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 說 旗袍馬褂 象徵 著 中國
國家寶藏系列裡有這些嗎?這是你自己認為的而已。旗袍也就是民國改良後的旗袍勉強對近代有點影響,馬褂除了相聲演員有多少人穿?都快沒人要的東西了,還能代表中國?
❷ 誰發明的旗袍為何旗袍能成為中華女性美的典範象徵
我國年輕女性的身材和西方年輕女性相比,一般更纖細、秀麗,而線條簡潔流暢、風格單純又貴氣十足的旗袍,更能把東方女性的曲線美充分的體現出來。
從二十年代未到三十年代初,吸收了西方女裝盛行的短袍,旗袍也跟著變短,近年來,旗袍款式又有新的改革,出現了後裝袖、有短連袖旗袍、無袖旗袍等等具有當代開放氣息的新款式。
旗袍具有中國女性服飾文化,中國的旗袍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旗袍文化是中國文化僅有的一部分文化,旗袍只適合中國女性穿,西方女性是永遠也穿不出那種韻味。
旗袍的美是一種典雅而高貴的美,同時它對穿著者的要求也十分苛刻,這不僅僅表現在對身體的要求上,同時也表現在對穿著者的氣質表現上,而且,旗袍的出現對氣氛要求特別講究,旗袍的美是一種距離的美,一種靜止的典雅美。
旗袍的人生是中國新時代女性的人生,透過旗袍的歲月,可以看見我們中國女性的魅力,旗袍,把東方女性的古色古香,高貴典雅體現的恰到好處,它是一種本色的東方文化,旗袍是屬於民族的,成為一種氣質與高貴完美結合的經典,回味在我們的歲月里。
旗袍在我國女性心裡足夠美麗,它貼合女性身材的裁剪,優雅的氣韻,都完美表現了東方女性的大方美麗,如果一生沒有穿過一次旗袍,絕對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
看民國時期電視劇里主角都比較愛穿旗袍,那種美讓人意猶未盡。
❸ 旗袍代表中國什麼象徵
旗袍是清朝旗人女服演變過來的,民國官妓、院妓、街妓所著,旗袍是妓服,與曰本的和服同義。
❹ 旗袍是如何成為中國傳統服裝代表的
旗袍是中國傳統服裝的代表,由滿族人的「長袍」演變而來。因滿人又稱旗人,因此這種服裝被命名為「旗袍」。辛亥革命後,帝制被廢除,西方文化傳入中國,人們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中國的女子們開始追求和表現女性之美。她們在滿族長袍的基礎上進行改進,把西方服飾的特點摻雜其中,「旗袍」便這樣誕生了。
❺ 旗袍起源於中國這個說法對嗎
旗袍的樣式起源,在學術界爭論很多,主要觀點有四種:
第一種以周錫保先生《中國古代服飾史》 為代表,認為旗袍即是從清代旗女的袍服直接發展而來。
但也有學者認為:「民國旗袍雖然具有類似於旗女之袍的形式,卻不再具有旗女之袍的涵義,如果完全認為民國旗袍是直接由旗女之袍發展而來,未免有失偏頗」
第二種以袁傑英教授《中國旗袍》以及包銘新教授《中國旗袍》 《近代中國女裝實錄》為代表,認為旗袍和旗裝袍有一定繼承關系,但同時認為旗袍的源頭應是西周麻布窄形筒裝或先秦兩漢的深衣。江南大學崔榮榮教授也在著作《近代漢族民間服飾全集》中說:「有些人質疑旗袍是滿族服飾……我認為這些認知是片面和表面化的,漢族的袍服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而滿族的袍和褂的歷史淵源又從哪裡來的呢?答案我想很容易得到 。」國學大師章太炎亦認為:「昔諸葛亮造筒袖鎧……滿洲之服,其筒袖鎧之緒也 。」將滿族服飾的源頭追溯到三國時期的蜀漢服飾。
第三種以王宇清《歷代婦女袍服考實》 為代表,認為中國婦女所穿的袍,遠溯周、秦、漢、唐、宋、明時代,並不是只有在清代旗女才穿袍服。他認為旗女之袍對民國旗袍有影響,但不認為二者有直接繼承關系,因此認為民國旗袍稱之為「旗」袍並不合適,所以他倡導旗袍改名為「祺袍」,並把「台北旗袍研究會」改名為「台北祺袍研究會」。多年以來,台灣服裝界人士一直呼籲為「祺袍正名」。
