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旗袍展示 » 穿旗袍開叉有什麼說法
擴展閱讀
女裝牌子the開頭是什麼 2025-02-13 18:55:52
穿旗袍的人腿怎麼畫 2025-02-13 18:55:00
靈動舞校為什麼戴手套 2025-02-13 18:54:27

穿旗袍開叉有什麼說法

發布時間: 2025-02-13 15:36:46

『壹』 旗袍開叉高度有什麼講究旗袍開叉高度有講究嗎

1. 旗袍開衩的高度通常建議位於身體站直時手指垂直放置後虎口的位置,以保證開衩不低於指尖。
2. 對於年輕少女而言,旗袍開衩的高度應略高於膝蓋。
3. 對於二十多歲至四十多歲的成熟女性,旗袍開衩可以適當提高,位於大腿中部至大腿根部之間。
4. 五十歲以上的女性在穿著旗袍時,建議將開衩降低。
旗袍簡介:
旗袍是中國及全球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贊譽為中國的國粹和女性的國服。盡管對於其定義和起源時間仍有許多爭議,旗袍依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中最燦爛的現象之一。
旗袍的出現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20年代,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能至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到了民國20年代,旗袍成為女性最普遍的服裝,並在1929年由中華民國政府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
然而,在50年代後,旗袍在中國大陸逐漸被忽視。直到80年代,隨著傳統文化在內地重新受到重視,以及影視文化、時裝表演、選美等活動的影響,旗袍不僅在中國大陸地區得以復興,還風靡全球各地的時尚界。

『貳』 旗袍開叉高度有什麼講究

旗袍開叉高度沒有比較明確的標准,一般旗袍的開叉都會開到膝蓋的位置,也有的旗袍開到大腿的位置。

其實,最初的旗袍原型來源於滿族。滿族入關之後,這種衣服就流傳出來了,慢慢的形成了一種新的主流。在清朝倫理道德十分嚴格,雖然已經有了旗袍的雛形,但是並沒有把旗袍的叉開的很高,最多到膝蓋的位置。

到了民國時期,民風比較開放,女性把旗袍都開的比較高,從小腿一直開到大腿的位置,旗袍的這一演變也象徵著女性的社會地位越來越高。

穿旗袍注意事項

穿旗袍不要太胖或太瘦。因為如果太瘦會顯得很骨感,太胖的旗袍則會暴露出身材缺點。

穿旗袍時要淡妝。臉上適當的淡妝可以更好地突出穿旗袍的美感。所謂的淡妝就是通過恰到好處的方法強調人臉的自然美。

手臂太粗不要穿短袖或無袖旗袍。旗袍最能體現身體的美麗,因此必須特別合身。太緊的話移動起來不方便,太松則無法表現出女人的美麗。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旗袍

『叄』 旗袍為什麼旁邊要開兩個叉兩邊分叉到底有何作用

古裝的美女婀娜多姿,尤其是穿旗袍的女性,更是將優勢盡顯,不少小仙女也都穿過旗袍,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旗袍為什麼旁邊要開兩個叉?兩邊分叉到底有何作用?旗袍為什麼旁邊要開兩個叉
有人覺得這個開叉設計,就是為了表現東方女性的含蓄,若隱若現的小腿,日常也更加方便,看一眼都不禁聯想起女子嬌媚姿態,更重要的是上廁所用,如果沒有了這兩個開叉,蹲蹲起起很不方便。
旗袍從古裝演變過來,自然要解決這個讓人羞紅臉的問題了,但其實大部分人認為,旗袍這樣設計雖然也是為了方便,但和上廁所無關。
據稱旗袍的理念,源自先秦時期的深衣以清代袍衣,最初的旗袍是寬松的兩邊開叉的袍子,這樣的設計,是為了方便當時的女子下地幹活勞作,袍子一提,腳下也就方便了。
再來有些清代的女子擅馬術,兩邊開叉的設計上馬下馬都可以,騎到馬背上,兩腿張開都能踩到馬磴,再也不是邁不開步子了,後來到了民國時期原本的寬大旗袍變成了緊身,開叉也就更明顯了。
最早將旗袍發揚光大,便是當時的女學生,無袖設計,再配上開叉,及凸顯女性輪廓的緊身設計,跟之前的寬松衣服只露一張臉,相比,體現的也是當時女性的進步。
不過現在看來這樣的設計,反而體現的是女性的優雅走姿,旗袍下開叉讓小腿活動空間大,臀部活動空間小,這樣穿起來,走起路風姿綽約,比如當年穿了旗袍的張曼玉,可不知道迷倒了多少少男少女呢!

