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道袍上為什麼綉有龍鶴圖案,代表什麼跟龍蹻有關系么相關資料有哪些謝謝~!
道士服飾,古無定製。大約從南朝宋陸修靜起,始據古代衣冠之制,結合宗教需要, 定為制度。《陸先生道門科略》曰:此前,道士也有法服,「舊法服單衣袷幘,籙生袴 褶,所以受治之信,男賚單衣墨幘,女則紺衣」。現在則改以巾褐裙帔為道士之法服, 「巾褐及帔,出自上道(蓋指上清法——引者注),禮拜著褐,誦經著帔。……夫巾褐 裙帔,製作長短,條縫多少,各有準式,故謂之法服」。①此後,逐漸增修,至南北朝 末,基本形成一套完整的服飾制度。即按道士入道年限及學道之深淺,分為若乾等級, 對每個等級道士的衣服、冠巾、靴履,應該使用什麼布料、應採的顏色、應取的樣式等, 作出具體的規定。每個等級的道士皆須按此著裝,不得混淆。
據南北朝所出之《傳授經戒儀注訣》載,道士服飾有:
「葛巾、單衣、被(帔)、履、手板。」②據時間大體相同之《洞真太上太霄琅書》 載,則有:「葛巾、葛單衣、布褐、布裙、葛帔、竹手板、草履。」③參照同時期的其 他道書,其服飾不外法服、冠巾、靴履三大項。此三項的形制、顏色及製作方法,略如 下述:
法服 南朝宋時所出之《洞玄靈寶道學科儀》卷上《製法服品》曰:「內外法服, 須有條准。若始得出家,未漸內籙,上衣仙褐法帔,皆應著條數。……若受神咒五千文, 皆合著二十四條,通二十四氣;若年二十五已上,受洞神靈寶大洞者,上衣仙褐合著三 十二條,以法三十二天天中之尊,法帔二十八條,以法二十八宿宿中之神。亦聽二十四 條。隨道學之身,過膝一尺。皆以中央黃色為正。若行上法,聽著紫。年法小,為下座 者,勿著紫。若中衣法衫、筒袖、廣袖,並以黃及余淺凈九色為之。皆大領兩向交下, 揜心已上覆內衣六寸。若內衣、法裙,聽以余淺深色為之,……皆垂及踝。若女冠具上 法者,聽以輕紫紗為褐,若裙必用深黃,不得輒用余淺色。其上、中、下之衣,不可計 緣之內外,皆大幅帖緣為之。」④《洞玄真一自然經訣》規定靈寶道士所穿之法服為: 「褐皆長三尺六寸,三十二條。若鹿皮巾褐至佳,皮褐無條數也,黃裳對之。」⑤ 《洞真四極明科》規定上清道士之法服為:
「帔令廣四尺九寸,以應四時之數;長五尺五寸,以法天地之氣。表裡一法,表當 令二十四縫,里令一十五條,內外三十九條,以應三十九帝真之位。……凡女子學上清,…… 當冠元君之服,用紫紗作褐,令用二丈四尺,身袖長促(《要修科儀戒律鈔》卷九引此 文『促』作『短』,是——引者注),就令取足,當使兩袖作十六條,身二十二條(當 為二十三條—— 引者注)。又作青紗之裙,令用四十五尺,作八幅,幅長四尺九寸,余作攀腰,分 八幅(《要修科儀戒律鈔》卷九作『分幅』——引者注)作三十二條,此則飛青之裙元 君之服也。」⑥由上可見,道士法服的基本形制為:上著褐,下著裙(裳),外罩帔。 此實為沿襲古代上衣下裳之制。同時,在褐、帔等之製作上,又採取條塊剪裁與縫制的 方法。上雲「二十四條」、「三十二條」之「條數」,即指衣料被剪裁之條塊(幅) 數,亦即將此條塊加以縫合而成衣的「條縫」數。此法亦源於古制。《禮記·深衣》 即規定「深衣」須裁剪成十二幅後加以縫合,謂:「制十有二幅,以應十二月。」⑦另 外,「長裙大袖」是道教法服的一大特點,其道袍、戒衣等,袖口寬一尺八寸,或二尺 四寸,故舊時有民謠雲:「二可怪,兩只衣袖像口袋。」⑧冠巾 《洞玄靈寶道學科儀》 卷上《巾冠品》雲:「若道士,若女冠,平常修道,戴二儀巾。巾有兩角,以法二儀; 若行法事,升三籙眾齋之壇者,戴元始、遠游之冠。亦有輕葛巾之上法,元始所服,…… 亦謂玄冠。」⑨梁或隋代所出之《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始》卷三引南北朝所出之 《科》書曰:
