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全開襟旗袍開叉的做法
為了製作全開襟旗袍並開設開叉,請您遵循以下步驟:
1. 准備必要的工具和材料,包括剪刀、針線、畫粉、紙樣、里子、襯和帶子。
2. 將紙樣放置在布料上,並使用畫粉按照尺寸繪制前片、後片、大襟、袖片、領片和側縫線。
3. 按照繪制好的線條裁剪布料,然後使用大針腳將袖口、下擺和後片中縫留出,縫合剩餘部分。
4. 將前後片的側縫線縫合,並連接大襟和領子。
5. 裁剪里子並縫合,確保里子指櫻和面布拉平,正面相對,然後縫合領口和袖口。
6. 將衣服內翻過來,熨平以完成製作。注意在整個製作過程中保持清潔,避免污染和細菌的產生。
7. 注重細節處理,確保每個步驟都精細完美。
旗袍開叉處的滾敬散縫制方法如下:
1. 折料:將兩邊的布邊面朝里對折,左邊預留貼邊3厘米,然後根據衣長大小尺寸+2厘米畫一條衣長線,即折肩線。
2. 偏襟:將上邊一層布料的左右兩端(連折肩線邊)向下偏出2.5厘米,使上層布料向下移動,底邊兩端的上層銀指比下層布料多出5厘米左右,而折肩線底邊的上層布料比下層布料多出2.5厘米左右。
3. 折肩:按照衣長尺寸+2厘米,從折肩線處將布料指櫻向下層折好,即變為4層。上兩層為前身,下兩層為後身。在折肩線的直布邊處,內層要比外層退進2厘米才夠里襟搭進量,通過撥襟後就能進一步使搭進量增多。
4. 設省道:從腋下下量6--8厘米,省道為3厘米,標記為A點。從唯搏叢領口深線至胸圍線取中點定為省道斜度線位置,折疊量稿族為1厘米,標記為B點。畫兩道斜直線,然後捏起上邊一道向下折疊,A點雙層為1.5厘米,B點雙層為0.5厘米。
遵循這些步驟,您將能夠製作出帶有開叉的全開襟旗袍。
② 旗袍領子包邊怎麼處理
旗袍領子包邊之前要先進行夾牙子處理。
夾牙子:用現成的夾牙子繩很方便,用夾繩壓腳,再方便不過了(用中間針位),轉彎處用手慢慢轉動圓角,在圓弧的地方打剪口3~4個,約4mm,這樣就很容易車好圓弧了,這樣夾牙繩就車好了,下一步就是包邊了。
拉筒包邊:
1、用26s梭織拉筒,搭配一個專用壓腳,這個壓腳很重要。拉筒擋板要卡在壓腳的缺口裡。
2、包邊前,把包邊條松開一段,再開始包邊。
3、把布條穿好,布條拉出來一段,再開始包邊。
4、拐彎處,用手慢慢轉動圓角,包直邊的時候,要拉著布邊(不要拉包邊條)。
③ 旗袍的領子部分要怎麼改造一下才適合脖子短的人穿呢
將旗袍的領改為V領,讓領邊往後折,領邊不可太窄,應該改成類似荷葉領或者鳳仙領,原理是,讓視覺轉至領子,修飾脖子短的缺點。另一點是V領可以讓脖子在視覺上顯得更修長。
④ 旗袍的製作過程
傳統旗袍的縫制工藝設計
一、旗袍簡介
旗袍量體方法
旗袍長度標准:
種類
衣長
袖長
長袖旗袍禮服
齊腳踝骨
腕骨
短袖旗袍便服
齊膝或膝下10~15cm
肘上5~10 cm
中袖旗袍
肘腕之間
旗袍圍度加放法(cm)
種類
胸圍
腰圍
臀圍
領圍
可體型旗袍
5
3
6
2
松身型旗袍
6~8
5~7
8~10
2
直筒型旗袍
10
2
旗袍用料表:
幅寬
用料
74
2個衣長+1個袖長+10
90
2個衣長+12
二、旗袍款式造型變化
造型方法的區別
古代旗袍:大多採用平直的線條,衣身寬松,兩邊開叉,胸腰圍度與衣裙的尺寸比例較為接近;
近代旗袍:進入了立體造型時代,衣片上出現了省道,腰部更為合體並配上了西式的裝袖、旗袍的衣長、袖長大大縮短、腰身也越為合體。
旗袍款式的變化主要是袖式、襟形的變化。
袖形的款式主要有:寬袖形、窄袖形、長袖、中袖、短袖或無袖。
襟形款式主要有圓襟、直襟、方襟、琵琶襟等:
圓襟旗袍禮服——襟處線條圓順流暢;
直襟旗袍禮服——身材豐滿、圓臉型的女性適合這一款式,可使身材顯得修長;
方襟旗袍禮服——將襟部進行了大膽的改革,適合不同臉形穿著。
琵琶襟旗袍禮服——
此外還有雙圓襟旗袍、雙開襟旗袍等款式。
三、旗袍的裝飾工藝設計
古代旗袍和近代旗袍的工藝特點
古代旗袍的工藝特點:是精細的手工製作,適用各種刺綉、鑲、嵌、滾等工藝;
近代旗袍的工藝特點:是式樣簡潔合體的線條結構代替精細的手工製作。
一) 旗袍衣邊裝飾手法及工藝處理
各種鑲邊、滾邊和嵌邊是旗袍裝飾常用的特殊工藝手法:
