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旗袍展示 » 旗袍服裝店服務員穿什麼衣服
擴展閱讀
獸皮衣是什麼樣的 2025-04-16 17:02:18

旗袍服裝店服務員穿什麼衣服

發布時間: 2025-04-11 18:20:58

❶ 參加開業慶典該穿什麼衣服好

慶典是正式的大型活動,應該穿比較正式莊重的衣服,男士的最好是西服,女士的可能的話就旗袍或是禮服,顏色最好是簡單一些,這樣看起來簡約,優雅,又顯得大氣。如果是自己家的店,可以相對簡單一些,自己舒適就好。

傳統的西方禮服有大禮服、小禮服、晨禮服之分。

大禮服也稱燕尾服,由黑色或白色衣料做成,背後裁剪得像燕子的尾巴。大禮服是夜晚的正式禮服,如授勛儀式、諾貝爾獎授勛儀式等場合穿燕尾服。小禮服也稱晚餐服或便禮服,一般是參加晚6點以後舉行的晚宴、音樂會、劇院演出等活動穿著的禮服。

小禮服的配飾是領結而不是領帶。晨禮服則為白天參加典禮、星期日教堂禮拜的著裝。

女士禮服可分為大禮服、小禮服和長禮服,使用場合與男士的傳統禮服相對應。女士禮服特點是日間密實,夜間露膚。

近些年,大多數國家在禮服方面日趨簡化,男士均可以質料上好的深色西裝作為禮服。

而在中國,服裝沒有嚴格的禮服、便服之分,在正式場合男士不用穿禮服,可以穿正規西裝、中山裝、唐裝等,顏色可多樣,與身體和諧,要合適自己。女士則按季節和場合不同,以民族服裝、旗袍或連衣裙等作為禮服。

❷ 參加隆重婚禮時,穿著應該注意些什麼

我們總是要參加別人的婚禮,在婚禮上需要注意自己的穿著。特別是在參加隆重的婚禮時,更要注意自己的穿著打扮,我認為在參加這樣的婚禮時,穿著方面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3.不要穿的太特別,免得搶新郎和新娘的風頭。

我們是去參加別人的婚禮,所以一定不能夠顯得自己是主場,穿衣服隨大眾就可以了,追求個性的人也可以稍微突出一點,但是不要讓自己成為整場的主角,要不然就會搶新郎和新娘的風頭了。這樣就顯得特別的沒有禮貌,還不得體。如果自己是新郎和新娘的特別好的朋友,也可以稍微穿的特別一點,這樣能夠凸顯我們的位置,但是也不能夠超過新郎和新娘的風頭。穿衣服的時候要多讓身邊的人看看,讓他們多給自己提建議,這樣能夠避免自己的問題。

❸ 請問女的穿的叫旗袍,男的穿的叫什麼啊

男的穿的是長袍馬褂。

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 ,民國20年代之後成為最普遍的女子服裝,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國民政府於民國十八年(1929年)公布的《服制條例中》正式將藍長袍、黑馬褂列為「國民禮服」。長袍馬褂是一種男性服飾名,為男性傳統服飾,由長袍與馬褂兩部分組成。

長袍,為大襟右衽、平袖端、盤扣、左右開裾的直身式袍,這種沒有馬蹄袖端的袍式服飾在清代原屬便服,稱為「衫」、「襖」,又俗稱「大褂」。馬褂,對襟、平袖端、身長至腰,前襟綴扣襻五枚。馬褂原為清代的「行裝」之褂,後逐漸成為日常穿用的便服。

(3)旗袍服裝店服務員穿什麼衣服擴展閱讀:

民國建立後,前後約曾頒布過三個全民性的服飾制度,分別為民國元年的《服制案》、民國三年的《祭祀冠服制》、民國十八年的《服制條例》,另有汪偽政權的《國民服制條例》。

民國元年(1912),北洋政府制定了一個《服制案》,公布了男女禮服條文,男款禮服較為繁雜,分大禮服和常禮服,常禮服又分為甲乙兩類,其中大禮服和甲種常禮服再細分為晝用和晚用兩種,均以西方的燕尾服、晨禮服等服飾為藍本;乙種常禮服則為長袍和馬褂組合的套裝,來自晚清的男子便服。

民國三年(1914)曾公布過有《祭祀冠服制》,為根據古經書臆造的祭服(「士庶」祭服可通用乙種常禮服),帶有濃厚的以等級尊卑為特徵的帝制時代輿服制度色彩,國民政府時期被廢除,此不詳敘。

到民國十八年(1929),國民政府又重新制定了一個《服制條例》,條文由禮服、制服和附則三章構成並有附圖。此條例台灣地區一直到2000年之後才被正式廢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