「道士、女冠,皆有冠、幘,名有多種,形制各殊,……並用穀皮筍籜或烏紗純漆, 依其本制,皆不得鹿皮及珠玉采飾。」AB大體說來,平時戴巾、幘,作法事時戴冠,而 巾冠之名稱、式樣則有多種。 靴履 《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始》卷三引南北朝所出之《科》書曰:「道士、 女冠履制皆圓頭,或二儀像,以皮、布、絁、絹裝飾,黃黑其色,皆不得羅綺錦綉。…… 其襪並須純素,絁、布、絹為之。其靴圓頭闊底,鞋唯麻而已。自外皆不得著。」AC又 雲:「《科》曰:凡道士、女冠,履、屨,或用草,或以木,或純漆布、帛、絁、絹。」 AD《洞玄真一自然經訣》《洞玄太極隱注經》又規定靈寶道士著草履。AE以上布鞋、草 履蓋為平時所穿,高功法師作法事時,則穿靴或舄(復底靴)。
《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始》卷五《法服圖儀》,還將各階道士之不同著裝繪制 成圖,並逐一作了解釋:正一法師,玄冠、黃裙、絳褐、絳帔二十四條;高玄法師,玄 冠、黃裙、黃褐、黃帔二十八條;洞神法師,玄冠、黃裙、青褐、黃帔三十二條;洞玄 法師,芙蓉冠、黃褐、黃裙、紫帔三十二條; 洞真法師,元始冠、青裙、紫褐、紫帔青裹,表二十四條,里十五條;大洞法師, 元始冠、黃裙、紫褐加上清法,五色雲霞帔;三洞講法師,元始冠、黃褐、絳裙、九色 離羅帔。又雲:「女冠法服、衣褐,並同道士,唯冠異制,法用玄紗,前後左右皆三葉。」 AF以上就是南北朝時期形成的道士服飾在用料、顏色、形制及製作方法等方面的制度的 大概情形。
道教十分珍視自己的服飾,稱其傳自黃帝或老君,要道士依制穿著,以有別於普通 百姓。南北朝所出的一些道書中,還借服飾名稱解釋的機會,賦予以宗教道德意義,用 以勉勵道士修道立德。《洞真太上太霄琅書》卷四《法服訣第八》雲: 「法服者何也?伏也,福也,伏以正理,致延福祥。濟度身神,故謂為服。」AG 「夫冕者,勉也,勉勵立德,免諸塵災。冠者觀也,德美可觀,物所瞻睹。巾者潔也, 斂束潔凈,通神明也。
帽者燾(通幬,意謂覆蓋——引者注)也,覆燾身首如雲霧也。……龍衣華服,明 德所堪,單衣通著,本是深衣。衣此深衣,學以正心,心得深理,終入道源。……褐者 遏也,遏惡揚善。帔者披也,披道化物。裙者歸也,萬福所歸。一名曰裳,裳者常也, 慮迷夫道,常存得常。女子袿�,道繼真�,以防諸惡,義與褐同。……履者何也?理 也,非禮不動,非禮不行,行則善理,唯禮是從,從禮得理,入道成真。舄者釋也,解 除滯蹤。准此而思,觸長無惑矣。」AH為了使道士珍惜道服,道教還制定了一套道士入 道時授受道服的儀式。此制不知始於何時,現見載於北宋賈善翔所作《太上出家傳度儀》 中。據該書載,儀式開始,由保舉師引入道弟子先拜三清大道,次拜度師,禮皇帝,謝 先祖,辭父母,辭親友,然後進入授衣正儀。略謂:「次保舉師與脫俗衣,先著履。度 師贊雲:汝先足躡雙履,永離六塵。……願汝一心奉道,履踐靈壇,凡所行游,不步凶 惡之地,常登法會,徑陟仙階……次系裙。度師贊雲:裙者群也,以群統為意,群於道 友,統以清凈。又謂之裳。