第四種以卞向陽教授《論旗袍的流行起源》為代表,認為旗袍是中國服裝傳統的西化變異。融合了旗袍馬甲和文明新裝的特點, 同時又結合了西式裙裝的配伍形式, 構成了既有西方流行的影子而不同於中國傳統袍服,又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和時代象徵的新時尚流行和服裝審美的特點,可為中西服飾交融的設計典範。他同時認為「旗袍」名稱的起源是一種「誤稱」,因為較早倡導旗袍的群體都是都市中受西學影響較深、追求男女平等反對封建禮教的新女性、學生等社會群體,她(他)們絕大多數是漢族人,她(他)們的祖先在清初經過流血抗爭才為漢族婦女取得不穿滿式服裝的權利,她們不可能去復辟帝制時代的、還是異族壓迫者的服飾,所以旗裝袍在民國復辟的條件並不具備 。
綜上,旗袍無疑是起源於中國的服飾。
❻ 旗袍為什麼是中國特色
1、來源
論及旗袍風尚的起始時間,通常認為在20世紀民國時期,鄭逸梅先生即稱 「原來女子在清代穿短衣,不穿旗袍,旗袍在民國後始御之」 。至於具體的年份, 以往的研究相對比較含糊。 周錫保先生和張愛玲女士均以為旗袍的流行在1921年以後, 周氏還以1923年的畫報等資料推斷,所謂旗袍在其時的上海數十人中不過一二。
事實上, 以當時上海的新聞界對社會現象敏感程度, 一種新式樣的風行必然會引起廣泛的關注, 但是在1925年5月以前的如《申報》等報紙上很難查到有關於旗袍的文字,而大量資料為旗袍在1925年的出現提供了佐證。在作為舊帝都的北京, 也有記載表明旗袍時尚始於1925年。
因此,將旗袍流行的起始時間視為1925年當為合理。
2、特色
古典旗裝大多採用平直的線條,衣身寬松,兩邊開叉,胸腰圍度與衣裙的尺寸比例較為接近。旗袍的外觀特徵一般要求全部或部分具有以下特徵:右衽大襟的開襟或半開襟形式,立領盤紐、擺側開衩,單片衣料、衣身連袖的平面裁剪等。開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徵之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要的。
3、旗袍文化
民國文化女性的名字,總伴隨著她們的旗袍照,例如宋氏三姐妹、吳健雄、吳貽芳、林巧稚、阮玲玉、周旋、張愛玲、林徽因、蕭紅和丁玲等。
珍貴文化遺產─蘇州評彈的女演員的服裝也依然是旗袍,其它傳統說唱藝術如大鼓和評書等也多以旗袍為女演員傳統服裝。
歷史悠久的香港小姐,香港華裔小姐,亞洲小姐和廣州西關小姐選舉中,她們期間或最後必定會穿旗袍。
以旗袍為賣點的電視劇和電影則不斷出現,比如著名的花樣年華。
❼ 旗袍真能代表中國文化嗎
旗袍,中國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是民國20年代之後最普遍的女子服裝,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
50年代後,旗袍在大陸漸漸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視為"封建糟粕"、"資產階級情調"遭受批判。
80年代之後隨著傳統文化在內地被重新重視,以及影視文化、時裝表演、選美等帶來的影響,旗袍不僅逐漸在大陸地區復興,還遍及世界各個時尚之地。
1984年,旗袍被國務院指定為女性外交人員禮服。
從1990年北京亞運會起,歷次大陸舉行的奧運會、亞運會以及國際會議、博覽會多選擇旗袍作為大會禮儀服裝
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製作工藝成為國務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2014年11月,在北京舉行的第22屆APEC會議上,中國政府選擇旗袍作為與會各國領導人夫人的服裝。
旗袍改自滿族婦女服裝(旗服)。區別於沿襲了3000多年的漢服服制,清朝三百餘年的中國女裝以旗服為主流。
而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在西方文化的影響下,中國婦女開始領悟到「曲線美」,對旗袍不斷改進,推陳出新,力求把自己優美的身材曲線表現出來。但這並非一帆風順,於是中西文化沖突的「拉鋸戰」,便被縫在旗袍上。
❽ 中國旗袍的意義
旗袍是我國傳統服飾,其蘊含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每一處的細節都彰顯了華夏民族的智慧與文明!
