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旗袍展示 » 旗袍高領怎麼改
擴展閱讀
旗袍作文英語怎麼說 2024-09-19 09:50:17
染發忘了戴手套怎麼辦 2024-09-19 09:49:00

旗袍高領怎麼改

發布時間: 2022-01-25 05:14:03

A. 小旗袍的領子太小怎麼辦

拿去改,一般大商場里全有改衣處,或者找家好的裁縫店,請師傅改

B. 怎樣裁剪旗袍

一、看體態選旗袍

旗袍線條明朗,
貼身合體,
充分展現了女性的曲線美,
現代旗袍更是我國婦
女最為理想的禮服,甚至連一些外國婦女也爭相穿著。

旗袍緊扣的高領,
給人以雅緻而莊重的感覺,
微緊的腰身時裝與體型篇體現
出腰臀的曲線;特別是兩邊的開衩,行走時下角微輕飄動,具有輕快活潑之感。
日常穿用可選用花素全棉府綢或滌棉細布製作的旗袍,
既樸素又大方。
選用小花、
素格、細條絲綢製做的旗袍,可表現出溫柔、穩重的風格。選用織綿緞、絲絨制
作的旗袍,是迎賓、赴宴最華貴的服裝,集莊重典雅於一身。近年來,蠟染、扎
染、手給等工藝用於旗袍,更使旗袍步入高檔時裝的行列。

旗袍在袖型上有無袖、
短袖、
中袖和長袖之分;
領型上有傳統領和無領之變;
經改良的旗袍裙也深受女士們的喜愛。

C. 旗袍上半身長了怎麼改短

旗袍的裁剪都是按照一定的比例的,理論上只可以修改下半身的長度,上半身沒法修改的。

D. 秀場上模特的旗袍大了如何改

是整體大了么?需要改腰身處和臀圍處,如果胸部也大了則需要收量,可以改小的。再熨燙一下就好。

E. 改良旗袍的領子

  1. 領型:一般領、企鵝領、鳳仙領、無領 、水滴領、竹葉領 、馬蹄領等。

  2. 旗袍是清代的旗人之袍,是貴族的衣飾,現代意義的旗袍,誕生於20世紀初葉,盛行於三四十年代,是中國女性服裝的代表。行家把上個世紀20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點,三十年代它到了頂峰狀態,很快從發源地上海風靡至全國各地。當時上海是上流名媛,高級交際花的福地,她們熱衷於游泳、打高爾夫、飛行術、騎馬,奢華的社交生活和追趕時髦,註定了旗袍的流行。由於上海一直崇尚海派的西式生活方式,以致後來出現了「改良旗袍」,從遮掩身體的曲線到顯現玲瓏突兀的女性曲線美,使旗袍徹底擺脫了舊有模式,成為中國女性獨具民族特色的時裝之一。

  3. 特徵

    旗袍的外觀特徵一般要求全部或部分具有以下特徵:右衽大襟的開襟或半開襟形式,立領盤紐、擺側開衩,單片衣料、衣身連袖的平面裁剪等。開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徵之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要的。

  4. 工藝特點
    滿族旗裝的工藝特點:是精細的手工製作,適用各種刺綉、鑲、嵌、滾等工藝。
    近代旗袍的工藝特點:是式樣簡潔合體的線條結構代替精細的手工製作。

  5. 分類
    旗袍的樣式很多,開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雙襟;領有高領、低領、無領;袖口有長袖、短袖、無袖;開衩有高開衩、低開衩;還有長旗袍、短旗袍、夾旗袍、單旗袍等。
    旗袍款式的變化主要是袖式、襟形的變化。
    袖形的款式主要有:寬袖形、窄袖形、長袖、中袖、短袖或無袖。
    襟形款式主要有圓襟、直襟、方襟、琵琶襟等。此外還有雙圓襟旗袍、雙開襟旗袍等款式。

  6. 材質
    製作旗袍的有布料,絲綢、錦緞等,目前又有真絲雙縐、絹紡、電力紡、杭羅等真絲織品。

  7. 旗袍的款式及稱謂
    開襟:斜襟、 中開襟、半圓襟等。
    扣型:一字扣、鳳尾扣、琵琶扣、蝴蝶扣、單色扣、雙色扣等。
    袖型:無袖、削肩、短袖、七分袖、八分袖、長袖、窄袖小、喇叭袖、大喇叭袖、馬蹄袖、反摺袖等。
    擺型:寬擺、直擺、 A字擺、禮服擺、魚尾擺、前短後長、鋸齒擺等。
    滾邊:雙滾、單滾

