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誰能告訴我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的婚娶習俗從認識到過貼到結婚的所有習俗和買的具體的東西,謝謝
各鎮都不一定一樣的。
結婚前一天抄要下禮就是催妝,一般情況下半頭或一頭豬,煙酒看情況自己給百。還有冰糖白糖,四種茶食、新娘正日子要穿的衣服。
結婚當天要帶被、度粉絲、篾籃、米、面、糖、煙隨身帶著。帶錢,有的地方要上車禮,紅包從幾百到上萬不等,新娘問哥哥或者弟弟給新娘洗腳要給紅包,背新娘上車的時候也要給紅包。包答錢尾數最好是八或者六。
(1)宿遷什麼地方有教旗袍走秀擴展閱讀:
中國婚禮變革
新文化運動、辛亥革命,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的婚禮受到西方文化的沖擊,傳統婚禮的元素日漸消失。19世紀末20世紀初,婚禮從形式到內容明顯的接受了西式風俗。一般採取了中西合璧的婚禮形式。新娘一般身穿旗袍或長裙。
新郎服有西服、有便服、有滿清馬褂。民國初期,因為國內沒有製作婚紗的廠家,有些政府大吏或大商人、大資本家為了趕時髦,託人重金從國外購得婚紗備其子女婚禮。
這種風潮源於蔣介石和宋美齡的基督教婚禮,蔣介石著黑燕尾服,白色襯衣,條紋西褲,銀色領帶,雪白手套;宋美齡穿白色婚紗,拖著銀線綉花的白色長沙,令國內無數青年女子仰慕不已。
此後,婚紗便在社會上廣泛流行起來了。而此前,只有思想進步且有雄厚經濟實力的家庭行西式婚禮時才著婚紗。
1935年後,民國政府倡導新生活運動,集團婚禮成為時尚,又讓婚紗進一步深入人心。1935年上海社會局策劃組織的集團婚禮中新郎穿黑馬褂和藍袍,胸前戴花。新娘穿粉色軟緞旗袍,頭披白色婚紗。後來的集團婚禮進一步西化,新郎西裝革履,新娘白裙白紗。
民國元年通過的民國服飾制度也是以西服為大禮服和常禮服,中式禮服則為滿清馬褂。
現代中國的婚禮結合了中國傳統以及受西方影響的元素。公民結婚儀式實際上只是到地方政府進行結婚登記,並沒有太多的程序,然而喜酒就會舉辦得非常盛大。現代中國婚禮中很重要的一環就是會拍攝婚紗照。
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頒行,廢除舊婚俗,男女青年婚姻自主,嫁妝、婚禮從簡,新娘過門以步代轎。
60年代,需一二百元聘禮,盛行用手錶、縫紉機陪嫁。70年代,青年幹部、職工結婚,許多機關單位舉辦集體婚禮。80年代,有的旅行結婚。
男方須送女家一定數量的聘金,迎娶以車代轎。盤擔、婚宴日益豐厚。90年代,城區流行新郎到女家親迎,女家以彩電、電冰箱、洗衣機、收錄機、自行車、金項鏈、戒指、高檔布料等陪嫁。
2. 宿遷的男婚女嫁風俗
我本人是宿遷泗陽的。
我們那裡一般男的在22左右就結婚,女的在21左右。
呵呵~這很符合國家的法律規定哦。但早婚的也常有,就是結婚後等到年齡到
了再去拿結婚證(我表姐就是啊,這在我們家鄉也不算希奇)!
我有兩個姐姐都出嫁了,在結婚的時候就是辦幾桌酒席,親戚朋友鄉親多來聚聚,
還需要出「禮」(就是錢)!然後男方請人開車接女方!新郎一般穿著打扮就
是弄一個新娘頭 穿個紅旗袍什麼的(我二姐當時是穿紅旗袍,還是我幫她背
上車上的)!新郎很西式,穿一身西裝就OK了!到了男方,新郎的兄弟朋友和
處的好的會攔門(這里必須要說的新郎親兄弟攔門他必須沒結婚,表兄 姨兄
的就無所謂了)攔門當然圖個熱鬧不讓新娘進去,新郎會通過各種手段——
「武力(憑自己的力氣把攔門的桌子和桌子上的人掀了,這種比較熱鬧,但基
本上不會成功的)」「香煙(賄賂嘛,拿了新郎的好處自然讓新娘進去了!所
以攔門的人會獅子大開口」。到了晚上還要戳窗戶紙(這種習俗已經快要淡去
了)
隨著社會發展,有的習俗都慢慢的簡單化了西式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