『肆』 旗袍開叉高度有什麼講究(旗袍開衩太高合理嗎)

1. 旗袍開衩的設計反映了不同年代的文化變遷,最初由三十年代的電影明星顧蘭君引領潮流,她的穿著將旗袍的風格推向了新高度。
2. 旗袍設計注重展現女性的線條美,因此它的剪裁非常緊身,但這樣的設計也帶來了行動上的不便,因此開衩成為了一種必要的元素。
3. 傳統上,旗袍開衩通常開至膝蓋,但隨著時代的進步和觀念的更新,開衩的高度也有所增加。
4. 旗袍開衩的合適高度有一定的講究,建議在穿著者站立時,手指緊貼大腿放置後,虎口位置最高,開衩高度應盡量不低於指尖。
5. 對於年輕少女,旗袍開衩可適當位於膝蓋上方一些;而對於二十多歲至四十多歲的成熟女性,大腿中部的位置是比較合適的;至於五十歲以上的女性,膝蓋以下的旗袍開衩更為恰當。
6. 綜上所述,旗袍開衩的高度應根據穿著者的年齡和身形來選擇,以達到既美觀又得體的效果。

『伍』 旗袍開叉高度有什麼講究 你旗袍開衩有講究

1、旗袍原是滿族婦女服裝,上世紀二十年代初,漢族婦女開始穿著。剛開始,旗袍並不是一直開衩的。一千多年來,在濃厚的封建禮教氛圍中,那時的女性對於美的表達是含蓄內斂,旗袍一直從領口遮蔽到腳踝,並沒有開衩。
2、那為何保守的旗袍有漸漸的有了開衩呢?首先是因為歷史的客觀因素,在滿族人入關之前,他們是需要去打獵、騎馬、擠牛奶等活動,而在大腿處開衩就方便日常的工作。
3、然後又由於儒家文化的影響,那時候的漢人觀念還很保守,在穿著方面都比較嚴實,旗袍在大腿開個衩,能顛覆清朝漢人的思維。所以到後來,旗袍反而漸漸成為了華人的象徵性服飾。
4、隨著時代的進步,在西方文化的影響下,中國的女性開始領悟到「曲線美」,於是就對旗袍不斷改進,推陳出新,力求把自己優美的身材曲線表現出來。
5、隨著與時俱進,思想審美的解放,旗袍袖子又開始縮短,開始在左邊開低衩。旗袍開衩打開了中國服飾的性感之門,中國女性的美得到了舒展和釋放。這種顯而不揚、含而不露,將中國女性婉約含蓄之美十分貼切地表達了出來。
6、對於旗袍的改革輿論也如潮水一樣幾番來回起伏,旗袍開衩的程度也不斷調整。後來越開越高,漸至大腿,因為有人反對,又回落到膝蓋之下。
7、旗袍開衩在高度的細微變化中,所展現的氣質是不一樣的。少女穿著的旗袍開衩高度一般比較中庸,至膝蓋以上一點兒。女孩初長時,清純與成熟相交接,旗袍襯托的是一種出水芙蓉般的清純與嬌俏。
8、而成熟的女性選擇的旗袍開衩則要更高一些,以凸顯她們成熟飽滿的曲線之美。旗袍開衩其實也與女性自身個性有很大的關系,或嬌媚,或婉約,或清秀,或奔放,不同特點的女性選擇的開衩高度也不盡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