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服裝搭配技巧,過更時尚的生活
當前位置:首頁 » 旗袍展示 » 老旗袍側面怎麼釘扣
擴展閱讀
上班穿旗袍和什麼 2025-04-02 04:58:54
女裝QQ是什麼品牌 2025-04-02 04:04:10

老旗袍側面怎麼釘扣

發布時間: 2025-03-29 15:41:54

❶ 盤扣做法

1、用和衣服顏色搭配的線繩(約1尺),從中間搭在左手的四指上。
2、然後,用右手捏起右邊的線段翻扭一下,放在左手拇指下按住。
3、然後,用右手捏住另一端(左端),從最下面,向手掌中間的搭線下面穿入。
4、穿出後的一端,用右手拉到如下圖的位置。先不要拉太緊,。
5、然後,將以上盤好的線從左手上退下,再用食指和中指加住,右手拿起一端繩頭向拇指指的位置插入。
6、然後,左手拉住另一頭,右手拉住以上插過去的另一端,雙手慢慢拉起即可成型(疙瘩紐扣)。
7、如果,將兩個端頭一起拉在右手中,左手捏住上圖的最高處,兩手慢慢拉起就成為扣畔型(扣眼)。
注意事項線繩編織好,兩手慢慢拉時,要均勻用勁,看那個位置不夠均勻,可以是當地鬆鬆,調整一下。

❷ 旗袍扣子怎麼縫 旗袍扣子怎麼縫在衣服上視頻

1、如果布料很薄,在需要裝釘扣子的布料背面熨上一道粘襯,防止縫扣子的時候拉壞衣料。
2、先將紐頭及扣袢放置在扣位上,然後在距扣袢末端0.5CM縫合固定。
3、將紐頭袢翻折至正面,用手按住固定,釘縫時針線穿過紐袢條向上大約二分之三的厚度,使紐袢不歪斜且具有立體感,每間距約0.2CM,縫至紐頭0.3處止。
4、縫合完成後,紐頭須剛好露出門襟之外。扣袢縫合完成後,紐頭須剛好能穿過扣袢。

❸ 旗袍分為幾種

清初,旗袍的式樣一般是無領、大襟、束腰、左衽、四面開衩。穿著既合體,又有利於騎馬奔射。出獵時,還可將干糧等裝進前襟。這種旗袍有兩個比較突出的特點,一個是無領。努爾哈赤為統一衣冠,曾釐定衣冠制,規定「凡朝服,俱用披肩領,平居只有袍」。即常服不能帶領子,只有入朝時穿的朝服方可加上形似披肩的大領;二是在窄小的袖口處還接有一截上長下短的半月形袖頭,形似馬蹄,俗稱「馬蹄袖」。平時綰起來,冬季行獵或作戰時放下,使之罩住手背,既起到了類似手套的保暖作用,又不影響拉弓射箭,故又稱之為「箭袖」(滿語稱之為「哇哈」)。滿族入主中原以後,「放哇哈」成為清朝禮節中的一個規定動作,官員入朝謁見皇上或其他王公大臣,都得先將馬蹄袖彈下,然後再兩手伏地跪拜行禮。
旗袍的外面還習慣套一件圓領、身長及臍、袖長及肘的短褂。因這種短褂最初是騎射時穿的,既便於騎馬,又能抵禦風寒,故名「馬褂兒」。清初,馬褂兒是八旗士兵「軍裝」,後來在民間流行起來,具有了禮服和常服的性質,其式樣、面料也更加繁多。滿族人還喜歡在旗袍外穿坎肩。坎肩一般分為棉、夾和皮數種,為保暖之用。樣式有對襟、琵琶襟、捻襟等多種。
而作為有清一代「時裝」的滿族女式旗袍,則多有發展。當初在北京等地曾盛行「十八鑲」的做法,即鑲十八道衣邊才算好看,樣式也變成寬袍大袖;辛亥革命後,旗袍樣式由肥變瘦;在20世紀30代初受西方短裙影響,長度縮短,幾近膝蓋,袖口縮小;30年代中又加長,兩邊開高衩,並突出曲線美;40年代又縮短,出現短袖或無袖旗袍,外為流線型。繼後,衣片前後分離,有肩縫和裝袖式旗袍裙等。用料廣泛,棉、毛、絲、麻和各種化纖衣料均可。旗袍除有長、短袖之分之外,還分皮、棉、單、夾數種,便於在不同季節穿用。經過不斷改進的旗袍,一般樣式大致為:直領,窄袖,右開大襟,釘扣絆,緊腰身,衣長至膝下,兩側開叉;講究做工和色彩搭配,大多在領口、袖口和衣邊上綉有各色圖案的花邊。如此既襯托出女性身材之美,又顯得文雅大方。具有東方色彩的旗袍現已成為中國婦女普遍喜愛的中式服裝。