蓋在上為衣,在下為裳,以表守謙下為常行之法則。能如是 者,災害不生,諸聖佑護。……次著雲袖。度師贊雲:輕剪黃雲,裁成法服,上以襯霜 羅之帔,下以統飛霄之裙,為中道之衣,不可須臾離體。……次披道服。度師贊雲:道 服者,乃天尊老君之法服也,真聖護持,人天贊仰。……行住坐卧,常須護持。…… 次頂簪冠。度師持於手中贊雲:汝頂是冠,冠者冠也,一身之上,最處崇高,總括 眾發,斗星燦爛,岳勢巍峨,像列真之朝元。……AI道士入道,須舉行儀式授以道服, 實為道教服飾制度之又一內容。
再次,南北朝時期還對法服的使用、存放等作出種種規定。《洞玄靈寶道學科儀》 卷上《敬法服品》曰:「若道士,若女冠,上衣褐帔,最當尊重。……一者,未著之前, 函箱盛之,安高凈處;二者,既著之後,坐起常須護凈;三者,暫解之時,勿與俗衣同 處;四者,雖同學同契之人,亦不許交換;五者,不得乞借俗人非法服用,直至破敝, 皆須護凈焚棄。」AJ這也是道教服飾制度之又一內容。
道教十分重視自己的傳統,凡是已經形成的信仰、制度,總是長期堅守不渝。其服 飾制度就是如此。據唐朱法滿《要修科儀戒律鈔》、北宋劉若拙《三洞修道儀》等所載, 唐、宋的道教服飾,即據南北朝所定之制度。《三洞修道儀》所規定的各階道士之法服、 冠、履,與《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始》所定者大同小異。今人周錫保《中國古代服 飾史》第九章「宋代服飾」中敘及宋代道士服飾,曰:「道士的服飾有法衣、褐、被和 常服的道袍、大衫。法衣是法師執行拜表、戒期、齋壇時穿的,指的如全真派中的霞衣、 凈衣、信衣、鶴氅(又名羽衣)等,以及正一派中的行衣、罡衣、混元衣、班衣、懺衣 之類。其中法衣、鶴氅等,一般以直領對襟為多。常服即是道袍,所著的大小褂衣,或 名大小衫,這是平常穿的,大多是用交領斜襟的。這種外衣和內衣,大致同一般人相似。」 又雲:「道家的服色有褐、青和緋,是指法服而言。自唐開始賜李泌紫色之後,宋 代也有賜林靈素以紫服的。」「道家著衣,是先穿道袍之類,然後在道袍之外束以環裙, 即下裳,再把鶴氅、罡衣等加罩在外面」。宋時道士所戴之冠,「同一般人戴者相似, 如黃冠、金冠、芙蓉冠、五嶽靈形圖冠、二儀冠等。……道家平時穿履,法事時穿舄, 舄、履用硃色」。「至於女道士的冠服,大體也同男者相似,也是束發戴冠巾而衣道服」。 AK該書作者經此考察後認為,道教冠服「不同於僧侶們源於天竺的佛教的服飾,而道服 是源出於本土的服飾。所以《學齋占畢》載:『然冠、履兩事,反使今之道流得竊其所 以,堅持不變。凡閑居則以巾覆冠,及謁見士大夫並行科開章,則簪冠而徹巾穿舄,是 三代之制,尚於羽士見之。』這就是說,我國早期的服式(飾)制度,在道家者流還保 持著遺制,也就是說,宋時道士還保持著古人上衣下裳的簪冠的形制。」LB元代後期, 道教諸派合並而為全真、正一兩大派,此後,兩派的著裝大同小異,皆大體沿襲古制。 今人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第一三○節,據永樂宮純陽殿元代壁畫擇取五道童服 飾加以研究,認為:「五道童衣著近似一般宋、明道童式樣,青綠絹衣,長才過膝,用 絲絛系腰,衣左衽交領加沿,和宋代『道服』小有同異。」LC並稱:「據元明間通俗讀 物《碎金》記載,道服中即有星冠、交泰冠、三山帽、華陽帽、漉酒巾、接籬巾等等名 目,必然具備不同式樣。又元明讀書人戴的純陽巾,也和道家傳說呂洞賓有關系。」