F. 全開襟旗袍大了能改小么

大了可以改小,小了就不能改大。
旗袍是要看那部位大,若是就腰圍大了收一下腰就行,若是肩寬等各種都大了,那就需要拆了一部分旗袍來改。

G. 我買了幾件旗袍,穿上後旗袍背後拉連弓起怎麼改,可以改嗎

可以,先找自己不太喜歡的練手,手輸了改別的。今年我改了我七件旗袍,現在手工感覺進步一大截。

H. 圓領旗袍想改成小領有什麼妙招

可以在肩膀到脖子之間加豎的布條。因為領口開大了,脖子兩邊敞得比較大。可以加上花色豎條,既漂亮又讓領口變小了。

I. 旗袍領子有點高怎麼改

旗袍是比較專一的衣服,想要修改旗袍的領子的話,還是要到製作旗袍的店裡去,免得自己把旗袍修改壞了,浪費

J. 旗袍改短需要移高開衩嗎

中國年輕女性的身材較之西方年輕女性,一般更顯纖細、秀麗的曲線美,而線條簡潔流暢、風格單純又雍容華貴的旗袍,其最大優點正在於它能恰如其分地呈現出這種中國女性胴體的曲線美。它在符合中國年輕女性的審美需求同時,也因製作上省工省料,著裝又很方便的優點,從而顯出蓬勃的生命力。
那麼,這種富有生命力的旗袍是怎樣發展而來來的呢?
旗袍之名,源於努爾哈赤建立八旗制度,滿族被稱為「旗人」,他們的著裝就被稱為「旗袍」。最早的旗袍其基本款式是圓口領,窄袖,向右側捻襟。下擺四面開衩,帶扣絆,束腰帶。」一年四季就這一個樣式,僅有布科不同之分。這種男女均穿的袍褂服裝,因在窄小的油口處,還接有一截止長下短的半月形袖頭,形狀似馬蹄,所以又稱「馬蹄袖」,也叫「箭袖」。平時
綰起來,冬季行貓作戰時放下,使之罩住手背,既可保暖又不影響拉弓射箭。四面開衩是為了便於上下馬。束腰,一則可增加暖意卧;二則出獵時,可將干糧等裝入前襟;三則隨身帶的小刀、匙子、箸努,以及放火鐮、火石、火絨的小口袋和皮製煙荷包,都可掛在腰帶上。
滿族干1644年人主中原後,游豬變為農耕,加以與漢族文化如大領大油等的交流,原有作為民族文化表象特徵的旗袍,也自然發生變化。如:不宜於農耕的窄袖油馬蹄袖,就變成了喇叭袖;不常騎馬、四開衩就改變為兩開衩,甚至不開衩;旗袍就成了直筒式的寬袖大袖長袍樣式。用料也有變化。以前定都東北盛京後,已由以皮抱為主改為多用棉布,這時,不但仍多用棉布,綢緞料也多起來。男人旗袍雖仍以藍、黑二色為主,但讀書人卻有相當一部分人穿白、紅、紫色的。至於黃色,因是皇家獨尊之色,若用就會被砍頭,且可株連九族,所以,民眾是忌用的。
婦女的旗袍變化就更大,如圓口領上加了一寸多高的立領制工也精巧得多,不僅在領口、袖頭和掖襟上加上了幾道鮮艷花邊或彩色牙子,且認為越多越美。清末北京地區還曾時興過「十八鑲」(即鑲十八道花邊),用料等花色品種就更是多樣,雖仍為寬袍大袖,但較男式旗袍(後發展為長袍馬褂)就顯得遠為俏麗。
辛亥革命後的改良旗袍,特別五四前後直到 30年代,女學生們常穿的藍布旗袍,款式又有較大變化:寬松直筒式改為緊腰身;長度改短;兩側開衩的長短不一。30年代以後,旗袍的領子、袖子等處又多有變化,時而高領、時而低領、時而省去領子,袖子又由寬袖變窄袖,長度則有時可及手腕處,有時又短到上臂全裸露。而緊身貼腰顯示曲線美的優點則一直保留。再加下擺回收,長及踝骨,就顯得十分爽身合體。至於男性的直筒長袍,到40年代,已逐漸被新式服裝潮流取代。
80年代以來,這種能顯示中國女性曲線美和風格美,既融滿漢文化於一體,又注意吸收外來養料的旗袍,人們對它的熱度又進一步上升。那開衩甚高,最高可至大腿根部的新式旗袍,隨著女性步履的輕移、袍衩的時開時合,大腿的隱而不露,更顯出一種既含蓄又開放的飄逸悠然的動態美。隨著現代化離不開傳統文化觀念的進一步深入人心,在我國百花爭艷的服苑中,旗袍這朵絢麗的香花,必將更吐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