵裝束在一夜之間銷聲匿跡……

1924年,末代皇帝溥儀被逐出紫禁城,清朝冠服就此成為絕唱。1920年前後,新文化運動的春潮喚醒了人們對美的渴望。這一時期,上海成為以女性妝飾的新展示台,追求服飾的新穎時髦成為當時的社會風尚,時髦女子對政治與服飾流行有著雙重的敏感

進入30年代後,旗袍造型完美成熟,堪稱經典之作,使得以後的旗袍始終難以跳出該種廓形,只能在長短、胖瘦及裝飾上略作變化而已。而加入西式服裝特點的海派旗袍,也就自然很快從上海風靡於全國各地。這樣,作為海派文化的重要代表,海派旗袍便成為30年代旗袍的主流,我們所講的30年代的旗袍也就是海派旗袍了。30年代後期出現的改良旗袍又在結構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為稱身合體。旗袍雖然脫胎於清旗女長袍,但已迥然不同於舊制,成為兼收並蓄中西服飾特色的近代中國女子的標准服裝……、

⑽ 簡述旗袍的發展

~
旗袍的演變發展:

上海影視樂園的服飾收藏館中,陳列著各式各樣的旗袍。她們懷舊而高雅地為每一個觀者講述著自己的演變。近百年來,隨著中國文化受西方文明的影響,中國旗袍——這枝世界女裝園地中的奇葩,以適應女性體態和時尚而經久不衰。旗袍雖然是由滿族的騎裝脫胎而來,但在1930年「北伐戰爭」後,隨著短襖與長裙合並,中國出現了第一代改良的旗袍,典雅而又文靜,被稱之為「學生式」。這以後又經過30多年的演變,隨著其領高、袖長、開衩,以及三位等部位的不斷變化,衣料、色彩、花邊、飾品不斷翻新,同時為適應現代都市社會的節奏,昔日旗袍與今日服飾相融成趣,使旗袍煥發新的生命力,成為中國婦女禮儀活動中獨具代表性的盛裝。
參考 http://61.144.60.222/zhcg/life/cqpzyanbian.htm
http://home0.heima.com/web/Page5.srf?userid=733963&columnno=1&rowi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