❹ 旗袍開襟怎麼做

方法如下:
1、鎖邊
將旗袍小肩線、側縫線、底襟止口線、袖底縫用同類色線鎖邊。提示:此工藝用於沒有里子的旗袍或容易散口的面料。
2、打線釘
打線釘的部位有前、後片省位,臀圍線,腰節,開襟止點,腋下省,緔領點,後領中縫,袖山頂點,袖肘省等。提示:注意打線釘時上下兩片衣料要完全吻合。
3、緝省縫、扣燙
(1)按照打好的線釘緝省縫,緝縫省尖位延長0.8cm,不縫回針,留10cm線頭,手工打結。
(2)省縫熨燙有兩種方法:一是省道向中心線方向扣倒熨燙;二是將省道分開向兩邊熨燙。腰省中間拔開,使省縫平服,不起吊。提示:不能噴水的面料進行干燙,前片腋下省向上燙倒或分燙。

❺ 旗袍一字扣怎麼釘得快

釘旗袍扣子時,應確保布料平整,無皺褶或起泡,以便准確放置扣子。在開始前,應用針線在布料上標出扣子位置,確保位置精確。選用細長且強力的針頭,有助於輕松穿過扣子和布料。此外,可在扣子底部塗上少量膠水或使用蠟燭蠟,增強扣子的固定性。

釘扣子時,可以藉助夾子或別針固定扣子和布料,防止扣子移動或變形。最後,若條件允許,使用與旗袍布料同色的線進行縫制,以增強隱蔽性,保持旗袍外觀的美觀。

為了確保扣子牢固,可在釘扣子前,先在扣子底部塗上少量膠水或使用少量蠟燭蠟。使用細長且強力的針頭,可以更加輕松地穿過扣子和布料。在操作過程中,應始終保持針頭穩定,避免因針頭抖動導致的扣子位置偏差。

在釘扣子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布料較厚或扣子較大,可以先用針扎幾個小孔,以便針頭更容易穿過。此外,在縫制過程中,應保持針腳均勻,以確保扣子穩固。最後,使用與旗袍布料同色的線,可以使扣子更加隱蔽,不影響旗袍的整體美觀。

在釘扣子前,標出扣子位置,使用細長強力針頭,塗上膠水或蠟燭蠟,藉助夾子或別針固定,使用同色線縫制,這些技巧可以幫助您快速准確地釘好旗袍扣子。遵循這些步驟,您將能夠輕松完成旗袍扣子的釘制工作,確保旗袍的美觀與舒適。

❻ 旗袍盤扣的製作與縫制方法 中式盤扣樣式大全

盤扣的製作首先需要准備合適的斜條,寬度約為2cm,將其兩邊的毛口向里折成四層,手工繰牢。如果材質較薄,可以裁寬一些,折成六層或八層,或者在斜條中加入幾根紗線使其更加飽滿。為了保持盤花形狀的穩定性,在繰紐袢時可以加入細銅絲。