1、 單色鑲邊
2、 單色滾邊(方角滾邊工藝處理圖示)
3、 滾嵌滾(方角嵌滾工藝處理圖示)
4、 嵌邊(圓角嵌邊工藝處理圖示)
5、 混合滾(嵌鑲滾)
6、 三色鑲邊
二) 旗袍的花鈕裝飾
旗袍花鈕具有其它服裝上鈕扣所不能比擬的作用,它不僅僅是一個鈕扣,而是旗袍本身一件精美的裝飾品,花鈕設於旗袍領部、襟部,能起到畫龍點睛的功效,採用的圖案,多為古色古鄉的龍、鳳、孔雀、福、綠、壽、喜、吉祥如意等。
三) 其它裝飾
綉花、手繪也是旗袍裝飾中廣泛使用的一種手法,它是我國傳統的綉花工藝及國畫藝術,用國匯點綴國服,可謂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各種質地的披肩也是旗袍最好的裝飾,精美的旗袍配上披肩,更顯示高貴、典雅。
四、旗袍排料裁剪注意事項
一)確定衣料的正反面——把衣料的正面疊在裡面,將粉線畫在反面,淺色衣料勿用過深色的畫粉;
二)確定衣料的對折線——因旗袍前後中心都沒設縫,所以排料時可以把面料獨邊對折,折夠身肥為止。
三)確定衣料圖案的方向,使衣片、袖片、領片上的圖案方向一致;
四) 裁剪絲絨面料時,注意使各衣片毛絨倒向一致,以免有色差;
五) 裁剪時,要在輪廓線外加適當的縫份和貼邊。
如裝縫普通拉鏈,止口需1.5cm,隱形拉鏈,止口需1cm,包邊和嵌邊的止口也有所不同。
六)檢查面料裁片和里料裁片的數量和質量。如一片右底襟(正反有無錯裁)
五、旗袍的縫制工藝
一)款式簡介
二)衣片歸拔
1、 前衣片歸拔——把前片從中心線處折疊,正面相對,擺平置於燙床上,把側縫中腰處拔開,臀部歸直,使衣片的曲線與人體型曲線相符。
2、 後衣處歸拔——把後衣正面相對在中心線處折疊,放在案扳上,把側腰中腰處拔開,後中腰處歸縮,側縫臀部的凸勢進行歸縮處理,餘量推到臀部,再把後袖籠略歸一下,把凸勢推向背處,推出肩胛凸勢。
3、 衣袖片歸拔——把袖片按正面對折,由側縫向袖中歸燙,把凸勢推向手臂處。
三)貼牽條
牽條的作用:牽條起牽製作用,防止拉伸變形。對於一些輕薄面料,牽條還起著減少縫口起皺的作用。
牽條的用途:服裝中凡是容易拉伸變形的部位都應敷上牽條,如袋口、駁口線、領口線、袖窿、門襟止口等。敷牽條時,一般要略拉緊一點敷上,特別是易拉伸的部位。
1、 側縫貼牽條
衣片歸拔後,為了保證側縫曲線的穩定性,需在前後衣片側縫沿縫份粘貼直紗牽條。
2、 襟邊貼牽條
旗袍圓襟、方襟、直襟三種大襟粘牽條的製作工藝:
1)圓襟
首先裁好1~1.2cm寬的直紋牽條,然後將牽條粘於大襟邊的縫份上,當粘貼到下半彎處時,將牽條稍拉緊使大襟邊容縮約1cm,燙平服。大襟外形即固定不會走樣,容縮後的大襟完成後效果較貼體。如圖1所示。
2)方襟
將已裁剪好的直紋牽條粘於大襟邊縫份處,粘至轉角位剪斷牽條。然後再繼續粘貼彎曲的部分,並在下半部份容縮1cm,再把長出的1cm牽條剪齊。如圖2所示。
注意:牽條粘貼至彎曲部位時需剪若干個剪口,以便轉彎處粘貼平服。
3)直襟
牽條粘貼至大襟1/3處開始拉緊牽條容縮大襟邊約1cm。
http://bbs.51fashion.com/dispbbs.asp?boardid=4&ID=59975&replyID=456972&skin=1
⑤ 旗袍領子往外翹怎麼辦
旗袍領子若出現往外翹的情況,可以通過以下方法進行修正:
1. 首先,將領子清洗干凈並完全晾乾,准備燙平。
2. 使用盆子將生澱粉與冷水混合,每件衣領大約需要5-10克澱粉,搭配約150毫升水。確保澱粉完全溶解並攪拌均勻。
3. 將領子完全浸入澱粉水中,多次擠干並展開,使領子充分吸收澱粉溶液。
4. 擰干領子,並在燙台上立即進行熨燙。注意,熨斗的溫度應較高,並確保只熨燙領子的正面。
5. 趁熱將領子折疊並進行整形,確保兩個領子向外鼓起,豐滿且對稱。領子上漿即告完成。
注意事項:
- 若領子熨燙後出現明顯亮光,表明澱粉使用過多;如果領子上漿後仍然顯得疲軟,說明澱粉用量不足。
- 確保在熨燙過程中領子保持固定形狀,避免變形。
- 如果領子有多個層次或特別硬挺,需要適當調整熨燙的方法和力度,以避免燙出亮光或不均勻的痕跡。
通過以上步驟,可以有效解決旗袍領子往外翹的問題,讓衣領恢復挺括和平整,增添服裝的整體美感。