又 據《綠雲亭雜言》稱,明太祖初有天下,一夕至神樂觀,見一道士於燈下結綱巾,後即 下旨將此綱巾推行天下,從而使道教服飾「影響到明代巾裹制度。」LD朱元璋第十六子 寧王朱權所著《天皇至道太清玉冊》中,曾記明代道教冠服制度,其所記上清法服、女 真衣等,即南朝所出《洞真四極明科》所規定的上清道士服制;所記道袍、鶴氅及雷巾、 綱巾、靴、履之形制,亦與古制大同。LE可見至明代,道教服飾仍無多大變化。 至清代,全真龍門派道士閔一得在《清規玄妙》中,記載了清代全真派的服飾,曰: 「全真所戴之巾有九式:一曰唐巾,二曰沖和,三曰浩然,四曰逍遙,五曰紫陽,六曰 一字,七曰綸巾,八曰三教,九曰九陽。所謂唐巾者,唯唐朝呂純陽祖師之派裔可戴。 其或老者戴沖和,少者戴逍遙,或冷時用幅巾,雪夜用浩然,平時用紫陽、一字,各從 其宜。上等有道之士,曾受初真戒者,方可戴綸巾、偃月冠;中極戒者,三教巾、三台 冠;天仙戒者,沖虛巾、五嶽冠。巾皆用元色布緞所置。蓋元為天,頭圓象天;天一生 水,水色屬元,元機於道,以元色頂於首,尊道也。」LF又稱:「凡全真服式,唯青為 主。青為東方甲乙木,泰卦之位,又為青龍生旺之氣,是為東華帝君之後脈,有木青泰 之喻言,隱藏全真性命雙修之義也。朝參公服,頂黃冠,戴玄巾,服青袍,系黃絛,外 穿鶴氅,足纏白襪,腳納雲霞朱履,取五行俱備之故耳。若宗、律兩師,加中單禮足, 方謂合式。」
現代道士之服飾,「約有六種:(1)大褂。袖寬一尺四寸,袖長隨身。 (2)得羅(俗稱道袍——引者注)。袖寬一尺八寸,長隨身,大禮服。以上衣服均藍色。 (3)戒衣。袖寬二尺四寸,袖長隨身,受戒用,黃色。(4)法服。方丈大典用,紫色。 (5)花衣。出外念經用,雜色。(6)未受戒道士之大褂及得羅均應為黃色。」LH冠巾 大體與清代同,其名目如《清規玄妙》所載。平時,「道士一般著白布襪、雲履或青鞋。」
『貳』 玉石上雕刻鹿 鶴 竹子的玉器代表什麼寓意
鶴代表長壽仙禽,也叫鶴鹿同春,竹子一樣代表了生命的長春,韌性,竹子也是君子的象徵
『叄』 旗袍有仙鶴圖案有什麼好處
摘要 鶴為一品鳥」,地位僅次於鳳凰。
『肆』 大門上的圖案是竹子和仙鶴是什麼意思
大門上的圖案是竹子和仙鶴是什麼意思——鶴報平安。或合抱平安。竹也就是爆竹的意思。
『伍』 仙鶴裝的寓意
仙鶴裝寓意著長壽及富運長久。
仙鶴裝禮服以中國紅為底,上綉展翅引吭的仙鶴,纖美的鶴舞九天圖案在拖地裙擺上更增大氣姿態。九隻形態各異的鶴舞繚繞中,間綴梅蘭竹菊四君子綉紋,幽芳逸致風骨清然,一派脫俗氣質更襯典雅之美。
仙鶴裝上點綴著的花中四君子更是代表了中國人清雅淡泊的品質,成為一種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徵。「海為龍世界,雲是鶴家鄉」,龍袍之後,范冰冰以唐風漢韻的典雅之美再次向世界展示了東方女性的怡然風姿。
(5)旗袍上綉了鶴和竹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仙鶴
仙鶴即丹頂鶴,在中國歷史上被公認為一等的文禽。明朝和清朝給丹頂鶴賦予了忠貞清正、品德高尚的文化內涵。文官的補服,一品文官綉丹頂鶴,把它列為僅次於皇家專用的龍鳳的重要標識,因而人們也稱鶴為「一品鳥」。
其實,傳說中的仙鶴,就是丹頂鶴,它是生活在沼澤或淺水地帶的一種大型涉禽,常被人冠以「濕地之神」的美稱。它與生長在高山丘陵中的松樹毫無緣份。但是由於丹頂鶴壽命長達50~60年,人們常把它和松樹繪在一起,作為長壽的象徵。