另一種方法是將斜條對折,緝線一道,然後翻正紐袢。為了方便翻正,可以在緝線前夾入一根線繩,這樣用線繩牽拉可以更加方便地翻正。

第三種方法是將薄斜條料反面刮漿燙干,毛口向里折成四層,再將銅絲加入四層中間,然後沿邊緝明線一道。

使用紐袢條製作盤花,是將紐袢條盤結成所需的各種形狀,然後用線釘好。盤花的規格、大小可根據款式和花形確定,需要注意比例協調。盤花的造型多樣,有的較為復雜。

釘扣的位置通常依次為:第一副扣釘在領頭下,第二副扣釘在大襟轉彎處,第三副扣釘在大襟下端。釘扣時,小襟格釘紐袢,大襟格釘扣坨,用細密針縫牢。紐袢條的兩端要折光藏在盤花下面,裝隱形拉鏈時可省略第三副扣,拉鏈裝至大襟下端。

製作盤花時,先將紐頭及扣袢放置在扣位上,然後在距扣袢末端0.5CM處縫合固定。從盤扣的花瓣側面繞花心來回拉一圈線,根據需要放鬆緊,使花瓣更加緊密牢固。另一邊則直接折回來縫好,以便做扣子套,注意把扣袢頭藏好。這是背面,盡量把線頭藏到背面。

在縫合完成後,紐頭須剛好露出門襟之外。扣袢縫合完成後,紐頭須剛好能穿過扣袢。如果布料很薄,在需要裝釘扣子的布料背面熨上一道粘襯,防止縫扣子的時候拉壞衣料。

盤扣的基本方式多是以各種布條盤繞、打結而成,為了布條的延展性,多以45°裁剪斜絲布。因時代流行和各種花扣的特性,會使用上漿、嵌棉線、嵌銅絲等工藝,因此形成種類眾多的盤扣樣式。

一字扣是傳統服飾所用的盤扣之一,也叫紐結,做法比較簡單,在服裝中常和其他樣式盤扣搭配使用。

所謂「盤香扣」是花扣中最簡單、也是各類變化中最基礎的,從名字就可以知道它像一個蚊香,所以它使用的也是最為簡單的細布條以螺旋形盤繞而成的。

盤香扣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兩個使用,如兩個大小相同的並列,又如一大一小如葫蘆狀。也可以使用拼色或花布,多取用旗袍本身上的色彩,搭配設計。

盤香扣在最外圈盤繞時稍作變化,捏出三個小尖尖,就彷彿一個帶葉的壽桃了。盡管幾乎與盤香扣一模一樣,卻因為多了小尖尖立馬顯得萌感十足。仔細觀察,小尖尖的捏法略有不同,但是花扣整體不少比旗袍的緄還小,可想這種低調的巧思是如何費工的。

變形盤香扣通過外緣的變化,變化出簡單的花卉樣式,不少圖案花卉是搭配旗袍本身的面料圖案進行設計的。

嵌絲硬花扣很多朋友都比較熟悉,一般是使用上漿過的布夾銅絲做成扁扁的布條,其優點就是利於做各種造型,並且立體感突出。因為「嵌絲硬花扣」這種特點,所以可以做出各種基於線條的造型,從小型的花卉到大型的組合都可以做到,裝飾性十分突出。嵌絲硬花扣也有配合旗袍本身的多色設計,為了讓花扣的設計更加自由而靈動,所以除了常見的軸對稱造型,還有中心對稱的。

將嵌絲硬花扣視作畫作的勾邊,那麼填芯扣就是填色的。所以,填芯扣一般是在嵌絲硬花扣圖案的封閉輪廓里使用面料填充棉花而成的,常用不同於花扣顏色的面料裝飾。因此,嵌絲硬花扣也叫空芯扣,而填芯扣也叫嵌芯扣。

填芯扣的玩法除了使用異色、多色,還可以在一些輪廓里填另一些里不填,營造出虛虛實實的效果,在小小的花扣里創造視覺重心。

文字扣直接將吉祥文字以圖形化的樣式做成花扣。

盤扣的使用一般不是單一一種,而是各種花扣組合搭配。從衣服的搭配上來說,越是大型的裝飾性強的花扣(如嵌絲硬花扣、填芯扣),越是會突出在領子、大襟的部位,而衣身則選擇實用性耐用性更好的一字扣或盤香扣。