立領
在古代,立領是身份地位的象徵,地位越高,身份越尊貴的人領子會越高,領子越高頭就會越往上揚,更能夠代表地位和身份的尊貴。高高的立領也代表了女人的忠貞,所以,旗袍就延續了立領。
盤扣
盤扣是古老中國結的一種,而中國結寓意著美好吉祥如意等等,同時也是女德的象徵,所以每一件旗袍都會搭配漂亮的盤扣。盤扣的數量都是呈奇數排列的《易經》認為「陽卦奇陰卦偶」,奇數為陽數,取陰陽調和之意!所以,盤扣一般只採用奇數。
開襟
古時候,漢族傳統服飾文化是「左襟壓右襟」俗稱為開右衽,而只有蠻夷開左衽,而到了現代已經沒有太多民族的區分,開襟方式的含義就演化成:開右衽是代表著傳統開左衽代表著個性。
開衩
古時候的旗袍是不開衩的,由於男尊女卑,女性傳統而保守,但隨著女性思想的解放,地位的轉變,女性變得更加追求美觀,所以旗袍逐漸開始開衩,而且越開越高,低開衩代表保守含蓄,高開衩則代表性感開放!
旗袍的人生即是中國女性的人生!
它詮釋著一種本色的中國文化,旗袍是屬於民族的,也是屬於世界的!
❾ 旗袍的文化內涵及象徵意義是什麼
旗袍的文化內涵:
旗袍文化內涵展現了生動的民族精神,是一種民族文化理念的代表。旗袍表達的是含蓄、朦朧、婉約,它適度地強調胸、臀和細腰,以造型的自然簡約格調體現服飾的大家品質:典雅、淑秀、端莊,給人以審美的感受。
旗袍注重精細藝術手法和工藝表達,大量採用的刺綉、圖案等豐富的服飾手段,表達了豐富的現象和意境,同時旗袍的端莊、大氣,較好地體現了中國服飾力求穩重、平靜,有助安寧、融洽和禮讓的人際關系,較好地體現了中國服飾文化以倫理道德自律、維持禮儀之邦的精神。
現在的旗袍已經和流行趨勢相結合,在國際時裝舞台上頻頻亮相,而且被作為一種民族代表意義的正式禮服,出現在各種國際社交禮儀場合。
旗袍的象徵意義:
因為旗袍是中國傳統服飾的代表,它的產生和發展,都深深紮根於中華文明的沃土之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價值和民族精神。
旗袍中盤花扣的編制,鑲滾邊的精作,都是中國服飾的獨特創舉。盤花扣是古老的「中國結」的一種,從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這種繩結就已經出現,慢慢地演變成一種民間手工藝,延傳至今,在服飾上的應用,凝結了先民們的智慧和創造潛能,展示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
而旗袍上的盤花扣是利用中國結的編制工藝手段,以大自然為題材,在旗袍扣位的小小面積上,進行了精工再造,發展出很多的圖案和花式,展現了中國傳統的民族藝術和民族精華,具有中國濃郁的民族風格。
旗袍的用料多為錦、緞、縐、綢,這些都是中國生產的傳統的衣服面料,面料上多配有象徵吉祥如意的圖案,以表達獨特的文化內涵。這些特色,不但具有傳統文化的意蘊,更體現了深邃的民族精神。
中華民族一向崇尚溫和寬厚,追求溫馨祥和、凡事適可而止的中庸之道,要求為人要謙虛謹慎、含蓄內斂,這樣的審美心理與旗袍表現的特徵是一致的。旗袍的高貴典雅使中國女性看起來更加優雅、嫻靜,同時也符合中華民族的審美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