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旗袍展示 » 相聲的大褂和旗袍的區別是什麼
擴展閱讀
買童裝送員工怎麼樣 2025-04-28 10:01:11
穿睡衣對女生有什麼好處 2025-04-28 09:58:58

相聲的大褂和旗袍的區別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5-04-28 04:09:20

『壹』 說相聲的人都要穿長衫登台,長衫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其實說相聲是從清末年間開始的,之後才慢慢開始流傳的,而相聲藝人所穿的長衫也是在清朝起源的,那時候的相聲藝人都是在街頭隨便找一地就說了,也沒有專門准備什麼表演的服裝,就和普通老百姓穿的一樣,因為當時民間主要的衣服不是長衫就是那種短衣短褲,干體力活的那種人穿的,長衫看起來就會比較正式一點,顯得自己更有文化一點,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穿的,所以說穿長褂也是對相聲藝術的一種尊重,表明自己是個文化人。

然後在民國的時候,他就作為了一個日常服裝被保留了下來,其實也是那種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穿的,是那種先生門頭穿的,有點現在所說的半禮服的感覺,至於全禮服就是長衫馬褂西褲皮鞋,這是中華民國時期標準的禮服,有點事情的時候就會穿出去,過日子就可以穿個長衫就可以了,出去見誰也比較有禮貌的,所以它在中華民國時期就作為一個有身份有地位的常服,就這么一直在社會上存在,

『貳』 相聲服裝一般是什麼

相聲服裝一般指的是長衫。

長衫又稱長褂、中式長衫等,是清朝時漢人以長袍為基礎遵循清朝服制改作的。清朝後期中國人以此為常禮服。長衫於斜部加以割截、縫綴,以表徵福田、百納之意,與滿人旗裝、便服不同的是,長衫是無馬蹄袖,長衫是立領,長衫是左右開裾。

長衫是長袍的一種,長袍有棉、夾之分,單者為長衫,雙層者稱為襖。

長衫領袖無鑲滾,衣身合體呈寬體直身的廓形。大襟右衽,單側或雙側開衩,衣身細瘦,窄袖,袖長與馬褂袖齊平且不用馬蹄袖。長至足跟、下擺窄小,在正式場合使用圓領和里襯製成的圓形立領形狀。長衫於斜部加以割截、縫輟,以表徵福田、百納之意。清末民國以前我國服裝特點強調的是二維空間效果。

服裝的主要結構是直線狀、整片式、平面型的、無曲線,在此基礎上進行以肩部為主要支點的平面式裁剪,注重服裝面料本身的外觀效果和平面性的裝飾表現,暗合中國幾千年「天人合一」的觀念,穿在身上平直寬松,即「人為衣服務」。

(2)相聲的大褂和旗袍的區別是什麼擴展閱讀:

相聲藝人是被逼無奈才改行說的相聲,所以最早的相聲藝人並不像如今的演員那麼富有,那時候的藝人日子過得很苦,被人看不起,所以,他們並沒有很豐富的服裝和飾品。清朝的主流服裝是大褂,因此藝人們便以最為簡單的行頭(服裝)演出,做一套新大褂,就是自己的演出服裝,下場就換下來穿舊衣服,等演出服舊了就再做一套,原來的那套就可以當便裝。一切都為了節省下幾個錢來養家糊口。而流傳至今,所以相聲也就一直沿用大褂作為主要的服裝了。

過去普通百姓沒有那麼多顏色的衣服可穿, 所以相聲演員所穿的大褂,以黑、青、灰、藍為主。穿大褂也是有講究的,一般來說,大褂里邊還要穿一件白小褂,外邊再套上大褂,可以露出白袖口和白領口,現在也有的演員直接在大褂的袖子和領口上綳上假袖口和假領口,圖方便、涼快。小褂的扣子和大褂一樣,也是中式紐襻,五個或七個,大褂通常是六個,在領口和身體右側。

穿大褂的時候,先穿小褂,穿大褂系紐襻的時候,按照過去的規矩,應該先系腋下的那一個,只有後台掌穴的(領導)才能先系領口的紐襻,因為大褂較長,先系腋下的紐襻也是防止大褂下擺拖地,脫大褂的時候也要注意大褂下擺不要拖地。

參考資料網路-相聲

網路-長衫

『叄』 為什麼說相聲都穿旗袍

應該說是穿長袍,不是旗袍。現在大多數相聲演員,在台上表演相聲的時候,都要穿著大褂。
曾經詢問過一些老先生,據他們描述,在舊社會,相聲藝人為了糊口,撂地賣藝,那個時候不是每個藝人都穿著大褂說相聲,也穿不起,因此上服裝不統一,穿什麼的都有。甚至有的藝人還穿著蹋啦板說過相聲!當然大多數的相聲藝人是穿著大褂的。新中國成立後,隨著社會的進步,相聲藝人的社會地位也有所提高,有些演員便把中山裝和制服當作舞台演出服,這一個飛躍。改革開放之後,相聲藝術迎來了第二個春天,「文革」中遭受沖擊的老藝人重新返回了舞台而且一些年輕的相聲新秀也逐漸浮出水面,這段時間有些相聲演員在表演的時候穿上了西裝,這個現象用現在的詞語來形容可以說是與時俱進。

『肆』 女生說相聲時,為什麼穿不得大褂

那是因為女生穿大褂並不好看,其次也會暴露自己的身材,而且也不得體,所以才不穿的。

『伍』 說相聲穿的大褂問題

應該是沿襲傳統,長袍是從滿清才開始的,滿清入關學習漢文化。中國古代漢民族穿衣為右衽,少數民族為左衽。另外左衽在漢民族文化里是去世的人的穿制。所以長袍應該也是右衽。至於說女的穿旗袍有左衽的那也是改良後的旗袍,傳統上是沒有左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