❼ 如何製作旗袍

旗袍的製作過程與造其他衣服的過程是大同小異,首先替客人度身,再由客人選擇布料和款式。製作的工序主要分為三個部份:裁剪,畫圖和綉花。傳統的旗袍通常較長到腳踝,亦有短的旗袍,多在膝蓋對上一吋左右。 近代旗袍進入了立體造型時代,衣片上出現了省道,腰部更為合體並配上了西式的裝袖、旗袍的衣長、袖長大大縮短、腰身也越為合體。是式樣簡潔合體的線條結構代替精細的手工製作。大量運用各種鑲邊、滾邊和嵌邊等常用的特殊工藝手法來裝飾旗袍(單色鑲邊、單色滾邊、滾嵌滾、嵌邊、混合滾、三色鑲邊)。

除此之外旗袍的花鈕裝飾也極具特色,旗袍花鈕具有其它服裝上鈕扣所不能比擬的作用,它不僅僅是一個鈕扣,而是旗袍本身一件精美的裝飾品,花鈕設於旗袍領部、襟部,能起到畫龍點睛的功效,採用的圖案,多為古色古鄉的龍、鳳、孔雀、福、綠、壽、喜、吉祥如意等。與中國傳統文化相呼應。

另外綉花、手繪也是旗袍裝飾中廣泛使用的一種手法,它是我國傳統的綉花工藝及國畫藝術,用國匯點綴國服,可謂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旗袍製作工藝步驟如下:

一、檢查裁片

在縫制前對面、里的裁片逐一檢查質量和數量,並依次放整齊。

二、做縫制標記

可根據面料狀況及部位,選用做標記的方法:線丁、粉印、眼刀、針眼。

1.前片 省位、腰節位、開衩位、裝領缺口、紐扣位、裝拉鏈位、下擺貼邊。

2.後片 省位、腰節位、開衩位、裝拉鏈位、下擺貼邊。

3.袖片 袖口貼邊、袖山對位點。

三、緝省 燙省

1.緝省 按縫制標記緝省,盡量與人體體型相吻合。

2.燙省 高檔面料精加工省縫不燙倒,要從中間分燙,省尖不歪斜。中低檔面料省縫倒向中縫線。胸部燙出胖勢,腰節位拔開,使省縫平服不起吊。並針對面料特性選擇溫度,以及干燙或濕燙。

四、歸拔衣片

由於傳統旗袍結構線的特點。僅靠擺縫及收省難以達到合體目的,應通過歸拔工藝進一步造型,使衣片盡量與體型特徵相吻合。但是,由於面料原因有些面料歸拔效果不明顯,甚至有些面料耐熱性差不宜歸拔。

1.歸拔前衣片

(1)歸拔胸部及腹部。在乳峰點位置斜向拉拔,拔開胸部,使胸部隆起。如果腹部略有隆起,也可斜向拉拔。在以上部位拉拔的同時歸攏前腰部,使前片中線呈曲線形。
(2)歸拔擺縫。擺縫腰節拔開,歸到腰節處,擺縫臀部歸攏,使前身腰部均勻地吸進,臀部均勻隆起。
(3)歸拔肩縫部位。拔開前肩縫,使肩縫自然朝前彎曲,符合人體特徵。

2.歸拔後衣片

(1)歸拔背部及臀部。在背部位置斜向拉拔,拔開背部,使背部隆起。臀部位置斜向拉拔,拔開臀部,使臀部隆起。在以上部位拉拔的同時歸攏後腰部,使後片中線也呈曲線形。
(2)歸拔擺縫。擺縫腰節拔開,歸到腰節處,擺縫臀部歸攏,使後身腰部均勻地吸進,臀部均勻隆起。
(3)歸拔肩縫部位。歸攏後肩縫滿足凸出的肩胛部位的需要,也可以採用收肩省的方法來解決。
(4)歸拔袖窿部位。後袖窿弧線處稍作歸攏,使袖窿圓順不還口。

五、敷牽帶

牽帶選用薄型有紡直絲黏合襯,寬1.2cm左右,粘貼時凈縫居中,敷牽帶的松緊要符合歸拔要求。

1.敷前片牽帶。前片牽帶敷在開襟一邊,開襟上口是斜絲綹容易還口,所以敷牽帶。開襟擺縫處從袖窿開始沿擺縫粘到拉鏈位以下1.2cm處。
2.敷後片牽帶。後片牽帶敷在擺縫處,從袖窿開始粘貼到開衩口,胸部及臀部牽帶略緊。