東亞地區的居民,用丹頂鶴象徵幸福、吉祥、長壽和忠貞。在各國的文學和美術作品中屢有出現,殷商時代的墓葬中,就有鶴的形象出現在雕塑中。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鍾,鶴體造型的禮器就已出現。
參考資料:網路-仙鶴裝-寓意
參考資料:網路-仙鶴
『陸』 衣服上有鶴有什麼寓意
主要是因為仙鶴品性高潔,比較適合用於文人;而且長壽,寓意社稷能夠長久留存。
另外,在鳥類中是僅次於鳳凰的第二吉祥鳥,古代龍用於形容皇帝,鳳凰用於形容皇後,所以用仙鶴來作為文官一品的官服圖案。
同時,其在中國歷史上被公認為一等的文禽。明朝和清朝給丹頂鶴賦予了忠貞清正、品德高尚的文化內涵。
文官的補服,一品文官綉丹頂鶴,把它列為僅次於皇家專用的龍鳳的重要標識,因而人們也稱鶴為「一品鳥」。人們也把鶴作為高官的象徵。
(6)旗袍上綉了鶴和竹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清朝官級所穿服飾:
清規定禁穿明代官服但明代的補子為清代繼續沿用,圖案內容大體一致,但改為單禽。
各品級略有區別,通常是,文官:一品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雁,五品白鷳,六品鷺鷥,七品鸂鶒,八品鵪鶉,九品練雀;
武官:一品麒麟,二品獅,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馬。另外,御史與諫官均為獬豸。
『柒』 衣服上有鶴圖片代表什麼
人們把鶴作為高官的象徵。一幅鶴立在潮頭岩石上的吉祥紋圖,象徵像宰相一樣「一品當朝」;仙鶴在雲中飛翔的紋圖,象徵「一品高升」;日出時仙鶴飛翔的紋圖,象徵「指日高升」。
按《大清會典圖》規定,文官圖案要綉禽鳥類,武官圖案綉獸類圖案。例如,文官一品圖案綉仙鶴,二品官綉錦雞,三品官綉孔雀,四品綉雲雁等。武官一品麒麟,二品是獅子,三品是豹,四品是綉虎圖案等,使人一望便知其官位。
在古代,鶴被編織在一品官員的衣服上,鶴立潮頭岩石的吉祥圖案名叫「一品當朝」。在現代,人們依然在織物上織染、刺綉鶴的圖案,表達對美好生活的祝願和嚮往。
(7)旗袍上綉了鶴和竹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鶴之文化
鶴,形態美麗,性情高雅,給人以仙風道骨、超然物外的感覺。其婀娜多姿的身形和輕盈優雅的舞步,博得世人多少贊美。
鶴,自古以來都是中國人心目中的吉祥鳥,具有神奇的力量,是傳說中專門看守靈芝的保護神。中國人對鶴情有獨鍾,稱其為「一品鳥」,地位僅次於鳳凰。
鶴壽無量,是長壽的象徵,道教的仙人大都是以仙鶴或者神鹿為座驥。後世常以「鶴壽」、「鶴齡」、「鶴算」作為祝壽之詞。中國傳統把年長的人去世稱為駕鶴西遊。
『捌』 仙鶴有什麼講究
仙鶴:寓意延年益壽。
與松樹一起寓意松鶴延年。與鹿和梧桐寓意鶴鹿同春
仙鶴在古代是「一鳥之下,萬鳥之上」,僅次於鳳凰的「一品鳥」,明清一品官吏的官服編織的圖案就是「仙鶴」。同時鶴因為仙風道骨,為羽族之長,自古被稱為「一品鳥」,寓意第一。一品是古代最高官階的名稱,皇帝以下文武百官共分九級,一品最高。仙鶴也是鳥類中最高貴的一種鳥,代表長壽、富貴。傳說它享有幾千年的壽命. 仙鶴獨立,翹首遠望,姿態優美,色彩不艷不嬌,高雅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