六、滾邊

由於當前旗袍製作工藝不盡相同,因此不同部位的要求也不相同,其製作方法有以下幾種:

1.用暗線滾邊(傳統手工工藝,現在已不多用)

方法一:有夾里部位的毛縫滾邊

(1)將衣片毛縫折光,開衩處剪一眼刀至凈粉0.1cm處。
(2)滾條與衣片正面相對,緝線0.4~0.5cm。
(3)將滾條翻轉、翻足。
(4)將滾條包轉、包足。
(5)將滾條反面與大身繰牢,但不能繰到正面。
(6)將夾里蓋過繰線與滾條繰牢(該工序在復夾里中完成)。

方法二:無夾里部位的毛縫滾邊

(1)折轉衣片毛縫與緝滾條同方法一。
(2)衣片毛縫沿縫頭翻轉,翻足;滾條毛縫按滾邊寬度折光。
(3)將折光後的滾條包轉,包足。
(4)將滾條反面與大身繰牢,但不能繰到正面。

方法一、二的特點是:滾邊飽滿、完整、針跡無外露。

方法三:凈縫滾邊

注意:若面料易脫絲不要選擇該法滾邊。特點:平薄、完整、細膩。

方法四:轉角處的凈縫滾邊

(1)滾條緝到轉角處應先折轉後緝線。注意應向擺縫方向折轉,不應向底邊方向折轉。
(2)將滾條翻轉、包足到反面。

2.用明線滾邊(機縫法)

一般滾邊部位為凈縫(現在該法採用較多)。特點:速度快、效率高。

3.細鑲滾

(1)滾條邊折光。
(2)將滾條折光邊與衣片折光邊放齊,緝0.2cm左右,使滾邊飽滿,呈圓形。
(3)將滾條翻轉、包足後,正面在漏落縫中用拱止口的針法將滾條固定。

特點:滾條特別窄,在0.2cm左右,具有纖秀美。

4.滾嵌線(外嵌圓嵌法)

外嵌線製作方法中,將嵌條內襯有線繩,因而呈圓形。

特點:嵌線窄,0.2cm左右,線條舒展、飽滿、纖秀。因全部採用機縫法,所以效率高(現在採用較多)。

以上幾種滾邊方法可根據面料風格、厚薄、及審美特點合理選擇。

七、合肩縫,裝袖

1.合肩縫

將前、後衣片正面相對,前片放上層,肩縫對齊,緝線0.8~1cm,後肩縫靠近頸肩點1/3處略有吃勢。緝好後根據面料的厚薄燙分縫或倒縫。注意不得拉還肩縫。

2.裝袖

(1)袖口滾邊。方法與擺縫開衩處相同。
(2)抽袖山吃勢。方法同女襯衫。
(3)裝袖。方法同女襯衫。

八、做夾里

1.夾里收省,合肩縫,裝袖夾里

將夾里省緝好,縫合肩縫夾里,再裝袖夾里。分別燙倒縫,省縫倒向中縫,肩縫向後身坐倒,燙平。

2.繰(或緝)下擺貼邊

將前後夾里擺縫對齊,底邊縫頭折光,用手針將夾里下擺貼邊繰牢,針距0.3cm,或用機縫將下擺貼邊緝牢。夾里下擺比衣片下擺短1cm。

九、復夾里

1.復小襟夾里

小襟衣片與夾里正面相對,肩縫、領口比齊、放平,沿領口下端緝至小襟下口,然後將正面翻出燙平。若無夾里,小襟下口加貼邊。貼邊與衣片正面相疊,按所留縫份緝縫,貼邊略松,貼邊扣轉,翻正,拐角方正,坐進0.1cm燙平,貼邊反面用手針繰牢。

2.復前片夾里

將大襟衣片與夾里反面相對,夾里在上,肩縫及開衩處眼刀對齊,擺平。將夾里大襟處及左右擺縫開衩處縫頭折光,蓋過滾邊緝線,手工繰牢,針距0.3cm。若無夾里,大襟開襟部位加貼邊或滾邊。

3.復後片夾里

方法與復前片夾里相同。注意後片夾里擺縫開衩處留1cm縫頭不繰牢。

十、合擺縫、袖縫

1.合緝擺縫、袖縫

方法一:將前衣片套入後衣片中,前後衣片分別正面相對,反面向外,縫頭對齊,沿凈縫緝線。裝拉鏈一邊緝至拉鏈封口處。縫好後將衣片翻出,縫頭向後片坐倒。注意麵子、里子前後順序要放正確。

方法二:面子、里子分別緝縫,面子分縫,里子坐倒縫。

2.繰袖口夾里

將袖口夾里折光,蓋過滾邊緝線,繰牢。袖口縫合處將後袖縫頭修掉0.4 cm左右,用前袖縫折轉、包光、繰牢。

十一、做領,裝領

1.做領面

(1)將凈領襯燙在領面的反面。
(2)將領面上口沿襯邊沿包轉。
(3)將滾條緝在領面上口,包轉、繰牢,並做好裝領對位標記。

2.裝領

(1)裝領面。領面與領口正面相對,領面在上,從左襟開始起針沿領襯下沿緝線。注意領子兩端要上足,各對位點准確,線條順直,左右對稱。
(2)裝領里。首先檢查領面裝好後領圈是否圓順、平服,若不圓順應及時修正,修正後復領里。將領里縫頭折光,復在領面反面繰牢。注意領里略緊於面子。

十二、做紐扣,釘紐扣

1.做紐袢條

方法一:將2 cm左右的斜條兩邊毛口向里折成四層,手工繰牢。如果是薄料可將斜料裁寬,折成六層或八層,也可在斜條中襯幾根紗線,使其飽滿,厚料就不必加線了。為了便於盤花造型保形,繰紐袢時經常加入細銅絲。

方法二:

(1)斜條正面對折,緝線一道。
(2)翻正紐袢。為方便翻正,可在緝線前夾入線繩一根,牽拉線繩翻正更加方便。

方法三:將薄斜條料反面刮漿燙干,毛口向里折成四層,並將銅絲加進四層中間,再沿邊緝明線一道。

2.做扣坨和紐袢

用紐袢條製作。製作方法。

3.盤花

盤花是將紐袢條盤結成所需的各種形狀,用線釘好即是盤花。琵琶紐盤結的方法步驟。盤花紐扣的規格、大小可根據款式和花形確定,應注意比例協調。

盤花造型較多,有的造型復雜。現將幾種簡單花形單線示意如下,供練習使用(用單線便於分辨線路)。

4.釘盤花紐

(1)釘扣位置:第一副扣釘在領頭下,第二副扣釘在大襟轉彎處,第三副扣釘在大襟下端。

(2)釘扣方法:小襟格釘紐袢,大襟格釘扣坨,用細密針縫牢,紐袢條兩端要折光藏在盤花下面。裝隱形拉鏈可不釘第三副扣,拉鏈裝至大襟下端。

注意:扣坨伸出大襟長度與紐袢長度應在扣好後對位正確;第二副扣角度應考慮美觀,及受重力影響而出現的不平問題。

十三、整燙

整燙前修剪線頭,清洗污漬。

1.整燙目的

平整,符合人體體形特徵。

2.整燙順序

先燙里子,後燙面子,先燙上面(肩部),後燙下面(折邊部位),先燙附件(如袖子),後燙主件(如衣身)。

3.整燙步驟

袖口→袖縫→擺縫→肩縫→衣身→下擺→領子

熨燙時應根據面料性能合理選擇溫度、濕燙或干燙、時間、壓力。熨燙時要蓋布,盡量避免直燙。絲絨面料不能直接壓燙,只能用蒸汽噴燙,避免倒毛而產生極光。

旗袍突出女性的線條美,所以現今的旗袍都是收緊腰身,把女性的身段盡量表現出來。原本旗袍是旗人所穿的服裝,特點是寬大,平直,下長至足,材料多用綢緞,衣上綉滿花紋、領、袖、襟、裙都緄有較寬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